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甲鱼的名卖海参

来源 :同行致富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_cle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到过大连的人,都会对这里的海产品留下深刻印象。其中海参柜台格外引人注目,海参的价格少则几百,多则几千,甚至上万。即便是这样,海参经营户王晓芹的三十多个店面,仍然个个生意火爆。据说,临近年关时,一个店面一天的营业额最多可以达到50万元。
  
  王晓芹6年前开始加工海参,到现在已经积攒了上千万元的财富。王晓芹是如何发现海参加工的商机,又是如何研发海参产品并且运作海参市场的?这还要从她那次生病说起。
  
  2002年,王晓芹因为生病,一位好朋友送来了一盒干海参给她补身体。可是干海参在食用之前必须要反复用清水浸泡、清洗,5天后才能食用。王晓芹觉得这种海参吃起来很不方便,而且口感也不是很好。于是,她就到当地的海产品市场去买直接可以食用的海参,但是在市场逛了一大圈也没有买到她喜欢吃的海参。由此她想到,何不自己加工海参呢?于是,王晓芹和以前跟自己学习养殖甲鱼的徒弟周明学,一起研究实用方便的海参加工方法。
  王晓芹对海参加工并不了解,只是听别人说过鲜海参加工需要水煮、高压、泡制等工序。她道听途说了一些制作方法后,就开始加工起海参产品。她首先去掉沙嘴,再将海参反复洗净,然后放到高压锅里,放上凉水。在当时,这套看似正常的加工方法,最后加工出的海参却出了问题,一箱一箱的海参都陆陆续续腐烂了。向有经验的人一打听,王晓芹才知道,加工海参失败的原因是由于煮得不到时候,所以容易腐烂。
  第一次失败虽然让王晓芹损失了十多万元,但这并没有打消她继续研究海参加工的念头。总结了失败教训,王晓芹开始了第二次加工。这一次她注意了煮海参的火候。几天后终于做出了可以直接食用的海参,并且起了个名字叫水发鲜渍参。王晓芹和徒弟周明学一起把水发鲜渍参拿到市场上去卖,她根据以前在大连销售甲鱼的经验,认为甲鱼卖价贵,每只150元钱左右,而海参336元/千克,所以来购买甲鱼的消费者同样也有购买海参的能力,于是王晓芹就把海参放在了甲鱼摊边上进行销售。
  
  卖了一段时间后,一个顾客把王晓芹的海参产品给投诉了。从此以后,她不得不从柜台上撤下了所有的海参产品。那位顾客说,自己买了海参回家用开水一泡就变得又小又硬,还质问王晓芹是不是在骗人。她听后心里很不是滋味。
  王晓芹从加工鲜海参开始已有大半年了,并且投入了几十万元钱做加工试验,可最后换来的产品不但没有得到顾客的认可,反而遭到了投诉,损坏了自己在顾客心中的消费形象。这件事给了王晓芹一次沉重的打击,回到家就大病一场。王晓芹心想,自己的初衷是想加工出一种好的海参,让客户吃了高兴、吃了满意,没想到结果会是这样。
  顾客吃了满意,卖海参才能赚钱。王晓芹觉得海参食用时用热水烫后变得很硬,原因是在煮压海参的时间上出了问题。为了挽回自己的形象,她下决心一定要琢磨出正确的加工方法。
  王晓芹发动全家人跟她一起煮海参。转眼5个月过去了,又花掉了二十多万元钱,从海参水煮、高压、泡制每一个步骤开始研究,终于让她研究出了真正的水发鲜渍参的方法。为了尽快打开市场,王晓芹想出了一个办法买一只甲鱼,送一斤海参。
