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战湘赣闽

来源 :大众摄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om4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继今年的天津、广东、海南影友联谊活动之后,《大众摄影》又开始了湖南江西福建之行。在5月15日-23日为期9天的时间里,我们一行四人奔走于三省六地,办讲座、搞联谊、访学校,讲国展、评月赛、点器材,我们开门办刊,直面基层摄影、倾听读者呼声。时间是短暂的,收获是丰厚的。在这里为我们的读者朋友们奉上一桌丰盛的大餐,当然主厨不是我们,而是那些鲜活的摄影人。
  
  湖南摄影
  色香味全麻辣烫
  
  北京已经很久没有下雨了,斜风细雨中的长沙让我们感受着南方的温润与诗意。5月15日一大早,经过一夜的旅途,我们到达本次联谊活动的首站——湖南。迎接我们的湖南省摄影家协会胡勇明副主席和朱圣珍秘书长告诉我们:今天摄影界的活动特别多,早上9:00点,召开2004年全省摄影工作会,省青年摄协举办的“眼中的长沙,心中的生活”颁奖典礼;下午2:00是《大众摄影》湖南影友联谊会,晚上8:00是《大众摄影》作者座谈会,同时“鑫天鑫城”青年数码摄影大赛也将公开颁奖……这丰盛的大餐真让我们感受到了湖南人和湖南摄影界“怕不辣”的奔放个性。
  《大众摄影》与湖南影友的联谊活动可谓点面结合。15日下午在大雨中迎来了400多位影友,甚至有外地影友坐了8个多小时的火车赶到长沙;晚上,与来自湖南各地的影友专题座谈;16日上午,在湖南大学与100多名大学生开展交流;下午,与《大众摄影》湘潭的网友们网下会面。与影友面对面的交流,让我们听到了来自一线的呼声。
  短短的两天时间,五场形式各异的对话,让我们感受着湖南摄影的活跃,影友的热忱。湖南省目前仅地市就有5份摄影报,长沙、湘潭还创办了自己的摄协网站。邵阳、永州、郴州等地都有摄影俱乐部,每月举行各种摄影活动。面对“搞艺术摄影越搞越穷”的普遍现象,湖南影人希望《大众摄影》开辟一个“生财有道”栏目,让广大的影友交流以影养影的经验,使摄影拥有更坚实的物质基础。话题一出,在座的影友就纷纷亮出了自己的秘笈,诸如有人专拍“美人照”卖给报刊杂志,有人专门给企业拍宣传画册,有借湖南风光风情做图片报道的,也有一心一意自费办影展寻找商机的,盈利路数可谓各显神通,令我们看到了湘军在摄影界骁勇善战的身影。
  


  江西摄影
  清新纯朴家乡菜
  
  湖南摄影香辣美味还未品够,我们一行四人又于17日凌晨四时踏上了东去的列车,前往下一个目的地——江西。晴空万里的好天气让我们神神为之振奋,而当晚的《大众摄影》江西影友联谊会也像今天的天气一样让人感受到了江西摄影人的热烈和《大众摄影》的影响力。容纳400人的会场座无虚席,就连会场外都站满了前来参加联谊活动的各地影友。待到最能调动人气的现场评奖活动一开始,就看桌子上、椅子上到处都摆满了影友带来的1000余幅精美的摄影作品。
  为期两天的江西影友联谊活动,我们看到,江西是一个注重摄影基础教育的省份,有着“黄埔二期”美誉的江西大学新闻系摄影班学员是该省摄影界的中流砥柱,而以江西科技师范学院摄影专业为代表的新生代正在崛起。江西摄影注重本土资源,其著名的风景人文名胜如庐山、婺源、井冈山、三清山、流坑等都是具有着鲜明特色的摄影胜地,当地的自然景观如白鹭、白鹤、鸳鸯、秋沙鸭……也是取之不尽的创作题材。以原省政协主席叶学龄为代表的一批摄影人则更加关注于生态环境摄影,他们研究、拍摄自然生态的状况,倾注了更多的人文关怀,有着很强的社会责任意识。另据江西高速公路摄协负责人介绍,江西的高速公路铺到哪里,高速摄协的工作就延伸到哪里,既有利于工作,又有利于自己和他人,宣传工作成绩,提高个人修养,可谓一举多得。
  “今年的《大众摄影》更加时尚了,装帧设计很好,文章质量高,刊中刊针对性强。这次听了你们的《决胜国展》和《数码讲座》受益匪浅,很受启发”,尽管两天来我们已经连续20多个小时没有休息,但听到这样的话语,还是让我们心里感到暖洋洋的。“传播影像文化,指导影像消费”是我们的办刊宗旨嘛。
  


