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活动的舞台上旋转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qianji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每一个人都渴望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舞台,渴望能在这个舞台上旋转自己的人生。新的课程改革就为孩子们搭建了一个美丽的舞台——《品德与生活》。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一门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为学生认识社会、走近社会、融入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而课程目标主要是通过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实现的,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
  美国著名哲学家杜威认为,知识与活动不可分离,知行统一,欲知必行。因此他提出了“做中学”,主张让儿童亲自经历活动行为,在活动中求知识、求发展。因此,让学生在课堂这个舞台充分抓住展示自己的机会,对他们来说尤为重要。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更好地表现自我,展示自我,让课堂焕发出新的生命力,需要我们教师共同研究和探索。
  
  一、教师转变角色,还学生自由的舞台
  
  回顾以前,我们这一辈人读书时,“填鸭式”教学司空见惯。课堂上大都是老师讲什么,学生记什么,单纯地注重知识传授,而轻视能力的培养。学生不懂得提出我“想”知道什么,只知道我“必须”知道什么,接受些什么,学习被动。新课程指出,教师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儿童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指导者,是引导、激发和深化儿童生活的人。可见,老一套的教育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了,我们必须更新教育理念,积极转变角色,引导学生在自由的活动舞台上尽情挥洒个性。
  例如教学《留住秋天》这一课,在指导学生利用事先收集的秋天的果实、树叶、种子等自然物进行剪贴、拼画时,作为教师的我只是在孩子们动手之前做了一些必要的安全教育(如不要用剪刀尖对着别人等等),如果学生在构图方面有困惑时,老师再适时伸手相助。
  此时,孩子们兴高采烈地制作着,交流着,课堂气氛活跃。半节课下来,一幅幅成功的作品纷纷展现在我的眼前:有色彩鲜艳的剪贴画,让我好像看到色彩斑斓的彩蝶在眼前飞舞着;有构思独特的拼图,使我仿佛听到了画中传来阵阵的鸟鸣声;还有立体感强的植物“浮雕”,令我感到鱼儿似乎要从画中跳出来……这节课,在教师引导下,孩子们通过自主活动,充分发挥了想象力、创造力,培养了动手能力,从中也体验到了创作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
  
