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来源 :中学生数理化·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021326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是学生与课本之间产生交互作用的一种方式,也是学生获取新知的一种重要手段.学生的阅读能力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初中化学知识点琐碎,记忆的东西多,更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课本的基础上,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目前的教学现状告诉我们,不少教师在教学中完全抛开教材,试图用课堂教学完全替代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研读,造成了学生的阅读意识淡薄,阅读能力低下,影响了学生对课本知识的全面理解,也影响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对概念抽象概括的能力.在化学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此结合本人的教学,就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激发阅读兴趣
  
  化学知识的载体是语言,所以化学学习离不开阅读.化学作为理科学科,很少有学生把读化学书当做一件快乐的事情去做.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和帮助,激发学生阅读的动机和兴趣,体验阅读带来的学习上的变化,使学生从不想读转变到愿读,从愿读转变到会读,最后上升为乐读.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性特点,以教材为载体,以语言训练为主要内容,创设问题情境,激发阅读兴趣.例如,在讲“化学研究些什么”时,我出示一正方形木块,让学生思考,从数学、物理、生物的角度,我们针对小木块可能会进行哪些方面的问题研究?学生回答:体积、表面积、密度、比热、木材的生长年限等.接着我又提出问题:“那么,从化学的角度,我们主要会对小木块进行哪些方面的研究呢?”在這样的问题情境中,学生非常急迫地想知道化学学科要研究的内容.此时,我让学生在教材上寻找答案,学生求知欲望高涨,阅读兴趣油然而生.学生只有在兴趣中阅读课本,才能体会到化学的价值以及化学知识中所渗透的感情,才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才会有意识地利用“读”来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才能使我们的化学课堂变得更加生动.
  
  二、提供阅读机会
  
  在教学过程中,不少化学教师不注意引导也不要求学生进行阅读,更没有提供机会和时间给学生阅读,而常常是在黑板上讲解概念,在实验室完成实验,学生只需要听、记、做就行.课本被当做参考书或习题集,只是在做作业时才用得上.复习时教师也只要求学生看笔记里的内容,学生学化学几乎可不用课本.这种被动学习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缺乏阅读的意识和习惯,从而失去了训练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机会.要改变这种包办式的教学方式,教学中教师要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阅读教材,让学生从课本中主动获取新知,获得自我成长的本领.新知识学习要让学生通过阅读进行预习,学习的过程中通过阅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学习结束后要通过阅读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学生阅读的时间可在课内,也可在课外,阅读的内容可是课本,也可是学习笔记.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及学生阅读水平采用不同的阅读方式和提出不同的阅读要求.
  
  三、丰富阅读内容
  
  初中化学教材图文并茂,各类示意图、表格、实验装置及文字,内容丰富多彩.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大部分内容可理解吸收.新教材增设了许多新的栏目,如观察与思考、拓展视野,整理与归纳等,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栏目,拓宽学生阅读的视野,丰富学生阅读的内容.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化学知识的阅读也无所不在,如食品、药品的标签等.这些阅读材料不仅能拓展学生的视野,获得课本上所得不到的知识,还能使学生通过观察和阅读关注生活中的化学,捕捉身边的化学信息,体会化学学习的真正价值.
  
