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工作坊教学模式实践探索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sfgsdfw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传统的教育方式大多是在方块大的教室中进行的,教师侃侃而谈,学生默默接受。当教师走下讲台,从讲授者变成学习的引导者时,学习的焦点就会转移到学生的身上。课堂传统教学方式转变为“引导+培训”的实践工作坊教学模式,使高职学生可以在高参与感和体验感的互动交流过程中学习。
  关键词:实践工作坊;高职教育;艺术创意设计
  1 工作坊实践教学目的
  1.1 工作坊的内涵以及现状
  工作坊,来源于英文名Workshop,指在导师的带领下围绕一定的主题,相互学习、交流,共同创造的集体性学习过程。早在包豪斯的教学体系中,创建者格罗皮乌斯就提出应该抛弃纯理论知识和单纯书本的教学方法,主张艺术与技术、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制度。包豪斯的教学体系充分平衡了教育体系中教学与实践的关系,采用“双师制”教学方法,即一名形式导师负责教导学生的理论知识,一名工作室导师负责带领学生在工作室中实践学习。这种教育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并促进学生在理论与技术双方面的发展。
  日本的匠人也一直运用工作坊模式,比如日本料理界著名的寿司之神小野二郎,被称为“寿司第一人”,他对自己制作的作品从食材到成品都极度严谨,对待他的徒弟更是严厉。很多徒弟坚持不了而离开,但坚持下来的徒弟都成为了出色的寿司料理师。
  工作坊模式也一直存在于美国的教育体系中。美国的学校时不时会举办由本校教授或邀请的校外专业人士主持的工作坊活动,学生可以自由报名参加。大大小小的博物馆也会有与展览相匹配的工作坊活动供参观者参与体验。
  在中国,社会上开始逐渐开展一些公益或商业性的工作坊活动供大家交流学习,只是还未引入学校的教学体系中。当然,有部分学校正在探索具有可操作性的工作坊教学方式。
  1.2 高职学生的学情分析
  在选择教学模式前,首先必须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高职学生与接受本科教育的学生不同,多数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自控能力比较差,在课堂上无法长时间集中精神听讲,对于老师传授的知识,接受能力比较弱,并且无法做到长期记忆,部分学生甚至抗拒学习,认为学习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还有一些艺术学院的学生专业技能薄弱,并以此作为逃避作业的理由。
  1.3 PC艺术实践工作坊成立背景
  针对高职学生特点和培养方案,PC艺术实践工作坊旨在延长学生课外学习時间,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艺术创意思维,提升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为了保证实训质量,还应加强校企合作、校校合作。PC艺术实践工作坊中的PC是Portland Cement(硅酸盐水泥)的缩写,此次工作坊以水泥与生活为主题,目的在于彰显建筑学院专业特色,弘扬建筑学院特色文化,展现我校建筑风貌,实现艺术与生活的完美结合,并丰富大众的日常生活,改变人们对水泥的固有观念,最终实现审美水平的提高与生活品质的提升。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新馆是由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总设计师崔恺院士设计的。图书馆整体由清水混凝土浇筑而成,既体现了徐州地域两汉文化的厚重、庄严,又为建筑教学提供了鲜活的素材和模板。笔者作为工作坊指导老师,由此展开联想,如何将水泥的粗犷与洒脱完美地展现在世人面前,如何打破其冷冰冰的本性,如何发挥其良好的可塑性及特殊的材质美感,并不断思考如何将其打造成令人们耳目一新的艺术品。
  机械复制时代下的产品设计,因批量生产而显得枯燥乏味。工作坊将以手工生产为基础,突破传统产品设计模式,探索水泥与创意生活的融合,把生活艺术化,让艺术生活化,不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造力,强化大众的审美意识,推动创意理念及其成果转化,实现文化创意产业的繁荣发展。
  2 工作坊实践教学实施
  2.1 团队组成
  PC艺术实践工作坊团队由作为指导老师的笔者及选拔出的8名学生组建而成,并邀请中国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的老师作为技术指导。其中8名学生分别来自展示设计、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和建筑动画与模型制作3个不同的专业,跨专业的选择可以让学生取长补短、互相学习、拓宽视野。
  2.2 实施过程
  整体过程分为前期资料准备、头脑风暴及方案设计、校内外专题学习研讨、团队协助与分工制作和总结展示五个阶段。
  阶段一:
