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究竟是“8年抗战”还是“14年抗战”

来源 :党史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in9001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传统上一直习惯于称之为“八年抗战”,这种提法充斥于文艺作品甚至一些历史文献中,但“八年抗战”这个说法,越来越被认为会给人以误解,割裂了中国始自1931年的14年抗日战争历史,这种提法还会给人一种印象,即日本是从1937年“七七事变”才开始侵略中国。那么,抗日战争究竟是8年还是14年呢?
  “九一八事变”是14年抗战的起点
  1931年9月18日,日军挑起“九一八事变”占领了中国东北,并一手炮制了伪“满洲国”。此后日军又将魔爪伸向华北,阴谋策动所谓的“华北自治”。
  1936年6月,日本天皇批准了新的《帝国国防方针》及《用兵纲领》,公然宣称要实现控制东亚大陆和西太平洋,最后称霸世界的野心。8月7日,日本五相会议通过了《国策基准》,具体地规定了侵略中国,进犯苏联,待机南进的战略方案。同时,还根据1936年度侵华计划,制定了1937年侵华计划。从1936年5月起,日本陆续增兵华北,不断制造事端,频繁进行军事演习,华北局势日益严峻。
  “七七事变”爆发前夕,北平的北、东、南三面已经被日军控制:北面,是部署于热河和察东的关东军一部;西北面,有关东军控制的伪蒙军8个师约4万人;东面,是伪“冀东防共自治政府”及其所统辖的约17000人的伪保安队;南面,日军已强占丰台,逼迫中国军队撤走。
  这样,位于北平西南的卢沟桥就成为北平对外的唯一通道,其战略地位显得更加重要。
  为了占领这一战略要地,截断北平与南方各地的来往,进而控制冀察,使华北完全脱离中国中央政府,日军不断在卢沟桥附近进行挑衅性军事演习,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
  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第29军严词拒绝。日军遂向中国守军开枪射击,又炮轰宛平城,第29军奋起抗战。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
  “卢沟桥事变”被视为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起点,从1937年7月7日至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中国人民的这段抗战一共经历了8年,这也就是“八年抗战”说法的由来。
  然而,对于这一说法,不少学者却提出了异议,近年来较为统一的意见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止日期是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至1945年9月2日日本签字投降,历时近14年,也就是“14年抗战”。
  对于抗战历史,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指出,我们不仅要研究“七七事变”后全面抗战8年的历史,而且要注重研究“九一八事变”后14年抗战的历史,14年要贯通下来统一研究。
  习近平的这番讲话,准确定位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时限与历史阶段的划分,给抗战历史的研究指明了正确的方向,有利于人们走出对抗战时间认识上出现的误区,统一共识。
  不仅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应该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算起,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全局来看,“九一八事变”也是日本法西斯对中国大规模武装侵略的开端、是日本争夺亚洲霸权与发动世界战争的起点,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两个战争策源地之一的远东战争策源地的最早形成。
  苏联检察官克伦斯基在远东军事法庭曾说:“如果我们可以指出一定的日期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这段血腥时期的开端的话,1931年9月18日恐怕是最有根据的。”
  对战争起点为“九一八事变”,日本国内也有一定的认识,比如,日本著名历史学家藤原彰在其编著的《日本近代史》第3卷序章中指出“本书是以日本开始发动了历时14年侵略战争的1931年为起点,概括地叙述从那以后的日本近代史”。
  2015年1月1日,日本天皇在新年之际通过宫内厅发表感言称,日本应该借二战结束70周年之际,借此机会好好学习以满洲事变(即中国称的“九一八事变”)为发端的那场战争的历史,思考日本今后应有的样子。
  全国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70周年重点图书———《正视抗日战争》一书指出:“‘九一八事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开端。”
