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活动中积累 在经验中提升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tma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活动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义务教育阶段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基本手段。因此,数学活动要以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为基本准则,让学生在长期的活动中积累经验,提高数学学习能力,培养基本的数学思维方式,养成良好的数学直觉,纠正不良习惯,在活动中提升自己,强化能力。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对知识的感悟和积淀,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重视直接经验获得,形成替代性经验
  根据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一切经验的学习都要从最基本的参与性动作经验开始。也就是说,直接获得经验的途径是参与到活动中去,从活动中学习经验,习得知识,在活动中锻炼自己,提高自己。这就提示教师,在教学中不必“事必躬亲”,不需“面面俱到”,而是要让学生自己去动手,自己去经历。学生能动手操作的,教师绝不用任何理由省略,学生能亲自参与的活动,教师绝不用多媒体演示。例如,在学习“物体的体积”相关知识时,教师通常的教法是用多媒体播放各种形状的容器里面装水的画面,虽然动画很生动,让人觉得栩栩如生,但是毕竟学生没有自己体验过容器装水的实验,对这一知识的体会还是不够深刻。而如果把多媒体演示改为容器实物演示,让学生自己操作,往不同形状的容器里加水,教师选取底和高相同的圆柱容器和圆锥容器,学生先把圆锥容器注满水,然后再把圆锥容器里的水倒入圆柱容器中,再让学生观察圆柱容器里的水,学生此时就会发现,只灌满了圆柱容器的三分之一,那么也就可以得到定理:圆锥物体的体积是等底等高的圆柱物体体积的三分之一。这样教学,重视了学生对经验的直接获得,又形成了替代性经验。
  二、遵循经验积累规律,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布鲁纳的经验分层理论表明,教师在准备筹划教学活动时一定要认识到学生获得经验的规律,按照规律来安排教学活动,尊重学生获得经验的过程,创设的教学情境应当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按照“直接性经验一映像性经验一抽象性经验”的规律来布置教学任务。先从具体的、直观的活动开始,多采用实物作为活动材料,随着活动的深入进行,再进行映像、抽象的活动,先给学生留下感官上的刺激,再通过感官深入到思维层次的参与。例如,在开展课题为“三角形边的特点”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找来四根长度各异的硬纸条,教师再为学生悉心设计一份学习提纲:(1)用三根不同的硬纸条围成一个三角形,然后根据得到的三角形填好表格;(2)注意观察三角形的三条边,思考这个问题:要想围成一个三角形,三条边要满足怎样的条件呢?有了学习提纲作为导向,学生就用硬纸条进行试验,努力把三角形围出来,然后各自对表格进行交流和讨论,填好自己手中的表格,这就是直观、具体的“直接性经验”的获得。随后安排所有学生对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讨论与思考,这就是“映像性经验”。最后引导学生根据表格发现规律:构成三角形的边的条件是任意两条边相加大于第三条边,这就是最终的“抽象性经验”。
  三、开展合作探究,实现群体间经验共享
  布鲁纳对“经验之塔”理论进行了提取和浓缩,按照学生获得经验的一般规律,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把教学活动分成了三个类别:动作性活动、映像性活动、抽象性活动。合作学习是新课程重点强调的学习模式,是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获得活动经验的重要手段,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让合作学习开展起来。合作交流的前提是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人探究,都有自己对活动的想法,都有自己的一套独特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只有学生都有自己的东西,合作交流才能进行得起来,学生在交流时才会有源头活水,才能有话可说,有内容可讲。教师要在活动中多给学生自己操作的机会,多让学生自己探究,自己思考,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角。例如,在进行主题为“搭配的规律”的活动时,教师可以提问:三件衣服和四个布娃娃搭配,你能想到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呢?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操作结束后,让学生互相交流经验。学生会发现,每个人的搭配方法都不一样,都是无序的,但是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从衣服开始的,一类是从布娃娃开始的,也就是说其实又是有序的。在如此的合作交流过程中,学生的个体经验得到了分享,也就实现了群体间经验的共享。
  四、优化操作活动,在做中积累活动经验
  活动是积累经验的载体。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必须建立在活动之上,因此学生的直观感受与亲身体验是通过活动逐步获得的,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做中学”。所以在数学活动中,应该让学生动手画一画、剪一剪、拼一拼等,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去,从而在动手操作中获取知识、积累经验,进而丰富自己的数学思维。例如,在学习《三角形内角和》这一内容时,教师就设计了这样的操作活动:先把一个任意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撕掉,把角的顶点重合后依次地拼到一起,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平角。然后,把这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进行折叠,把角的顶点重合后也拼到一起。这样就得到一个平角。最后,用测量度数的方法得出角的度数,从而得出三个内角的度数在180。左右(其中忽略一些误差)。通过这样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积累了这样的经验:任意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应该为180。在这样的数学活动过程中学生亲身经历了动手操作活动,从中获得了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度的直观感受。
  五、通过活动反思。提升、内化活动经验
