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艺术设计中的形式美法则——对称与均衡

来源 :今日湖北·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zb35606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言在日常生活中和在艺术作品中,“对称”有更多的含义,常代表着某种平衡、比例和谐之意,而这又与优美、庄重联系在一起。
  一、定义
  中心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是两个不同而又紧密联系的概念.它们的区别是:中心对称是指两个全等图形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这两个图形关于一点对称,这个点是对称中心,两个图形关于点的对称也叫做中心对称.成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中,其中一个上所有点关于对称中心的对称点都在另一个图形上,反之,另一个图形上所有点的对称点,又都在这个图形上;而中心对称图形是指一个图形本身成中心对称.中心对称图形上所有点关于对称中心的对称点都在这个图形本身上.如果将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看成一个整体(一个图形),那么这个图形就是中心对称图形;一个中心对称图形,如果把对称的部分看成是两个图形,那么它们又是关于中心对称. 也就是说:
  ① 中心对称图形:如果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旋转180度后能与自身重合,那么我们就说,这个图形成中心对称图形。
  ②中心对称:如果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旋转180度后能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我们就说,这两个图形成中心对称。
  对称可以在艺术和工艺广泛的各领域中找到其各种应用。
  (一)美学中的均衡
  均衡:指布局上的等量不等形的平衡。有两种平衡形式:对称平衡与不对称平衡。均衡与对称是互为联系的两个方面。对称能产生均衡感,而均衡又包括着对称的因素在内。色,声,线的对称,均衡组合,是形式美中比较常见的现象。然而也有以打破均衡,对称布局而显示其形式美的,但较为少见。这是从美学角度对均衡的理解。
  (二)建筑
  建筑结构设计的实质是解决结构物体受到的各种力的平衡问题。在结构体系中,对称的图形或物体给人一种均衡、稳定的心理暗示。在建筑学中,无论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形体,如果以形体的垂直或水平线为轴,当它的形态呈现上下、左右或多面均齐就称之为对称,建筑家们在规划设计中也常离不开对称。如中国的故宫,一条中轴贯通着整个宫城,三大殿、后三宫、御花园都位于这条中轴线上。在建筑领域不止布局,连建筑物本身也是呈对称形式。对称的建筑物具有安静、稳定的特性,并且还可以衬托中心。
  (三)手工艺品
  对称的观念被应用在所有有关形状及大小的物件之设计上,在珠饰、家具、沙画、编织、面具及乐器等设计上都可以找到有关对称的观念存在着。
  古代中国使用的对称格局的青铜铸件自公元前17世纪青铜器展出双边主序和重复翻译界的设计。波斯陶器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000采用对称的曲折,立方体,和跨画剖面线。陶器是人类首次使自然材料产生根本变化的创造物,与石制工具相比,它的创造较为全面地体现了人类自觉的设计意识和对形式美的追求。如马家窑文化中的敞口大耳杯收束的颈部与鼓起的腹部,构成了两条反向“S ”形曲线,显得流畅自然、均衡和谐;在耳杯的表面饰以直线和折线的单复曲线,整个器形在流动中显得稳定,有一种井然的秩序感;腹部突出一金,又打破了整体流动的线性秩序,行顿自如,滞畅相谐。
  (四)书法绘画
  中国的书法艺术也体现出的对称平衡的审美趣味。书法里的每一个字都有自己的结构搭配,只有当按一定比例的间架结构搭配时,这个字才能够组合得整齐匀称、疏密协调。并且,只有当该字的结构搭配具备整齐均匀、紧凑端正的前提后,它才会获得行云流水、骨力追风、刚柔相济的美感。
  毕加索著名的《少女临镜》在变化的画面中呈现出对称结构, 但此画却不是绝对的对称,它在左右对称中却有微妙的变化,使画面显得既严谨,又不失动的活力。另外现实生活中的中式服装设计(时下非常流行的唐装)、海报设计、购物袋设计和食品包装以及书籍装帧也大量采用中轴对称式构图。
  (五)音乐诗歌
