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己”“知彼”,方免“步步惊心”

来源 :高中生学习·高二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may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是论述类文本所有理解、分析的基础,这个考点包含两方面的要求,一是“筛选信息”,二是“整合信息”。论述文对这个考点的要求与文学类文本最大的区别在于,论述文的信息侧重客观性、科学性,无需联想或想象,很多时候甚至可以直接用原文作答,而文学类文本则侧重于主观性、欣赏性,需要丰富的联想和合理的想象。
  那么,如何筛选并整合论述文中的信息呢? 熟习下面的一则打油诗并找出“陷阱”所在,即可避免“步步惊心”。
  通读掌握总观感。做题之前,要通读全文,逐段了解文章的基本意思,并明确以下问题:文章主要说了什么事?介绍了一种什么新理论、新技术、新成果?总的观点倾向怎样?全文可分为几个层次? 通过阅读,对全文作出整体感知判断,获得整体印象。
  题干区间紧相连。粗读全文后,再对题读文,分析题干,弄清题目的要求。找出重要信息是在哪一段、哪几段、哪部分,能跳过无关的信息,准确地捕捉到所需要的重要信息。读文和审题时角度意识要强,便于扣住试题目标,找到题目与原文对应的区域和文字,有方向地查找到相关信息。
  去伪存真多比较。虽然,前面两步做得很好,但对信息的理解不一定透彻、全面。在答题时,一定要反复认真地分析比较,去伪存真,对信息做出正确的判断。通过“文题比对”排除错误选项,是论述文阅读中十分有效的方法。所谓“文题比对”,就是把原文和题目选项进行对照,以确定答案。对照时要特别注意表示范围、程度、数量、本末颠倒、可能性与现实性的词语,如“更加”“主要”“所有”“特别”“可能”等。
  在论述文阅读中,选项的拟定往往采用多种方式来表述。如摘录法,即摘录相关的原词、原句;拼接法,即将分散在文章各处的词句,有机地拼接起来;分析法,即对相关内容进行综合分析。命题人大多运用这些手段来整合选项信息,我们在答题时也要反用这些命题手段来检查选项的真伪。
  归纳整合重提炼。整合信息的原则和依据是题干要求和原文信息,要把原文中能够表现题意的有关词语或句子,尤其是重点词句作为整合的主要对象。整合信息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摘引原文,一是提炼重组。“摘引原文”就是根据题旨要求,选择原文相关语句,以归纳出答案的方法。“提炼重组法”就是将较为零散的没有明显短语和句子提示信息以及关键内容隐含其间的文字,按一定要求概括出其中大意的整合信息的方法。
  这四步是对我们自己的要求,是谓“知己”。当然,做这类题目,除了“知己”,还需“知彼”,即还要弄清干扰项的构成方式,走出命题者所设置的“陷阱”,这样,在做题时才可事半功倍。
  论述文阅读题的“干扰”形式有九种:1. 主观臆测,是指所给选项中的内容在原材料中未涉及,也不能从原文中推断出来,是命题者凭空臆造的。2. 故意遗漏,就是命题者在设置干扰项时,故意漏掉原文中必不可少的信息,从而导致信息不全面。3. 偷天换日。有时表现为偷换概念,有时表现为张冠李戴。4. 颠倒错位。即改变原来的逻辑位置(关系)或推理过程。包含因果、主次、前后、整体与局部、条件与结果的倒置等。5. 扩缩范围。混淆局部、整体,混淆概念外延的大小。6. 乱定性质。随意改变原文表述内容的性质,或随意肯定或者否定事物的性质等。7. 颠时倒行。改变时间,造成时间与对象的前后错位;或者混淆已然、未然:即有意把原文中的设想或推测说成已经实现或正在进行。8. 曲解歪解。指对词句的理解与原文意思发生了偏离,曲解甚至歪解作者所要阐述的观点或所要表达的意思。9. 断章取义,即从原文中找出一些似是而非的内容加以杂糅,让读者感觉到模棱两可。
  文化心理问题的思考
  有一句老生常谈,说艺术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实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艺术担负着塑造人的心灵以建设精神文明的艰巨任务。塑造心灵用中国的古话说,就是“陶冶性情”,也即是培育人性。我们如果把艺术放在塑造心灵、陶冶性情、培植人性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各门科学的成果和材料,那么不但使马克思主义美学而且也会使整个美学的面貌焕然一新。
  讲艺术是塑造心灵、陶冶性情、培育人性,有没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根据呢?有的。这就是马克思在1844年《手稿》中讲的“自然的人化”思想。它留给我们这些处在新时代面临新需要的人去思考、去探索、去发挥。“自然的人化”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外在自然的人化,即山河大地、日月星空的人化。人类在外在自然的人化中创造了物质文明。另一方面是内在自然的人化,即人的感官、感知和情感、欲望的人化。动物也有感知、欲望和情感,动物性的感知、欲望、情感变成人类的感知、欲望和情感,这就是内在“自然的人化”,人类在内在自然的人化中创造了精神文明。所以自然的人化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双向进展的历史成果。它虽然不是准确的一一对应,但总的来看,是彼此相互对应、双向进展的。外在自然的人化,人类物质文明的实现,主要靠社会的劳动生产实践;内在自然的人化,人类精神文明的实现,就总体基础说仍然要靠社会的劳动生产实践,就个体成长说,主要靠教育、文化、修养和艺术。
  (选自李泽厚《美学四讲》)
  1. 下列对艺术作用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艺术肩负着塑造人的心灵、进而推动建设精神文明的艰巨任务。
  B.艺术的作用在于塑造心灵、陶冶性情和培植善良美好的人性。
  C.艺术既能推动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发展,还能使整个美学面貌焕然一新。
  D.艺术可陶冶性情、培育人性。
