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语文课堂与生活相衔接

来源 :俪人·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ert5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尊重生命、关注生活的。著名教育学家陶行之曾说过“生活即教育”,美国教育家华特.科勒涅也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这是大语文观的需要。而长期受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语文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相脱离,仍以课本为主教学,使课堂教学变得抽象,枯燥。同时,由于教学方式的单一,学生学习兴趣减弱,语文课堂教学失去了生命的活力。小学语文专家杨再隋老师在解读《语文课堂标准》时这样写到:要建构一种新型的教学生活,把教学过程还原为生活过程,把教学情景还原为生活情景,把教学活动还原为儿童的生命活动。那么,如何让语文课堂与生活相衔接,使语文教学走进学生的心灵呢?
  一、活化教材,开放学生学习资源
  小学语文教学要凭借教材,但又不能囿于教材,应该超越教材。即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及学生的个体差异灵活处理教材,甚至对现在教材内容加以适度的补充或重新组合,活化教学内容,缩短学生生活与教材内容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我们若把语文书称作小教材的话,那么则可把语文书以外能使学生获得语文知识的媒体称作答教材。我们在教学中应以小教材为点,以大教材为面,在教好前者的基础上努力向后者扩展,使学生在扩展性学习生活中更多地接受语言的熏陶,扩宽语文学习的知识背景。因此,我们应利用语文课本教材对学生进行比较系统、规范的、扎实的训练;通过丰富的课外阅读的资源,为学生提供广泛的语文学习空间;再借助活生生的社会生活对学生进行语文教育。
  例如在教学《雨铃铛》这一课时,在教学之前将学生带入大自然去“赏雨、听雨”,让他们对雨有更加真实、亲切的感知。通过赏雨,学生理解了为什么小作者要把雨滴说成是铃铛,并且同学们还发挥想象把小雨点说成是珍珠,是砖石;通过听雨,学生不仅喜欢上这歌、这诗,并抓住这一契机,引导学生进行配乐朗读,读出对雨的喜爱。这样组织教学,活化了教学内容,使学生对课文有较为全面的感受和深入的认识,丰富和发展了学生的语言,激发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二、走进生活,挖掘语文教学资源
  生活是知识的海洋,生活处处是学问,美国现代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语文源于生活,孩子的身边就有许多生动、熟悉的生活教材,我们要有一双慧眼,努力挖掘语文教材中与生活之间的结合点,捕捉到更多的“生活现象”让生活成为学生学习的材料。
  第一,在生活中认字。生活为学生的识字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识字来源于生活。学生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每天与各种各样的人和事打交道,这本身就拓宽了他们识字 的渠道。因此,学生除了在学校学习外,还在社会上,在和家长、学生接触中,在各种图书、报刊、杂志上、电视上,甚至电脑网络中,都可以认识到许许多多的汉字。因此,在识字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向学生灌输这样的思想:“生活即是识字。”;同时,在语文活动中经常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训练,如“在班会上让全班同学相互认识姓名,这样既增进了感情又在无形中认识了新的字;布置学生和家长一起去收集一些门牌、广告牌、商标、包装盒,在语文课上拿到展示台上相互交流,指导学生在收看电视、阅读课外教材时留心常见的栏目标题或文章题目等,并且在早读课上汇报;在教学中我发现,对于这些学习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让学生在愉快的生活中不知不觉地认字,认识的不再是一个个枯燥的符号,而是充满生命力的活生生的字,感受到生活是识字的大课堂,会识字,就会生活,识字兴趣进一步得以增强,识字量有了显著地提升,还提高了自主识字的能力。
  第二,在生活中学文。如教学北师大一年级教材中的“车的世界”是一个开放性单元,这个单元没有立体课文只有两幅精品的图画,公路上车来车往,交通繁忙。左边是城市交通,右边是农村交通,下面则是汽车名称。在教学前,让学生想想哪儿车多,让他们去汽车交易市场、摩托车市场上,玩具店看看都有哪些车,搜集有关各种车的资料,了解有关交通规则。在课堂上交流时,孩子们争先恐后将他们的资料摆在桌上,有图片、有模型,甚至还有自己动手做的车模型,从生活中所熟悉的事物入手,把学生带入新课,进行尝试,诱发学生的尝试动机从而激起新的学习兴趣。
  三、突破课堂,开放学生学习途径
  课内大号语文基础,目的是在课外求得发展,把主动学语文辐射到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这样才能增强语文学习的活力。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学不能停留在只要求学生掌握课本里的知识上面,还要把学生引向课外,纵横联系,内外结合,拓宽知识的来源,给课堂注入活力,让课堂焕发生机。
