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服务“三农”中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

来源 :科技致富向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yan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服务“三农”是高职院校义不容辞的责任。高职院校要更好地服务于“三农”,必须解决好服务意识、服务内容、服务方式等问题。
  【关键词】高职;服务;三农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和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其他教育形式不能替代的教育功能,理所当然地承担起服务“三农”的重要责任。高职院校要更好地服务于“三农”,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服务意识问题
  服务意识就是为“三农”服务的积极性、主动性问题,服务意识的强弱取决于对服务“三农”重要意义的正确认识。从当前来看,高职院校服务“三农”可以达到双赢的目的。从“三农”方面看,高职院校服务“三农”有利于新阶段农业战略性转型,有利于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有利于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有利于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高职院校应该发挥其技术人才密集、综合技术优越的优势,对农民进行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就可以提高农民的科技意识和职业技能,为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为促进农民增收做出贡献。从高职院校方面看,服务“三农”有利于拓宽高职学生的就业门路,有利于师资队伍的建设,有利于办学规模的扩大和办学效益的提高。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需要一大批分得来、留得住、用得上的生产、建设、服务、管理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这正是高职院校所培养的人才的主要就业方向,大批高职毕业生到“三农”就业、服务,就可以拓宽就业门路,缓解就业压力。同时,青年教师下基层锻炼服务“三农”,可以增加实践知识和经验,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此外,通过互利互惠的产学研合作服务“三农”,可以增加学院的经济效益,为扩大办学规模和提高效益打下良好基础。
  2.服务内容问题
  服务内容问题就是为“三农”提供哪些方面服务的问题,从目前来看,高职院校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服务:
  2.1加强农民科学技术素质的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意识和能力,以适应新时期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当前,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关键依赖于科技和教育,而农民又是农业生产的主体,只有加强农民的职业技术教育,才能提高他们的科技意识和技术能力,以适应我国农业战略转型的需要。因此,高职院校要加大对农民科学技术素质教育培训的力度,把对农民科技素质的教育培训作为服务“三农”的重要任务抓紧抓好。
  2.2加强农民的实用技术、技能的培训,提高农民的实用技术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以适应农村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的需要
  当前,我国农业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正面临进一步的调整与优化的任务,即加快农村第三产业和农产品深加工的发展步伐,拓宽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提升乡镇企业的技术含量、经营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调整农产品结构,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优质、高效农业。这些目标的实现取决于广大农民是否具备一定的实用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只有加强农民的实用技术、技能的培训,才能提高农民的实用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以适应农业、农村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的需要。
  2.3加强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职业技术和能力
  以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要主动服务于农民职业技术和职业能力培训工作,为农民举办更多的短期职业技术和职业能力培训班,有针对性地对农民进行服务业、简单的制造业、加工业等方面的职业技能培训,以提高农民的职业技术和能力,促进农村劳动力的顺利转移。
  2.4加强农民市场意识、经营管理知识、法制观念的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的市场竞争能力,使农民能适应市场变化的需要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要获得发展,不仅要有一技之长,而且要熟悉市场运作的规则,学会经营管理,掌握法律法规。而这些都是大多数农民所没有的,且要经过一定的教育培训才能获得。高职院校要抓住机遇,面向农民进行这些方面知识的培训,为提高农民的市场意识、经营管理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作贡献。
  3.服务方式问题
  高职院校采取何种方式服务“三农”?应当从学院的实际条件和当地农村、农民的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因事制宜地开展。从目前来看,主要的服务方式有:
  3.1短期培训
  农民农事多、时间有限、经费少,而且职业技术教育需求针对性强,采取短期培训方式较适宜。高职院校应更多地组织技术教师、专家到农村去就地就近举办技术、技能和职业能力等方面的短期培训班,开展培训活动。可以适当地收取一些费用,以维持培训正常开支,但不能多,否则会增加农民负担。目前,这种方式受到农民群众的普遍欢迎。
  3.2骨干培训
  农业发展、农村进步、农民致富必须有一批村级干部、技术能手和致富能人来带动。高职院校可以不定期地在学院、在农村举办村干部培训班、技术能手培训班、经营能人培训班等,重点对他们进行经营管理知识、科学技术知识和市场经济知识的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能力水平,为促进农业发展、农村进步和带动农民致富发挥更大的作用。
