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评教有效性质疑与分析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教学的质量是其可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广大教师们能否在课堂上取得教育教学实效,直接关系着学生专业素质的形成,也关系着学校的发展前途。然而,如何能够判断教师在课堂的教学质量水平呢?学校经常的做法是通过学生的学习水平来衡量。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落实,一种教师教育评价主体多元的教学评价思路应运而生。一般的做法是,针对一名教师的教学质量,采用教学督导组评价、教学同行评价以及广大受教育者所组成的学生群体评教,其中占绝对权重的是学生评教。如果学生评教的结果能够有助于改进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那么这种评价是让人欣慰的,但前提是,来自学生的评教应当是有效的。这个前提由谁来保障?如果没有人能够保障这个前提的有效性,那么评教结果对于任何一位教师来说公正何在?倘若评价的结果与事实略有不符,受到不公正评判的教师凭借着职业道德或许可以忍耐下来,可是,万一最严肃、最认真的教师与最随意、最敷衍了事的教师在评价结果上来个好差颠倒,我们应当如何解释?一旦教师受到不公正的评价和对待,这种伤感会传染给更多的认真教学的同行,会阻碍教师职业的发展。
  都说教师教得怎么样,学生最有发言权。可是,我的疑问是:最有发言权的都能发好言吗?当学生评教成了越来越多学校评价教师的重头戏的时候,对于其自身的客观性我不敢说反对,但至少有几点质疑。
  一、学生珍惜评教这一宝贵的权利吗
  说来奇怪,曾经当学生的时候,很珍惜手中对教师评价的权利,认认真真地评价自己心中合格的、不合格的,优秀的、不优秀的教师。可惜,几次之后,见那些教学不认真的教师依然坚实地占据着重要的教学岗位,我有些失望,以后的评教也常常应付了事。可是到了今天,我成为一名教师,当真正开始思考学生评教这问题时,却觉得问题比曾经经历过的要复杂得多。
  我担心的是,今天的“天之骄子”们,都知道自己需要怎样的教育吗?知道评教这件事意味着什么吗?知道这些,他们才能在评价教师教学水平的时候放下“私人恩怨”,才能“不计前嫌”。如果他们知道评教是为了督促教师提高教学水平,为了学生学得更多、更有效,或许他们会珍惜。问题是,学生知道评教的意义吗?这需要学生有更长远的眼光,更敏锐的观察,以及更加宽广的心胸,而这些似乎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做到的。如果学生们在这个问题上懵懵懂懂,迷迷糊糊,或是假装糊涂,那评教的权利就没有被珍惜,结果可能比从来不曾拥有这个权利还要糟糕很多。
  二、学生具备分析量化评教指标的基本能力吗
  针对教师的学生评教,仅凭感觉评价也就罢了,毕竟现代的学生更善于跟着感觉走。对教师教学评价有个一般意义上的指标,这个指标包括教师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这些维度是教育学中教学评价的专业术语,也是教师教学质量的专业衡量标准。问题是,学生们都能理解这些标准的内涵、这些标准的价值吗?一学期下来,他们要对不同教师作出同样指标的评价,结果会如何?例如,教师教学内容是否丰富,这是教师能决定的问题吗?这首先是由课程本身的性质所决定的。至于教师教学效果如何,很少有学生会认认真真回忆本学期每节课的教学情况,他们或许会寻找一个评价的捷径,即按照自己对这门课程的喜好来做出判断,让兴趣成为自己的评价标准,效果好差皆由好恶作出区分。其实,仔细想想,就是教师们自己对这些问题进行自我评价,也不容易驾驭这几个维度,不能进行较为深刻的教学分析,何况那些尚未学习教育学,或是没学好教育学的学生们。
  三、每位学生所作出的评价都具有可靠性吗
  任何一所学校的学生都体现着学校文化所给予的特色和风格,尤其是在今天这样一个充斥相对主义、多元文化的时代,学生对优秀、优良、合格等的标准各有其主观的认识。当学生开始拿起手中的笔,或在电脑前对教师进行教学评价时,他们心里想的不排除以下几种可能性:
  这个老师是哪个老师?
  这个老师抓过我旷课吧?
  这个老师太啰唆?
  这个老师都怎么上课来着?
