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L法在香料化学与化妆品学翻转课堂中的应用

来源 :广州化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vi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香料化学与化妆品学是工科院校面向应用化学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课,该课程有利于高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当前,香料化学与化妆品学课程尚不能适应时代需求,因此将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法应用到该课程的翻转课堂以尝试进行教学改革.结果表明,此新型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对香料化学与化妆品学课程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拓宽了学生的专业知识面,为香料化学与化妆品学课程的进一步教学改革奠定了基础,并促进了工科院校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其他文献
以全面提高教学效果和优化新工科人才培养质量为目的,通过构建面向工程应用型课程知识体系,运用多样化教学方式,搭建开放性创新实践教学平台,构建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等措施,对无机非金属材料工学课程教学模式进行课程教学探索与研讨,探索新工科视域下人才培养新模式在本课程中的应用,培养具有创新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无机材料工程人才,助推国家新材料朝阳产业发展.
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基于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构建的双体系教育模式,结合环境工程专业毕业生调查结果,环境影响评价课程进行了一系列教学改革.本课程采用了课程教学——课程设计——毕业实习与论文三阶段的递进式教学方法;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打造项目驱动的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优化教学内容,积极开展“课程思政”.
《化工设备机械基础》是一门重要的机械类专业技术基础课.在学分制少学时但内容涉及面广、学生缺乏机械知识的情况下,老师从教学内容的调整、理论联系实际、完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学生课后复习等方面,总结了《化工设备机械基础》的教学体会.从学生的反馈结果看出,笔者利用上述的实际教学措施,确实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
面对当前人才培养理念的转变,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学”的灌输式实验教学方式.《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课程利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将各个教学环节紧密衔接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在教师的辅助作用下,调动学生积极性去自主学习.同时,教学中要注重提升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科研的兴趣,为学生后续学习更深层次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操作夯实基础.教师不仅关注学生知识掌握情况,也要注重思想政治教育.
新经济及新工科建设与发展的要求各类工程学科尤其是实验实践课程进行重大的调整和改革.本论文在分析传统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课程的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将SOP与6S管理原则应用于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的实施方案,形成了一系列课前准备、课中实践、课后提升的措施及方法,对近些年取得的教学效果进行了初步总结并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为适应新工科要求的生物制药专业教学改革提供了借鉴.
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这一核心素养要求从实践层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科学思维.本文以“丁达尔效应”实验为例,通过引入科学探究,深入问题的内核,探讨了布朗运动、光的散射与丁达尔效应的关系.充分利用科学探究实验,在提高学生对相关知识了解和加深理解的同时,可增强学生的趣味点和参与度,提高教学质量.通过优化课程设计,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
有机化学是药学类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与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理学和药剂学等主干课程有着重要联系,是药学专业课程培养体系的基石.目前药学类专业的有机化学教学普遍存在教学内容重化学轻药学和课程考核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很难达到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目标.本文从理论教学改革、实践教学改革和课程评价改革三方面进行了探讨,期望能为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局限,实现应用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提供一定参考.
有机化学实验是化工类及医药卫生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实验课程.有机化学广泛应用于食品行业、医药领域、工业制造业、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等方方面面,与整个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新时代下,综合素质人才的培养也对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简述了目前有机化学实验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了相关的几点思考,希望能够对有机化学实验课程的改革具有启发意义.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积极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已经成为各高校的共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是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本文结合多年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探索,总结在实施“大创”项目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一套符合人才培养规律的培养模式,从而为更好地实施项目,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和能力提供思路.
基于最新的工程教育认证通用标准和环境工程专业补充标准,通过解析环境工程专业教学实践中持续改进环节的关键问题,探索课程体系合理性评价机制、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评价机制、毕业要求达成情况评价机制等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的建立,实现了评价结果用于持续改进的制度保障,促进了专业培养体系进一步完善,为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环境工程专业建设提供良好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