  3.3定向培养
  “三农”问题的解决光靠农村乡土人才的作用是不够的,还必须有一大批专门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和党政领导人才来支撑。目前,不少大中专毕业生不愿意到农村基层服务,农村基层人才缺乏,解决问题的途径就是高校要面向农村高中毕业生定向招生,学成后回原籍农村基层服务。高职院校主要培养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在定向培养农村人才上有较强的优势。因此,要增设为“三农”服务的专业,增加招收农村高中毕业生名额,并在收费上给予优惠和减免,为培养农村专门人才贡献应有力量。
  3.4产学合作
  目前,农村工业企业和乡镇企业普遍存在人员素质低、科技含量低、经营管理水平低和经济效益差的问题。产学合作可以为高职院校和农村企业的发展提供广阔空间,达到双赢的效果。高职院校应当发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技术服务和科技能力较强的优势,加强产学合作,为农村工业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技术帮助。
  3.5社会实践
  高职院校可以开展多种社会实践活动来为“三农”服务。一是组织技术教师和高年级学生下乡进村,开展技术服务和咨询,为农民解决技术应用方面的问题;二是组织教师、学生针对“三农”某个专门问题进行调查研究,为解决问题出谋献策;三是派遣有丰富经验的教师到农村乡镇挂职锻炼,指导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四是到农村建立示范园和各种示范基地,为农民作示范,影响和带动农民学知识、用技术、搞经营。
  总而言之,服务“三农”是高职院校义不容辞的责任,高职院校应该提高对服务“三农”意义的认识,增强服务意识,因地制宜地选取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以提高服务“三农”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温景文.深入学习十六大精神,为建设农村小康社会培养新型农业高职人才[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3,(2).
  [2]张英,田洪彦.辽宁新农村建设对农业高职教育人才需求的调查与分析[J].辽宁教育研究,2006,(8).
  [3]贺志强.农业高职人才培养新模式研究[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05.
  [4]毛德智.中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问题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
其他文献
作文是其主体——学生的意识活动的产物,不管是现实生活的记实叙事,还是的议论抒情,从根本上说都只能来源于生活外部和内部的刺激,才能激发倾吐的欲望,写作的动机和创造性表达的热情,获得持久的动力。而浓厚的兴趣,却是作文的一种良性的、有力的刺激和动力的源泉。从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看,学生的作文兴趣呈现出相当明显的冷淡趋势,许多人兴趣不高,认为是一种“苦差事”,讨厌作文,惧怕作文,产生一种谈“文”色变的压
信息技术是一门新的学科,也是一门会考和高考学科。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是众多信息技术教师努力思考和探索的一个新问题。促进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的方式多种多样,教师应面
在新编英语教材中,写作内容是依据各单元话题散插在单元的最后一课,许多教师将它视为对话与阅读教材的附属部分,常常一带而过,把它布置为课后作业,使写作教学缺乏指导性和系统性,导
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有效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本文就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进行探析,与大家分享更多有助于提高初中
的确,课改带来了许多新气象:学生思维活跃了,发言积极了,积极性提高了,交流与表达也丰富了。但就教学层面而言,语文教师的生存状态不容乐观。课改推进到现在,旧的观念和教学
【摘要】针对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 结合数字信号处理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为了提高数字信号处理教学效果,本文提出了改进数字信号处理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少数民族学生教学方法数字信号处理Matlab  新疆是多民族聚居的民族自治区,少数民族分布广泛,区内各高校均有相当数量的少数民族(本文中主要指的是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等)学生。少数民族大学生
网络书签是互联网络的一个非常实用的免费服务项目,巧妙地运用这一功能,能够将网络上的外语学习资源有效地链接起来,对于拓展英语学习起到了良好的作用。笔者运用m ypip这一
在推进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我校根据教师的教学实践与积累,构建了“学探式”课堂教学模式,本模式的指导思想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从而形成学生积极、科学、
课堂提问环节是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提问时需要紧扣课标,设置的问题要具有不同的梯度性,同时,问题的设置也要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并且教师要把握好提问的方式,促进
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大语文教学工作者为此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和改革,总结了不少的经验,取得了不少成绩。但农村小学生作文现状仍不能令人满意,因而一直成为困扰着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如何提高农村小学作文教学质量,是摆在每一位语文教学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十分严峻而又非常迫切的研究课题。当前,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存在两种不良倾向和三种弊端:  一是八股式教学。为单纯应付考试,教师规定许多条条框框,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