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句训练不离段

来源 :开放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gaozai1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赏析第2自然段重点语句,进一步感悟吉林雾凇的奇特美丽。学生自主学习,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语。学习作者观察细致、用词准确、有条理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流程]
  
  一、读雾气变化的词句。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1 请大家认真读第2自然段,想想这段话主要写了什么?
  2 同学们真了不起!不但读出了声,而且读出了情!这么美的雾凇是怎么形成的呢?看,雾娃娃来了,让我们跟着她一起到松花江去看看吧! (课件雾娃娃把句子拉出来)
  (1)请大家自由读读这几句话,边读边想这几句话都是写什么?指名说。点击三个“雾气”词成红色。
  [屏幕出示:这样,松花江流经市区的时候,非但不结冰,而且江面上总是弥漫着阵阵雾气。每当夜幕降临,气温下降到零下30摄氏度左右时,这雾气便随风飘荡,涌向两岸,笼罩着十里长堤。树木被雾气淹没了。渐渐地,灯光、树影模糊了。]
  雾凇的形成跟雾气紧密相关。找一找文中哪些词语写出了雾气的变化?指名说。 (板书:弥漫笼罩淹没)
  (2)请大家齐读这几个词语。想一想这3个词的意思一样吗?
  (3)下面请睁大眼睛仔细看图,认真比较一下它们有什么不同?
  [课件播放画面。先播放雾气弥漫江面,雾气笼罩树木图,雾气淹没树木图,再把三幅图并在一起]
  请大家再看一看,比一比,你感受到了什么?指名说。(评:雾气越来越多,越来越浓,程度上有所不同。)
  (4)谁能告诉大家这三幅图的雾气分别该用上面的哪个词来描写?看着图,再读这3个词,注意读出雾气的变化。齐读3个词。(评:感受到了雾气越来越浓。)
  (5)看课文,请第一组同学读雾气弥漫的情景。提示:请大家认真看句子,雾气是一下子出现的吗?(总是)还有哪个词你可以读出雾气的多?(阵阵)
  请第二组的同学读雾气笼罩的样子。提示:从“涌”字你能否体会到雾气的多。速度快?
  第三组同学接着读写雾气淹没的情景。提示:渐渐地,灯光、树影模糊了。
  (6)这几句话都是写雾气的变化,你认为这三个词(指板书)可以调换顺序吗?(不可以)为什么?指名说。
  从这些词语的变化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指名说。
  (7)可见,作者用词多么准确!根据雾气的变化,分别用三个不同的词语。谁能像作者一样运用这些词语把平时观察到的自然现象说给大家听?
  (8)连起来读句子。同学们真了不起!都能准确运用词语,我们再把这几句话连起来读一读,进一步感受雾气的变化。特别要注意“弥漫、笼罩、淹没”。齐读。
  二、读雾凇形成的词句。体会作者观察事物之细致
  过渡语:是啊,一切都被雾气淹没了,可见雾凇的形成跟雾气有密切的关系。气温下降到零下30摄氏度左右时,雾气遇到冷空气时。就会凝结成霜花缀满枝头。那么雾娃娃是怎么给松针、柳枝穿上衣服的呢?请大家仔细看书,找出相关的句子。
  [出示句子:“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
  (1)谁愿意读给大家听?指名读。
  (2)雾娃娃给松针、柳枝穿衣服和我们平时穿衣服一样吗?(不一样)
  不一样在哪?(比较慢,比较轻)
  [ 板书: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
  下面谁能试着把雾凇穿衣服的样子读出来?要体会“慢慢、轻轻”,全班同学自己先练一练。指名读。
  老师也想读一读,请认真听,边听边想象。(师范读)听了老师的朗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3)齐读。
  [提示:你们读出了雾凇慢慢变化的过程,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
  
