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珍:“文革”时期掌控上海武装政变的关键人物

来源 :党史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rpsmi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劳模兼工人阶级知识分子
  1934年11月17日,王秀珍出生在辽宁省辽阳市安平屯一个贫苦农民家里。
  1950年,辽阳建立了纺织厂,需要招收工人,优先在辽阳城里贫苦劳动者中招收。当时,王秀珍刚刚16岁,便进辽阳纺织厂,当上了一名纺织工人。
  1952年9月,入厂工作仅仅两年半的王秀珍被组织上吸收为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员。又经过了4个月的考验,王秀珍加入中国共产党。
  入党后的王秀珍,工作更加努力了。她长期保持每天最早来车间劳动的习惯,并且帮助其他人劳动,她生产的产品数量多、质量高,是全厂最优等级的产品。组织上决定树她为先进典型。这样,她先后被评为车间的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辽阳纺织厂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辽阳市先进生产者,辽宁省劳动模范,东北地区劳动模范。她还先后被选为辽阳市人民代表,辽宁省人民代表。
  1956年8月,王秀珍被上海纺织工业学校机织科录取,学制为4年。1960年8月,王秀珍在上海纺织工业学校毕业,并被安排到上海纺织工业局设计室实习。实习期间,王秀珍表现非常好。
  一年实习期满后,王秀珍被分配到上海国棉三十厂(解放前叫仁德纱厂)工作。由于王秀珍毕业不久,虽然实习过一年,在技术方面还不能“挑大梁”。因此,王秀珍去国棉三十厂报到后,组织上先让她到厂技术档案管理处管理技术档案,让她先熟悉全厂的技术资料,然后再投入工作。1961年,王秀珍被顺利地定为国棉三十厂的技术员。不久,国棉三十厂领导把她派到织布车间当工长,兼任技术员。
  王秀珍是想在这个地方好好干一番事业的。但是,她连生了两个孩子,这使她背负了沉重的家务包袱。由于精力分散,她还经常出错。一次,王秀珍在设计方面出了一个错,使车间生产受到了损失。厂领导在大会上批评了她,这使头上带有东北地区劳模光环的王秀珍很没有面子。
  还有一件事是职务问题。王秀珍来上海学习之前,就已经是辽阳纺织厂的副工长了,经过4年学习,取得了中专学历,当上了技术员,成为工人阶级知识分子,没有给她安排高一点的职务,只是当上了工长。当工长,就要参加许多劳动,要带班,要检查质量,这使已经是两个孩子妈妈的王秀珍感到十分疲惫。后来,她通过实习时建立的关系,借调到上海纺织局管理资料,她想,这个工作轻闲,就这样当个管资料的干部,一辈子也就行了。但她没有想到的是,国棉三十厂认为,厂里缺少懂技术的基层干部,要求借调到上海纺织局的王秀珍回到工厂,继续当工长。这使王秀珍极为恼怒,她与厂领导的矛盾到了十分尖锐的程度。
  紧跟王洪文受到重用
  1966年6月11日,王秀珍贴大字报,带头向厂党委造反了。当时,厂里成立了一个“文化革命委员会”(简称“文革会”)。这个“文革会”,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指导全厂工作的机构。按规定,“文革会”成员由选举产生,特别是主任一职,要在全厂职工大会上竞选产生。
  王秀珍立即决定参加“文革会”主任一职的竞选。她打着坚决执行中央关于搞“文化大革命”的决定,支持群众大民主的旗号,加上她是共产党员、老劳模、曾任省一级人民代表,贫农出身,因此王秀珍顺利地当上了厂“文革主任”。跃升为厂领导干部,她感到了志得意满,同时,她也感觉到,只有紧跟“文革”潮流,向上造反,才能使自己站住脚,干一番“事业”。
  一天,王秀珍去市委接待室告市委工作队的状,认识了王洪文。王洪文当时是上海国棉十七厂的保卫干事,是该厂一个造反队的头头,前不久去北京告他们厂党委的状,同时在北京还搞了串连活动,现在刚回上海。同在纺织系统,同是反对市委工作队,同是来市委告状,同是东北人,同是造反带头人。他们之间越谈越投机,互相引为政治上的知己。
  1966年11月初,以王洪文为首的上海企业界造反组织———工人革命造反总司令部(简称“工总司”)成立。王秀珍率领国棉三十厂的造反派加盟“工总司”后,立即成为“工总司”的中坚力量。凡是经过她的活动参加“工总司”的人,都是死心塌地紧跟王洪文的铁杆造反派。王洪文对王秀珍也十分器重,把她拉入“工总司”常委的行列。
