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阅读与写作相得益彰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3216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语文教学中,虽然阅读与写作所承担的教学任务不同,各有侧重,但二者是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的。从阅读中可以学习到作文的方法,通过作文又可以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把二者緊密结合起来。
  一.以阅读为基础,积累促写作
  很多学生都曾反映:作文难写,怕写作文。尤其现今高考中主要文体是议论文,而议论文特别强调议论,需要学生自己阐发观点,而学生也想尽量地符合高考的要求,但苦于没有东西可写,实在是“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迫于分数,唯有写出大量的三段论的作文,甚至是套作。
  如何帮助学生突破作文的这一瓶颈,有效的途径之一就是引导学生多读,多积累。2013年高考考纲就在写作发展等级中提到:材料丰富,材料新鲜,论据充实。高考的要求给我们的指导就是,写作吸纳的材料要多要广,积累的材料要充分而丰富,这都强调了阅读和写作的密切关系,强调了阅读对于写作的重要性。
  而新课标也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这是语文课程的新策略,也是语文教育思想的正本清源。少做题是“手段”,多读书是“目的”,把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多读几本好书,多背诵名家名篇,多积累诗词佳句,多扎扎实实地积累。“少做题,多读书”这也是借鉴了我国传统蒙学教育中切实可行的方法,是存其精华,古为今用。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通过引导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多读书、多积累来开阔眼界,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积累佳词名句、精思妙理等写作素材,帮助学生广积写作的“粮草”,这也是解决学生作文“有米可炊”,不为作文而愁的一条有效途径。
  二.阅读与写作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语言的厚度就是思想的厚度,语言的美丽就是智慧的美丽。学生作文思想缺乏深度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要使作文的思想有厚度非一日之功。在阅读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对文本的深入理解来从中吸取思想的甘露,形成科学的人文价值观;通过对文本个性的多元解读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通过引导学生由事入理、由景入理的分析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阅读,能历练和丰富学生的思想。
  通过让学生勤写勤动笔,明白“书到用时方恨少”的道理。学生在写作中遇到困惑,会进一步激发强烈的阅读和求知欲,不断的获取新知识,进而弥补知识和能力的不足;在作文教学中恰当的方法指导,技巧点拨和语言的锤炼,对阅读无不起促进作用,写作能力的提高自然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通过作文的修改、评讲、反思、开展多种形式的写作更能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阅读能力的进一步提高。这样让学生“读了再写,写了再读”,以写促读,反哺阅读,能让学生的阅读之兴更久,阅读之趣更浓。
  三.细致落实,坚持读写结合
  只有将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起来,走读写结合训练之路,才能走出困境,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与写作水平。具体可以落实如下:
  1.摘抄精美语句。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非一日之功,阅读借鉴,注重平时积累,不失为一种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2.摘抄精美语段。进行仿写训练模仿是创新的基础,阅读过程中,发现精美语段,我们可以先把它摘抄下来,而后认真分析它美在哪里,本着既形似又神似的原则进行仿写训练。
  3.摘抄经典故事,积累写作素材。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平时不注重从阅读中积累写作素材,写作时就会文思枯竭,难以连缀成文。即使勉强写成一篇文章,也难免内容空洞,有“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之嫌。
  4.从阅读中感悟人生哲理,进行常规思维训练、写作立意训练。故事中往往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阅读时,只有一边阅读,一边感悟,才能不断提高思维能力。思维能力提高了,自然就能从故事中提炼出正确的文章立意,不至于在写作时因对所给材料理解偏颇或错误而造成写作偏题甚至离题。
  5.摘抄同一主题的文章,比较阅读,分析异同,进行发散思维训练。同一主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写法,阅读中将同一主题的文章集合在一起,分析它们的异同,从中领悟作者思维的独特性与写作技法的巧妙。
  总之,语文学习是一种综合性学习,而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阅读的深化和体验。我们只有让学生协调好两者的关系,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才能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
  卢穗锋,教师,现居广东广州。