  2. 有关“自然的人化”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然的人化”是马克思在1844年《手稿》中所阐述的思想,是艺术作用的理论根据。
  B.“自然的人化”包括两个方面,即山河大地、日月星空等外在自然的人化和人的感知、欲望等内在自然的人化。
  C.当动物的感知、欲望、情感变成类似人类的感知、欲望和情感时,这就是内在“自然的人化”的一种鲜明体现。
  D.在外在自然和内在自然的人化中,人类分别创造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因而自然的人化是两种文明双向进展的成果。
  1. C (本项不是对艺术作用的阐述,而是对艺术研究后可能取得的效果的阐述,且把假设下的“可能性” 误为“绝对性”)
  2. C (偷换概念,“动物的感知……”与“动物性的感知……”不同,前者是动物具有的,后者则是人类所具有的)
其他文献
1. anyway与any way  这一对词的意思并不一样。anyway和anyhow同义,但前者多用于美国英语,后者多用于英国英语。anyway在句中用作副词和连接词,意为“无论如何;不管怎样”,相当于in any case和at any rate。例如:  Anyway,we can try.不管怎样,我们可以试试看。  I will not change my mind anyway.无论
期刊
气候是一种可再生资源。目前,人类利用的气候资源主要有太阳辐射(光能和热能)、降水和风等。利用气候资源最广泛的部门是农业、建筑业、交通运输、商业、旅游、医疗等。在各种自然资源中,气候资源最容易发生变化,且变化最为剧烈。有利的气候条件是自然生产力,是资源;不利的气候条件则破坏生产力,是灾害。若能合理利用,气候资源可取之不尽。  由于气候资源在时空分布上具有不均匀性,故对一地的气候资源要从实际出发,正确
期刊
纵观数学发展史,可以看出,古今中外,都存在算法.中国古代数学蕴含着丰富的算法思想,刘徽的割圆术、秦九韶算法等,都是比较经典的算法;西方数学中的欧几里得算法,也是世界闻名的;在现代社会,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而算法是计算机的重要基础.  1. 二分法  从循环结构的角度来看,二分法是通过精确度来控制循环体,只有达到所规定的精确度之后才结束循环,否则就继续下去.  例1 写出用“
期刊
立几问题虽“变化多端”,但最终落脚点一般是证平行、垂直、求角或探索性问题等,而解决问题的方法常集中在通性通法上,因而对立几的学习要以几何体中的线面关系为中心,重点抓住线面关系的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两个方面,围绕几何体的结构特征、线面关系的证明以及空间向量的应用三条主线展开.  一、空间向量及应用  点拨 空间图形的折叠与展开问题一直是立体几何的热点问题.解决此类问题时,要注意折叠与展开前后空间元素的
期刊
线性规划是高中教材中重要的内容,“图解法”作为其基本解法已被大家熟知,但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对其考查方式由最初正向问题(如平面区域面积问题及求线性目标函数的最值问题)转变为逆向问题(如求参数的范围问题),进而与其它数学知识相交汇,发展为一类“深度伪装”的隐性问题. 本文以举例的形式,谈谈那些深度伪装的规划问题,以期对大家有所帮助.
期刊
轻绳是软的,只能发生拉伸形变,提供因收缩而沿轴向里的弹力,即拉力(张力). 绳的拉力沿着绳的方向并指向绳收缩的方向,而不能产生支持的作用,不能产生侧向的作用. 轻绳各处受力相等,质量可忽略不计,它的劲度系数非常大,以至于认为在受力时形变极微小,看作不可伸长.     一、弹力的大小  绳的弹力可根据物体所处的状态,运用力的平衡或牛顿第二定律间接求解.   例1 如图1所示,质量为[M]的滑块与倾
期刊
有关多普勒效应的问题近几年各地高考时有所见,许多同学处理时感到无从下手,原因是无法形成波传播过程中量值关系的情景图. 处理此类问题的关键是仔细分析题目及图示提供的信息,画好运动情景图, 将波的一列列传播模式比照质点运动模式分析.  条  利用超声波遇到物体发生反射,可测定物体运动的有关参量,图4甲中仪器[A]和[B]通过电缆线连接,[B]为超声波发射与接收一体化装置,仪器和提供超声波信号源而且能将
期刊
A.光照相同时间,35℃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与30℃时相等  B.光照相同时间,在20℃条件下植物积累的有机物的量最多  C.温度高于25℃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开始减少  D.两曲线的交点表示光合作用制造的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的量相等  解析题干已经明确告诉我们,以测定的CO2吸收量與释放量为指标,研究温度对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可见图中曲线应分别为净光合作用和呼吸作
期刊
在高考试卷的文学类文本阅读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涉及到“用意”类的考题。其题干的表述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的用意是什么?”如2012年湖北卷第17题:“文章用了较大篇幅叙述‘姑嫂鸟’的故事,请谈谈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2)“……作用是什么?”如2010年湖北卷第17题:“文中加点处是唐诗名句,请任选两处,简要分析其在文章结构中的作用。”  (3)“结合上下文分析……表达效果。”如20
期刊
从庸常生活与平常事物中发掘诗意的能力,决定着一个诗人“手艺”的高下。诗人除了是时代的歌者,更是平凡生活的发现者和咏叹人。因而,写什么并不重要,关键的是怎么写。木匠,是我们生活中的普通劳动者,在一般人眼里,没有任何惊奇之处,而在诗人唐力的笔下,木匠的劳动却显得非同凡响,意味深长——  劈开木柴,救出秘密的火焰  劈开腐朽的木头,救出送葬的人群,礼乐  挽歌的马匹,白幡,倾斜的风雨  劈开旧事,救出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