  针对本次工作坊活动,制作具体的项目计划书,并进行多次课题组内讲解及讨论,组织学生广泛收集与水泥相关的设计作品方案、素材、模型及影像资料。针对“水泥与设计”这一课题,让学生们围绕水泥的特性、水泥的种类、水泥的制作工艺、水泥与不同材质的结合、如何进行水泥创作五个方面进行分组讨论。指导老师组织学生对收集到的素材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和分析,并召开多次有针对性的主题研讨会,可通过微信、QQ、视频电话等多种方式进行课题沟通与讨论。通过对前期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与讨论,促使学生逐渐养成设计思维与理念。
  阶段二:
  指导老师对项目课题进行讲解,引入典型案例,组织学生讨论。学生们前期已对课题内容有了初步了解,组内讨论主要以水泥与创意为出发点,采用头脑风暴的思考方式,绘制大量的草图设计方案,并通过3D MAX进行方案细化,最终确定设计方案。在头脑风暴及方案草图绘制的过程中,因学生们的专业不完全相同,学生们可通过多专业、多角度、多层次的探寻,进一步明确如何用水泥“碰撞”设计,将水泥从建筑材料转变为生活中的艺术品,同时,对如何利用水泥的特性进行创意设计有了更多的思考。
  阶段三:
  设计方案确立后,工作坊团队分成两个设计行动小组。设计一组赴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进行为期6天的交流学习,设计二组在校内进行远程学习探究。在指导老师的组织带领以及中国美术学院雕塑专业老师的悉心指导下,设计一组的成员们逐渐掌握了水泥的调配比例及养护方法。组员们将水泥与沙子按照3∶1和1∶2两种比例进行调配,并比较不同配比方式下所形成的混凝土的强度。在学习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们发现水泥的凝固时间比较长,从凝固到具备一定的强度往往需要一至两天,同时,还发现水泥从初期到达到最大强度需要一个养护的过程。养护,即在水泥固化过程中用湿毛巾或喷水器喷水覆盖其表面,使其一直处于湿润的状态,保证水泥成品的最终强度。   在两位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们学会了制作模具、翻模与脱模的工艺。水泥在凝固前如同水一般,想要制作何种造型的水泥艺术品,就必须要有相对应、相匹配的模具。对于造型较为简单的方案,学生们使用PVC材料进行模具制作;对于造型较为复杂且需要反复制作的方案,学生们则先利用雕塑泥制作出原始的泥膏模型,再对其进行翻模,制作出石膏模型或硅胶模型。
  将水泥浇入模具,直至其完全凝固,如何脱模的问题也曾困扰组员们。凝固后的水泥与模具内壁紧密相连,如果力量过小,模具则无法顺利脱落;如果力量过大,水泥制品则可能出现破损。通过中国美院老师的讲解,学生们了解到要想保证凝固后的水泥易脱模,需在将水泥浇入模具前,先用机油涂刷模具内壁,这种做法的最大好处就是能有效保证水泥与模具的顺利分离。
  设计一组的师生每天会将学习心得、体会和问题与设计二组进行分享交流。两组成员有时会对调配水泥、模具制作及翻模流程等相关问题进行深入讨论,有时会对已经设计出的作品提出修改意见,有时会对制作过程中的难点问题进行反复试验,直至获得满意效果为止。
  阶段四:
  由不同专业学生所构成的团队,其优势在于弱化了个人主义概念,强化了团队协作实践能力。根据指导老师对团队成员的观察与了解,每位学生都被分配了具体的工作任务。伴随分工的不同,水泥设计作品常常因为学生沟通不畅及思维存在差异等问题出现不理想的效果,同时,也存在学生自律能力不足、制作进度慢及行为拖拉等缺乏团队协作的现象。但是在不断磨合下,学生之间的沟通与合作逐渐变得顺畅,多个水泥创意产品都取得了理想的效果。通过将具体工作进行拆分、细化及重新布置,学生们以多方协作的形式圆满解决了实践环节中的多个制作难题,其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阶段五:
  工作坊项目进入收尾阶段,所有水泥设计作品已全部完成。对于工作坊项目的成果,团队邀请校内师生到工作室参观,并从作品的设计理念、表现手法、造型特色、材料质感等方面作汇报介绍,同时也带领部分感兴趣的师生加入现场制作的行列。
  3 工作坊实践教学意义及成效
  值得肯定的是,本次工作坊的顺利开展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效果,学生们的能力与信心有了显著提升,具体体现在团队合作、方案构思、实践创新等多个方面。通过与工作坊成员的交流,笔者了解到学生们在工作坊的学习中体会到了动手的快乐,激发了学习的动力,在不斷的尝试、摸索和实践中磨炼了耐心,在小组研讨和团队协作中,学会了交流与合作,每个人都表示希望继续参加工作坊。
  参考文献:
  [1] 朱和平.世界现代设计史[M].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2013.
  [2] 肖慧.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工作坊式”教学实践研究——以“琳琅”创意艺术工作坊为例[J].美与时代(上),2018(6):112-114.
  [3] 杜鹏.从包豪斯的“工作坊”到现代教育的“工作室”——新办本科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度的探讨[J].艺术教育,2013(11):152.