  首先,注重课内外联系。开放的语文教学应冲破四十分钟的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向课前和课后辐射。课前让学生学会预习课文,发现问题,查阅有关资料;课后引导学位生继续阅读有关书籍,开阔视野。阅读课后,可巧用“例子”尽力拓展,让他们到广阔的语言空间去“自由”涉猎,广泛吸收。或以原文为线进行追踪式阅读:如学了《苹果落地》,我向学生推荐阅读《十万个为什么》,培养学生从现实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好习惯。或以人物为线索进行相关阅读,如读了《数星星的孩子》,可以阅读《我必须去》《歌唱二小放牛郎》等课文,可介绍他们读原著,学了《雷锋的故事》,可让学生读《小兵张嘎》。
  其次,注重学科之间的相互融合。叶圣陶说:“语文是工具,任何学科的表达和交流都是要使用这个工具。”可见,语文跟自然、社会科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如《称象》一课,这篇课文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比较难理解,所以在教授本课前,我让学生试着用自己的文具盒装满沙子,去称沙子的重量,这样学生亲身实践,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理解。读《风》,让学生想象你还在哪见过风,周围有什么变化,用彩笔画一画,并配上一段话。这样,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得到发展。
  再次,加强校内外沟通。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同,语文教学应冲出教室,冲出校园,走向社会,走向生活。如教学《外面的世界》一课,我带领学生实地观察,使他们获得感性认识。我还常带学生出去参观访问,开阔视野。节假日,我鼓励学生随家长外出旅游,“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增加文化积淀,也学了语文。我还知道学生收听广播、收看电视,扩展语文学习渠道。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普及,教学内容逐渐与现代信息技术密切结合起来。因此,学生的课外阅读,除了去图书馆、阅读室外,还可以上网。教学课文《美丽的彩虹》有位学生上网搜索,了解彩虹的形成,为更好地感受课文作了铺垫。
  四、摒弃学生以听为主的旧教学方式,全方位地解放学生。
  用开放的理念构建语文教学的大课堂旨在突破传统教学的限制,力求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所创新,但更重要的是教学主体的变为,提倡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的人本、自由、多元、个性,达到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目的。学生受他们自身原有的知识经验、认知结构以及情意性格特征的制约,因而在学习的方式方法上表现在具有各自的独立性和创造性。教室只有对班上不同类型学生的心理特点、知识基础、智力水平和认知方式等有所了解,才能给予正确的引导和启迪,才能增强学生的自主能动作用,使他们能更正确地认识自己、把握自己,从而使自己的个性特长得以发挥。
  教室要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的说,说出自己的感受,说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对课文人物的看法,如在教《丑小鸭》一课中,我让学生说一说这是一只怎样的丑小鸭为着力点,归结出“可怜”一词,找出课文里面体现出小鸭子可怜的句子,学生在句中理解,在句中得到体会,感受,我接着又让学生想象,如果这只丑小鸭现在就在你面前,你想对它说些什么?整节课下来,我摈弃“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全方位地解放学生。学生在不断地找,不断地说,不断地议论中学历了这篇课文。
  教室在教学中要注意倾听学生的意见,鼓励学生敢说、爱说,甚至提出跟教师不同的想法。有位年轻教师在为《麻雀》一课作小结时说:“读了这篇课文,从老麻雀奋不顾身拯救小麻雀的记叙,我们感到了这种伟大的母爱。”话音刚落,一位男同学举手说:“老师,我不同意说是母亲。因为课文从头到尾都没有写老麻雀是公的还是母的!”老师听后笑着说:“你读的很认真,看来,老师的概括不准确。那么怎么说才确切呢?”学生又一次活跃了,最后总结出:“这篇课文表现了一种亲子之情。”
  总之,要让语文教学走向生活现实生活即语文的理想课堂,只有少一分束缚,多一份精彩,才能让每一个学生带着教材走向教室,变“被动”为“主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只有大胆地“开放”,才能让每一个学生都去尝试、去实践、去探索、去体验;只有少一分束缚,多一份精彩,才能激活学生的参与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使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只有将生活融入语文课堂教学,才有利于语文课真正走进每位学生的心灵世界,在他们的心灵深处形成互动求知与探索的热切欲望。
