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学活动要遵循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如何落实呢?笔者苦苦探索,一直没有找到直正的切入点。然而,本学期“多变的价格”一课让我美梦成真。讲授内容时,恰逢我校的“六十年校庆”,便选择了校庆为本课的主题,预设生活情境,将校庆鲜花的使用作为全课围绕的中心来切入。
一、“花价”缘何变——回归生活、寻找共鸣
理论源于生活,政治课如果脱离了生活实际,就会显得苍白无力。而学生身边的生活实例必然让理论从生活中来,就会更真切。
【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通过调查与讨论,你们感受到了生活中直接或者间接影响鲜花价格变动的因素了吗?
生:有,而且很多。
师:有哪位同学能主动的起来和大家交流你的结论?
生一:时间,现在是中秋节和国庆节集中的时间,社会上用鲜花较多,所以我们校庆用鲜花价格就会贵一点;还有现在是秋季,不是鲜花大量生产的时候,也会使价格变贵。
生二:我认为还有我们学校处在比较偏远的农村,运输成本多呀,也会让价格贵一点,如果在县城就会好一些。
生三:如果在昆明---春城,就会便宜很多了吧!
师:大家想想,我们以能不能总结几个简单好记的词语来概括影响的因素呢?
生:……时间、季节、地域、地理环境等。
学生还在交流中,此时我打断学生们热烈的讨论,我说大家想想有没有其它的因素呢?
有学生小声的说:“白花会便宜的吧!”附近的几个学生立即说不能买白色的,我们是校庆,白色的不吉利,我立刻引导学生说,为什么不能用呀?
学生四:我们习惯用鲜艳的颜色来表示高兴的事情呀!
师:如果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它是什么因素呢?
学生四:可能是风俗习惯吧!
师:大家知道哪些词能表示影响校庆用的鲜花的价格了吧!
生:是的。
师:请大家想一想以上总结的因素都是通过引起什么变化影响鲜花价格的变动的?引导,大家想一想以上的因素是不是因为市场上的鲜花供应与需求发生了变化呀?
生:讨论、思考……
师:我们来找一个有没有什么规律呢?请大家看一看教材第十二页,并体会是不是与自己调查的结果一致?
生:是的。(预设目的达到)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认为“生活即教育”,教育要与生活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远离生活的教育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会使教学内容与生活体验脱节,不利于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更不利于学生在发现中寻找快乐,在体验中寻找真理。笔者结合新课改要求贴近生活的原则,设计了课前的调查活动。让学生从现实生活找寻中发现规律,并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二、“花价”值几许——感悟生活、探寻规律
罗杰斯认为经验是认识活动的基础。教学如果联系学生的体验必然会使教学起到“四两拔千斤”的效果。
【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我们刚才探讨了鲜花价格会随着供求关系的变动而变动,请大家思考一下,如果鲜花的价格不停的上涨超过了同量的黄金的价格了,我们就会让“满校春色”变成“满校尽带黄金甲”怎么样?
生:惊诧后,大笑!不可能的吧,老师!鲜花的价格怎么会超黄金的价格呢?
师:为什么不会呢?鲜花的价格和黄金的价格是由什么决定的?请大家思考。
生:价格由价值决定的。
师:那么商品的价值大小是怎么衡量的呀?
生:劳动时间
师:是不是劳动时间长的就是价值大呀?
生:是吧!(预设目的达到)
感觉时机已经十分成熟了,我便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十三页上的相关链接部分内容,共同分析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以及如何确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并指出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区别。最后结合影响及决定价格的因素总结出价值规律的内容及其表现形式。
俗话说“伤之愈深,恨之愈切”,笔者通过人为的创造出学生认识过程中的逻辑矛盾,在发现式的提问中,采取“偷梁换柱”的方法,偷换关键词、问题的角度等,偷换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个别劳动时间,让学生产生预设性的错误,加深学生对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的认识,并从中挖掘出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从而达到让学生“吃一堑,长一智”的发现效果。
三、消费随之变——理论升华、指导生活
疑是启迪学生思维的钥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教师设疑会把学生引入“山穷水覆疑无路”,然后指向“柳暗花明又一村”,必然会使效果更上一层楼。笔者设计话题为:
【教学实录】
师:亲爱的同学们,鲜花现在面临着价格的大幅上涨,我们怎么办呢?
生:没事,校庆是大事。
师:大家都是这样认为的吗?