  对称性已被用作一个正式的形式典范,许多作曲家如史蒂夫帝国,巴尔托克、詹姆斯坦尼所使用的拱桥形式( ABCBA ) 。在古典音乐,巴赫使用了对称的概念,置换上下声部;倒转卡农曲。上行音阶与下行音阶就是最简单的对称结构。音列的逆行,属于横向对称;音类集和弦的转位,属于垂直对称。
  律诗是我国古典诗歌最重要的形式之一,而对偶作为律诗必须遵守的一条重要规则,对律诗的审美功能及情感表现等具有重要的影响。对偶具有对称对比之美及智性快乐两种美学功能,但对诗而言,它们毕竟还只是较低层次的美感。从深层情感表现角度来看,对偶以它高度对称的两句为一个结构单位、综合表达一个共同的意思的特性能使情感表现稳定有力和适度强化。
  三、结语
  对称性原理实质又与矛质的对立互补原理是相通的—或者可说是同一原理的双重意思。完美对称只会引起静态平衡,引出单调乏味乃至死寂。就像同一种力、同一种基本拉子只会彼此不分,既不会产生原子、生命,也不会诞生花朵、行星。只有非完美对称.也即近似对称、破缺对称,才可能导致张力效应、动力能源,维系宇宙既统一和谐,又变化无极的丰富多样。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艺术学院)
其他文献
伴随经济的发展,我国电力事业也得到了更好的发展。在配电线路出现接地故障的情况下,对其故障原因及时、准确的进行判断并处理,才能确保电力系统实现安全运行。因此,本文对配网线
现代电力系统是一个由电能产生、输送、分配和用电环节共同组成的综合系统,继电保护装置是保证电网安全运行、保护电气设备的主要装置,是电力系统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
在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的内容、方法、场地不失时机地渗透美育,以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使他们在愉悦的情境之中轻松地全面地认识物理规律、掌握并能正确地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对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挖掘课本美育素材,展现美  1.形象感染美。如介绍居里夫人、法拉第等科学家的刻苦钻研的精神,启迪学生树立积极探索、勇于求真、追求进步的
初中英语阅读课教学策略探讨:在英语听、说、读、写四大技能中,英语阅读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英语教学的重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一 阅读前(pro—reading)策略  学生在阅读一篇文章之前要做必要的准备工作,目的是为了很好地掌握文章的主题思想,也即是一堂课的先期活动,其主要的作用就是创设与主题相关的情境。  阅读前策略的目的是:(1)补充和激活必要的背景知识;(2)激发学生
一、困境重重:全媒体时代报业遭遇强劲对手  “全媒体”概念并没有在学界被正式提出,它来自于传播媒介的应用层面,“全媒体”有以下两种理解:1、意为完备,全面,指尽可能多的单一形式媒介载体的综合体,是包括众多媒体形式的综合“个体”概念;2、意为“整个”,是一个集体概念,是随着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应用和普及,从以前的“跨媒体”衍生而来的,体现了不同形式和功能的媒体相互融合,互动趋势。  在全媒体时
期刊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与对美的认识,对美的要求是齐头并进,且相辅相成的.高层建筑玻璃幕墙的设计完全满足了人们对建筑美观性的追求.但作为高层建筑的外部保护层,玻璃幕墙除了
期刊
观察油田开发过程中的油水井生产变化数据,通过分析判断掌握油水变化情况和特点,不断地摸索和总结各类油层中的油水运动的客观规律,通过油水井的动态分析,不断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
6月19日,省委书记夏宝龙赴绍兴、杭州考察现代农业发展.在浙江宝仔农业发展公司等地,夏宝龙了解养猪场污水生态化治理、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循环农业发展等情况.他强调,生
中小企业量大面广,涉及到各个领域,中小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是企业蓝图的设计者和践行者,提高中小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的信用风险意识是十分必要的。 SMEs in a wide range of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