  ……
  当然,大部分学生会相对客观地珍惜这个评价权利。可是,这种客观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又何尝不是一种主观,也就是说,所谓的客观也是学生发自内心自己所认为的客观,他认为他是正确的。当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以这种“客观性”来进行评价的时候,他们只是在从自己的视角对教师教学做出“合理性”解释,这种解释越来越多样,而教师一学期的教学也就是同一风格和样式而已。学生们的多样诠释是让教师们的教学风格多彩了,还是支离破碎了呢?这是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
   四、对于评教,学生们能达成教学评价观的共识吗
  客观的学生评教要建立在共识性的教学评价观上,换一句话说,学生们不仅要能够辨别出好的教学质量,而且愿意为提高自己的这种辨别力付出努力,在对待教学的态度和信念上能够达成和谐与统一的认识。而事实上,传统的教育观念是严师出高徒。今天看来,严师未必出高徒。当代有些大学生在价值观上不仅不成熟,有时候还很幼稚。他们更多的是享受这个时代所给予他们的自由。他们越来越没有共同关注的人和事,也找不到学习所带来的豁然开朗和心灵感动。他们向往的是自由和宽容。所以,倘若他们知道真的还有教师对待他们像严格对自己的孩子一样,他们或许笑一笑,觉得不可思议;或许漠然对待,觉得理所当然。他们评价教师的口味变了,评价教学的角度也不同了,那种板着脸不懂幽默、只知道讲课却不知道取悦他们的教师似乎很难得到学生们的认同。现在对他们来说,在某种意义上,教学形式的价值远远大于教学内容,而这在以前是不合乎常理的。如果学生评教是遵循这种价值取向,那他们所评价出来的教师教学质量的可信性就需要好好反思一下。
  五、学生评教的效果是否是我们真正想要的
  教师教学评价的意义在于,通过评价实现教师的自我激励和反思,校正不足,发扬优点。那么,学生评教后为这个目的做出了什么具体贡献呢?或许,聪明的教师立即发现了学生们的“口味”,继续或者开始投其所好。倔强的教师不打算示弱和妥协,坚持以固有的教学姿态和学生形成对峙,这种对峙久而久之导致的或许就是课堂上的“失语现象”。最要命的应该是学生评教后所带来的连锁反应,例如,学校的领导高度重视最有发言权的学生们的评教结果,将这结果作为判断教师教学能力的主要指标,对评教结果配置相应的赏罚措施,与教师们的职称评定、优秀评选挂钩。如果没有这样的连锁效应,一些觉得委屈的教师还能发扬一下传统美德,让一下又何妨。可是,一旦有了这些系列举措,那他们将何去何从?那些曾经一心扑在教学上的教师,无法理解为什么得不到学生的认同。因为这种教学的信念太纯粹,以至于他们不愿也不想去分析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我们对教师的教学评价,看似全面,其实无论在理论还是在实践上都不够完整,看似顺畅无阻,实则困境重重。美其名曰拓展了教师评价的主体范围,将从上到下的领导或督导评价、从下到上的学生评教和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的同行评议有机结合,其实我们并没有更深入地探讨这种结合的和谐性和有效性,也没有对几种评价结果的权重及其可信度进行分析。教育改革对学校的要求是“以学生为本”,更重要的是,我们还要积极探索和追问:教育的民主权利由谁行使,行使者行使的前提条件和能力要求是什么,潜藏在以“学生为中心”这五个字背后的教育真谛究竟是什么,以教育性功能为主的教师评价对学生评教这一做法应当进行怎样的理论完善和实践监督。无论怎样,每一个关心教育事业发展的人都应当意识到,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如果当以教学为其职业生命的教师们受到不公正的评价和对待,作为管理者,首先应重新审视评价教师的标准和体系建设是否合理。
  
  (作者单位:吉林省通化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系)
  (责任编辑:刘福才)
其他文献
驻鄂全国人大代表、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周洪宇:  “建议仿照‘经济特区’的做法,在全国选择若干个不同类型、不同特点的区域,由中央确定为国家教育特区,赋予一系列权力和优惠政策,允许这些区域在全面推进教育体制改革的试验中先行先试点。”    支持方:  驻鄂全国人大代表、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周洪宇:可以选择三种不同类型的区域进入教育特区  其一为省级行政区域(含直辖市),其二为较低层级(市州或
和于漪老师接触过的人都会被于老师的生命状态深深地感动。她已经是一位80多岁的老人,身体一直不是很好,但她依然活跃在教科研一线。她已经没有任何职衔,只是一位退休教师,但在上海普教领域,其影响力却是不可替代的,其声望却是无人能及的,而这都是因为于漪老师的生存方式。我们都知道上一两堂好课不难,难的是不断地上出好课,上出几千堂好课;做一两次报告不难,难的是不断给人启迪;发表一两篇文章不难,出版一两部著作也
