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多媒体创设化学教学情境

来源 :中学生数理化·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sonchi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化学问题、小故事、科学史实、新闻报道、实物、图片、统计数据、模型等都可用于创设学习情境.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教学情境创设手段.在此笔者就几个教学片断,谈谈化学课堂如何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效率.
  【引入】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兴趣必然引起追求,兴趣是获得成功的动力,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力量.下面是九年级《化学》义务教材(人教版)中第八单元课题1“金属和金属材料”的教学片断.
  投影:(配乐)展示一组生产、生活中金属制品的精美图片(大型军用飞机、桥梁夜景、挖掘机、火车、铁柜、埃菲尔铁塔、火箭发射、船运码头、太空卫星、金属垃圾筒、铁锅、电熨斗、螺帽、螺栓等,创设学习情境).
  教师:图片中的制品主要由什么材料制成?主要运用在哪些行业?
  学生:金属、建筑、交通、国防、科技、生活等.
  教师:根据生活经验,你所知道的金属有哪些?你还见过哪些金属制品?请完成下表.
  
  教师的引入就是先利用多媒体从视觉、听觉和生活阅历多角度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知,一下就打动了学生,震慑学生心灵,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我们身边的化学,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对学习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而后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接着讲解该节内容,使学生利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释实际现象和解决具体问题.通过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引入,这种新颖的学习形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且增加了感知深度,培养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突破】
  例如,高中化学“原电池的原理及应用”,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原电池组成原理及形成条件的灵活运用.由于内容抽象,演示实验又不便于全班学生观察,我用Authorware做了个动画,对铜锌原电池组成的实验进行了情境模拟.学生看了动画后,就比较自然地得出了以下结论:
  (1)锌比铜活泼,所以在整个装置中是锌失电子变成锌离子进入溶液;
  (2)锌失的电子通过导线流向铜一端,从而吸引溶液中的氢离子运动到铜这一端,得电子被还原生成氢气逸出;
  (3)电子走导线,离子穿溶液,从而形成一个闭合回路产生电流,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这样一来,学生对什么是原电池及其原电池的组成就有了一个形象、客观的认识.
  对于类似一些“难以言传”的比较抽象的化学原理、原子结构等方面的教学重难点知识,可以通过创设一些恰当的模拟情境进行有效突破.
  【实验】
  由于化学实验室硬件条件的限制,并考虑到实验经费的不足和实验的时间、安全等因素,很多实验难以作为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走进课堂,这时,可采取计算机模拟情境演示.在中学化学教材中这样的实验主要有:
  1.操作技术要求高的实验. 通过计算机将操作技术要求高的实验操作及注意事項加以分解并及时反馈.如酸雨形成实验、利用不同形式的能量发电等.
  2.错误实验操作. 模拟一些错误的实验操作,使学生亲身感受到错误操作的危险,从而避免错误操作的发生.例如,CO与CuO的反应先加热后通入CO实验.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实验结束时先停止加热,后将导管移出水面,从而引起水的倒吸使试管破裂,制取氢气、氧气、二氧化碳气体装置错误可能引起的后果等.
  3.重要的化学史实验. 化学史也是一部思维史,模拟化学史实验不仅可使学生了解化学的发展过程,而且可让学生学会化学家的分析、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如拉瓦锡发现氧气的实验.
  情境设计的成功与否关键要看:
  (1)能否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主动性.
  (2)能否培养学生对化学问题的兴趣.
  (3)能否突出主题,便于学生的探索交流.
  (4)是否有利于学生合作能力、创新精神等的培养.
  (5)能否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实践表明,创设一个好的教学情境,对于学生学好化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教学情境的创设还存在一些偏颇的现象,部分教师走入了另一个极端,上课必用多媒体,甚至完全使用多媒体替代实验开展教学,这种盲目的做法明显是不合适的.使用多媒体创设情境的目的是服从和服务于教学,因此课件的表现形式要简洁明了,不能烦琐,更不能花哨,呈现信息的容量要适当;内容、形式不可牵强附会,以免偏离教学的主要目标;在多媒体课件编辑合成过程中,要通过艺术性、教育性、科学性的有机统一,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化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有效地突破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真正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其他文献
何谓深入浅出的教学,深入浅出的教学就是把一待传授知识用传授对象(学生)已有的常识和经验(前学科概念)作基础来展开教学的教学方法.它可以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把复杂问题简
伴随老龄化社会的迅猛到来,图书馆中老年人阅读的人数在快速增长.怎样对老年读者做好服务工作,是国内公共图书馆需要面对的新问题.作者由三个环节着手,分析了县级图书馆中大
写字楼不仅是企业职员日常工作、创造社会价值的区域,也是企业对外商业活动中树立品牌的场所。因此,塑造一个环境优良的写字楼空间,对于一个公司或企业来说,其重要性是不言
我们知道,类比是根据两种事物在某些特征上的相似,作出它们在其他特征上也可能相似的结论.在物理教学中,我们通常要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如果选用恰当的类比,既生动又形象,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谈一下本人在教学中应用类比的情况,以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  在讲授电阻时,我们知道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属性,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也就是电流通过导体时受到的阻碍作用,可用人大街上行走时受到的阻碍作用来作类比,
观察能力是个体借助于感官、直觉和科学仪器对客观进行认识的能力.观察能力是智力开发的前提和基础.观察能力的形成取决于自身素质和环境影响,它需要有意识地培养、训练才能得到发展.  达尔文在总结自己毕生从事的生物学研究时,曾有一句名言:“我既没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有在察觉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进行精细的观察能力上,我可能在众人之上.”这句话说明了学习、科研和具备精细观察能力之间的关系.
减速箱广泛应用于机械设备中,大型减速箱通常是设备重要组成部分,大型减速箱箱体开裂通常导致重大生产事故,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并引发人身安全事故。减速箱箱体开裂的原因通常
本文就如何在初中阶段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谈一点我的看法.    一、注重观察能力的培养,打开创新之门    观察是创新的入门阶段.要创新就要有新发现,观察是发现问题的重要途径.要创新就要给学生造就一双“慧眼”,学会观察,掌握观察的方法,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1.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品行,端正观察态度.无论观察什么都要认真、仔细、一丝不苟.2.教学中教师应教给学生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数字技术的迅猛普及,计算机、VCD机、DVD机、计算机网络等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中学物理现代化教学提供了先进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技术能把一些静态物理现象变为动态展示,模拟一些三维结构动画,使许多抽象和难理解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远程教育课程和互联网的进一步开发,使教学资源实现了共享,为中学物理教师提供了优质的、丰富的教学资源.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用于智力和能力发展的各种各样的学习资料,使学生能够很方便
分析了应用于信息机房空调系统的热管换热器的流程.热管换热器的总驱动温差为室内外温差,单级热管换热器内部制冷剂的恒温特性导致室内换热器和室外换热器两侧热容不匹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