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桂彦:中国当代艺术语境下的“装置艺术”

来源 :财富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anminying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天,中国当代艺术领域的阵营、形态、现象、趣味、市场等都在迅速地分化。随着各种艺术基金、大的艺术机构、超级画廊的出现,这种分化在未来几年里还会愈演愈烈。面对市场和资本的冲击,以及画廊业内部的竞争与吞并,似乎能与由资本和拍卖所统辖的艺术市场相对抗的就是美术馆和双年展了。2013年的当代艺术市场曾出现了诸多“乱象”,但“新宠”和拔得头筹的似乎应属“新水墨”和“新工笔”。不过,在众声喧哗的表象下,装置并没有完全被市场边缘化,相反,其价值正在逐步地显现。这种显现当然得益于其具有的学术价值。
  装置艺术作为一种崭新的艺术形态,其发端还在于“新潮”时期中国的第一代装置艺术家普遍受到了西方的影响。不过,在西方现当代艺术史的谱系中,它至少有两条发展路径。一个是从现代主义雕塑发展过来的。以罗丹为起点,到后来的马约尔、布朗库西、贾科梅蒂,再到极少主义的艺术家,这条发端于现代雕塑内部的线索,从传统的学院雕塑、具像雕塑一步一步走向形式,走向媒介,走向抽象,最终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走上了“去雕塑化”的道路。第二条线索是从1913年杜尚的创作开始的,到60年代初如沃霍尔、劳申伯格这代波普艺术家大量地使用“现成品”,即在“达达”到“新达达”的嬗变过程中,“反艺术”的观念最后居于了主导地位。不过,这两条创作路径到60年代后期就殊途同归了。因为,一旦现成品可以成为艺术,不仅雕塑与装置的既有边界将消除,而且,也使得装置艺术成为一种新兴的、前卫的艺术形式。
  在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当代艺术语境下,前卫与“新奇”是装置艺术的最大特色。就其总体发展来说,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新潮美术”中的模仿与建构时期。1985年劳申柏格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展,这让中国艺术家第一次近距离地了解到西方的波普风格,以及以现产品为媒介的装置。1987到1988年间,装置开始大量出现。这一时期的代表性艺术家有徐冰、黄永砯等。
  可以将90年代的发展作为第二个阶段。这个阶段有三个特点,一个是从当代雕塑领域逐渐向装置形态的过渡,代表性的艺术家有隋建国、展望、傅中望等;另一个是出现了一批主要以装置创作为主的艺术家,如林天苗、徐坦等;第三个特点是,中国海外兵团中蔡国强、谷文达、陈箴等在西方艺术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而他们的代表性作品几乎都是以装置形态完成的。与80年代中国装置艺术的发展来说,90年代的作品几乎摆脱了对西方的模仿,除了基本完成装置的语言与修辞体系的建设外,而且,主要以海外的艺术家为代表,还涉及到“中国身份”、“中国元素”、“中国牌”等因全球化语境所引发的文化身份与艺术策略问题。
  2000年以后的装置可以看作是第三个阶段。这一时期艺术家的创作方法论、对现产品的使用范围,以及作品背后的问题意识都已完全多元化。同时,出现了许多“大制作”的作品。概括起来,它们有这些特点:1、大多数艺术家都强调创作的方法论,重视个人化的修辞与表达,代表性的艺术家有刘韡、徐震、萧昱等。2、艺术家会更自觉地关注自身创作脉络的演进和艺术史的上下文关系,同时作品会接纳观念艺术、影像艺术的效果,形态趋于综合化,代表性的艺术家有隋建国、汪建伟、邱志杰等。3、注重作品所基于的本土化语境与当代中国人的日常经验,注重与“中国现场”的内在联系,以此与西方当代艺术的话语方式拉开距离,代表性的艺术家有宋冬、梁绍基等。4、重视作品中潜在的政治、历史意识,强化个人化的表述,代表性的艺术家有艾未未、张大力、顾德鑫等。5、注重对中国传统视觉文化形象,以及文本资源的转化,突出东方化的审美气质与方法论的转化,代表性的艺术家有徐冰、邵译农等。
其他文献
@夏彦国:坐车上无聊,窗外抬头竟是设计巨丑的楼。一个个看下来,这城市真是没有品位。路过银河SOHO,跟望京SOHO一个路数,前者是俩胸,后者是……建筑不考虑周边环境,设计再好都是垃圾。再好的补品,你给上火严重的人猛吃,这不是愚蠢是什么呢?
