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文:我的人生中有两个“想不到”

来源 :党史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mao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交代问题时,王洪文称他的人生中有两个想不到:一个是青云直上“想不到”,一个是转眼变成被审查对象“想不到”。讯问中他说他得了一种癔病,时而感觉千军万马,时而冷寂心慌,时而静得可怕,时而两耳雷鸣,大约就是这种暴涨暴落留下的后遗症。不过,据观察,在交代问题的绝大多数时间,他的神志还是清醒的。
  混乱的“四人帮”排名
  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经部分中央领导人提议,发起组织“童怀周”编辑出版《天安门革命诗抄》的汪文风,被选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他刚进中纪委,恰逢中央决定把公审林彪、“四人帮”两集团前的审理工作交由中纪委办理,他便被任命为“两案”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兼二组(负责“四人帮”案)审讯组组长,开始和“四人帮”主要成员频繁过招。
  1976年10月6日,最初将“四人帮”隔离起来的时候,他们的顺序是按照其所担任的职务排列的。即王洪文是党中央的副主席,排第一号;张春桥是政治局常委,排第二号;下面是江青、姚文元。虽然,有人认为他们中张春桥最为阴险,老奸巨猾,一旦篡党夺权阴谋得逞,他一定会弄死江青的;也有人推测,毛远新可能会成为这个集团的头面人物。
  但是,从历史事实来看,根据当时国内、国际上绝大多数人的看法,江青以她所具有的特殊地位和特殊身份,“四人帮”其他成员是围着江青转的。经过审讯组后来的讯问和大量的事实印证,证明广大群众的看法是符合实际的。
  王洪文、张春桥在公开职务上固然比江青高,但他们都称江青为“中央首长”。她这个“中央首长”在他们那帮人中,也是最有“权威”、最有力量的,也是定弦的。诚然,这里存在着这帮家伙利用她的特殊身份去达到自己的目的,他们内心里并不一定看得起她。不过,从政治能量上掂量,她终归是他们的“中央首长”。
  中央“两案”审理领导小组在审理工作展开时,专门就此进行了研究。后经中央政治局常委同意,按实际情况,让江青挂了头号;张春桥作为“智囊”和“军师”,挂二号;姚文远制造篡党篡权的夺权舆论,算三号;王洪文以流氓打、砸、抢活动起家,虽当上了副主席,但一直是个吃喝玩乐,成事不足的人物,放在了第四位。这种定位,是符合“四人帮”阴谋集团的实际,合情合理的。
  只知寻欢作乐的“政客”
  王洪文,在上海“工人革命造反总司令部”当“造反司令”,是搞打、砸、抢、抄、抓起家的。他自己也承认是“顺潮流,赶浪头,逞威风,成一霸”的。他连马克思主义的起码常识都没有,只不过从广播上听到、从报纸上看见几个“造反有理,一反到底就是胜利”的字句,接过来喊叫,居然最后混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人的地位。
  在讯问谈话期间,审视组发现他根本说不清什么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什么叫做修正主义,怎样算“左倾”,如何属于右倾。他由中央委员到中央政治局委员,政治局常委,中央副主席,不仅广大干部群众认为荒谬,连他自己也感到“莫名其妙”,“做梦也没有想到”。
  就连在“四人帮”内部,他也被其他三人骂为不理“正事”、“白相人”。但在挥霍国家财产,搞生活享受上,他却是后来居上。他一个人在北京和上海就占有9辆汽车;到外地,当时他坐飞机,还嫌三叉戟小,要求派国内最大的波音707。他差不多每天都要大夫为他推拿一两个小时。他一起床,就得喝一杯浓咖啡,或者吃兴奋剂;睡前要喝一杯西洋参汤。一日三餐,顿顿鸡鸭鱼肉还嫌不够,要吃燕窝,法国菜烤蛤蜊、炸牛排、牛尾汤等,喝的是茅台、人参、三鞭等名酒。
  平日里,王洪文的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用在打扑克、下棋、钓鱼、打猎、看黄色电影和淫秽录像上头。他还发明了一种摔手表的游戏,一边玩一边说:“反正不花钱,摔坏了再到上海去拿。”他钓鱼,要有好几个女护士服侍左右,为他打伞遮阳,并剥了橘子一瓣一瓣喂进他嘴里。每当有文件或送批的报告来了,他都让秘书廖祖康代看文件,并替他在文件上画圈、批字。
  人生中有两个“想不到”
  在交代问题时,王洪文称他的人生中有两个想不到:一个是青云直上“想不到”,一个是转眼变成被审查对象“想不到”。