  三、读雾凇变化的词句,体会作者有条理地描写景物
  (1)把具体写雾凇样子的那句话读给大家听。
  (2)看这句话。雾凇的样子有哪些变化呢?
  [出示填空题:“最初像( ),逐渐变成( ),最后十里长堤上全都是( )了。”]
  学生齐说,显示答案。
  (3)这样的变化是不是一下子形成的? (不是)作者在这句话中用了哪些表示顺序的词?指名说。
  [板书:最初,逐渐,最后]
  小结:用上表示顺序的词就能把话说得有条有理。
  (4)请看屏幕,把这句话齐读一遍。(生齐读)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句中的“银线”指的是什么?(细细的枝条上,沾上了一点霜花,在阳光照耀下,多美呀!)“银条”跟“银线”有什么不同?那“银松雪柳”又是什么样子?同桌交流。
  (5)课文中是用哪些词来赞美银松雪柳的?
  (6)看到这样的奇观,你想说什么?
  (7)下面回到句子中,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读好这句话。
  最后引导整体性读:刚才我们精读了第2自然段的这几句话,(出示句子)看屏幕,把这几句话连起来美美地读一读。注意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做到了这“三到”,你就一定能把书读好。
  
  [设计说明]
  第二学段阅读教学目标:学习用多种方法理解词、句、段,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词、句、段的训练紧密相连,词句训练离不开课文段落。研究段落,主要研究描写具体细致的段落、能表达主要内容的段落、含义深刻的段落、与前后文联系密切的段落。表达感情强的段落和写作上有特点的段落。研究句子,主要研究句型句式,表达具体形象、生动的句子,重点、关键、含义深刻的句子,表意复杂的句子。研究词要注意生词、重点词和常用词,主要是词义理解和积累运用。理解词义要借助工具书、结合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雾凇》这一篇课文,一些说明性的文字学生并不难理解,难就难在雾凇是如何形成的。因此我们抓住第2自然段的后面8句话作为本课教学的主要内容。通过这一内容的教学,让学生理解雾凇的形成过程。进一步感悟吉林雾凇的奇特美丽,并领悟作者观察细致、用词准确、有条理地描写景物的方法,真正做到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在教学时,稳扎稳打抓词句训练,以达到段的有效训练。
  1 在“弥漫、笼罩、淹没”三个词的教学中运用词语和画面进行“集中比较”和“顺序调换比较”两个层次的教学,准确区分三个词的细微不同(雾气越来越浓)。借助媒体。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让学生通过观察媒体一下子就明白这三个词有所不同,这三个词所描写的雾气是一个比一个浓,一个比一个多,从而让学生明白这三个词不能调换顺序,领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在准确理解这三个词后,让学生结合课文,联系生活实际运用这三个词进行说话训练,让他们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语,建立语言形象,学习作者用词的准确。
  2 精读句子“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着重品析“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这三个词,了解雾凇的形成,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通过穿衣服的比拟方式,引导孩子把这一变化过程读慢、读轻、读厚,读出变化,读出情趣。当孩子读得如痴如醉的时候,就自然而然地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3 精读雾凇美丽一句时,通过对“银线”“银条”“银松雪柳”三个词的理解,明白这些变化不是一下就形成的,而是由细到粗,由小变大。让孩子们通过想象理解“银线、银条、银松雪柳”的洁白亮丽后,指导孩子读出这一变化的过程,读出雾凇奇丽美景,抒发心中感慨、赞叹之情。这样的变化作者是用上“最初……逐渐……最后”这三个表示顺序的词连起来的。这样的学习过程让学生了解了表达的条理性。
  
