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两声怒吼

来源 :开放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142038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声 无心插柳
  
  一个极其平常的下午,我正在批阅作业,突然接到了一封来自一个遥远城市的信。我很纳闷,那地方没有亲友呀,会是谁呢?我拆开一看署名,一个已经生疏了多年的名字又逐渐清晰起来。啊,是他,小刘!他已经大学毕业了!
  小刘是我十年前在一所村小教过的学生。只记得他当时成绩不是很好,寡言少语,似乎不喜欢与人交流。
  “黄老师,您还记得我吗?您还记得我这个被您一声怒吼改变了人生的结巴学生吗?要不是当年您的那声怒吼唤醒了我的自信。要不是当年您一次又一次的鼓励和表扬帮我找回了失落的自尊,也许我现在仍是一个独行在寂寞世界的结巴。”
  噢,对了,小刘当时有严重的口吃!记得刚接他们班时,我还是一个血气方刚的毛小伙子。由于不熟悉学生情况,一节语文课上,我请小刘来朗读课文。他结结巴巴地读,我皱着眉头,耐着性子听着。
  也许我的表情提醒了一些“聪明”的学生,他们纷纷劝我:“老师,别让他读了,他是个结巴子!”
  我看了看小刘,小刘没敢看我,仍然在坚持读书。不过声音小了许多,头也低了下去。我皱了皱眉。
  “老师。他真的是个结巴!以前老师从来都不让他读书!”又有许多不知趣的学生加入到劝说的队伍中。
  “胡扯!”也不知从哪冒出来的火气,我竟然大吼了一声,“谁说他是结巴?难道结巴就不能读书吗?”这时回想起来其实挺可笑的,那时的我虽然平日也能与学生打成一片,但压根就没有想要去保护小刘的自尊,更无从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了。当时我只是觉得,劝我的学生冒犯了我的尊严,动摇了我的“霸权”。因为在班里只有我才有权力决定谁可以读书谁不能读书,哪能让一帮毛孩子对我发号施令呢!
  小刘终于读完了。我余怒未消:“这不是读得很好吗?怎么能说别人不会读书呢?我相信,只要他坚持练习下去,要不了多久。肯定能读得更好!”
  “黄老师,是您给我创造了人生的转折点。正是因为有了您的呵护,同学们也都渐渐地向我伸出了热情的双手,有好几个同学甚至经常跑到我家为我辅导朗读和说话……”
  真没想到,故事背后还有故事。一个无心之举便改变了许多人的行为,甚至决定了某个人的命运。虽如此,我仍觉汗颜,因为我的初衷并没有如此的美好。
  
  第二声 有心栽花
  
  过了几年,课程改革开始了,我调到镇中心小学楼手一个新班。这是一个三年级的班,孩子们天真活泼,惹人喜爱。
  第一周的课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得很顺利。但历史似乎在重演,第二周的一节语文课上,从林立的小手中,我发现小石似乎对热烈的课堂气氛无动于衷。难道这孩子不喜欢学习?我倒要试试他的底细!
  我故意请他起来朗读一段比较简单的课文,小石很顺从地站了起来。可他只是站着,双手捧着书,却始终没有发出声音来。看得出,他也很想读,因为他的嘴唇一直在不停地抖动着。这是怎么回事?难道小石是……?瞬间,我想了很多。
  学生们笑出声来:“老师,别让他读了,他是个结巴!”
  看着孩子们天真无邪的小脸,我突然有种深深的自责:课后为什么没有更多地了解学生,竟然让一个孩子在这么多人面前出丑,真是白教了这几年的书!
  课后,我喊了几个学生来了解情况,得知小石上学起就有口吃。刚开始老师叫他,他还敢结结巴巴地读,后来同学们一再笑话,他就干脆不读了。
  我不甘心,到小石家去家访。一说起小石的毛病。他的父母就唉声叹气,说这孩子小时候是个口齿多么清晰的孩子,怎么一上学就变成了这个样子?从小石的父母口中,我得到一个重要信息,小石并非天生口吃,而是因为某件事情造成了他严重的心理障碍。
  怎么办?我心中多少有了点底。又是一节语文课,我面带微笑请小石起来朗读课文。足足等了有两分钟,小石还是没有发出声音。学生们不愿意了,纷纷抗议我为一个“结巴”浪费宝贵的时间。
  时候差不多了,我“勃然大怒”,猛的一声怒吼:“谁说我在浪费时间?难道你们没发觉小石和大家一样吗?小石是一个聪明伶俐的好孩子,他不是一个结巴!以后谁要再说结巴两个字,看我怎么收拾他!”
  说完,我走到小石身边,轻轻地把他抱起来,大声说:”孩子,不要怕,老师永远和你在一起!试一试,我相信你一定能把书读出来!比他们读得都好!”
  孩子们被震住了,静静地看着我。就在这静默之中,小石终于断断续续地发出了声音!我带头为他鼓掌:“怎么样?这不是很好吗?继续读下去!你一定能行!”学生们似乎也被感染了,直把小手拍得通红!也许他们真的明白了我的心思。
  以后的日子就平淡无奇了,我利用每天的课余时间,为他“开小灶”。大概坚持了半个多学期,小石就能很流利地读完一两段简单点的课文了。现在,小石一如常人,已经顺利地升入了高中!
  