  在两个月的时间里,王晓芹用买甲鱼送海参的方法,让顾客知道并了解了她的水发鲜渍参。虽然她为此付出了36万元的高额宣传费,但是她的水发鲜渍参得到了顾客的认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大连食用海参的人越来越多。大连市每年鲜海参的产量达到了2.5万吨,产值超过了50亿,海参的加工企业也有510家。如何与其他商家竞争,并能占据市场更大的份额是王晓芹现在面对的首要问题。经过反复研究,她把目标消费群体定在一群大爷大妈的身上。
  海参虽然是大连特产,但是如何加工很多人都不知道。尤其是这些大爷大妈,由于海参的价格不菲,很多人担心受骗上当,不敢轻易购买。王晓芹抓住这一心理,把大爷大妈们请到自己的海参加工厂参观,同时再教他们一些辨别真假海参的小窍门,这让退休后的大爷大妈不仅能够了解海参,还能经常出门。所以他们是乐于参加这样的活动的。这以后,大爷大妈们都成了王晓芹海参产品的义务宣传员。
  王晓芹的水发鲜渍参卖得多了,对鲜海参原料的需求自然就大了。王晓芹在大连吸纳了很多有实力的海参收购商并让他们成为公司员工,通过培训让他们了解加工水发鲜渍参所需要的鲜海参质量。
  此外,2007年王晓芹还在大连小长山岛承包了8000亩的海域养殖海参,为她提供参源。现在王晓芹已经告别了以前简易的家庭小作坊,建起了一座占地二十多亩的海参加工厂,每年加工鲜海参超过了800吨。
  在不断扩大加工规模的同时,王晓芹也开发出了自己的新产品棗即食海参。她将水发鲜渍参做成单个保鲜包装,不但外形美观,更重要的是提高了海参的保质期。用这种方式卖海参,每天的销量比以前提高了10倍。现在即食海参每根卖价25元到90元不等,每天的销量超过了2万个。如今,王晓芹在大连的海参专卖店已经达到了31家。春节前夕,她的店里每天都有百余人光顾,平时销售额能保持三十多万元,最旺的时候能达到五六十万元。
  海参经营户之间的竞争压力使王晓芹意识到,只有不断地改进才能够做到有别于常规,做出特色中的特色。在别人还满足于传统做法的时候,她做到了产品的梯度开发,满足了不同阶层消费者的需求。借着甲鱼的名气做海参,有了名气再想办法保持住这份优势,这才是王晓芹的海参加工产业迅速壮大的原因。
其他文献
编者按:  自合作社与经纪人栏目开辟以来,编辑部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读者来信、来电,其反响之热 烈既让我们这些编采人员惊讶,也让我们欣喜。这表明了农村地区人们对农产品流通与营销的迫切需求,而本刊也实现了将致富信息传递到需要他的人手中的初衷。应广大读者要求,本栏目将摘录来信来电中最受大家关注的问题进行集中解答,欢迎读者来函进一步交流与咨询。    作为农产品经纪人,需要哪些知识、技能与素质?    
期刊
家兔抗寒饲养技术    1.及时组织人员清扫屋顶积雪,加固兔舍防护支撑,增强兔舍抗压能力。同时,尽快将处于险情兔舍中的家兔转移到安全地方。  2.做好兔舍防风保暖工作。整修兔舍门窗等,改善兔舍条件,防止贼风袭击,避免家兔受寒。如在笼中垫干草,大棚兔舍外加草毡、塑料薄膜,门窗密封,或采取加温的方法;自来水管用麻袋、稻草、旧布条等包裹保暖,防止水管冻结、冻裂,以保证家兔的正常饮水。初生仔兔可采取母仔分
期刊
以下是几位成功的个体老板在创业上的一些体会和经验,相信会对小本创业的人有所启迪。    敢于尝试最重要    这是照相馆女老板雅丽最深切的感觉。三年前,她所在的公司关门了,消沉了好一段时间的雅丽准备去摆摊儿。开始那阵,她的丈夫和父母极力反对,但倔强的雅丽坚持到批发市场批了几十双鞋垫和袜子,学着小贩亮开嗓子吆喝。第一天下来,居然还挣到二十几元钱。随后的日子里,她依旧摆摊,虽然也有分文未进的时候,但大
期刊
