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研读拾穗:轴对称“包含”亚移

来源 :中学数学杂志: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omeizi2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对初中数学新教师的培训与教学调研中,研读教材是一项不可或缺的工作.其中,一些对教材的思考与教学设计的话语,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现就初中数学人教版教材(八上12.2.1)“作轴对称图形”一节的研读,拾穗如下:1图形的方向教材称:对称轴方向和位置发生变化时,得到的图形的方向和位置也会发生变化(如下图).
其他文献
湖南的符云锦老师在其博客上提出一个有趣的除法问题:  给定一个整数α,若存在一个正整数λ,使得α÷λ=β,β是整数α去掉最高位的数字而得到的整数,则这样的整数α有多少个?  符老师找到了几个例子,125÷5=25,25÷5=5,15÷3=5,36÷6=6,45÷9=5,48÷6=8,120÷6=20,…  笔者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认真研究一番后,完满地解决了该问题,现不揣冒昧,写出来与大家分享. 
1 问题的提出rn教育家叶澜指出“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可能出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园景.”可是,当前数学课堂教学对“生成”还普遍存在着误区:一种是“去生成
1 “熟题效应”问题的提出    作业或考试之后经常会发生出人意料的结果,那些被认为很有把握的“熟题”经常会出错,有时得分率很低,有人把这种失误归结为“不细心”、“马虎”、“太紧张”等,其实这并非由于这些原因而表现出来的偶然现象,而是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究其原因,是“熟题效应”在暗中支配,给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解答数学题时遇到了“熟题”,跳不出原题的框框,摆不脱思维的定势,对题中变化的“条件”视
点评 新课改的课堂应是师生平等的课堂,应是体现学生个性的课堂,不能是教师的一言堂,教师要给学生充分展示的机会,决不能限制,扼杀学生思维的火花。
分析 对于上述结论,利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和平行线的性质可以探索出多种添加辅助线的方法予以证明。
几何中的最值问题大多是利用几何图形的性质、作各种几何变换、作图及几何中的不等量关系来求解的,下面举例说明。
将一条已知线段n等分,一般是根据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采用推动三角板的办法完成的,如果不采用推动三角板还有没有其他等分线段的方法呢?下面仅以n=5的情形为例,介绍几种新作法,供大家参考。
在近几年各地的中考试卷中,常出现图形在直线上翻滚与点相关的中考题,或求翻滚过程中某点经过的路径,或求翻滚结束时某点的位置.这类试题需要考生具备一定的想像力,对翻滚过
最近山东巨野县的数学老师到我们学校听课,学校安排了2节课,听完课后,两节课给人留下了一个共性的思考——关注学生了吗?新的课程改革已经推开了接近十年的时间,我们老师的观念怎
北师大版数学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48页《公园有多宽》一节的引例为:   某地开辟了一块长方形的荒地,新建一个以环保为主题的公园.已知这块荒地的长是宽的2倍,它的面积为400000米2.   (1)公园的宽大约是多少?它有1000米吗?   (2)如果要求误差小于10米,它的宽大约是多少?与同伴交流.   (3)该公园中心有一个圆形花圃,它的面积是800米2,你能估计它的半径吗?(误差小于1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