期刊
穿着轻薄型羽绒服,运动裤、运动鞋,在一众西装革履的教授群中,伊塔洛·罗塔(Italo Rota)更是显得个子矮小,不显山不露水。1.67米左右的罗塔教授,和米兰理工大学的后辈卢卡·彭切里尼站在一起,更显得滑稽——瘦高的彭切里尼身高超过1.85米。  最近,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伊塔洛·罗塔做了《建筑设计与绿色能源》的讲座,与大家分享了他本人关于建筑、人类学乃至印度、中国古代哲学的思考。  融汇多种
期刊
《功甫帖》事件进展  2014年1月13日  苏富比公开关于苏轼『功甫帖』的14页研究报告  2014年1月6日  书画鉴定专家朱绍良发表声明称,坚持认为拍品『功甫帖』为真迹,并愿意接手购藏  2014年1月3日  苏富比再次坚持『功甫帖』是苏轼的真迹,并称将于十天内作出正式回应  2014年1月2日  刘益谦三度发表声明,呼吁让学术争论回归理性  2014年1月1日  上海博物馆3位研究员发表研
期刊
为了共同纪念张大千辞世30周年,台北历史博物馆、吉林省博物院、四川博物院、深圳博物馆 ,两岸四地四家博物馆,联合举办《万里江山频入梦——两岸张大千辞世30周年纪念展》。  而在此之前,台湾收藏界资深人士陈筱君在上海国际收藏论坛作主题演讲,讲述了中国台湾收藏界对中国传统文华的眷恋,并以评点台湾收藏家的方式,讲述了她眼里好的收藏家需要具备的素养。  专业与用心成就价值  陈筱君1960年生于台北,是台
期刊
美国著名社会分析家尼尔森·W·奥尔德里奇的畅销书《老钱》中,将依靠自身奋斗而挣得的财富视为“新钱”,继承而得的财富称作“老钱”,拥有“新钱”者被视作财富新贵,而拥有“老钱”者才可称为上层阶级。“老钱”骨子里的高贵气质与生活品位是“新钱”孜孜以求的目标。  陈丹燕在《上海的金枝玉叶》里,描述暮年的郭四小姐:三个年轻女孩和老太太走在一起时,像是三个男士陪着一个美女。“老钱”与生俱来的气质不会随着岁月流
期刊
从几百年前开始使用机械运转计时器“钟”到后来手表成为流行,及至当下各种电子计时设备的普及,人类对时间的计量手段逐渐丰富。现在许多年轻族群不再使用腕表,而是以各种数码产品代替了它。那么说,手表已经out了么?No way! 世界各地的成功人士们仍然钟情于佩戴和收藏好表,因为这时候,表的意义不再局限于实用,而是抬起手腕时收获的一片艳羡目光以及保有与收藏珍品之快乐。  当然,这些进入收藏级别的珍贵腕表,
期刊
浦东陆家嘴吴昌硕纪念馆,这是原本约好的访谈地点。可不巧有人拜访吴超工作室,于是应约来到静安寺万航渡路一幢高层内。缶丁庐,也就是吴超先生的工作室。作为海派书画大家吴昌硕的曾孙,过去的这个甲午年,吴超忙得有些应接不暇,难得有时间坐下与人聊聊天。  “去年,是曾祖父170周年诞辰,官方的、非官方的纪念活动太多,一年到头没有停过。从开春就开始,最早是日本京都的一个纪念活动,后来包括中国美术馆也搞过吴昌硕纪
期刊
《草间弥生——我的一个梦》亚洲巡展上海站在上海当代艺术馆开幕以来,人气一直很旺。即便在匆匆忙忙的工作日,我看到临近中午时,排队等待入场的观众还是络绎不绝,场内的观众也有数百人,甚至连一些学龄前的孩子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在底楼几个大型装置艺术前,还有不少观众在排队,准备体验一把由草间弥生营造出来的梦幻世界。对这一盛况你感到意外吗?  龚明光:有点意外,但也在情理之中。准备这个展览时,老实说我并不太有
期刊
事后诸葛的口头禅是:“我早就知道一定会这样。”证券市场中不乏事后诸葛,特别是广泛露面于各类媒体的股评家,他们往往能在市场下跌后找到下跌的理由,在市场上涨后找到上涨的理由。艺术市场亦然。目前业内的艺术品市场分析可谓铺天盖地,在空间上大至一个艺术品类,中及一个艺术家群体,小至一件拍品;在时间上短至一位买家举牌的眼神,中及年度或拍季大势,长至几十上百年的市场沉浮。几乎所有的分析,都能在事后为发生的一切找
期刊
看完前篇艺术作品里表达的爱情,人们也许会好奇,艺术家生活里的爱会是什么样子。笔者采访到了艺术家夫妻王向明与金莉莉,看看他们相伴几十年的爱情之路。  他是幽默的水瓶,她是优雅的天秤;他偏重具象创作,她迷恋抽象表达;他的作品颜色饱满,她的画作黑白简洁;他梳理艺术史,理性地回望经典作品在历史上的转折;她发现生活美,感性地运用简洁点线、日常絮语表达精神中的流动。你甚至会疑惑,为什么两个人从相爱到牵手,能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