自古就有“天上龙肉,地上驴肉”的说法,近10年来我国的驴肉价格稳中有升。一方面驴肉的市场需求大;另一方面,由于肉驴生长周期长、繁殖率低,农户养殖肉驴的数量不多。这里面到底有多大的利润值得去深挖,河北衡水市武强县的孙瑞波给出了一个非常肯定的回答。    在河北省武强县,孙瑞波在肉驴行当里是个响当当的人物,他一年靠肉驴可以赚到三十多万元。  养过鸭子的养殖户都知道,在冬季有4个月的空闲期。孙瑞波前几年
期刊
小本农业如何进行    近年来,如何振兴农业,实现产业化调整,成了很多人讨论的热门话题。对于广大的农民兄弟来说,怎样开放头脑、增加经济收入、改善生活条件成了自己最关心的事情。根据以往的经验,成熟的经营方法有以下几种。    短途贩运  市场一旦形成,客商云集,多家收购经纪铺开磅收购。周边的种植户就会纷纷前来卖货,市场上人气聚集,开始活跃起来。   种植户千家万户,比较分散。各家情况也有所不同。有些
期刊
近年来,对革新食品安全监督机制的呼吁不断高涨,“农改超”风潮在各地境遇迥然,农产品生产日益集约化和基地化,这些因素都推动着农副产品市场迈向转型的十字路口。在这股浪潮中,农产品销售的终端—农贸市场与超市无疑站在风口浪尖,它们作为联系生产者与消费者的桥梁,直接接受着市场杠杆的支配,它们的状况、它们的应对和抉择,对未来市场的发展走向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记者就业内人士和消费者共同关心的几个问题,采访了北京
期刊
古宅、古树、古井,在古色古香的皖南歙县棠樾村槐塘村,许多村民家的墙上都挂着亲属在艾菲尔铁塔、巴黎圣母院、比萨斜塔等景点的照片。这个不到1000人的村民组,有近500人在欧洲,从事餐饮、服装、装潢、劳务等行业。   “今天欧元比价是多少?”这是槐塘农民最常问的一句话。如今,亲人在欧洲务工的家庭都有欧元。仅去年一年,槐塘人从欧洲赚回的利润折合人民币就达2000多万元。   在西班牙经营餐馆的槐塘农民黄
期刊
江西省赣州市龙南县廖春阳的父亲是个多年种脐橙的“老把式”,大学毕业的儿子也回乡帮父亲种起了橙子,父子二人却由此产生了矛盾。儿子有文化、父亲有经验,在重大决策的时候互不买帐,于是闹着分园子,各干各的,看谁有本事,看谁挣得多。几年下来,钱也赚了,可父子二人依然各执己见,谁都不肯让步。    地处江西省最南端的龙南县,是全国主要的脐橙生产地之一。2007年,种植户廖春阳的35亩脐橙园获得了丰收,亩产18
期刊
养蛋鸡的人都知道,当蛋鸡度过黄金产蛋期以后,老母鸡的处理是一个让养鸡户们非常挠头的问题。如果继续养,产蛋率低,入不敷出;如果卖掉,价格又无法与肉鸡抗衡,非常矛盾。吉林省抚松县的顾明辉是当地的一个蛋鸡养殖大户,可如今他正是从这些即将淘汰的老母鸡身上发现了新的生财之道。    在吉林省长白山脚下,有一个叫松江河的小镇。这个镇上有个叫顾明辉的人,他经营着一个存栏量10万只鸡的养鸡场,这个养殖规模在当地是
期刊
很多年前,吃上一瓶水果罐头对很多人来说是一件很奢侈的事。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罐头市场由于受到各种鲜果市场的挤压,生意大不如前。正因为这样,辽宁省大连市金州区的罐头生产商林楠舍近求远,一直把目光瞄向国外,做水果罐头的出口生意。可是谁也没有想到,多少年过去了,曾经被林楠忽视的国内市场,如今却成了他赚钱的新起点。    林楠是一家水果罐头加工厂的老板,他做水果罐头加工已经有12个年头了。其间,他的水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