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活动在大班教学中的作用

来源 :教育前沿·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mzttt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城市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城镇人口日益集中和增长,学校建设和发展呈现相对滞后的局面,许多学校尤其是小学普遍存在班额过大的现象,每班学生多达五六十甚至七十人,而这一现象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短期内难以改变。
  大班教学给新课程改革带来许多不便,在一定的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也对教师管理班级、驾驭课堂,开展教学活动提出了新的挑战。尤其是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大班教学显然在个体学生练习的时间、师生互动、学生的参与面以及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等方面制约着教学水平的发挥。但作为教师,我们不能听之任之,教师虽无力改变大班教学这一现状,但可以改变我们教学的方式方法。通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我们得知:小组活动可以有效克服大班教学的弊端,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提高教学质量。
  
  小组活动能扩大学生的参与面,使得人人有练习的机会
  
  大班教学给教师关注全体学生带来一定障碍,很容易出现少数学生独霸课堂,频频发言,而多数学生被冷落忽视,沦为袖手旁观的观众的局面。在班级人数多,课堂时间有限的情况下,若采用师生间两两互动或个别学生单独上台展示的形式,被闲置的大多数学生只能被动充当观众的角色,他们往往一节课甚至一个星期也没有一次在课堂上发言的机会。这些长期得不到练习不能开口说话的学生英语成绩也就难得提高。但若采用小组活动的教学方式,便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这样尴尬局面的产生。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或四五人或五六人,以组为单位互动交流完成老师布置的练习任务,就可保证人人参与其中、人人发言,每个人都是教学的主体,在活动中都必须承担自己的角色,充当观众的只是教师。如:在以日期为话题的教学中,教师将全班同学分成六大组,每组近十人,以“Birth day”为题进行调查谈话,几分钟后,每组便迅速得出其组员的生日日期及庆祝方式。通过这样小组活动,每个同学至少都练习了自己生日的英语表达方法,既节省了教学时间,又保证了学生的参与面,而且教学效果良好。
  
  小组活动能使学生克服胆怯心理,增强自信心
  
  大班教学减少了部分学生当堂发言的机会,这些长期得不到锻炼的学生偶尔当众发言会因心慌胆怯而金口难开,即使勉强开口也说得结结巴巴、吞吞吐吐,这就阻碍了学生说的技能的提高。而小组活动能使这部分同学找到“安全感”,小组成员少,彼此都很亲密,无顾忌、无压力。因而能够自由发挥、从容表现、无拘无束。语言的习得要在没有任何心理压力的情况下才能快速发展,自在才能自信,自信才能自如。因此,在大班教学中,对于那些性格内向羞怯的学生应尽量减少其单独面对黑压压一大班同学发言的压力,为其营造轻松自在的小环境,逐步培养其自信和勇气。
  
  小组活动能有效调控课堂,避免大班教学的混乱无序
  
  一位教师面对五六十个天性好动不知自律的小学生,课堂上往往会出现教师声嘶力竭学生仍各自说笑打闹置之不理的现象,尤其是开展活动时,稍不留神学生就乱成一锅粥,失去控制。但若分组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组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并明确规则、约法三章,一切活动都可正常有序地开展。在一次英语优质课大赛中,两位老师都设置了根据墙面张贴的四张启事寻找失主的活动,这本是一个很有创意的设计,不仅拓展了教材,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还锻炼了学生运用所学语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同样的活动不同的处理方式,效果大相径庭。一堂课是学生一窝蜂从教室的这面墙挤到那面墙,推推搡搡,打打闹闹,教师叫嚷半天才安静下来,当问及失主时,却没几个看明白、弄清楚的。另一位教师则将全班分成四组,每组看一则启事,且组员各有分工,有人朗读、有人讨论、有人记录、有人汇报,四个小组很快得出答案,整个过程既气氛热烈又秩序井然。
  
  小组活动能力增进学生间的合作交流,培养团队精神
  
  班额大的班级容易出现两极分化现象。绩优生的优越感与后进生的自卑感容易使他们之间产生沟壑。优秀生积极踊跃,练习的机会多;学困生沉默寡言,说话的机会少,教师若不及时关注,会优者愈优,困者愈困,但教师的时间精力有限,那么多的学困生关注起来,往往顾此失彼。此时小组互助往往既可以有效缓解教师压力,又可拉近学生间的距离。每班分成固定小组若干,小组成员不同层次合理搭配,他们各有分工不可替代,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组员面对共同的目标和任务必须团结一致、互相交流、互相帮助,才能出色完成任务。如四五人一组的短剧表演,每人扮演一角色,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比,任何一个人的表现都直接影响到团体成绩,因此后进生不敢退缩,优秀生也不得不帮助其它组员说好台词演好角色,小组获胜,大家都光彩,这无形增进了组员之间的凝聚力和友谊,使得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小组活动有利于学生自律,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
  
  所谓奖不励众,罚不责众,大班学生多无论是奖还是罚,涉及众多个体时,大家都彼此彼此,分不出高低,往往起不到应有的作用。但在小组活动中,评价大多以组为单位,组员的行为直接关系到自己所在小组的荣辱,大家便都不敢懈怠。在一个单词接龙的游戏活动中,一位教师将任务下达后由全班同学任意接龙,结果有频频举手的、有在一边发呆的、有接了一次就和周围同学说笑的,有听的、也有玩的,显得很松散。但另一位教师将全班同学分成两大组,进行对抗比赛,两组交替接龙,接对了便得一分,接不下去不得分,并且其间若有违反纪律的便扣一分,结果两组同学全神贯注进入紧张角逐,谁也不敢大意,惟恐本组丢分。
  总之,大班教学给英语教师带来重重困难,但合理有效地运用小组活动的方式化整为零、化繁为简、化混乱为有序,化松散为紧凑,便可打造出和谐的充满生机的英语课堂。
其他文献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依法规范公共教育资源配置,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前提和保障,是规范办学行为的应有之义。如果把基础教育变成升学教育,那就抛弃了基础教育最核心的价值和根本任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从小学、初中到大学,数学都是一门重要的课程.通过数学的学习能有效地建立起逻辑思维能力,这对于一个人的终生发展都是有重要意义的.但是,不少学生畏惧数学学习,其主要原因就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摘 要:在西部农村教育中,由于教育经费困难;教育人才少;留守儿童多。在教育中产生了大量的“差生”,其实他们只是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时间相对慢。家庭方面的因素是我们西部农村教育中产生差生的最大原因,如何解决“差生”问题西部教育中的一大难题。   关键词:西部 农村 教育 差生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确立了东部经济带动西部经济发展的模式。20多年的发展实现了东部沿海城市的飞跃发展,然
本文简要谈了赏识在学生学习英语过程中的重要性,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之效.
天地万物,生克乘侮.大自然通过能量传导和物质运动巧妙安排了物种间的“座次”.大海里常见“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陆地上则有“害虫吃庄稼,天敌吃害虫”.从《诗经》中的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乡土文化课程资源.历史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让学生在对乡土文化资源了解的同时,激发其对家乡的热爱.在初中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