  (作者单位:龙岩市实验小学 龙岩市普通教育研究室)
其他文献
美国的中小学教学质量在很多国人的心目中是不敢恭维的,这不能说没有一点根据。笔者在美国一所小学听三年级的数学课,黑板上写出了一道计算题:8×6=?。学生们用6个8相加来计算结果,确实花了不少时间,这实在令我这个中国人匪夷所思。后来我问华裔数学教授王连成博士,美国没有九九乘法表吗?王博士告诉我们,有乘法表,但是美国教师不会强迫学生背诵这个乘法表。在我们的印象中,似乎美国只是高等教育好,为此有人提出,中
期刊
教育学者成尚荣先生曾问我:你认为名师是否应该有鲜明的教学风格?我回答“是应该有”。所谓风格,是指每一个教师在教育教学上所体现出的独特部分。每一个教师——不仅是名师。对教育教学的理解都有不同之处,这种不同的理解会形成不同的处理方式,在课堂上自然就会呈现出不同的教学风格。我甚至认为,一个在教学上有着自我思考的老师,他的教学风格应该是极其鲜明的。  这里说的是教学风格,但教学向来不能与教育工作相分离,用
期刊
写过的信,大概大学时给父母的最无情,因为那时写信就是向父母要钱:初恋的信最动情,但是别人却不动心,可见那些话都是对自己说的;给朋友的信最油嘴,一个朋友接到我的信,居然迫不及待,抓起电话就对另一个读了起来:给老师的信最诚惶诚恐,学不如师,行不如师,真的没脸写啊!  别人的信,有两封我感受最深。  一封是一个外国朋友的。七年前还在厦门工作的时候,学校来了一位老外,叫Daniel,是个美国教授,花头发,
期刊
“红灯停,绿灯行;守交规,保安全。”10月21日上午,厦门市新店中学某班开了一次以“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生命之舟,覆于疏忽”为主题的班会。主题班会采取“德”牌扑克中的三字经、闽南“答嘴鼓”等有趣的方式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  班会首先让每组学生代表通过知识问答的方式进行比赛。内容涉及家庭生活安全、户外活动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等。由于内容贴近学生日常生活实际,学生在回答时争先恐后,跃跃欲试。接下来
期刊
阅读教学中学生、教师、教材、媒体等诸多要素互相制约,相互作用;文与道、情与理、知与能、教与学等众多矛盾纵横交错,对立统一。因此,阅读教学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这个肩负多元功能的有机体能否优化组合,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充分发挥它最大的整体效应。“构建和谐课堂,促进学生发展”,是我多年阅读教学实践的思考与追求,我力图把这种“和谐”与“发展”融入文本,贯穿于学生语言实践的全过程。    一、文道统一,和谐
期刊
孩子的世界有时是成人难以理喻的。太过现实的成人标准对孩子是不合适的。也许。台湾著名的女作家张晓风的《海滩上没有发生的事》这篇短文会带给我们启示。  天热了,学校离海不远,老师把学生带到海边去玩。他们不太敢让学生下水,怕出事。校长却不怕,他自己站在水深处,规定学生以他为界,只准在水浅处玩。  小孩都乐疯了,连极胆小的也下了水,终于,大家都玩得尽兴了,学生纷纷上岸。这时,发生了一件事,把校长吓得目瞪口
期刊
第一声 无心插柳    一个极其平常的下午,我正在批阅作业,突然接到了一封来自一个遥远城市的信。我很纳闷,那地方没有亲友呀,会是谁呢?我拆开一看署名,一个已经生疏了多年的名字又逐渐清晰起来。啊,是他,小刘!他已经大学毕业了!  小刘是我十年前在一所村小教过的学生。只记得他当时成绩不是很好,寡言少语,似乎不喜欢与人交流。  “黄老师,您还记得我吗?您还记得我这个被您一声怒吼改变了人生的结巴学生吗?要
期刊
也许有人觉得不可思议,现行的《语文课程标准》对段的教学并没有提及,仅仅要求“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你为什么还要说“段的教学不应断”?岂不是开课改的倒车?  且慢下结论。众所周知。段是文章的一个意义单位,有自然段和逻辑段之分,我们通常所说的“段的教学”是指自然段的教学,这已经
期刊
不大看电视的我。偶然看了“梦想剧场”。如果要谈对此栏目的印象。可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自嘲为“梦想的主持人”毕福剑,可谓多才多艺,那些模仿者也着实让人佩服。惟妙惟肖,确也难得呀。  娱乐节目鸣锣后。四个参赛选手开始了第一关“露他一小脸儿”。模仿起关牧村、腾格尔了。模仿者先是唱一首歌,而后主持人、嘉宾、观众开始互动:长相像不像?声音像不像?神态像不像?诸如此类。像了,观众就会重复赵本山的“你太有才
期刊
[名师名片]陈敬文,网名撼城,福建省平潭县人,出生于1959年8月,中学高级教师。先后就读于福建省长乐师范学校、中国函授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福建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生课程班。曾任共青团福建省第八届代表大会代表,平潭县县人大教科文卫委员,平潭县实验小学少先队总辅导员、副校长、党支部书记。现任平潭县实验小学校长、县政协委员,福州市特色教师、中国教育学会尝试教学理论研究会常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