  1967年1月,上海的造反派们在中央文革的支持下,在张春桥、姚文元的操纵下,夺了上海市委和市政府的领导权,成立了“上海公社”。王秀珍紧跟王洪文,是参与夺权和建立“上海公社”的主要人物之一。“上海公社”成立后,王秀珍也成为公社委员。“上海公社”成立没有几天,按毛泽东的意见,改称上海市革命委员会。
  在酝酿成立上海市革命委员会时,王洪文推荐王秀珍当副主任。这样,在上海市革命委员会成立时,张春桥当上了上海市革命委员会主任,姚文元任第一副主任,王洪文排在姚文元之后,成为上海市革命委员会副主任,是“第三把手”。王秀珍是革命委员会副主任之一,也是上海市唯一的女革命委员会副主任。
  1968年底,中央筹备召开党的九大。在酝酿九大代表人选时,王洪文和王秀珍都被列入九大代表之列。让王秀珍想不到的是,在九大上,她竟然当选为中央委员。这是她的又一次跃升。她意识到,自己能够跃升高位,实际上全是靠造反起家,是靠“造反英雄”王洪文的提拔,是靠张春桥等人的赏识。要想保持住自己的地位,并且能有进一步上升的机会,就必须继续紧跟王洪文。1970年3月,王秀珍任上海市革命委员会副主任,1971年1月任中共上海市委书记、市革命委员会副主任。
  王洪文在没有到中央工作之前,就在上海建立了一支有10万人参加,不听上海警备区指挥,而只听他指挥的上海民兵武装。1972年,王洪文进北京工作后,就把上海民兵的具体工作交给了王秀珍。
  1976年夏,毛泽东病重,中央向各地党委通报了情况后,王秀珍开始按王洪文的指示,在上海给民兵突击发枪,先发了50多万支枪,接着又给上海民兵装备了重武器,在上海共装备了10个民兵高炮师,185个高机连,3个地炮师等。
  上海武装政变流产
  1976年9月9日,毛泽东逝世,“四人帮”加紧了篡党夺权的步伐。王秀珍也加紧了在上海搞第二武装的工作。就在王秀珍积极准备在上海搞武装叛乱时,她没有想到,以华国锋为首的党中央一举粉碎了“四人帮”。
  华国锋预见到上海不会平静,而稳住上海局势,最关键的是稳住两个人物,一个是王秀珍,一个是马天水。华国锋决定,采取把他们调到北京来,然后加以控制的办法。华国锋决定先调马天水来。华国锋做了马天水的工作,让他给上海方面打电话,稳住上海。10月9日下午,马天水给王秀珍打来电话,告诉她,中央办公厅通知:徐景贤、王秀珍明天去北京开会。临行前,王秀珍交代上海市“四人帮”的小兄弟:“我们如果3天没有电话,你们就决一死战。”王秀珍和徐景贤一到北京,就被中央稳住了。按照中央的要求,王秀珍给上海方面打电话说:“家里怎么办,等一两天我们回去再说。”
  1976年10月11日,中外电报道了“四人帮”被抓的消息。上海方面立即像开了锅一样。但是,马天水被调到北京,被中央稳住了,王秀珍、徐景贤也被调到北京,被中央稳住了,上海群龙无首。乱不起来,再也搞不起武装行动了。
  10月13日,马天水、徐景贤、王秀珍回到上海。就在这一天,华国锋派出的中央工作组先一步飞到上海,控制住了上海局势。马、徐、王三人见大势已去,只好服从中央决定。10月27日,中央改组了上海市委,由苏振华任上海市委第一书记。市革命委员会主任。撤销张春桥、姚文元、王洪文在上海兼任的—切党政职务。不久,王秀珍和马天水、徐景贤等人一起被隔离审查。王秀珍1978年1月被开除党籍,1978年2月被隔离审查。从此,王秀珍从中国政治舞台上消失。1980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公审“四人帮”时,王秀珍曾出庭作证。这是人们最后一次在媒体上见到王秀珍的身影。1982年8月21日,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依法判处王秀珍有期徒刑17年,剥夺政治权利4年。
  (摘自《党史博采》2010年第3期,霞飞/文)
其他文献
1948年8月21日结婚  1948年8月21日,刘少奇和王光美在西柏坡结为革命伴侣。刘少奇和王光美的结合克服了地位的悬殊、跨越了年龄的鸿沟;他们的感情历经峥嵘岁月,走过风雨路程,却更加坚定和忠诚;他们的婚姻没有太多浪漫柔情却有许多实在、体贴和温馨;他们的心灵和思想已高度契合和交融。他们共同生活近20个春秋,荣辱与共、风雨同舟。他们的爱情朴素无华却坚如磐石,伴随着两位主人公波澜壮阔的人生,见证着共
期刊
1949年12月结婚  1949年12月,江泽民王冶坪结婚。两人的结合被认为是性格互补而吸引。江泽民喜欢社交,充满自信,而王冶坪则文静和善,含蓄谦逊。相人结婚后,始终相敬如宾,江泽民对王冶坪十分体贴,因为妻子身体不好,和妻子一起出国访问的时候,他总是扶着她走……  从小相识,性格互补  1928年2月,王冶坪出身于江苏扬州一个富裕家庭,家族经营工艺品,但后来家道中落。  1949年12月,23岁的