  该书作者认为不应把“九一八事变”看作是只有局部意义的中日两国的地区性的一般军事冲突,而应把它看作日本企图建立军事独裁法西斯专政、实现其独占中国的“大陆政策”的第一步。
  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起,中国人民首先以武装斗争反对日本法西斯的武装侵略,从而打响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第一枪。
  1931年后抗战从没停息
  可以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虽然中国抗日战争的第一个时期(即从1931年9月至1937年7月近6年)还只在黑龙江、吉林、辽宁、热河4省地区进行,但却从未停止过。
  这不仅为动员全国人民参加抗日救亡斗争起了重要的准备作用,而且给日本侵略军以严重打击。仅就日本官方大为缩小的统计数字,14年里,日本关东军被我东北抗日联军等部毙伤俘者近万人。毫无疑问,“九一八事变”开始的东北人民及广大爱国官兵反对日本侵略军的各种形式的武装斗争,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争取民族解放事业的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
  所以,毛泽东于1945年4月24日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政治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在曲折的道路上发展起来的。这个战争,还是在1931年就开始了。”
  以国民党政府在“九一八事变”以后没有实行抗日为由,把抗日战争的起点定为“七七事变”是值得商榷的。就抗日战争的性质而言,它是中国在20世纪30至40年代进行的由不同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及各族人民参加的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因此,我们在界定抗日战争的起点问题时,就不能以国民党政府是否主张、参加抗战作为标准来评判。
  历史的事实是: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战争是一个不断扩大、不断升级、由局部侵华演变成全面侵华的过程。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东北三省;1932年制造“一二八事变”,进犯上海;1933年1月进攻热河;1934年至1935年制造张北、察东和河北事件,进而蚕食华北、分离内蒙,成立“冀东防共自治政府”和伪“蒙古军政府”……最后制定1937年度侵华作战计划,扩大增设在平津地区的驻屯军,准备随时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同时,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也是一个从小到大、由局部地区抗战逐渐发展到全国性抗战的历史过程。“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军部分爱国官兵违反蒋介石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奋起抗日。例如:马占山部在黑龙江的江桥抗战;黄显声等指挥军警阻击日军侵略锦州;李杜、丁超等部在哈尔滨外围地区袭击日军……他们的抗日行动促进了东北义勇军的兴起及抗日斗争,也为中国共产党组建抗日武装创造了有利的群众基础。
  到1936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正规抗日武装由原来的8个小游击队发展到11个抗日联军,共计有4.5万余人,从而成为东北抗日游击战争的主体骨干力量。1932年1月28日,日军进犯上海,蒋光鼎、蔡廷锴和张治中等率国民党第19路军和第5军奋起抵抗。1933年,日军进攻热河、察哈尔,冯玉祥、方振武、吉鸿昌、佟麟阁等率部组成抗日同盟军,给日军以严重打击。前后3次违反蒋介石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的抗战行动,都被蒋介石国民党政府一手破坏和扼杀了,而《上海停战协定》、《塘沽协定》、《秦土协定》、《何梅协定》等出卖国家主权的妥协投降条约,则是在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府一手支持下签订的。
  这样看来,无论从逻辑还是从历史来看,“九一八事变”都应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七七事变”则是中国抗日战争由局部抗战扩大为全国性抗战的转折点。简言之,“九一八事变”是中国抗战的起点,“七七事变”是全国性抗战的起点。这是实事求是地研究中国抗日战争史得出的科学结论。
  如果不承认中国的抗战是从“九一八事变”开始的,是14年,就会给人一种日本从““七七事变””才开始侵略中国的印象,有意无意地淡化日本侵华的罪行;就会给人一种中国是从“七七事变”才开始抗战的印象,认为在“七七事变”以前的6年中国并没有抗战,这对于宣传中国的抗战是很不利的。
