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国小说家斯威夫特写过一部奇书《格列佛游记》,主人公格列佛在海上遇险,被小人国民救起。为了报恩,他帮小人国与邻国作战,将敌方几十艘战舰的锚链一把揽起,就那么蹚着海水拖了回来。以后他又见识了大人国、巫人岛、马国等。大人国的居民足有教堂塔尖儿那么高,格列佛只好睡在洋娃娃的摇篮里。
无独有偶,中国古典小说《镜花缘》中也提到小人国、大人国。小人国国民身高不足一尺,儿童只有四寸。因怕被飞鸟叼走,老幼出行时要呼朋引伴,携器械防身。
不过书中的大人國却不见巨人踪影。那里的一切与中华相类,只是人们出行时足踏各色云朵,或五彩,或黄白,也有灰色黑色的。经询问方知,原来“色由心生”,胸襟光明正大的足生彩云;满腔奸私暗昧的足生黑云。
书中主人公唐敖见到一街市乞丐,脚下反有彩云护绕;而一个前呼后拥的官员,脚下云色却是“似黑非黑,类如灰色”。怕被人看见,特意用红绫围住,自然是欲盖弥彰。
同行的多九公见多识广,解释说:此邦人士皆以黑云为耻,遇到恶事,都藏身退后;遇到善事,都踊跃争先。因毫无“小人习气”,所以邻邦都以“大人国”称之。不知者以为“大人”即“长大之人”,实乃讹传。
翻翻词典,“大人”词条下义项颇多:或指王公贵族,或指老者尊长。若与孩子相对,又指成年人。此外还有二义,一是身材长大者,一是德行高尚者。《镜花缘》中的大人国国民,显然属于后者。书中另有巨人国度,国民身高七八丈,那叫“长人国”。
若说道德高尚,与大人国毗邻还有个“君子国”。那里的人“衣冠带剑,好让不争”。唐敖等亲眼目睹了一桩买卖,买货的一个劲儿夸掌柜的货色好,抱怨价格太低,非要主动加价不可;掌柜的则发誓自家货色不济,价格虚高,不肯多收一个子儿。两人拉拉扯扯,闹得不可开交。在我们看来,这哪里是高尚?纯是虚伪!
大人国国民则有所不同,朴素自然,毫不做作。也有好人受穷、坏人当官的现象。但值得称颂的是,大人国国民重廉耻、知自爱,他们脚下的云色是可以随着人心的转变而变化的,因而人人努力,个个争先,从善如流,避恶如仇。邻邦所敬的,也正是这种由羞耻感引发的道德自觉。
别小看一个“耻”字,它在古人词典中分量极重。孔子强调“知耻近乎勇”;孟子则认为“羞恶之心”与生俱来,是“四端”之一(“端”即人性出发点,另三“端”为恻隐之心、辞让之心和是非之心),哪怕缺失一“端”,也便不配做人!
可能几千年来一些道德训诫唠叨得太碎,加之曾经假大空的口号喊得太响,令人两耳起茧,心生逆反。一旦拨乱反正,矫枉纠偏,一些人尽弃形而上的“道”,直扑形而下的“器”;一时间金钱成了衡量荣辱的标尺。有人以骑电动车接送孩子为耻,有人以出门没有LV包为耻,也有孩子因没有新版“苹果”哭闹……金钱至上的观念潜滋暗长,窒息了一些人的精神世界……
一次与朋友谈及《镜花缘》,朋友说:“如果某天一觉醒来,发现人人脚下忽生五色云,‘大人国’的神话是否能梦幻成真?”我说:“也不一定。”单靠技术层面的改变还远远不够。没有制度的保证、表率的跟进以及对人性的再反思,一些人久染“厚黑”、其心不古,说不定见了足踏彩云的乞丐,反笑其“烂忠厚无用”、活该受穷;自己足登黑云而不屑遮掩,反自夸是成功者的标志,扯来当作恐吓人的旗帜,你又能如何?
