“完形”不只是为了“填空”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完形填空几乎涵盖了词汇辨析、语法知识、阅读理解、文化背景和技能运用各个方面的内容。这个特点,使其成为学习英语难得的好题型,能够用来综合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下面是笔者关于如何使用该种题型进行英语学习的一些看法。
   一、利用完形填空辨析词汇
   完形填空就是将一篇短文中比较关键的词挖出来,与其他三个词放在一起作为选择题,要求学生选择。其中有一种类型就是提供一些含义和用法相近的词或词组让做题者选择。做这类题时,大多数学生都是能将正确答案选择出来就可以了,却没有深究每个选项的异同和用法。其实,如果每次做练习时都能将这些弄懂,不仅能积累词汇量,对词汇的用法认识也会更深。
   【例1】 If we could learn1second language in the same way, it would not seem so2.Think3what a small child does.
   1.A.theB.aC./ D.an
   2.A.easyB.fastC.simpleD.difficult
   3.A.ofB.outC.overD.about
   题3选A,考查的是think与不同介词构成的词组。这句话的意思是“回忆一个小孩子是如何做的”,即回忆学习母语的方法。“think out”是“思索”,“think over”是“仔细考虑”,可以排除,而虽然在表示“对……看法”时“think of”和“think about”可以换用,但是表示“回忆,想起”时则只能用“think of”。在布置学生做这类题时笔者要求学生在题目空白的地方将几个选项的不同点以及选择答案的理由写下来,即使是考试时无法做这项工作,也要在试卷发下来之后在题目旁补充,这样练习多了,自然加深了学生的印象。
   二、利用完形填空学习句型
   句型是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难点。笔者将各句型特点和用法总结给学生之后,他们也能将其背熟,但到了真正运用时却像段誉空怀六脉神剑的绝技却不能发挥自如一样,不要说写作文时自己使用,在做选择题时也常有困难。而完形填空练习却非常有助于学习和掌握句型的用法。
   【例2】Majors19are not“hot”today may become the “hot” major of tomorrow.
   19. A. on which B. in which C. which D. /
   题19选C,考查的是定语从句的用法。读这个句子,显然空格后面的内容是为了说明“Majors”的,应是定语从句。在这个句子中,19 are not“hot”today就是“Majors”的定语从句,用来修饰“Majors”,而这句子还缺少一个主语,因此“which”在从句中作主语。而在A、B选项中“which”前有介词,均不可能作主语,故选C。做这类题时首先要分析缺少什么句子成分,再判断这些词在从句中的角色。完形填空为这个句子提供了一整篇文章作为背景,做题者对整篇文章的大意有一定的了解,联系上下文,实战分析完形填空中的这些句型,能更深地体会复杂句型中从句等结构的使用方法。做完形填空时,学生根据需要查阅资料,再反过来看题,会获益良多。
   三、利用完形填空练习写作
   完形填空要求在理解全文大意的基础上进行。学生为了完成填空,会反复阅读和理解这篇短文以找到填空的依据。完形填空的文章短小精悍,却涵盖了比较多的知识点,学生在反复阅读的过程中加深对其结构的认识。因此,在遇到比较优秀的完形填空短文时,笔者会要求学生模仿其写一篇短文,尽可能模仿其行文结构,并使用其中的句型。
   【例3】As we get through Victoria Park, I breathe in the fresh wet smell of36 . The bare branches of the trees and bushes are37 with Christmas lights against the newfallen snow.
   ...
   Every heart will keep warm with that special festive feeling.
