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模仿秀”想到的

来源 :开放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a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大看电视的我。偶然看了“梦想剧场”。如果要谈对此栏目的印象。可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自嘲为“梦想的主持人”毕福剑,可谓多才多艺,那些模仿者也着实让人佩服。惟妙惟肖,确也难得呀。
  娱乐节目鸣锣后。四个参赛选手开始了第一关“露他一小脸儿”。模仿起关牧村、腾格尔了。模仿者先是唱一首歌,而后主持人、嘉宾、观众开始互动:长相像不像?声音像不像?神态像不像?诸如此类。像了,观众就会重复赵本山的“你太有才了”。第二关是“亮他一小手儿”,开始展示自己的特殊才艺,第二关我没看完。因为我还没有从第一关的思考中走出来。后经了解。第三关是“最后一哆嗦”,两位选手进行最后的PK,决出周擂主。
  学习书法讲究“先入后出”,先苦练模仿,练习得像颜真卿、柳公权、王羲之的了,再创造自己的风格。我不禁想到邯郸学步。相传在两千多年前,燕国寿陵地方有一位少年,不愁吃不愁穿,论长相也算中等人材,可他就是缺乏自信心,经常无缘无故地感到事事不如人——衣服是人家的好。饭菜是人家的香,站相坐相也是人家的高雅……他见什么学什么。学一样丢一样,虽然花样翻新,却始终不能做好一件事,不知道自己该是什么模样。日久天长,他竟怀疑自己该不该这样走路,越看越觉得自己走路的姿势太笨、太丑了。有一天,他在路上听得有人说邯郸人走路姿势很美。他一听,急忙走上前。想打听个明白。不料想,那几个人看着他一阵大笑之后扬长而去。邯郸人走路的姿势究竟怎样美呢?他怎么也想象不出来,这成了他的心病。终于有一天。他瞒着家人,跑到遥远的邯郸学走路去了。一到邯郸。他感到处处新鲜。看到小孩走路,他觉得活泼,学;看见老人走路,他觉得稳重,学;看到妇女走路,他觉得摇曳多姿,学……就这样。不过半月光景,他连走路都不会了,路费也花光了。只好爬着回去。
  我不敢擅自厚非这些模仿者,因为舞台也不是轻易能走上去的。我只是在思考一个问题:电视上的娱乐节目,是否也似“邯郸学步”?是否会引导着国人的思维模式——以模仿为荣。以模仿为秀?那么,人人模仿的多了,创新的是否少了?
  有这样一份统计数字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美国的人口只占世界人口的5%。而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人数却占全球获得该奖人数的70%以上。中国人口约占世界人口总量的20%。而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人数却是零(其他国籍的华人不列入统计)。
  记得中央电视台少儿节目曾发生这样一件事。某主持人问孩子们:“雪融化了是什么?”许多孩子都回答:“水。”唯有一孩子怯生生地回答:“雪融化了是春天。”结果当然又是模仿秀似的评判——主持人评:“不对!”清代梁章钜曾说过:“因循二字从来误尽英雄。”也是,也许一个诺贝尔获奖者就这样轻易被扼杀了。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是自古以来中国几十亿家长们的共同梦想,我们也相信家长们的龙凤标准不会是人云亦云的“模仿秀”,也相信我们的孩子决不会是只会照本宣科的读书机器。我们所希望的或许还不是孩子们听得似懂非懂的物理常识。我们更需要的是孩子们的创新意识与创新实践。
  什么时候能诞生一个“创新秀”的电视节目?真希望,雪融化了是春天,是雾,是玫花,是水也是池塘也是更也是……
  在被誉为跨越三个世纪、畅销全球的家庭教育经典《卡尔·威特的教育》一书中,教育家老卡尔·威特写道。“对于卡尔的教育。我首先是考虑发展他先天的个性,培养他的独特见解和首创精神。只要这样。才能让他成为有鲜明特点的人,才能让他在成年之后拥有新的观点和思想。这样,他才能为这个世界做出一些应有的贡献。”
  卡尔的教育是成功的。他的成功首先根源于教育者对教育对象那种“独特见解和首创精神”的培养。这也许是我们每个教育者及家长们值得共同思考与借鉴的。
  
  (作者单位:厦门市翔安区教育与文化体育局 责任编辑:林彦)
其他文献
生命既是教育的逻辑起点,又是教育的最高目的。开展生命教育是整体提升国民素质的基本要求。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条件;有利于提高广大青少年学生的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近年来。“生命教育”逐渐引起我国学者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学者感到教育应当尊重生命、关爱生命,对基础教育阶段如何开展生命教育进行了理论和实践面的探索,并且提出了不少有益的见解。上海市政府于2005年颁发了《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标