每一间教室也应该放尸个诗人,一个教室里同时有一个诗人,还有一台电脑,让他们共存……我们确实非常有必要使两者保持平衡:高技术和高格调。我们的技术变得越技术,我们就越需要诗人。  ——美国著名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我们将进入一个什么时代》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歌文化渗透在整个中国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中国人两千多年来的一种生活方式,成为渗透于我们血液里的一种民族意识、一种挥之不去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于漪老师经常喜欢引用柏拉图“洞穴里的囚徒”①作为隐喻来回答这一问题,而这一切实际上就是对于生命的发展、灵魂的提升的关注。但是如果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和追求真理的勇气,教育的这种本质诉求就会迷失在世俗功利的茫茫苍苍的丛林里。环顾周围,由于思想的缺位,有多少人不是对育“分”兢兢业业,对育人置若罔闻?在这些人的心目中,教育不过是为稻粱谋或邀取名利的工具,知识分子的独立思想和精神期许在这些
“爱”就一个字。在美丽的水电城——宜昌,在“全国首届小学作文教学论坛”的现场,在王崧舟老师的作文教学课堂,这一个字,被演绎成了一篇篇动人的文章。我有幸亲历了这个演绎过程。或许,是这诗意的课堂触动了灵性的绽放,我很自然地联想到王国维《人间词话》里的“三重境界”,这里,也想用这充满诗意的境界来表达内心真实的感悟。    一、“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师:请拿出一张准备好的纸,这
《中国教师》:郑教授,您好,主管妇儿工作的广东省副省长雷于蓝曾在今年三月份提出“将在中小学校试点实施女性教育”,围绕此话题,社会上争论很多,请问您怎么看待“推行女性教育”?  郑新蓉:如果说是由广东省妇联提出,我认为这件事还是挺有意义的。到目前来看,在男女两性发展的方面,尤其是针对女性所面临的困难和困境,来提出关注女性的教育,这一点还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发现问题总比不发现问题好。社会上存在的诸多争议
《中国教师》:冯院长,您好,作为一位教育学专家,能谈谈您对目前社会上报道的“在家上学”这一教育现象的看法吗?  冯虹:我觉得这种方法还是不太合适吧。因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当中,学校教育应该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途径,特别是基础教育阶段,这个阶段是不应该被简单化地变成自己“在家上学”的。虽然说目前通过报道来看,也不乏一些成功案例的存在,但是这并不具有普遍性,不适合所有的孩子都去选择这种教育方式。如果都采用了
在美丽的黄河之滨,有一处学校,它北依母亲河黄河,南临济青高速公路,东靠滨博高速公路,西对惠青黄河大桥,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高青县城中心。它,就是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第二中学(以下简称高青二中)。  高青二中是一所省级规范化全日制普通高中,现有36个教学班,在校生1500余人,教职工225人,其中高级教师38人,一级教师50人,教师学历达标率98%。学校始建于1958年,2003年迁入县城后,由原
21世纪初,世界各国都在调整学校心理学学科的发展规划,以使学校心理教育获得长足发展。学校心理服务是一项专业性、科学性很强的工作,学校心理教育事业的发展必然需要大批素质优、水平高、能力强的专业人才。《美国学校心理咨询者协会宣言》指出:“学校心理辅导者常常是学生容易接触的唯一的心理健康教育专职人员,他们是能够渗入到学生的智力状态和情感领域来提供有效帮助的专家。”成为专家型教师以及心理教育专家,已经成为
职业幸福是使人持久而富有激情地从事某种职业的精神力量。教师职业幸福的源泉来自哪里?怎样才能真正找到当教师的感觉?多年的工作经验和体会使我确信不疑:那就是当班主任。   班主任是一个班集体的教育者、培育者和管理者,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真正实施者,是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是学生的良师益友,是学科教师联系的纽带,是家长的合作伙伴。班主任工作非常重要,很多教师都能为承担这一工作而感到光荣和自豪。不可否认,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