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措施类”试题解题两法

来源 :高中生学习·高二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l45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实,有些哲学“措施类”试题的答案在教材和题目里。这里我们介绍两种方法。
  回归教材法 即把设问与课本知识联系起来寻找答题思路,学习和掌握知识的目的是为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所以在解答“措施”类题目时首先是联系课本,看看课本上有没有给我们提供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和方法。
  例1 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的新变化,不断完善宏观经济政策,保持经济平稳健康运行,是党和国家面临的重大任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结合材料,说明我国货币政策的调整和运用是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
  解析 本题考查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知识,只要我们联系课本中的知识,便不难得出答案。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要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答案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我国货币政策的调整正是根据各个时期不同的实际作出的决策,探索和研究不同时期的经济规律、货币流通规律,以此作为货币政策调整的依据。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以科学理论指导实践,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面对国内外经济形势,国家积极应对,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探索和研究不同时期的经济发展规律,从而根据不同时期的实际情况对货币政策做出调整。③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国家适时调整货币政策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是发挥主观能动性,尊重和利用客观经济规律的体现。
  挖掘材料法 挖掘材料时从材料中找出关键的字、词、句,抓主谓宾,看定状补;还要注意标点符号,从句意到层意,再到段意,归纳出中心。具体方法有两种:一是材料中反映出现该类问题或事件的原因和存在的问题,从材料中找出原因,针对原因或问题找出解决的措施;或者从反面吸取经验教训,正面归纳答案。二是材料全面反映某个事件的正确做法、成功经验或自身优势,只需结合教材知识对这种做法加以概括、总结即可。
  例2 解决农业问题的最终出路靠科技。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面向产业需求,着力突破农业重大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切实解决科技与经济脱节问题;继续实施粮食丰产科技工程、超级稻新品种选育和示范项目;支持企业与优势科研单位建立育种平台,鼓励科研院所、高等学校科研人员与企业合作;培育和支持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大规模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加强教育科技培训,全面造就新型农业农村人才队伍。
  运用辩证法知识,分析国家是如何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的?
  解析 只要概括材料中国家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的措施,抓住关键词,分析体现的哲理就行了。着力突破——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示范——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解决科技与经济脱节问题——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答案 ①要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着力突破农业重大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做到了这一点。②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实施粮食丰产科技工程、超级稻新品种选育和示范项目体现了这一点。③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切实解决科技与经济脱节问题,支持企业与优势科研单位建立育种平台,是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1. 城市是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社会生活中心,城市的兴起是人类告别蛮荒的标志。早期的城市是在农业文明基础上的农业城市,自然和谐,但城市功能简单;但随着工业文明的兴起,片面强调城市的经济功能和集聚功能,城市变成了工业城市;“先发展,后污染”的模式致使城市在不断发展和膨胀中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诸如人口膨胀、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资源短缺和贫富差距等各种“城市病”的挑战。人们发现,城市远非“理想国”。在人类转向生态文明的新阶段,如何更新理念,应对矛盾,彰显人类为满足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而创造的人工环境这一城市本质,是城市化进程中的重大课题。面对“城市病”的新课题,上海世博会提出了全新的“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理念,传递着低碳、环保、和谐的共同追求,升华了城市发展理念。
  结合城市发展理念的变迁,说明人类是如何追求和发展真理的。
  1. ①追求和发展真理要以实践为基础。人类每一文明发展阶段的城市发展理念,都不是凭空产生的,只能在城市发展的实践中获得,我们要善于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②追求和发展真理要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针对伴随工业文明而来的“城市病”,上海世博会在城市最佳实践区演绎“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主题,审视城市发展功能,把握城市发展规律,升华城市发展理念,促进城市科学发展,表明要以深化和发展的实践为基础和动力,不断深化、检验和发展真理性认识。③追求和发展真理要以实践为基础进行无止境的探索。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再到生态文明,人类城市发展理念经过了一个不断克服谬误、逐步科学完善的过程,说明任何真理都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人类真理性认识的获得过程不是一次完成的,要在实践和认识的循环往复中探索获得,同时还要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进一步发展。
其他文献
立几问题虽“变化多端”,但最终落脚点一般是证平行、垂直、求角或探索性问题等,而解决问题的方法常集中在通性通法上,因而对立几的学习要以几何体中的线面关系为中心,重点抓住线面关系的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两个方面,围绕几何体的结构特征、线面关系的证明以及空间向量的应用三条主线展开.  一、空间向量及应用  点拨 空间图形的折叠与展开问题一直是立体几何的热点问题.解决此类问题时,要注意折叠与展开前后空间元素的
期刊
线性规划是高中教材中重要的内容,“图解法”作为其基本解法已被大家熟知,但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对其考查方式由最初正向问题(如平面区域面积问题及求线性目标函数的最值问题)转变为逆向问题(如求参数的范围问题),进而与其它数学知识相交汇,发展为一类“深度伪装”的隐性问题. 本文以举例的形式,谈谈那些深度伪装的规划问题,以期对大家有所帮助.