  教育实践证明,个体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是一个漫长的渐进的过程。数学活动后进行自我反思是十分重要的,反思有利于从活动中汲取经验。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组织学生对参与的数学活动进行回顾与总结,回顾自己是如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在活动的过程中运用了哪些基本原理,通过什么样的方法解决,积累了什么样的解题经验。例如,在教学《小数乘以整数》时给出这样的问题:0.8×3等于多少?首先,要求学生自主找出解决办法。其次,让他们思考问题:用什么办法把它转化成我们学过的知识?通过这样引导,有学生提出:运用学过的以“元”为单位的数把这个小数转化成以“角”为单位的整数。这样,就把小数乘整数变成整数乘以整数。我们还可以把0.8看作8个0.1,然后再乘3得到24个0.1,从而得出2.4。学生的这两种方法看上去不一样,但比较一下可以发现,它们存在共同之处:都运用了数学思想方法中“转化”的原理,就是把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这样也很容易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从中可以看出,学生发现了知识的内在关联,从中找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因此,从积累的经验中反思从而提升并内化了数学活动经验。
  总之,只有日积月累长期坚持才能在活动中积累学习经验。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活动的舞台,鼓励学生积极探索,踊跃参与到活动中去,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安排相应的教学活动,学生也就能通过多种活动积累学习经验。
其他文献
通常认为,只要学生多读书,写作水平自然就会提高。可在教学中我们却发现阅读量与写作质量并不成正比,其原因何在?窃以为,首先大部分教师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机械分割,缺乏互动和有机结合;其次大部分教师缺少进行读写互动练习的途径,不知如何将两者有效互动。   读写结合,随文练笔,是传统语文教学的一个宝贵经验,也可以说在当前语文课程改革中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读写结合的训练对提高课堂阅读教学质量,提升学生语
练习是课堂教学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它是促使学生巩固新授知识,形成基本技能,培养思维品质,发展智力水平,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重要方式和重要途径。  计算教学课堂练习的设计切忌贪多、求全,要少而精,突出“三性”,讲究实效。练习既要注意到知识点的覆盖面,又要形式多样,通过训练让学生掌握规律,达到“举一反三”“以一当十”的效果。  1.有的放矢,突出针对性  所谓针对性即针对教学目标,针对教学重
德国教育心理学家瓦根舍因的范例教学理论认为:要发展学生的能力,就应教给学生基本的知识,即基本概念、基本科学规律或知识结构,也就是所谓的“基本性”,要达到这一目的,就要改革教材,使学生借助精选的材料,与“范例”接触,训练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范例教学主张使学生接受在任何地方严肃认真地行事的自由,以及由此出发以完美的方式找到他通向知识整体的教育通道的自由。由此可见,范例教学在内容和材料的选择上,应当教会
“无论自觉与否,每个教师总是在一定观念的指导下从事教学活动的……搞好数学教学的重要一环就是应当促使广大教师对于自己的数学观和数学教育(学)观等作出自觉的反思,从而不仅能够很好地实现由不自觉状态向自觉状态的重要转变,也能由各种落后的、片面的观念逐步向先进的、辩证的观念转变。”(郑毓信)  为了帮助学生尽快建立数学学习的相关理念,让学生在正确理念的引领下学习数学,我们自创了“自觉理念”的概念,并开展了
结合我的理解来看,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学科,然而近年来,在考试指挥棒以及应试教育背景的影响之下,小学语文教学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不少家长热衷于让学生从小学习英语、奥数等,对于语文学科的学习却并没有那么重视。其实,小学语文教学作为一门基础教育阶段的基础性学科,对于学生从小具备语文素养,形成一定的语言交际能力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价值和意义。  当前小学生的写话现状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学生的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是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四篇课文全是赞颂名人可贵精神品质的,另外三篇分别是《海伦·凯勒》《二泉映月》《郑和远航》。《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这篇课文与其他三篇课文以及以前学习过的众多写人记事类课文有显著不同,它篇幅短小,就短短四个自然段,描述了司马迁忍辱负重的一生。其中最能突出文章中心,表现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图强的是第三自然段,作者也只写了几句话,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为了给学生创设一个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培养学生主体学习行为,我在美术课堂教学中采用活动教学,力图打破封闭式的传统教学模式,改变平静沉闷
语文课程像其他学科课程知识点鲜明,目标明确。语文课程的课程内容、教材内容、教学内容并没有完整的体系,是散落在课文中的,需要教师精心研读、挖掘、整合才能体现。尝试“读写互动”的课堂教学几年来,一直在高年级转悠。时隔多年重新回来教三年级,就有一个想法,能否在“读写互动”的思路下,结合学生年段特点,整合教材,抽取教材中“读写互动”的点,串成线,循序渐进,对学生某个方面的言语智能进行有效的提升呢?所谓言语
【摘要】课堂上学生出错是真实思维的反映,教师采用不同的態度对待,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等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教师要以宽容的情怀去对待,可以在顺应错误中找出错的原因;在纠正错误时通透本质;利用错误还能进一步完善认知结构。  【关键词】课堂教学 纠错 错误资源  由于学生个体之间在智力发展与学习方法上存在着差异,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种种错误。面对学生的错误,教师采用不同的态度,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等
《新课程标准》提出: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外在、附加的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笔者在常态的听课中常会发现以下情况:  案例一:  六年级上册:《鞋匠的儿子》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鞋匠的儿子》,你们知道指谁吗?  ……  师:他父亲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