生:可以换成工艺用花呀,它不受生产条件的制约。
师:好!我们来讨论鲜花和工艺花的关系,它们的功能是否相近?
生:是!
师:经济学上把这样两种商品称为什么关系?
生:替代商品!
师:鲜花和花盆又是什么关系呢?
生:互补商品吧!
师:请大家思考在我们的生活中如果也遇到了校庆用花的涨价情形了,怎么办呢?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阅读教材十五页的内容。分析清楚物价的变动对生活有什么影响,如何选择消费?(学生讨论并回答)
生:我们应该在物价变动的时候分析相关商品的替代品与互补品,以达到用最少的支出享受最好的生活。
师:好,希望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真的做到让你所选择的“物超所值”。
好奇心能够激发人的探究欲望,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有利于推动知识的传授,强烈的好奇心会增强人们对外界信息的敏感性,从而发现问题,并追根溯源。笔者据此,无中生有的设置工艺花代替鲜花的“意外事件”,促使学生的思维向问题的深层发展,促进学生将升华的理论,用应到生活中去
四、生产亦应变——角色转变、应对规律
教师巧妙地采用虚拟生活环境,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会达到“乐中学,学中乐”的效果。
【教学实录】
师:刚才我们探讨了作为消费者在物价变动的时候的选择方法,如果你是一个生产经营者怎么办呢?
生:生产经营者也应该根据市场价格的变化,适当的调整自己的生产与经营。
师:假如我们班就是一个生产鲜花的企业,恰逢校庆你们感觉应该怎么办呢?
生一:如果早知道这个信息,可以提前扩大生产规模。
生二:也可以生产一部分工艺花。
生三:采用先进的方法生产成本低,且适合校庆用的花。
师:好!看样大家已经掌握了生产经营者如何应对价值规律的调节。
请大家把教材打开到第十六页,仔细阅读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并用笔把三条内容划下来,课后记住。
理论“回归生活”能引导学生在习得书本知识的同时,形成对待生活世界中各种问题的健全的价值观,良好的情感、态度,并形成健康负责任的生活态度。笔者据此,设置“如果我们是生产者”这个虚设的情景,促使学生的思想向生活转向,促进学生达到学以致用,以科学的理论指导学生将来的社会生产,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综上所述,通过生活情境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良好习惯;有利于形成尊重、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有利于课堂充满创造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自我觉醒、自我生成、自我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睢宁县李集中学)
一、“花价”缘何变——回归生活、寻找共鸣
理论源于生活,政治课如果脱离了生活实际,就会显得苍白无力。而学生身边的生活实例必然让理论从生活中来,就会更真切。
【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通过调查与讨论,你们感受到了生活中直接或者间接影响鲜花价格变动的因素了吗?
生:有,而且很多。
师:有哪位同学能主动的起来和大家交流你的结论?
生一:时间,现在是中秋节和国庆节集中的时间,社会上用鲜花较多,所以我们校庆用鲜花价格就会贵一点;还有现在是秋季,不是鲜花大量生产的时候,也会使价格变贵。
生二:我认为还有我们学校处在比较偏远的农村,运输成本多呀,也会让价格贵一点,如果在县城就会好一些。
生三:如果在昆明---春城,就会便宜很多了吧!
师:大家想想,我们以能不能总结几个简单好记的词语来概括影响的因素呢?
生:……时间、季节、地域、地理环境等。
学生还在交流中,此时我打断学生们热烈的讨论,我说大家想想有没有其它的因素呢?
有学生小声的说:“白花会便宜的吧!”附近的几个学生立即说不能买白色的,我们是校庆,白色的不吉利,我立刻引导学生说,为什么不能用呀?
学生四:我们习惯用鲜艳的颜色来表示高兴的事情呀!
师:如果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它是什么因素呢?
学生四:可能是风俗习惯吧!
师:大家知道哪些词能表示影响校庆用的鲜花的价格了吧!
生:是的。
师:请大家想一想以上总结的因素都是通过引起什么变化影响鲜花价格的变动的?引导,大家想一想以上的因素是不是因为市场上的鲜花供应与需求发生了变化呀?
生:讨论、思考……
师:我们来找一个有没有什么规律呢?请大家看一看教材第十二页,并体会是不是与自己调查的结果一致?