期刊
接受中央安排的“特殊任务”  我原名叫刘智,丁兰是我到了延安才取的名字。我1912年10月出生于四川省江油市草坝场的一个富裕家庭,于1932年离川赴沪,考入上海“同德医学院”,专攻妇产科专业。1937年2月,我从医学院毕业后,就职于上海“生生”教会医院。抗战爆发后,我参加了地下党组织的救护伤员、抗战募捐等活动,并来到延安。第二年,我即被批准入党,并先后在“陕西公学”及“延安女子大学”学习。到延安后
期刊
1960年代,陈永贵带领大寨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造了令人惊叹的大寨精神。之后,他从虎头山走进中南海,从一个农民出任国务院副总理。他坚持在地里劳动,不拿国家工资……他的人生是一个时代的象征。如今,在最高人民法院任法官的陈永贵孙女陈春梅,提笔撰写了有关她的爷爷鲜为人知的经历和细节。  1963年是大寨的“七灾八难”年,特大洪水、两次风灾,一次雹灾,一次霜冻,加上洪灾前的一段干旱,春播时的涝灾,大寨
期刊
1958年7月10日结婚  李鹏和夫人朱琳相识于1957年,一年多后,这对有情人走进了婚姻的殿堂。婚后生活即艰辛又幸福,大儿子、大女儿出生后,李鹏和朱琳就不直接喊对方名字了:李鹏称朱琳为“大琳”,和女儿李小琳区分开;朱琳叫李鹏“大鹏”,和儿子李小鹏区分开……  初识朱琳  李鹏和夫人朱琳相识于1957年。当时,李鹏担任吉林丰满发电厂副总工程师。  那年的元旦之夜,吉林市政府邀请苏联专家、有关厂矿的
期刊
1929年3月结婚  1929年,43岁的朱德军长在井冈山,与17岁的江西姑娘、红军女战士康克清喜结连理。康克清是出身贫苦的健壮型美女,枪法好,觉悟高,当时文化稍差,经常请朱德教她认字。毛泽东赞道:“秧好一半谷,妻好一半福。”他们的婚姻延续了47载,称得上是“准金婚”。  恋爱不足一月就结婚  康克清伴随着朱德,同甘共苦,相濡以沫,直至走完人生的路途。她曾对自己的孙子回忆了她与朱德的革命姻缘。在回
期刊
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传统上一直习惯于称之为“八年抗战”,这种提法充斥于文艺作品甚至一些历史文献中,但“八年抗战”这个说法,越来越被认为会给人以误解,割裂了中国始自1931年的14年抗日战争历史,这种提法还会给人一种印象,即日本是从1937年“七七事变”才开始侵略中国。那么,抗日战争究竟是8年还是14年呢?  “九一八事变”是14年抗战的起点  1931年9月18日,日军挑起“九一八事变”占领了中国
期刊
1948年初,毛岸英参加了康生带队的山东渤海区土改复查团。这时的毛岸英,对土改的“左”倾错误有了认识,对康生这样的老资格,也不再一味地“崇拜”,对其粗暴整人也感到震惊,认为他太缺乏政治家风度。  康生与毛岸英关系非同寻常  过去大家一般只知道康生与江青有同乡之谊,毛泽东和江青的结合,康生有撮合之功;现从毛新宇的书《我的伯父毛岸英》(长城出版社2000年11月出版)中可以知道,康毛两家关系远不止此,
期刊
毛泽东坐车很特别  新中国成立之前,毛泽东一直没有自己的专用轿车。  早在延安时期,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将两辆美国福特牌轿车送给中共中央。有关部门在研究如何使用这两辆车时,大多数人都主张给毛泽东配一辆,毛泽东知道后立即表示反对。后来,这两辆车一辆配给了指挥作战的朱老总,另一辆则配给了年岁较大的林伯渠、谢觉哉、董必武、吴玉章、徐特立等“五老”使用。  1949年3月,中共中央由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向
期刊
2007年2月17日(农历大年三十),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来到甘肃定西大坪村。1999年夏,胡锦涛曾视察过大坪村,由于干旱少雨,这里的农民群众生活十分困难。临别时,胡锦涛曾当着该村群众的面说,他还会来看望大家的。  胡锦涛走向村民李彩家,李彩带着全家站在门口迎接。李彩的小孙女李露先跑上前去:“胡爷爷过年好!”胡锦涛微笑着弯腰双手捧着李露的脸蛋问她多大了,上几年级了,小姑娘一一回答。胡锦涛还看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