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现场演示及分组实验

来源 :中学生数理化·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zgtbh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人多年在中学教授初级化学,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对于化学入门阶段的中学生来说,现场演示及实验的效果直接决定着中学生对化学科的兴趣和效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现场演示及实验正是兴趣催生剂.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通过化学实验,可以使学生掌握大量的化学事实,加深对化学概念与化学理论的认识,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综合、归纳、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比较熟练的实验技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因此,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化学实验教学是中学化学教学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教学活动包括教师的演示实验、学生的分组实验、实验习题以及课外化学科技活动等.各种方式的配合和运用,对于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以及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开发起着很大的作用,其中又以课堂演示实验及分组实验更为重要.在此我想谈谈演示及分组实验的教学.
  
  一、完成“双基”及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演示实验
  
  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会教材上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多方面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有股内在的学习动力,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果,完成教学任务.根据学校现有的状态,在经费不足的条件下,我认为教学中以课堂上教师的演示实验更为重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演示实验,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验装置、操作和发生的现象,它可以引起学生对化学课的兴趣.有了浓厚的兴趣和爱好,才有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一点,对于刚接触到化学课的九年级学生尤为突出.在教学实践中,我深刻地体会到演示实验对完成双基教学任务,培养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重视演示实验并做好演示实验,对于初中化学教学更为重要.通过演示实验,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通过教师示范也会对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起着指导作用.课堂演示实验要现象明显、准确、操作规范,还要新颖、生动、有趣.在演示过程中,教师要仔细地教会学生实验操作方法,启发学生观察重要的实验现象,并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把感性知识上升为理性知识,形成化学概念.例如,在讲“质量守恒定律”时,先演示两个化学反应的实验.演示实验时,随着实验的进程还应逐一说明仪器的名称、安装方法及操作中的注意事项等.实验结束后,通过启发、引导,让学生对以上两个实验中观察到的具体事实,自己总结出质量守恒定律.最后教师分析反应前与反应后变化的根本原因,引用日常生活的事例,进一步巩固这条规律.又如,在讲“金属的腐蚀和防护”时,可以演示把锌粒放入盛有稀硫酸的试管中,反应缓慢,当把铜丝插入稀硫酸中和纯锌粒接触,则反应加快.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演示实验的必要性,如果不做此实验,学生很可能错误地认为,金属锌越纯,在稀硫酸中反应越剧烈,而学生很难想象到当铜丝插入稀硫酸中和纯锌粒接触时反应会加剧.此后,再演示铜锌原电池的实验.只有通过演示实验,给学生以生动、形象的直观感受,讲清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引导学生形成电化腐蚀的概念,归纳出电化腐蚀的一般规律,才能为学生掌握金属腐蚀及防护准备条件,提高了学生观察、思维、想象和记忆的能力.
  
  二、培养能力的有效手段——分组实验
  
  教学过程是学生的认识过程,它应遵循辩证唯物主义认识的普遍规律,即“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思维、并从抽象思维到实践”的认识事物的辩证途径.在化学教学中,作为形成学生感性认识的生动直观手段,大多是演示实验,而在学生的认识从抽象的思维进入到实践时,又往往是自己动手做实验.如何加强实验教学,其中一个关键是加强化学实验能力的培养.只有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才能使学生主动地运用实验手段去探索问题,掌握知识,真正收到加强实验教学的效果.学生动手实验,教师应注意培养他们良好的态度和方法,才能起到实验应有的作用,并且应循序渐进地逐步提高要求.从初中“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到其他实验,都应严格要求,使学生养成一丝不苟、认真操作、认真观察的态度,学会分析综合的方法.在此过程中,教师作示范操作,指出实验步骤的要领,使学生心中有数,操作有序,才能做好实验.分组实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在实验室独立完成的实验,学生根据实验步骤,自己动手,通过独立观察现象,很自然地引起思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了所学知识,这也是培养独立观察能力最好的办法.
其他文献
减速箱广泛应用于机械设备中,大型减速箱通常是设备重要组成部分,大型减速箱箱体开裂通常导致重大生产事故,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并引发人身安全事故。减速箱箱体开裂的原因通常
本文就如何在初中阶段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谈一点我的看法.    一、注重观察能力的培养,打开创新之门    观察是创新的入门阶段.要创新就要有新发现,观察是发现问题的重要途径.要创新就要给学生造就一双“慧眼”,学会观察,掌握观察的方法,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1.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品行,端正观察态度.无论观察什么都要认真、仔细、一丝不苟.2.教学中教师应教给学生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数字技术的迅猛普及,计算机、VCD机、DVD机、计算机网络等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中学物理现代化教学提供了先进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技术能把一些静态物理现象变为动态展示,模拟一些三维结构动画,使许多抽象和难理解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远程教育课程和互联网的进一步开发,使教学资源实现了共享,为中学物理教师提供了优质的、丰富的教学资源.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用于智力和能力发展的各种各样的学习资料,使学生能够很方便
分析了应用于信息机房空调系统的热管换热器的流程.热管换热器的总驱动温差为室内外温差,单级热管换热器内部制冷剂的恒温特性导致室内换热器和室外换热器两侧热容不匹配、等
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化学问题、小故事、科学史实、新闻报道、实物、图片、统计数据、模型等都可用于创设学习情境.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教学情境创设手段.在此笔者就几个教学片断,谈谈化学课堂如何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效率.  【引入】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兴趣必然引起追求,兴趣是获得成功的动力,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力量.下面是九年级《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知识经济的到来,国家为人才赋予了新的含义.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创新性人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成为知识经济、信息社会中人才的重要标志.正是在这种人才理念下,中共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要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国各级中学都向传统教育模式提出挑战,尝试各种不同的新型教育模式.我校物理教研组承接的省“十一五”课题之子课题——“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
“阅读”是学生与课本之间产生交互作用的一种方式,也是学生获取新知的一种重要手段.学生的阅读能力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初中化学知识点琐碎,记忆的东西多,更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课本的基础上,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目前的教学现状告诉我们,不少教师在教学中完全抛开教材,试图用课堂教学完全替代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研读,造成了学生的阅读意识淡薄,阅读能力低下,影响了学生对课本知识的全面理解,也影响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和
新课程标准把“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这充分肯定了合作学习能从许多方面促进学生更加生动、活泼地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合作探究是一种在教师主导作用下,群体研讨、交流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探索和思考问题,能有效地改善学习环境,扩大参与面,培养参与意识,促进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评价能力、创新能力及自主探索能力的提高,进而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合作学习越来越多地被引进课
教学改革真正进入教育的内核,成为课程改革与发展的能动力量,成为学生追寻主体性,获得解放与自由的过程,关键在于课堂教学.生物课堂教学改革与其他课程一样,应围绕讲求实效开展.    一、讲求实效,就应当突出培养学生的获知能力    《学记》指出:“善学者师逸而功倍,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说的就是学生的自主获知能力.优秀教师应通过师生互动,启发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知,创造条件活跃学生思维,启发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