期刊
郑晓江(江西师范大学道德与人生研究所所长、教授,以下简称郑):目前小学基本没有生命教育课,但生命教育内容还是有的,主要是安全教育。安全教育是生命教育的基础,生命教育不仅只是教会学生珍爱生命,更要启发学生完整地理解生命的意义,积极创造生命的价值;生命教育不仅要告诉学生关注自身生命,更要帮助学生关注、尊重、热爱他人的生命。生命教育既是一切教育的前提,同时也是教育的最高追求。    小学生命教育未受重视
期刊
美国的中小学教学质量在很多国人的心目中是不敢恭维的,这不能说没有一点根据。笔者在美国一所小学听三年级的数学课,黑板上写出了一道计算题:8×6=?。学生们用6个8相加来计算结果,确实花了不少时间,这实在令我这个中国人匪夷所思。后来我问华裔数学教授王连成博士,美国没有九九乘法表吗?王博士告诉我们,有乘法表,但是美国教师不会强迫学生背诵这个乘法表。在我们的印象中,似乎美国只是高等教育好,为此有人提出,中
期刊
教育学者成尚荣先生曾问我:你认为名师是否应该有鲜明的教学风格?我回答“是应该有”。所谓风格,是指每一个教师在教育教学上所体现出的独特部分。每一个教师——不仅是名师。对教育教学的理解都有不同之处,这种不同的理解会形成不同的处理方式,在课堂上自然就会呈现出不同的教学风格。我甚至认为,一个在教学上有着自我思考的老师,他的教学风格应该是极其鲜明的。  这里说的是教学风格,但教学向来不能与教育工作相分离,用
期刊
写过的信,大概大学时给父母的最无情,因为那时写信就是向父母要钱:初恋的信最动情,但是别人却不动心,可见那些话都是对自己说的;给朋友的信最油嘴,一个朋友接到我的信,居然迫不及待,抓起电话就对另一个读了起来:给老师的信最诚惶诚恐,学不如师,行不如师,真的没脸写啊!  别人的信,有两封我感受最深。  一封是一个外国朋友的。七年前还在厦门工作的时候,学校来了一位老外,叫Daniel,是个美国教授,花头发,
期刊
“红灯停,绿灯行;守交规,保安全。”10月21日上午,厦门市新店中学某班开了一次以“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生命之舟,覆于疏忽”为主题的班会。主题班会采取“德”牌扑克中的三字经、闽南“答嘴鼓”等有趣的方式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  班会首先让每组学生代表通过知识问答的方式进行比赛。内容涉及家庭生活安全、户外活动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等。由于内容贴近学生日常生活实际,学生在回答时争先恐后,跃跃欲试。接下来
期刊
阅读教学中学生、教师、教材、媒体等诸多要素互相制约,相互作用;文与道、情与理、知与能、教与学等众多矛盾纵横交错,对立统一。因此,阅读教学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这个肩负多元功能的有机体能否优化组合,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充分发挥它最大的整体效应。“构建和谐课堂,促进学生发展”,是我多年阅读教学实践的思考与追求,我力图把这种“和谐”与“发展”融入文本,贯穿于学生语言实践的全过程。    一、文道统一,和谐
期刊
孩子的世界有时是成人难以理喻的。太过现实的成人标准对孩子是不合适的。也许。台湾著名的女作家张晓风的《海滩上没有发生的事》这篇短文会带给我们启示。  天热了,学校离海不远,老师把学生带到海边去玩。他们不太敢让学生下水,怕出事。校长却不怕,他自己站在水深处,规定学生以他为界,只准在水浅处玩。  小孩都乐疯了,连极胆小的也下了水,终于,大家都玩得尽兴了,学生纷纷上岸。这时,发生了一件事,把校长吓得目瞪口
期刊
第一声 无心插柳    一个极其平常的下午,我正在批阅作业,突然接到了一封来自一个遥远城市的信。我很纳闷,那地方没有亲友呀,会是谁呢?我拆开一看署名,一个已经生疏了多年的名字又逐渐清晰起来。啊,是他,小刘!他已经大学毕业了!  小刘是我十年前在一所村小教过的学生。只记得他当时成绩不是很好,寡言少语,似乎不喜欢与人交流。  “黄老师,您还记得我吗?您还记得我这个被您一声怒吼改变了人生的结巴学生吗?要
期刊
也许有人觉得不可思议,现行的《语文课程标准》对段的教学并没有提及,仅仅要求“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你为什么还要说“段的教学不应断”?岂不是开课改的倒车?  且慢下结论。众所周知。段是文章的一个意义单位,有自然段和逻辑段之分,我们通常所说的“段的教学”是指自然段的教学,这已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