生:是的。(预设目的达到)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认为“生活即教育”,教育要与生活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远离生活的教育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会使教学内容与生活体验脱节,不利于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更不利于学生在发现中寻找快乐,在体验中寻找真理。笔者结合新课改要求贴近生活的原则,设计了课前的调查活动。让学生从现实生活找寻中发现规律,并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二、“花价”值几许——感悟生活、探寻规律
罗杰斯认为经验是认识活动的基础。教学如果联系学生的体验必然会使教学起到“四两拔千斤”的效果。
【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我们刚才探讨了鲜花价格会随着供求关系的变动而变动,请大家思考一下,如果鲜花的价格不停的上涨超过了同量的黄金的价格了,我们就会让“满校春色”变成“满校尽带黄金甲”怎么样?
生:惊诧后,大笑!不可能的吧,老师!鲜花的价格怎么会超黄金的价格呢?
师:为什么不会呢?鲜花的价格和黄金的价格是由什么决定的?请大家思考。
生:价格由价值决定的。
师:那么商品的价值大小是怎么衡量的呀?
生:劳动时间
师:是不是劳动时间长的就是价值大呀?
生:是吧!(预设目的达到)
感觉时机已经十分成熟了,我便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十三页上的相关链接部分内容,共同分析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以及如何确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并指出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区别。最后结合影响及决定价格的因素总结出价值规律的内容及其表现形式。
俗话说“伤之愈深,恨之愈切”,笔者通过人为的创造出学生认识过程中的逻辑矛盾,在发现式的提问中,采取“偷梁换柱”的方法,偷换关键词、问题的角度等,偷换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个别劳动时间,让学生产生预设性的错误,加深学生对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的认识,并从中挖掘出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从而达到让学生“吃一堑,长一智”的发现效果。
三、消费随之变——理论升华、指导生活
疑是启迪学生思维的钥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教师设疑会把学生引入“山穷水覆疑无路”,然后指向“柳暗花明又一村”,必然会使效果更上一层楼。笔者设计话题为:
【教学实录】
师:亲爱的同学们,鲜花现在面临着价格的大幅上涨,我们怎么办呢?
生:没事,校庆是大事。
师:大家都是这样认为的吗?
生:可以换成工艺用花呀,它不受生产条件的制约。
师:好!我们来讨论鲜花和工艺花的关系,它们的功能是否相近?
生:是!
师:经济学上把这样两种商品称为什么关系?
生:替代商品!
师:鲜花和花盆又是什么关系呢?
生:互补商品吧!
师:请大家思考在我们的生活中如果也遇到了校庆用花的涨价情形了,怎么办呢?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阅读教材十五页的内容。分析清楚物价的变动对生活有什么影响,如何选择消费?(学生讨论并回答)
生:我们应该在物价变动的时候分析相关商品的替代品与互补品,以达到用最少的支出享受最好的生活。
师:好,希望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真的做到让你所选择的“物超所值”。
好奇心能够激发人的探究欲望,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有利于推动知识的传授,强烈的好奇心会增强人们对外界信息的敏感性,从而发现问题,并追根溯源。笔者据此,无中生有的设置工艺花代替鲜花的“意外事件”,促使学生的思维向问题的深层发展,促进学生将升华的理论,用应到生活中去
四、生产亦应变——角色转变、应对规律
教师巧妙地采用虚拟生活环境,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会达到“乐中学,学中乐”的效果。
【教学实录】
师:刚才我们探讨了作为消费者在物价变动的时候的选择方法,如果你是一个生产经营者怎么办呢?
生:生产经营者也应该根据市场价格的变化,适当的调整自己的生产与经营。
师:假如我们班就是一个生产鲜花的企业,恰逢校庆你们感觉应该怎么办呢?
生一:如果早知道这个信息,可以提前扩大生产规模。
生二:也可以生产一部分工艺花。
生三:采用先进的方法生产成本低,且适合校庆用的花。
师:好!看样大家已经掌握了生产经营者如何应对价值规律的调节。
请大家把教材打开到第十六页,仔细阅读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并用笔把三条内容划下来,课后记住。
理论“回归生活”能引导学生在习得书本知识的同时,形成对待生活世界中各种问题的健全的价值观,良好的情感、态度,并形成健康负责任的生活态度。笔者据此,设置“如果我们是生产者”这个虚设的情景,促使学生的思想向生活转向,促进学生达到学以致用,以科学的理论指导学生将来的社会生产,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综上所述,通过生活情境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良好习惯;有利于形成尊重、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有利于课堂充满创造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自我觉醒、自我生成、自我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睢宁县李集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