   这篇完形填空是一篇叙事文。在初中英语作文中,叙事文是必须掌握的文体。以往学生写作总习惯用中文思考后,再翻译,这样的文章干涩而缺乏美感。而完形填空多为美文,生词较少。通过这些文章,学生可以感受到一个以英语为母语的人是如何进行思考作文的,还可以积累许多英文的优美词句和表达方法。
   说到完形填空,教师给学生讲得更多的往往是解题思路和解题技巧。其实,除了考试,学生们在日常学习中做练习更多的是为了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掌握更多的英语知识。笔者并不希望学生过多地使用相关解题技巧和方法,而是通过做题发现自己的不足,勤翻书,勤向老师和同学请教,真正通过完形填空这个囊括了各类知识点的题型充实自己,提高自己。
  
  
  (责任编辑 周侯辰)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开放,人们的言论越来越自由,对文学再创造的能力越来越强,手机短信、视频、网络文章,甚至电影、电视剧,“戏说”“大话”“恶搞”“无厘头”之风呈泛滥之势。戏说皇帝,戏说历史,戏说古人。当戏说不足于构成新的感官刺激,于是恶搞便应运而生,移花接木,随意编造。一些红色经典遭到“恶搞”,许多为人们所熟知景仰的历史英雄人物,千千万万青年的精神偶像被一再丑化调侃,传统、主流的文化被推向浅薄和粗鄙。
文言文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和高考考查的重点,历来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回顾以往的文言文教学,往往是以学生厌学、老师厌教收场。原因何在?  第一,生活中缺少文言文语言情境。这一点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必须面对的现实。自从新文化运动以来,文言文就让位于白话文,逐步退出了我们日常语言交际的舞台。这就直接导致我们当代人对文言文的生疏,无法直接阅读优美丰富的文言文。在此现实面前,我们这些高中教师应勇于
现在的初中生爱好数学、成绩好、学得比较轻松的学生不太多.大多数学生对数学缺乏兴趣,花了很大的力气,做了大量的习题,但成绩并不好,数学成了他们学习的负担,甚至有人谈数学色变.  虽然“苏科版”教科书的编写力求有效地实现《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的“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四方面的课程总体目标,倡导探究式学习,强调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夏丏尊曾说:“教育没有情感,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就不能成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在当前相对浮躁的社会大背景下,加大对学生的情感教育的力度,引领学生静下心来,审视自己的内心,倾听心灵的声音就显得尤为重要。语文教学中,我对情感教育做了以下尝试。   一、依托教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体悟情感,学会感恩   现行的中学语文教材,大都文质兼美,语文教师只有善于创设情境,将自己的情感与学生的
随着新课改的推行,创新作文受到了空前的重视,学生习作也出现了百花齐放的新局面。但是作为一线教师,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创新作文教学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我们既要摒弃千篇一律的“现代八股”教学方式,又要有所突破。在创新作文教学中,我们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创新要有扎实的基本功  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创新作文亦是如此,没有扎实的基本功,谈何创新?什么是基本功?就是指作文的立意、选材、结
《愚公移山》是《列子》中富有神话色彩的一篇寓言故事,其文本的思想光辉一直闪耀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殿堂里,久久不息。而愚公这一形象所承载的矢志不渝、迎难而上、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也已定格在中华民族精神的肌体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志士仁人披荆斩棘,破浪扬帆,开启了成功之门。但是,也有人说愚公实愚,与其移山,不如搬家。由此对愚公形象大打折扣,认为他有勇无谋,不思变通,遇事缺乏灵活性,牺牲自己的残年余力不说,还让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确,学生被动地、勉强地学习,与主动地、兴致勃勃地学习,其效果迥然不同。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采用生动的适合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教育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激励学生愉快地学习,能产生比较理想的学习效果。这个道理是显而易见的,问题的关键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认为,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之一。
多年来的初中语文教学经历,让我深深地体会到,赞扬在语文教学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要真正让赞扬走进语文课堂,首先要改变以下几个观念。    一、要认识到师生平等有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有助于教学成绩的提高    平等的师生关系是赞扬教育得以实施的前提。师生平等既是学生渴望的,也是很多老师经常挂在嘴边的。但实际教学中真正做到师生平等的不多。关键在于老师没有真正转变观念。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的主动权在老师,
沈从文曾说:“现在还有很多人生活在那个城市,我却常常生活在那个小城的印象里。”的确如他所说,沈从文对他的家乡有着深切的了解和浓烈的感情。因此,沈从文这位自称是“乡巴佬”的作家在他的作品里塑造了众多的具有湘西特色的人物形象。其中土里土气的湘西妇女特别引人注目,这些豆蔻年华的少女形象如清风,如洒落在腥风血雨荒芜土地上的阳光,给我们带来了精神上的震撼。在他的笔下,不论是自在的“萧萧”,蒙昧的“三三”,还
我是一名农村初中教师,从事语文教学已经20多年,一直把做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当作自己的追求目标。前些年,由于不断地钻研教材,并不断总结教学中的成与败,自认为在语文教学工作中有些收获、有些进步。随着素质教育地深入推进和新课改的实施,一方面,我对自己前些年的语文教学进行了反思,觉得自己不要说优秀,就是合格也算不上。另一方面,通过学习、培训,接受了一些课改的新理念,并能在语文教学工作中探索与实践,但终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