  讯问中王洪文说他得了一种癔病,时而感觉千军万马,时而冷寂心慌,时而静得可怕,时而两耳雷鸣,大约就是这种暴涨暴落留下的后遗症。不过,据观察,在交代问题的绝大多数时间,他的神志还是清醒的。


  一般情况下的表现,王洪文表现得很愿意交代,比较老实,比较温顺,很有愿意悔过认罪的样子。
  他也交代了一些问题,例如,1974年在人民大会堂开政治局会议,他把邓小平在江青的质问下如何顶撞江青,江青怎样大发雷霆,张春桥污蔑邓小平“又跳出来了”;他们四人如何相约去钓鱼台17号楼举行秘密会议,作出了妄图阻止毛泽东任命邓小平为第一副总理的决定;以及当晚他回去就寝,接了好几个电话,怎样密调三叉戟飞到长沙,毛主席如何斥责他们;以及因心情不舒畅,没有按照毛主席的指示在长沙多住几天,买了许多橘子,就飞回北京,跟江青、张春桥、姚文元,还有王海容、唐闻生一边吃橘子,一边发牢骚,都说得很清楚,很详细。
  但是,他对那次自己在毛主席面前诬陷周总理,说什么“北京大有庐山会议的味道”,却不正面答复,只是自言自语、自问自答地耍花招说:“我那次谈到了周总理吗?我没有提到周总理吧?我会说周总理吗?好像我只说了邓小平和江青吵架的事似的……”
  当问他为什么去长沙之前,不向在北京住医院的周恩来汇报时,他装作吃惊地说:“哎呀,这么重要的问题,我怎么当时就想不到了呢?我当时怎么就没想到呢?”一副既要装老实,又想耍滑头的丑态。
  背后放箭却矢口否认
  另一次,我们就王洪文利用所谓“伍豪事件”整周恩来之事,找他谈话,他再度在我们面前拙劣地表演了一番。   伍豪是周恩来的别名。1932年,在国民党特务机关的策划下,上海的《时报》于2月16日、17日,《申报》于20日、21日,连续刊登了一个伍豪等243人脱离共产党的启事,以此来瓦解共产党,破坏周恩来的名誉。这时,周恩来已到了江西中央苏区,上海的中共组织随即在2月22日《申报》上登出启事,意在辟谣。2月27日,又在我党创办的《实报》上刊登伍豪启事,戳穿国民党特务机关的阴谋。3月4日,中共又通过《申报》刊登《巴和律师代表周少山的紧要启事》,进一步辟谣。
  这本来是一件十分清楚的事情,但在“文化大革命”中有人又把它翻了出来。江青集团如获至宝,要用国民党机关制造的,早在1932年就已经破产的谣言,来诬陷周恩来,从而制造一个打倒周恩来所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重型炮弹”。
  在毛泽东主持的一次政治局会议上,有了解当时情况的同志,用事实对国民党特务机关和江青从不同角度诬陷周恩来的问题,给予了有力批驳,并且点着当时装着闭目养神的康生,指出他是熟知真相的。康生这才承认了事实,点了头。
  毛泽东当时做结论说:“这件事情已经搞清楚了,是国民党制造的谣言。”
  然而,江青反革命集团并不死心,王洪文在毛主席已经作了结论以后,还下令给他在上海图书馆的小兄弟,要他们继续搞有关“伍豪事件”的材料。
  当我们讯问此事,王洪文对他曾在毛主席已经对“伍豪事件”作了结论后,仍然借此整周恩来的事实矢口否认,还赌咒发誓、捶胸顿足地说他“绝对不会反对周总理。”
  对他的抵赖,我们出示了他在毛主席作结论的政治局会议后,他本人还要搞“伍豪事件”的亲笔批示。面对证据,他紧张得大汗淋漓,尴尬不堪地自言自语说:“我,我怎么会在这个时候,还,还有这样的批示呢?我,我怎么会……”
  我们追问:“这是不是你自己写的呢?”
  他见白纸黑字,再无法推脱,不得不说:“这,这倒是我,我的字……”
  在整个讯问谈话期间,我们对江青和其他被隔离审查对象的正当的、合理的要求,还是遵照领导上的指示,尽力予以解决的。
  我们不仅在谈话时,主动过问他们吃得怎样,睡得怎样,学习怎样,还需要什么;而且叮嘱管理他们的同志,把他们的生活按规定标准搞好,晚上要关掉刺激眼睛、影响睡眠的强光灯。管理人员也经常征求这些人对伙食、卫生、医疗方面的意见,不断改进工作。我们了解到他们对报纸、杂志的需要,就增发了报纸和杂志。
  许多重要的审查对象,他们对党在生活上、学习上的关怀和照顾都表示感激,痛悔他们过去对我们许多老红军、老干部、高级民主人士的折磨。
  (摘自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汪文风/口述,王凡、刘东平/整理)
其他文献
1949年12月结婚  1949年12月,江泽民王冶坪结婚。两人的结合被认为是性格互补而吸引。江泽民喜欢社交,充满自信,而王冶坪则文静和善,含蓄谦逊。相人结婚后,始终相敬如宾,江泽民对王冶坪十分体贴,因为妻子身体不好,和妻子一起出国访问的时候,他总是扶着她走……  从小相识,性格互补  1928年2月,王冶坪出身于江苏扬州一个富裕家庭,家族经营工艺品,但后来家道中落。  1949年12月,23岁的
期刊