期刊
轻绳是软的,只能发生拉伸形变,提供因收缩而沿轴向里的弹力,即拉力(张力). 绳的拉力沿着绳的方向并指向绳收缩的方向,而不能产生支持的作用,不能产生侧向的作用. 轻绳各处受力相等,质量可忽略不计,它的劲度系数非常大,以至于认为在受力时形变极微小,看作不可伸长.     一、弹力的大小  绳的弹力可根据物体所处的状态,运用力的平衡或牛顿第二定律间接求解.   例1 如图1所示,质量为[M]的滑块与倾
期刊
有关多普勒效应的问题近几年各地高考时有所见,许多同学处理时感到无从下手,原因是无法形成波传播过程中量值关系的情景图. 处理此类问题的关键是仔细分析题目及图示提供的信息,画好运动情景图, 将波的一列列传播模式比照质点运动模式分析.  条  利用超声波遇到物体发生反射,可测定物体运动的有关参量,图4甲中仪器[A]和[B]通过电缆线连接,[B]为超声波发射与接收一体化装置,仪器和提供超声波信号源而且能将
期刊
A.光照相同时间,35℃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与30℃时相等  B.光照相同时间,在20℃条件下植物积累的有机物的量最多  C.温度高于25℃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开始减少  D.两曲线的交点表示光合作用制造的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的量相等  解析题干已经明确告诉我们,以测定的CO2吸收量與释放量为指标,研究温度对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可见图中曲线应分别为净光合作用和呼吸作
期刊
在高考试卷的文学类文本阅读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涉及到“用意”类的考题。其题干的表述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的用意是什么?”如2012年湖北卷第17题:“文章用了较大篇幅叙述‘姑嫂鸟’的故事,请谈谈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2)“……作用是什么?”如2010年湖北卷第17题:“文中加点处是唐诗名句,请任选两处,简要分析其在文章结构中的作用。”  (3)“结合上下文分析……表达效果。”如20
期刊
从庸常生活与平常事物中发掘诗意的能力,决定着一个诗人“手艺”的高下。诗人除了是时代的歌者,更是平凡生活的发现者和咏叹人。因而,写什么并不重要,关键的是怎么写。木匠,是我们生活中的普通劳动者,在一般人眼里,没有任何惊奇之处,而在诗人唐力的笔下,木匠的劳动却显得非同凡响,意味深长——  劈开木柴,救出秘密的火焰  劈开腐朽的木头,救出送葬的人群,礼乐  挽歌的马匹,白幡,倾斜的风雨  劈开旧事,救出过
期刊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是论述类文本所有理解、分析的基础,这个考点包含两方面的要求,一是“筛选信息”,二是“整合信息”。论述文对这个考点的要求与文学类文本最大的区别在于,论述文的信息侧重客观性、科学性,无需联想或想象,很多时候甚至可以直接用原文作答,而文学类文本则侧重于主观性、欣赏性,需要丰富的联想和合理的想象。  那么,如何筛选并整合论述文中的信息呢? 熟习下面的一则打油诗并找出“陷阱”所在,即
期刊
An owl sanctuary says it is still feeling the unwanted effect of the Harry Potter films, with high numbers of owls being abandoned.  It is claimed owls’ popularity as pets increased in the last decade
期刊
无论是在单科卷中还是在文综卷中,选择题的分值约占试题总分值的“半壁江山”,得选择题可谓“得天下”。选择题看似简单,但要想获取高分,也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下面结合近两年高考试题中的选择题命题情况作一下说明。  题型一 因果型选择题  例1 (2012年高考课标全国卷)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解决当前我们面临的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突出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