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非遗文化与插画设计的相互作用与发展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huayej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民俗插画艺术在历史长河的发展过程中,以独特的内涵呈现出特有的民俗文化特色,在视觉艺术领域中占有重要的艺术地位。随着读图时代的到来,插画艺术已成为一种信息传递的新型语言形式,潜移默化地转变人们的信息获取形式。本文从临武傩文化对现代插画设计的影响与意义入手,探讨傩文化在插画艺术设计中的人文价值。
  关键词:傩文化;插画设计
  临武傩戏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凝结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是古老的神灵思想和巫教文化的宗教信仰的融合,蕴含着民间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内涵,渗透着人们对神灵的无限敬仰和崇拜。傩戏艺术造型独特、内容丰富多样,面具五官夸张、色彩鲜明,整体视觉充满着自然美、人性美、和谐美,而插画设计本身具有较为直观的视觉特性,对情感的传递具有一定的承载性。同时,不受民俗特征和地域文化差异的制约,反而能更好地将其文化特征通过艺术表现手法淋漓尽致地传达出来,从而真正做到文化与民艺的融合。将临武傩文化的视觉元素和精神理念作为插画设计创作的切入口,是插画设计与临武傩文化融合的一种尝试。
  1 临武傩文化在插画设计中的应用表现
  当下,插画设计反映出时代背景下的社会现状、文艺环境和大众审美观念,不仅仅是一种审美思维方式的体现,更是插画以其富有魅力的艺术特色和独具个性的设计构思的体现。
  临武傩文化与插画设计的融合思路的提出,给插画设计的创新实践提出了可行性建议和思路。对于插画设计师开拓创新思维能力,拓宽艺术表现能力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从临武傩文化艺术元素中寻找插画设计的灵感源泉和视觉语言形式,将具有本土民间文化特点的傩文化与插画设计相融合,不仅是艺术的一种突破,更是对文化的一种传承。一方面,在应用范围,亦可将融合了傩文化的插画运用到相关的周边产品中,如纺织物品、文具用品和时尚用品等领域,并将这些文创产品投放到市场,既可以将具有傩文化特色的插画艺术做一个传播,为傩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传播渠道,又可以促进本土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促进本土经济水平进一步得到提高。另一方面,将临武傩文化与插画艺术融合的创作经验和成果运用到艺术设计高校的插画设计课程教学中,对于新型的插画设计人才培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还可以紧密联系民间艺术与现代插画设计,有利于传承和发扬临武傩文化,开拓插画设计的民族化特色,丰富插画设计的艺术风格和国际化新局面,推进我国插画设计的发展。
  2 临武傩文化与插画设计的融会贯通
  插画艺术是一门极具创新活力的视觉艺术,富有浓厚的历史文化传统意义。在当下数字化、信息化的读图时代,插画设计蕴藏着巨大的潜力,将在多元文化并进的时代背景下焕发出朝气。
  插画创作从灵感来源、思维观念、表现手法及创作形式的整个过程,受到涵盖教育、科技、文化、经济等各个学科层面的影响并不断发展。傩文化艺术的审美内涵和审美启示体现在插畫设计中,需要对临武傩文化的传统表现形式进行不断的丰富和完善,在此基础上再进行艺术创新,适当融入一些当代艺术的流行元素和审美趣味,既可让民间艺术实现插画艺术的深刻内涵、审美价值,又能与时代紧密结合。在发展过程中,我国插画吸收了西方插画艺术的诸多优点和精华,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插画艺术的道路上,若要取得更大成功,走得更远,在插画艺术界具有一定的国际影响力,就应立足本土文化,在传承与发扬本土传统民间艺术的前提下开拓创新插画艺术。
  3 临武傩文化与插画设计的传承与发展
  作为我国最古老的民间传统艺术之一的临武傩文化,拥有质朴的审美趣味和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在当代,作为急需新鲜血液的现代插画设计,就应探究出一条与传统绘画有差异的特别之路,融入高新的表现技术,吸收传统艺术精华,不断探寻现代艺术与传统文化二者之间的契合点。在研究创新、探寻发展出路的同时,应坚守历史使命,继承延续传统,坚持二者之间的融合、渗透和相互循环。只有这样,插画设计在临武傩文化的介入下,插画艺术的个性特色和传统性才会以全新的姿态,在未来艺术的舞台上展现出更有魅力的风采。傩文化与当代插画相互融合是现代思潮和传统民艺的一次艺术碰撞。对于临武傩文化在当代插画设计中理论的研究应用,既可以弘扬中国非遗艺术文化的积极作用,又可以培养大众对于临武傩文化的审美感知。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高新科技逐步代替了部分传统工艺与事物,越来越多的传统文化和艺术被逐渐遗忘。但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略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正是社会进步的体现,大众的艺术品位也会逐渐提高。若插画设计在创作上仅仅满足于获得商业利益,是远远跟不上人们视觉品位的提升速度的。在插画设计的传承与发展历程中,只有延续传统艺术的精华,秉承历史遗留下来的使命,将现代科技与传统艺术相融合,让传统民间艺术在插画设计中得到延伸与发展。因此,临武傩文化与插画艺术的碰撞有美好的发展前景。
  4 结语
  民间艺术是插画发展的沃土,而插画艺术则是民间艺术的延续。在插画创作中体现临武傩文化也是传承民俗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插画设计的探索创新历程中,通过对临武傩文化相关的理论进行分析研究,结合实践经验,思考对傩文化的艺术提炼与概括,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进行改革创新,为现代插画设计的创作提供新的创作思维和可借鉴的经验,创作出独具特色和风格的插画作品。这也就是我们要努力探寻中国传统民艺与现代插画融合的发展道路,扩充现有研究对临武傩文化的研究思路。
  参考文献:
  [1] 禹建湘,龙典典.湖南梅山摊戏的文化传承与产业化开发[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3(03).