  二、形式灵活多样,旋转起自由的舞台
  
  《品德与生活》这一课程的特点是以活动为手段对儿童进行教育,利用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使学生的体验产生共鸣,从而让学生在乐中学,在动中学,在玩中学,从不同角度强化了学生的品德意识;课程又利用实践性活动,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和学习的兴趣;利用游戏感受集体生活的乐趣;利用欣赏、讲故事来感受大自然的美。因此,课堂中,应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提供给孩子自由活动的广阔舞台。
  1.创设情境,引导主动参与
  孩子们是活泼好动、充满童趣的,他们愿意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尤其喜欢和教师一起参与进来。因此,平时老师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设计活动情境,并把自己也想象成一个孩子,用自己的“童心”去设计吸引孩子们的活动。例如在教学《我会好好吃》这课时,我考虑到一年级小朋友的年龄特点,如果老师对他们说要多吃这个,少吃那个,每天要保证营养均衡,在课堂上现场给他们分析食物的营养价值,学生肯定不能接受。针对这一点我巧妙地设计了“好宝宝自助餐厅”的活动情境,让学生自由选择午餐,并通过课件直观地展示各类食物的营养价值,引导学生发现症结所在,然后让孩子们对自己的菜谱进行修改,达到合理饮食的目的。在这项活动中,学生既玩到了,又学到了,是“润物细无声”的最佳体现。
  2.模拟操作,活化道德感悟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解放学生的头脑,创造让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根据《品德与生活》的特点,在活动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平台,为学生提供人人参与的“展示”机会和空间,让学生的人性在自我展示中张扬。模拟操作就是将现实生活或劳动环境,想象移到课堂,让学生在其中进行操作,使学生的个性在自我展示中张扬。如在教学《让我试一试》一课时,我借助多媒体创设了这样的情境:有一天晚上,小丽独自一人在家看电视,她有点害怕,忽然她又听到了敲门声,小丽战战兢兢地问:“谁呀?”敲门者回答:“我是你爸爸的同事。”“你有事吗?”“你爸爸今天有事不能回来,他让我把一份文件先送回来,请你把门打开,让我进屋。”小丽站起来……小丽是应该开门还是不应该开门呢?教师没有让学生马上回答,而是根据不同的看法把学生分成两组,让同意开门的同学坐左边,不同意开门的同学坐右边,以自主选择座位的形式来回答是“应该开门”还是“不应该开门”的问题,然后模拟辩论会场,由两组学生分别选派出代表进行对抗辩论。通过对抗辩论,学生不但战胜了胆怯和畏惧心理,而且明白了一个道理: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都要冷静思考,不能轻易上当受骗。通过自由组合,不仅让学生有更多互动交流的机会,而且可以在活化的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道德思辨能力和认识水平。
  3.亲身实践,激发学习兴趣
  陆游老先生曾经说过:“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有生活,才有感受;有实践,才有体验。孩子们求知的“胃口”大,好奇心强,光学教科书上的内容是远远不够的,只有让他们身临其境,参与实践,亲身体验,才能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出学习的兴趣,才能得到真实的感受。
  如教学《春天来了》时,我按照这一原则,组织安排了有趣的活动内容,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校园寻找春天。一听到可以去操场上《品德与生活》课,孩子们都欢呼雀跃。出发前我先对学生提出纪律方面的要求和应注意的事项。来到校园中,孩子们三个一组,五个一群,观察着、寻找着、谈论着……从植物类、动物类、生活类及其他方面进行观察,利用多种感官感受,了解春天,发现春天,体验春天。看着孩子们叽叽喳喳、兴奋不已地交流着自己的“惊人”发现,我也沉浸在春天的美好之中。当回到教室汇报各自寻找到的结果的时候,气氛非常活跃,孩子们迫不及待地说:
  老师,我发现柳树已经长出嫩绿的小芽了!
  老师,我发现花丛中蝴蝶已经在翩翩起舞了!
  老师,我发现春天到了,人们衣服穿得少了!
  老师,我发现……
  这次活动,孩子们积极地参与其中,结合书本,结合生活,切身感受到“春天真的来了”,“春天真美好呀”,不仅激发了学习热情,真正让孩子们在乐中学、动中学、玩中学,而且发挥了他们的个性特长,培养了热爱大自然,进而热爱生活的情感。这比单纯地在课堂上听老师讲“春天来了”,效果要好得多。
其他文献
唐德宗在位时,幽州(古"九州"之一,今为北京、天津及河北部分县)有一位善吹筚篥的人,姓王名麻奴,在河北(泛指黄河以北的地区)被誉为第一高手,每次演奏后,总是获得一片赞美声。王麻奴
本研究通过对14名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在完成大学英语口语课堂任务中的语言产出进行分析,考察了独白式和互动式两种交际任务类型对英语口语产出复杂性的影响。研究发现:独白式和
所谓教学反思,就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的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已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能产生的结果进行内省式学理审视和分析并记录在案的过程。这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不论对于教师的成长还是对于教育的总体效果都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首先,教学反思是对事务性教后小结的学理性改善。在教学实践中,有些老师尽管经常按照学校规定写教后小结,但有些认识是肤浅的,未能把教后记
路过早餐店,我们常常会被这样或那样的拉面广告所吸引。然而,当你步入店中品尝那正宗拉面细腻香甜的美味时,你是否会想到拉面师傅在制作拉面的过程中却蕴含着一个有趣的数学问题
It is well known that English is the world language nowadays,and it is an official language in most countries.It is also currently the language most often taugh
在素质教育的目标导向下,教学改革覆盖到高校教育的方方面面。普通高校的音乐教育领域中,如何通过行之有效的方式来提升学生整体音乐素养、提高实践技能、培养创新精神,一直是业
六年级家庭作业上有这样一道题目:请你用创造一个美丽图案。  看到这个题目我也很茫然,不知从何入手,挖空心思,想出这样一个图案,以备课堂急用,做到心中有数。   小朋友滑滑梯  带着答案走进课堂。  第一次实践(在六(1)班执教)  师:出示题目请你用  创造一个美丽图案。  (好久教室里很安静,同学们有的眉头紧皱,有的抓耳挠腮,有的小声议论,能拼成什么样的图案呢?每个图形能代表什么呢?)全班同学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