接受中央安排的“特殊任务”  我原名叫刘智,丁兰是我到了延安才取的名字。我1912年10月出生于四川省江油市草坝场的一个富裕家庭,于1932年离川赴沪,考入上海“同德医学院”,专攻妇产科专业。1937年2月,我从医学院毕业后,就职于上海“生生”教会医院。抗战爆发后,我参加了地下党组织的救护伤员、抗战募捐等活动,并来到延安。第二年,我即被批准入党,并先后在“陕西公学”及“延安女子大学”学习。到延安后
期刊
1960年代,陈永贵带领大寨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造了令人惊叹的大寨精神。之后,他从虎头山走进中南海,从一个农民出任国务院副总理。他坚持在地里劳动,不拿国家工资……他的人生是一个时代的象征。如今,在最高人民法院任法官的陈永贵孙女陈春梅,提笔撰写了有关她的爷爷鲜为人知的经历和细节。  1963年是大寨的“七灾八难”年,特大洪水、两次风灾,一次雹灾,一次霜冻,加上洪灾前的一段干旱,春播时的涝灾,大寨
期刊
1958年7月10日结婚  李鹏和夫人朱琳相识于1957年,一年多后,这对有情人走进了婚姻的殿堂。婚后生活即艰辛又幸福,大儿子、大女儿出生后,李鹏和朱琳就不直接喊对方名字了:李鹏称朱琳为“大琳”,和女儿李小琳区分开;朱琳叫李鹏“大鹏”,和儿子李小鹏区分开……  初识朱琳  李鹏和夫人朱琳相识于1957年。当时,李鹏担任吉林丰满发电厂副总工程师。  那年的元旦之夜,吉林市政府邀请苏联专家、有关厂矿的
期刊
1929年3月结婚  1929年,43岁的朱德军长在井冈山,与17岁的江西姑娘、红军女战士康克清喜结连理。康克清是出身贫苦的健壮型美女,枪法好,觉悟高,当时文化稍差,经常请朱德教她认字。毛泽东赞道:“秧好一半谷,妻好一半福。”他们的婚姻延续了47载,称得上是“准金婚”。  恋爱不足一月就结婚  康克清伴随着朱德,同甘共苦,相濡以沫,直至走完人生的路途。她曾对自己的孙子回忆了她与朱德的革命姻缘。在回
期刊
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传统上一直习惯于称之为“八年抗战”,这种提法充斥于文艺作品甚至一些历史文献中,但“八年抗战”这个说法,越来越被认为会给人以误解,割裂了中国始自1931年的14年抗日战争历史,这种提法还会给人一种印象,即日本是从1937年“七七事变”才开始侵略中国。那么,抗日战争究竟是8年还是14年呢?  “九一八事变”是14年抗战的起点  1931年9月18日,日军挑起“九一八事变”占领了中国
期刊
1948年初,毛岸英参加了康生带队的山东渤海区土改复查团。这时的毛岸英,对土改的“左”倾错误有了认识,对康生这样的老资格,也不再一味地“崇拜”,对其粗暴整人也感到震惊,认为他太缺乏政治家风度。  康生与毛岸英关系非同寻常  过去大家一般只知道康生与江青有同乡之谊,毛泽东和江青的结合,康生有撮合之功;现从毛新宇的书《我的伯父毛岸英》(长城出版社2000年11月出版)中可以知道,康毛两家关系远不止此,
期刊
毛泽东坐车很特别  新中国成立之前,毛泽东一直没有自己的专用轿车。  早在延安时期,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将两辆美国福特牌轿车送给中共中央。有关部门在研究如何使用这两辆车时,大多数人都主张给毛泽东配一辆,毛泽东知道后立即表示反对。后来,这两辆车一辆配给了指挥作战的朱老总,另一辆则配给了年岁较大的林伯渠、谢觉哉、董必武、吴玉章、徐特立等“五老”使用。  1949年3月,中共中央由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向
期刊
2007年2月17日(农历大年三十),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来到甘肃定西大坪村。1999年夏,胡锦涛曾视察过大坪村,由于干旱少雨,这里的农民群众生活十分困难。临别时,胡锦涛曾当着该村群众的面说,他还会来看望大家的。  胡锦涛走向村民李彩家,李彩带着全家站在门口迎接。李彩的小孙女李露先跑上前去:“胡爷爷过年好!”胡锦涛微笑着弯腰双手捧着李露的脸蛋问她多大了,上几年级了,小姑娘一一回答。胡锦涛还看了
期刊
劳模兼工人阶级知识分子  1934年11月17日,王秀珍出生在辽宁省辽阳市安平屯一个贫苦农民家里。  1950年,辽阳建立了纺织厂,需要招收工人,优先在辽阳城里贫苦劳动者中招收。当时,王秀珍刚刚16岁,便进辽阳纺织厂,当上了一名纺织工人。  1952年9月,入厂工作仅仅两年半的王秀珍被组织上吸收为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员。又经过了4个月的考验,王秀珍加入中国共产党。  入党后的王秀珍,工作更加努力了。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