  [2] 陈飞.湖南摊面具造型艺术变迁研究[D].中南大学,2010.
  [3] 黄晨子.毛南族摊面具品牌化设计研究[D].北京服装学院,2015:85.
  作者简介:葛慧(1979—),女,湖南浏阳人,湘南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文化创意与设计。
其他文献
摘 要: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主张“天人合一、辨证论治”等思想观点。马克思主义强调唯物辩证及人权自由平等思想,是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建设遵循的基本原则与内容。新形势发展背景下,作为具有传统历史文化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正不断遭受西方资本主义等思想观念的冲击,在坚持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同时,不断弘扬我国传统文化是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目标之一。本文基于我国传统中医文化以及马克思主义教育,旨在研究探讨相关中医文
期刊
摘 要:把握空间的节奏及对黑白空间布置的理解是书法创作中非常关键的问题,而笔势的角度、力度、速度也是体现一幅作品精神风韵的表现方式。书法的“空间”与“笔势”作为书法创作中重要的两个词语被人们所重视,本文试图从这两个角度对《苦笋帖》和《冠军帖》的艺术形式美进行解读。  关键词:空间;笔势;艺术形式  1 书法的空间意识及《苦笋帖》中的空间解读  书法艺术以点、线构形,形成结构空间。书法在构架过程中形
期刊
摘 要:荒木经惟是日本著名摄影师,其作品独特的风格使他成为摄影界热议的对象,由于其作品呈现出的视觉上的刺激,一度被贴上低廉、情欲和浮躁的标签。本文通过对其书籍《荒木经惟的摄影告白》的评述,尝试找寻其作品中真实的情感寄托。  关键词:摄影风格;女性;人文  日本摄影从它发展开始就有其独特的审美意趣,特别是经历了二战后美国文化的冲击后,日本摄影产生了一批具有犀利风格的先锋摄影师。荒木经惟就是一名成名于
期刊
摘 要:我国的文化产业目前已进入蓬勃发展的时期。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建设方兴未艾,环境艺术设计在其中的应用起到了重要的视觉审美架构作用。本文对日照文化创意产业园进行个例研究。  关键词:文化产业;环境艺术设计应用;文创园  文化产业是一种内涵和外延都十分丰富的业态,其具有知识密集、高附加值、技术整合性特征,对于增强城市竞争力、提高相关产业发展水平、促进经济结构转型、提升城市品位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为促
期刊
摘 要:一部属于陕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自己的原创民族歌剧是如何诞生的?创作这样一部民族歌剧的目的何在?剧名《太白雪》有着怎样的含义?如何用音乐去讲述中共地下党员冯竹卿与爱国名医马明仁冒险为抗日武装送药这样的真实故事?一部带有鲜明民族印记的歌剧,其音乐创作与舞台呈现是否具有一定的当代性?作为一部由首次涉足歌剧创作的侯玥彤和国家二级导演张程合作的歌剧,将会是怎样一种合作?带着种种问题,笔者在《太白雪》首
期刊
摘 要:关于电影史中的文献考古方法研究也有不少,迄今我们也能看到不少学者对于文献考古方法的提出及应用,在电影史的研究中有不少喜人的成果。我们相信借由这一方法,定能拨开重重迷雾挖掘更多的细节,还原一个更为清晰的历史真相。  关键词:电影史;文献考古;方法  我国电影从诞生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早期出版的电影史书籍不仅数量有限且囿于资料收集等诸多原因,逐渐显现出偏差而被学界指出并纠正。电影史学家郦
期刊
摘 要:詹姆斯·特瑞尔是一位以空间和光线为创作素材的当代艺术家,其回顾展包含了自己早期的几何光线投影、版画和摄影作品、探索感觉丧失和看似未经调整的色光领域的装置作品,以及最新创作的涵盖全息图的二维作品。展览中展示了特瑞尔目前仍在创作的著名杰作《罗丹火山口》文献资料,这是一次将自然环境与艺术创作完美切合的伟大尝试,蕴藏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带给观众强烈的视觉震撼力。光线一直是艺术家创作
期刊
摘 要: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容源于课堂教学,有关教师四项基本技能即备课、说课、观课和评课的实践研究,是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的最基本的载体和形式。本文梳理了四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与研究意义,讨论了如何利用“四课”的实践研究,优化教学效果,有力地推动教师的有效教学和专业发展。  关键词:“四课”研究;有效教学;教师专业化发展  0 引言  “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成长过程,其专业内涵的持续改变包括三大内
期刊
摘 要: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方式有很多种,随着科技的进步也越来越丰富多彩,但是以商业项目为推进模式的方法在我国推行的力度还不是很大,即使很多高校已经做了很多这样的工作,但是真正落实到商业中的不多,尤其是高职类院校,为了更好地实验和推进这一种模式,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  关键词:信息技术;工作室;商业模式  为促进高质量人才的培养,支持院系、教学团队、授课教师个人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改进教学内容、
期刊
摘 要:苏轼爱自称多情,其真实性格也是如此。他为人至情至性,对待妻妾长情且专情,对待歌儿舞伎多情且富有同情。他看重情义的同时,也喜欢并欣赏重情义、忠贞不贰的女性。蘇轼这种女性观影响其词的创作,在对女性的描写中,语言上多有节制而无意淫之心,内容上真实呈现女性自然可爱的一面,挖掘她们的个性与思想。苏词的这些特征与其重情的可贵品质密切相关,由此可知其多情不是虚假之情,而是其品性的自然流露。  关键词: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