  作者简介:冯冬(1989—),女,硕士研究生,助教,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信息传媒与艺术学院专业教师,研究方向:动画,数字媒体艺术设计。
其他文献
摘 要: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容源于课堂教学,有关教师四项基本技能即备课、说课、观课和评课的实践研究,是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的最基本的载体和形式。本文梳理了四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与研究意义,讨论了如何利用“四课”的实践研究,优化教学效果,有力地推动教师的有效教学和专业发展。  关键词:“四课”研究;有效教学;教师专业化发展  0 引言  “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成长过程,其专业内涵的持续改变包括三大内
期刊
摘 要: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方式有很多种,随着科技的进步也越来越丰富多彩,但是以商业项目为推进模式的方法在我国推行的力度还不是很大,即使很多高校已经做了很多这样的工作,但是真正落实到商业中的不多,尤其是高职类院校,为了更好地实验和推进这一种模式,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  关键词:信息技术;工作室;商业模式  为促进高质量人才的培养,支持院系、教学团队、授课教师个人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改进教学内容、
期刊
摘 要:苏轼爱自称多情,其真实性格也是如此。他为人至情至性,对待妻妾长情且专情,对待歌儿舞伎多情且富有同情。他看重情义的同时,也喜欢并欣赏重情义、忠贞不贰的女性。蘇轼这种女性观影响其词的创作,在对女性的描写中,语言上多有节制而无意淫之心,内容上真实呈现女性自然可爱的一面,挖掘她们的个性与思想。苏词的这些特征与其重情的可贵品质密切相关,由此可知其多情不是虚假之情,而是其品性的自然流露。  关键词:苏
期刊
摘 要:民俗插画艺术在历史长河的发展过程中,以独特的内涵呈现出特有的民俗文化特色,在视觉艺术领域中占有重要的艺术地位。随着读图时代的到来,插画艺术已成为一种信息传递的新型语言形式,潜移默化地转变人们的信息获取形式。本文从临武傩文化对现代插画设计的影响与意义入手,探讨傩文化在插画艺术设计中的人文价值。  关键词:傩文化;插画设计  临武傩戏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凝结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是古老
期刊
摘 要:本文研究张晓刚政治波普化肖像作品的特色,同时更全面地解读其作品中所揭示的深刻内涵,推动和发展中国当代艺术批评实践。从张晓刚的求学经历和艺术成长背景入手,运用符号学的方法研究其脸谱化肖像能指背后的思想内涵所指。从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出其将本土文化与当代艺术的政治波普手法相结合,切入中国“文革”历史的精神内核,创作出具有个人特征的脸谱化肖像作品。其个人的艺术创作实践和经历对中国当代艺术思想解放、创
期刊
摘 要:本文研究了玩世现实主义代表方力钧绘画作品的特点,了解其作品背后的创作思想和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影响。从符号学原理入手,分析方力钧艺术作品的图式符号、观看方式和波普理念,系统研究其绘画作品的独特艺术语言。方力钧玩世现实主义系列作品是其自身人生经历和社会环境的共同影响下形成的,是中国本土艺术文化和西方波普艺术语言相结合的产物,其充满大众审美趣味的作品形式丰富了中国当代绘画的艺术语言,给观者带来美的
期刊
摘 要:旅游度假型酒店软装饰搭配设计近年来颇受酒店业者以及消费者重视,在其设计发展过程中对于如何结合当地地域文化是其研究发展的核心路径。本文基于陕西地域文化及本土特色,探讨如何借助当地丰富的人文特色和物质资源,打造具有陕西地区本土特色的旅游度假型酒店软装饰设计为研究内容。  关键词:软装饰搭配;旅游度假;地域文化;本土特色;陕西  近年來,旅游消费形式不断发生转变,针对旅游度假产业的主题性酒店空间
期刊
摘 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是党中央、国务院站在全局战略高度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文化产业作为乌镇经济支柱性产业之一,有着雄厚的发展基础。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乌镇如何创新文化产业经营管理模式,成为当前面临的重点。基于此,本文首先概述了乌镇的发展;其次分析了乌镇文化产业经营成功的原因;最后探讨了“互联网+”视角下,如何创新乌镇文化产业经营管理模式。  关键词:乌镇;文化产业;经营管理;创新策略  1 乌镇发
期刊
摘 要:临武傩戏是千百年来传承民族特性和民族精神的宝贵文化资源,是具有重要使命和意义的中华瑰宝。在现代文明和科技的发展过程中,临武傩戏逐渐淡出民间艺术的舞台,面临着消失和破坏的威胁。当下,文化创意产业时代的到来为临武傩戏的保存和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这个契机是临武傩戏进入现代社会和大众生活的一个重要途径。文化创意产业和临武傩戏的结合,使临武傩戏文化创意产品成为经济市场上极具潜力的新欣产业,经济市场将
期刊
摘 要:校园景观是校园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老校区是一个学校的精神文化积淀所在,但环境设施年久失修,已不能满足师生学习生活的需要。通过对东华大学老校区延安路校区场地和学生的调研观测,对老校区的景观更新进行分析和探讨,探讨“微更新”理念运用于老校区景观更新的必要性,并从微观层面寻求对校园景观更新的新契机。  关键词:微更新;老校区;景观设计  1 现状分析  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高校进行合并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