  (作者单位:江苏铜山县行知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陈玉龙)
其他文献
近日,我们厦门实验小学作为大陆第一个以小学为独立单位组团访台的访问团一行二十人,踏上了赴台的旅程。进行了为期9天的考察。走访了台北中正国小、台北的国语实小、台中光复国小和东光国小。还游览观光了台湾的著名旅游景点,深深地感受到那血脉相连的亲情、同根同源的文化以及宝岛风光的旖旎美丽。    浓浓的乡情    行走在台湾的大街小巷,如果不是那满街的繁体字,常常会误以为是在厦门的中山路、大同路,丝毫没有在
期刊
要长大,自然要读书、读人、读生活。智慧和读书相关,但智慧和读书的多少却不成比例关系。智慧取决于读书与实践联系的紧密程度,取决于读书后思考提炼的质量。读名著,读原著,系统地学习很重要;根据实践,干什么读什么也并不浅薄。但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涉猎广泛一些,只读教育教学的书肯定走不远。我们如果只读教育家们的精彩论断。把自己智慧的火花淹没在外国教育经典和大师的名言警句之中,必将导致失败。只有当我们敢于用自己的
期刊
生命既是教育的逻辑起点,又是教育的最高目的。开展生命教育是整体提升国民素质的基本要求。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条件;有利于提高广大青少年学生的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近年来。“生命教育”逐渐引起我国学者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学者感到教育应当尊重生命、关爱生命,对基础教育阶段如何开展生命教育进行了理论和实践面的探索,并且提出了不少有益的见解。上海市政府于2005年颁发了《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标
期刊
郑晓江(江西师范大学道德与人生研究所所长、教授,以下简称郑):目前小学基本没有生命教育课,但生命教育内容还是有的,主要是安全教育。安全教育是生命教育的基础,生命教育不仅只是教会学生珍爱生命,更要启发学生完整地理解生命的意义,积极创造生命的价值;生命教育不仅要告诉学生关注自身生命,更要帮助学生关注、尊重、热爱他人的生命。生命教育既是一切教育的前提,同时也是教育的最高追求。    小学生命教育未受重视
期刊
美国的中小学教学质量在很多国人的心目中是不敢恭维的,这不能说没有一点根据。笔者在美国一所小学听三年级的数学课,黑板上写出了一道计算题:8×6=?。学生们用6个8相加来计算结果,确实花了不少时间,这实在令我这个中国人匪夷所思。后来我问华裔数学教授王连成博士,美国没有九九乘法表吗?王博士告诉我们,有乘法表,但是美国教师不会强迫学生背诵这个乘法表。在我们的印象中,似乎美国只是高等教育好,为此有人提出,中
期刊
教育学者成尚荣先生曾问我:你认为名师是否应该有鲜明的教学风格?我回答“是应该有”。所谓风格,是指每一个教师在教育教学上所体现出的独特部分。每一个教师——不仅是名师。对教育教学的理解都有不同之处,这种不同的理解会形成不同的处理方式,在课堂上自然就会呈现出不同的教学风格。我甚至认为,一个在教学上有着自我思考的老师,他的教学风格应该是极其鲜明的。  这里说的是教学风格,但教学向来不能与教育工作相分离,用
期刊
写过的信,大概大学时给父母的最无情,因为那时写信就是向父母要钱:初恋的信最动情,但是别人却不动心,可见那些话都是对自己说的;给朋友的信最油嘴,一个朋友接到我的信,居然迫不及待,抓起电话就对另一个读了起来:给老师的信最诚惶诚恐,学不如师,行不如师,真的没脸写啊!  别人的信,有两封我感受最深。  一封是一个外国朋友的。七年前还在厦门工作的时候,学校来了一位老外,叫Daniel,是个美国教授,花头发,
期刊
“红灯停,绿灯行;守交规,保安全。”10月21日上午,厦门市新店中学某班开了一次以“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生命之舟,覆于疏忽”为主题的班会。主题班会采取“德”牌扑克中的三字经、闽南“答嘴鼓”等有趣的方式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  班会首先让每组学生代表通过知识问答的方式进行比赛。内容涉及家庭生活安全、户外活动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等。由于内容贴近学生日常生活实际,学生在回答时争先恐后,跃跃欲试。接下来
期刊
阅读教学中学生、教师、教材、媒体等诸多要素互相制约,相互作用;文与道、情与理、知与能、教与学等众多矛盾纵横交错,对立统一。因此,阅读教学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这个肩负多元功能的有机体能否优化组合,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充分发挥它最大的整体效应。“构建和谐课堂,促进学生发展”,是我多年阅读教学实践的思考与追求,我力图把这种“和谐”与“发展”融入文本,贯穿于学生语言实践的全过程。    一、文道统一,和谐
期刊
孩子的世界有时是成人难以理喻的。太过现实的成人标准对孩子是不合适的。也许。台湾著名的女作家张晓风的《海滩上没有发生的事》这篇短文会带给我们启示。  天热了,学校离海不远,老师把学生带到海边去玩。他们不太敢让学生下水,怕出事。校长却不怕,他自己站在水深处,规定学生以他为界,只准在水浅处玩。  小孩都乐疯了,连极胆小的也下了水,终于,大家都玩得尽兴了,学生纷纷上岸。这时,发生了一件事,把校长吓得目瞪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