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耀坤:科学预设的合理性问题及其在当代科学哲学中的重要意义

来源 :哲学动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mearn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预设是科学理论建构的主导因素,也是科学合理性的普遍性原则和标准建构的前提或指南。所谓预设,指的是人类认识和实践活动中与活动目的、手段相关的各种行为指南或奉为楷模的观念、设想、原则、准则、模式、范例等。相应地,科学预设,指
其他文献
由国际儒联、上饶师范学院、中国哲学史学会、香港孔教学院、台湾人文展望学会、复旦大学人文学院、南昌大学哲学系、铅山县人民政府等九家单位联合举办的纪念朱子诞辰87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于10月7日至9日在江西铅山召开,出席会议的有来自中国大陆、香港、
制度伦理这一概念,是近年来我国伦理学界针对社会转型时期“道德风险”问题(也就是各种欺诈、违约、损人利己现象)的日益严重而提出的。学者们以期通过制度伦理的研究,探讨当代中国社会伦理道德建设的途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人们对制度伦理的理解也莫衷一是。本文就目前所讨论的问题作一梳理并进行简单的评述。
沟通事实与价值,在事实认知与事实判断基础上导出价值判断这一过程,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的过程。东西方不少思想家对之都百思不得其解,其中不少人断然否定这种联系、推导的可能性。这里我们必须走出两种传统的思维或观念上的误区:一是不能囿于传统的认知论框架,来解决这一超出认知论范围的价值论的基础问题。撇开主体、人,单纯从客体是什么,是推不出主体应该怎么样的。
哲学究竟在何种意义上有“历史”,又在何种意义上无“历史”?就哲学的“境界”而言,哲学无“历史”;就哲学的“实现”而言,哲学则有“历史”。人对自身经验存在的超越,有两种完成的方式:一种是逻辑的完成,表现为超验的形而上学,通过哲学家的运思来予以自觉地凸显。在此意义上,哲学无所谓“发展”,因而是无历史和超时间的。另一种是历史的完成,即人对自身经验存在超越的实际展现。从这个方面说,哲学又必须包含经验,并通过历史来获得实证的完成。
一般意义上的伦理学只关注人类社会的人伦关系即社会伦理。生态伦理学则不仅要求研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要求研究人与动植物之间的关系和人与自然的关系。
期刊
道义,来源于希腊文“deontic”,即“义务”、“应该”等含义。道义逻辑,就是关于“应当”,“允许”等规范模态的逻辑,有人称之为规范逻辑,或义务逻辑。它是广义模态逻辑的一个分支,属于哲学逻辑的范畴。
中国逻辑学会语言逻辑专业委员会和符号学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于2000年8月在河北召开,50余位学者与会。本次大会的主题有两个,一是语言逻辑及其应用研究:二是两会成立20年的回顾与展望。
由于科学技术革命所引起的社会巨变,人的“主体性问题”成了当代理论和实践发展的一个生长点,弘扬人的主体性已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呼声,这就要求担负着“培育人”的重任的教育界把高扬主体性作为当今教育倡导的基础和核心。但是,由于传统教育的影响,长
中国传统道德是一种理性道德,是一种缺少人文向度的“被动道德”。在传统道德的理性框架统摄下,中国人的情感生活几乎是处于抑制状态,自然,道德情感的作用也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在中国思想史上,对这种道德的理性化倾向曾有过批判。分析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