其他文献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总结出了学习的三字方针:静、兴、恒。所谓“静”,就是“静下心来”,一心一意地学习。所谓“兴”,就是“兴趣”,在学习上培养浓厚的兴趣。所谓“恒”,就是“恒心”,学习贵在恒心。  一.静  学习有一个思考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先做到“静”,即“静下心来”,这是前提,是学习的最佳精神状态。  静下心来学习,就是一心一意、心无杂念的学习。  佛教中讲的“坐禅”,讲究“六根清净”、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是语文的“半壁江山”,但长期以来,很多学生都怕写作文,一提作文,学生便望而生畏,谈之色变。一听到写作文就喊头痛,有的说没东西可写,有的说不懂怎样写,有的说达不到要求的字数,总之提不起写作的兴趣。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平常积累的素材少,作文的方法没掌握好,训练不得法等。我认为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如何激发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是学生提高写作能力的关键。近几年来本人在教学中作了一些
三十多年前,女作家谌容创作的中篇小说《人到中年》曾以其介入现实的深度和写作技法的创新引起了文坛的关注与讨论,小说中真挚感人、血肉丰满的中年女性知识分子——眼科大夫陆文婷也因此成为八十年代以来文学画廊中的经典女性形象之一。集传统文化人格与现代意识于一体的陆文婷成为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精神标杆,她超负荷的无私奉献与完全不成比例的工作待遇也引发了一场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大讨论。小说中的陆文婷最终倒下了,经历
秋风袭来,繁霜洒满大地之时,万花纷谢,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唯有—种植物,傲然举起鲜艳的花朵,向人们展示秋天亮丽的风采,它就是菊花。菊花是多年生草本花卉,重阳节前后开花,姿态万千,迎霜挺立,清香四溢。因为以黄花为宗,故又称黄花。菊花虽说是自然界的—种植物,却积淀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人们常常借助它寄托思想,表达志向,抒写情怀。  一、借菊花象征吉祥。梁代吴均《续齐谐记·九日登高》对重阳节的起源有一
语文是一门艺术,在开展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时,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同时还要引导学生们以正确的思路去理解。所以,在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时,教师首先要制订合理的教学计划,并通过这些计划开展有效的教学。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意义  阅读在语文教学当中具有无法替代的地位。特别是就写作来说,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文字表达能力,所以,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基础,也是帮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的
高中语文教材《外国小说欣赏》在谈到小说情节时说:“作家决不会让人物选择捷径一口气跑到底的,而是要让他千折百回,最终才抵达胜利的彼岸。所以,摇摆意味着小说在运行时,不是毅然决然地向前奔跑,而是在绝大部分时间里呈现出犹疑不定的状态。”虽然这段话只是讲小说创作的智慧和技巧,但不只小说有摇摆,诗词文曲尽皆摇摆,文因摇摆见精神。高中语文教材所选课文,几乎每一篇都千折百回,摇曳生姿。  一.张若虚的《春江花月
对于教师的身份及作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我国都有不同的评价,有把教师比作“蜡烛”的,有把教师比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有把教师比作“辛勤的园丁”,有把教师比作“一桶水”等等,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特别是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语文教师必须对自己角色的重新定位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第一,要从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方式也必须发生相应的变化,教者的主要任
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学生在课堂上是快乐还是痛苦的,是意气风发还是愁眉苦脸的,都是由我们教师亲手来设计、引领的。纵览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虽然表面上在轰轰烈烈地高扬新课标的“大旗”,但实际上仍然存在着诸如重理性分析,轻形象感知;重书本知识,轻生活体验;重一元认知,轻多元直觉感悟的弊端。这样,原本生动活泼、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被折腾得死气沉沉;原本鲜活可爱,极富灵性的学生被教得了无生气;原本丰富多彩,智
我们所使用的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材,其体裁广泛是我们大家众所周知的,小说诗歌散文等文学样式在教材中的篇幅较多,古诗词亦在诗词中占有很大的比例。我们所接触到的古诗词都蕴藏着深刻的、富有启迪意义的哲学内涵,历来使人们在广泛的传诵中自觉获取了不少的性情启迪。教育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语文是一门工具性与人文性高度统一的学科,我们的语文教学则必须努力使得其教学姓“语”,对一首首古诗词的教学,我们教师如何驱使学生去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长期的教学中发现农村中学生作文存在两大毛病:一是作文内容缺乏时代的生活气息,无鲜明的个性,老生常谈;二是不敢写真人真事,不敢写“真 我”,不说心里话,作文无真情实感。  问题的出现与以下几个方面有一定的关系。首先是作文教学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考场作文的评分有一定的细则。严格的作文评判标准将学生的思维活动局限在狭小的范围内,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意识在无意中被扼杀了。其次,长期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