朋友听了,俯而思,仰而叹,失落的目光中,又不乏憧憬与希望。
宋正怀荐自《今晚报》2017年4月26日
无独有偶,中国古典小说《镜花缘》中也提到小人国、大人国。小人国国民身高不足一尺,儿童只有四寸。因怕被飞鸟叼走,老幼出行时要呼朋引伴,携器械防身。
不过书中的大人國却不见巨人踪影。那里的一切与中华相类,只是人们出行时足踏各色云朵,或五彩,或黄白,也有灰色黑色的。经询问方知,原来“色由心生”,胸襟光明正大的足生彩云;满腔奸私暗昧的足生黑云。
书中主人公唐敖见到一街市乞丐,脚下反有彩云护绕;而一个前呼后拥的官员,脚下云色却是“似黑非黑,类如灰色”。怕被人看见,特意用红绫围住,自然是欲盖弥彰。
同行的多九公见多识广,解释说:此邦人士皆以黑云为耻,遇到恶事,都藏身退后;遇到善事,都踊跃争先。因毫无“小人习气”,所以邻邦都以“大人国”称之。不知者以为“大人”即“长大之人”,实乃讹传。
翻翻词典,“大人”词条下义项颇多:或指王公贵族,或指老者尊长。若与孩子相对,又指成年人。此外还有二义,一是身材长大者,一是德行高尚者。《镜花缘》中的大人国国民,显然属于后者。书中另有巨人国度,国民身高七八丈,那叫“长人国”。
若说道德高尚,与大人国毗邻还有个“君子国”。那里的人“衣冠带剑,好让不争”。唐敖等亲眼目睹了一桩买卖,买货的一个劲儿夸掌柜的货色好,抱怨价格太低,非要主动加价不可;掌柜的则发誓自家货色不济,价格虚高,不肯多收一个子儿。两人拉拉扯扯,闹得不可开交。在我们看来,这哪里是高尚?纯是虚伪!
大人国国民则有所不同,朴素自然,毫不做作。也有好人受穷、坏人当官的现象。但值得称颂的是,大人国国民重廉耻、知自爱,他们脚下的云色是可以随着人心的转变而变化的,因而人人努力,个个争先,从善如流,避恶如仇。邻邦所敬的,也正是这种由羞耻感引发的道德自觉。
别小看一个“耻”字,它在古人词典中分量极重。孔子强调“知耻近乎勇”;孟子则认为“羞恶之心”与生俱来,是“四端”之一(“端”即人性出发点,另三“端”为恻隐之心、辞让之心和是非之心),哪怕缺失一“端”,也便不配做人!
可能几千年来一些道德训诫唠叨得太碎,加之曾经假大空的口号喊得太响,令人两耳起茧,心生逆反。一旦拨乱反正,矫枉纠偏,一些人尽弃形而上的“道”,直扑形而下的“器”;一时间金钱成了衡量荣辱的标尺。有人以骑电动车接送孩子为耻,有人以出门没有LV包为耻,也有孩子因没有新版“苹果”哭闹……金钱至上的观念潜滋暗长,窒息了一些人的精神世界……
一次与朋友谈及《镜花缘》,朋友说:“如果某天一觉醒来,发现人人脚下忽生五色云,‘大人国’的神话是否能梦幻成真?”我说:“也不一定。”单靠技术层面的改变还远远不够。没有制度的保证、表率的跟进以及对人性的再反思,一些人久染“厚黑”、其心不古,说不定见了足踏彩云的乞丐,反笑其“烂忠厚无用”、活该受穷;自己足登黑云而不屑遮掩,反自夸是成功者的标志,扯来当作恐吓人的旗帜,你又能如何?
朋友听了,俯而思,仰而叹,失落的目光中,又不乏憧憬与希望。
宋正怀荐自《今晚报》2017年4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