  四、指导阅读方法
  
  化学阅读有别于语文、英语等学科的阅读,应从化学阅读的心理机制、有效策略以及如何更好地运用阅读促进化学教学等方面予以关注.
  1.以“思”诱读.由于化学语言的严密性和化学概念的抽象性,化学阅读需要较强的思维能力.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必须在感知阅读材料的基础上,通过边读边思,对化学教材中表象知识进行大胆的质疑、提问,并通过阅读对比、分析、归纳,以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在指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应要求学生在思考的基础上去读,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记.
  2.以“疑”导读.以“疑”导读就是带着问题去读,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化学课本有许多的概念、规律等语言简炼、叙述严谨,对学生来说比较枯燥、不易理解.教师在提出读的要求之前,要先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读,要解决什么问题,学生只有明白了读的原因后,才会带着问题去读,有意识地在读的过程中寻找问题的答案.这种以疑导读的阅读方法,可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有利于知识的主动建构.
  3.以“形”带读.化学阅读重在理解领会,实现领会的方法之一是“内部语言转化”,即把阅读的内容转化为易于接受的语言信息.化学教材许多图文、表格、实验装置等,其中所蕴藏的化学哲理、化学知识非常丰富,尤其是实验装置图,认真阅读既可了解化学仪器的使用,又可帮助回忆实验操作的规范要求,还有助于加深对实验现象的理解和记忆.教学中教师可有意将一些言语信息转化成直观的图形来表述,以形释意,形意结合,使化学知识变得更生动、更有趣.
  4.以“记”促读.初中化学知识琐碎,要记的东西多.尤其是化学用语,学生要熟练掌握难度很大,有的学生甚至产生畏惧心理.教学中教师要强化学生的记忆性阅读,要教给学生阅读记忆的方法,提高阅读记忆的效率,同时可通过检查、竞赛等多种手段,督促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记忆,以“记”促读,以“读”助记.
其他文献
写字楼不仅是企业职员日常工作、创造社会价值的区域,也是企业对外商业活动中树立品牌的场所。因此,塑造一个环境优良的写字楼空间,对于一个公司或企业来说,其重要性是不言
我们知道,类比是根据两种事物在某些特征上的相似,作出它们在其他特征上也可能相似的结论.在物理教学中,我们通常要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如果选用恰当的类比,既生动又形象,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谈一下本人在教学中应用类比的情况,以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  在讲授电阻时,我们知道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属性,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也就是电流通过导体时受到的阻碍作用,可用人大街上行走时受到的阻碍作用来作类比,
观察能力是个体借助于感官、直觉和科学仪器对客观进行认识的能力.观察能力是智力开发的前提和基础.观察能力的形成取决于自身素质和环境影响,它需要有意识地培养、训练才能得到发展.  达尔文在总结自己毕生从事的生物学研究时,曾有一句名言:“我既没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有在察觉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进行精细的观察能力上,我可能在众人之上.”这句话说明了学习、科研和具备精细观察能力之间的关系.
减速箱广泛应用于机械设备中,大型减速箱通常是设备重要组成部分,大型减速箱箱体开裂通常导致重大生产事故,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并引发人身安全事故。减速箱箱体开裂的原因通常
本文就如何在初中阶段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谈一点我的看法.    一、注重观察能力的培养,打开创新之门    观察是创新的入门阶段.要创新就要有新发现,观察是发现问题的重要途径.要创新就要给学生造就一双“慧眼”,学会观察,掌握观察的方法,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1.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品行,端正观察态度.无论观察什么都要认真、仔细、一丝不苟.2.教学中教师应教给学生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数字技术的迅猛普及,计算机、VCD机、DVD机、计算机网络等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中学物理现代化教学提供了先进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技术能把一些静态物理现象变为动态展示,模拟一些三维结构动画,使许多抽象和难理解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远程教育课程和互联网的进一步开发,使教学资源实现了共享,为中学物理教师提供了优质的、丰富的教学资源.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用于智力和能力发展的各种各样的学习资料,使学生能够很方便
分析了应用于信息机房空调系统的热管换热器的流程.热管换热器的总驱动温差为室内外温差,单级热管换热器内部制冷剂的恒温特性导致室内换热器和室外换热器两侧热容不匹配、等
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化学问题、小故事、科学史实、新闻报道、实物、图片、统计数据、模型等都可用于创设学习情境.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教学情境创设手段.在此笔者就几个教学片断,谈谈化学课堂如何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效率.  【引入】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兴趣必然引起追求,兴趣是获得成功的动力,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力量.下面是九年级《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知识经济的到来,国家为人才赋予了新的含义.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创新性人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成为知识经济、信息社会中人才的重要标志.正是在这种人才理念下,中共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要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国各级中学都向传统教育模式提出挑战,尝试各种不同的新型教育模式.我校物理教研组承接的省“十一五”课题之子课题——“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