其他文献
课堂教学结构是课堂教学整体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按照一定的教学思路所确定的教学环节。笔者认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结构应该做的知识教育与情感教育相统一。下面我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就如何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结构,提供阅读教学效益,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教学是大有益处的:   一、优化教学目标,达到教学要求。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它对整堂课起统帅作用。因此,优化目标尤为重要,目
摘要:张丽莉精神作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表率,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典范,其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顺应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方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征程中,张丽莉感恩国家、回报社会、奉献他人、爱岗敬业、忠于职守、崇德重义的精神,昭示着和谐社会建设的价值取向。  关键词:张丽莉;精神;和谐社会;社会价值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
每位教师都曾为其长久以来所扮演的社会角色而沾沾自喜,他们曾被美誉为“蜡烛”、“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园丁”、“一桶水”等等.但是这些称谓使人既喜且忧.比如“教师是
人格是对个体行为模式有重要影响的个性心理品质。早期人格教育是幼儿健康成长的必然要求,因而也是社会发展对幼儿教育提出的要求。幼儿教育的目标是将幼儿培养成为健康、聪明
【摘要】新课程要求我们围绕“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一核心理念,以人为本,服务与人的全面健康发展。所以,首先我们要关注每一位学生。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的思想,都有自己的尊严,都是自己的理想。我们作为教育工作...摘要:新课程教学与传统教学有很大不同,新课程下的教学理念及教学过程主要体现学生的成长认知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是一位合作者与引导者,而不能是导演或灌输者。  【关键词】新课程 理念
2006年,中国大陆市场的零售额将增长13%,达到8600亿美元,中国大陆已成为世界上第七大零售市场,预计2020年中国大陆的零售市场将达到2.4万亿美元的规模。这是一个充满机会的市场,但这
城镇化是空间城镇化、制度城镇化与人的城镇化不断深化的过程。而资源介入状况的差异导致了转型社区的发展在上述三个层面面临不同的问题,转型社区本身也面临不同的发展陷阱。在资源匮乏的情况下,转型社区发展容易陷入碎片化和内卷化的陷阱。在资源介入充足的情况下,转型社区的发展也并不顺利。资本的介入导致转型社区容易陷入区隔化发展。发展陷阱则导致了转型社区居民无感发展、密集利益不能普惠、社区分化日益严重以及社会资本
【摘要】通过对初中生的幸福感的调查对比分析,探索学习幸福感的缺失原因,寻找引领学生感悟学习的幸福的途径。  【关键词】现状 学习的幸福 学科知识之美 建构知识之乐 学习创新之果 评价考试之福  一、初中生幸福感现状  笔者曾用问卷对我市城乡各3所初中学生进行调查分析,发现了他们幸福感现状:认为学习成绩带来成就感的只有33.3%,认为学习成绩给自己带来压力的竟然达到了49.1%;将7、8、9年级学生
【摘 要】区域活动指的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投放丰富的活动材料,满足幼儿的活动需求,使幼儿通过游戏来获取对周围世界的认识。本文分析了大班幼儿区域活动的概念,详细阐述了区域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期望幼儿教师意识到这些问题,并有所改进,更好的促进我国幼儿的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大班 区域活动 教师  引言  学前教育的有效进行离不开根据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所确立的明确的教育目标。作为学前教育的一个重头兵
以合肥滨湖新区、南昌九龙湖新区和象湖新区为例,分析了以市场为主导和以政府为主导的新区开发模式中城市新区发展与公共设施匹配的问题,根据新区发展的不同阶段提出新区发展的路径优化建议:规划阶段制定合理的规划和建设时序,根据现有条件划定起步区范围;起步阶段应集中力量促使一部分地段成熟,形成辐射效应。以政府投资为主导,优先建设快速交通设施,解决交通出行问题,发展大型公共项目,带动市场化的房地产开发;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