  值得欣慰的是,关于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和时限,现在国家已经明确从“九一八事变”算起,中国的抗战是14年,而不是8年。
  (摘自《新民周刊》2015年8月13日)
其他文献
1940年8月18日结婚  万里的情感与家庭生活,外界鲜有人知。1938年,万里担任运西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就在这时,万里结识了边涛,并产生了深深的爱情。万里和边涛的志同道合,在党内被传为佳话。1940年8月18日,他俩在抗日游击战争最残酷的“反扫荡”中结为连理。在10年艰苦卓绝的战火硝烟中,边涛与万里一起出生入死,感情更深挚……  相爱在战火硝烟里  万里1916年12月出生于山东省东平县一户
期刊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英苏等国对蒋介石打击中国共产党的态度颇有非议,要求蒋介石避免内战。迫于压力,蒋介石于1942年7月下旬和8月中旬,两次约见周恩来,提出要与毛泽东会面,商谈国共两党关系问题。  毛泽东觉得可行,周恩来则认为蒋介石包藏祸心,万一将毛长期留渝,不准回延安,共产党群龙无首,那还得了吗?毛泽东和其他中央首长反复思量,决定派从苏联疗养回来的林彪前往。一是林彪是毛泽东的弟子,又是蒋介石的学生
期刊
1939年9月结婚  70多年前那个秋天,35岁的邓小平和23岁的卓琳在延安相识。这两个家庭背景不同的人,开始联系在一起。在此后的58年间,他们辗转于全国各地,经历炮火洗礼,饱尝境遇沉浮,但始终陪伴在彼此身边。邓小平去世后,卓琳带着对丈夫的眷恋,又独自生活了12年。她离去时,和丈夫一样也是93岁。  历经炮火始终陪伴  1939年9月初的一个傍晚,延安杨家岭,毛泽东的黄土窑洞前,时任八路军129师
期刊
1941年11月结婚  1941年冬天,胡耀邦和李昭建立了自己的小家庭。他们的爱情经历了48年的风雨历程,无论是胡耀邦处于顺境,还是蒙受不白之冤,他们都互相鼓励,荣辱与共,谱写了一曲共产党人的爱情之歌。在他们漫长的、共同生活的48年里,自始至终都互敬互爱,相依相伴。在诸多党的高级领导干部夫妇之中,胡耀邦和夫人李昭感情的融洽、对子女教育的严格是出了名的。  延安,见证了他们的爱情  1915年11月
期刊
1948年8月21日结婚  1948年8月21日,刘少奇和王光美在西柏坡结为革命伴侣。刘少奇和王光美的结合克服了地位的悬殊、跨越了年龄的鸿沟;他们的感情历经峥嵘岁月,走过风雨路程,却更加坚定和忠诚;他们的婚姻没有太多浪漫柔情却有许多实在、体贴和温馨;他们的心灵和思想已高度契合和交融。他们共同生活近20个春秋,荣辱与共、风雨同舟。他们的爱情朴素无华却坚如磐石,伴随着两位主人公波澜壮阔的人生,见证着共
期刊
1949年12月结婚  1949年12月,江泽民王冶坪结婚。两人的结合被认为是性格互补而吸引。江泽民喜欢社交,充满自信,而王冶坪则文静和善,含蓄谦逊。相人结婚后,始终相敬如宾,江泽民对王冶坪十分体贴,因为妻子身体不好,和妻子一起出国访问的时候,他总是扶着她走……  从小相识,性格互补  1928年2月,王冶坪出身于江苏扬州一个富裕家庭,家族经营工艺品,但后来家道中落。  1949年12月,23岁的
期刊
接受中央安排的“特殊任务”  我原名叫刘智,丁兰是我到了延安才取的名字。我1912年10月出生于四川省江油市草坝场的一个富裕家庭,于1932年离川赴沪,考入上海“同德医学院”,专攻妇产科专业。1937年2月,我从医学院毕业后,就职于上海“生生”教会医院。抗战爆发后,我参加了地下党组织的救护伤员、抗战募捐等活动,并来到延安。第二年,我即被批准入党,并先后在“陕西公学”及“延安女子大学”学习。到延安后
期刊
1960年代,陈永贵带领大寨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造了令人惊叹的大寨精神。之后,他从虎头山走进中南海,从一个农民出任国务院副总理。他坚持在地里劳动,不拿国家工资……他的人生是一个时代的象征。如今,在最高人民法院任法官的陈永贵孙女陈春梅,提笔撰写了有关她的爷爷鲜为人知的经历和细节。  1963年是大寨的“七灾八难”年,特大洪水、两次风灾,一次雹灾,一次霜冻,加上洪灾前的一段干旱,春播时的涝灾,大寨
期刊
1958年7月10日结婚  李鹏和夫人朱琳相识于1957年,一年多后,这对有情人走进了婚姻的殿堂。婚后生活即艰辛又幸福,大儿子、大女儿出生后,李鹏和朱琳就不直接喊对方名字了:李鹏称朱琳为“大琳”,和女儿李小琳区分开;朱琳叫李鹏“大鹏”,和儿子李小鹏区分开……  初识朱琳  李鹏和夫人朱琳相识于1957年。当时,李鹏担任吉林丰满发电厂副总工程师。  那年的元旦之夜,吉林市政府邀请苏联专家、有关厂矿的
期刊
1929年3月结婚  1929年,43岁的朱德军长在井冈山,与17岁的江西姑娘、红军女战士康克清喜结连理。康克清是出身贫苦的健壮型美女,枪法好,觉悟高,当时文化稍差,经常请朱德教她认字。毛泽东赞道:“秧好一半谷,妻好一半福。”他们的婚姻延续了47载,称得上是“准金婚”。  恋爱不足一月就结婚  康克清伴随着朱德,同甘共苦,相濡以沫,直至走完人生的路途。她曾对自己的孙子回忆了她与朱德的革命姻缘。在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