  福建摄影
  千滋百味佛跳墙
  
  “佛跳墙”本是一道福建的传统名菜,据说它那皇家风范的美味让出家人闻了都会动心。这次《大众摄影》福建之行,令我们感触最深的就是福建摄影历经80年代的辉煌,90年代的沉寂,又迎来了新世纪的腾飞,看到如此新人涌现、佳作迭出的景象,就仿佛在品尝地道美味的“佛跳墙”。
  19日晚,福建省画院不够大的会场挤满了热情的影友,很多来晚了的影友只好站在门口,或者坐在桌子上、地板上,公开评选也因场地的限制,延伸到了门外的空间。我们发现福建摄影特别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充分挖掘地方特色摄影资源。有专拍海滨滩涂的,有把镜头对准惠安女的,有关注人文遗产古廊桥的,也有专注于花鸟鱼虫生态环境的,而且注重照片的后期制作,精致漂亮的包装提升了作品的品味,很能打动评委的心。联谊会上另一道靓丽的风景就是福建摄影的“娘子军团”实在厉害,现场评奖的很多获奖作品都是出自巾帼之手,她们用女性独特的视角丰富着色彩斑斓的瞬间世界。
  在福建,很多摄影人都做大了“蛋糕”。20日晚,在《海峡摄影时报》社我们见到了创始人福建青年摄影协会会长潘朝阳,他介绍说,省青年摄协是个“激情燃烧”的摄影团体,现有会员1200多人,每年办一次展览、出一本画册,还创办了青少年摄影中心,举办了15期摄影培训班,并在2001年成功举办了第一届海峡摄影艺术节,目前正在筹划第二届艺术节活动项目;21日,在泉州华光摄影艺术学院,两年前还是一片空地的校园现在已是教学楼、摄影棚、宿舍楼拔地而起,明年第一届学生即将毕业,开始向社会源源不断输送摄影专业人才;在福建影友联谊会上,获奖作者中不少都是中国摄影函授学院福建分院历届学员,看到弟子们的成长和进步,院长蔡懋灿的脸上挂满了欣慰的笑容。可以说福建摄影后劲十足,摄影基础教育功不可没。
  为期四天的《大众摄影》福建之行,我们探福州,走泉州,赴厦门,举办了3场大型联谊活动,4场小型座谈会,与会人员总计800人之多,使我们深切感受到了摄影在八闽大地欣欣向荣的景象。




一夜啸声天下白 浪花里的歌




炉前激战 七彩人生




牧曲飞扬 潇湘女




九寨印象 无题




都市美容师 藏族老人




对话
其他文献
从1918年到1959年,人类处于现代摄影阶段。这个阶段的摄影以自我为核心,强调个性,不屑于艺术是客观现实的反映的传统观念,注重内省,强调创作主体的本原表达和个人生命体验的圆满释放,追求表现意识下的深沉情感和心理深处的客观真实。作品冷峻多义,折射出这个时期人们对社会有着强烈的危机感,以及危机中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全面异化。创作思想明显带有主观和非理性的倾向,甚者流露出颓废的色彩。在这一
期刊
编者手记:习惯了拍摄“纯影像”的学院派学生们,一直将表达自我、追求个性作为摄影的宗旨,但上了李媚老师的“报道摄影与图片编辑”这门课后,他们不仅对纪实类摄影有了全面、深刻的认识,而且自己经历了从选题到拍摄再到后期编辑的全过程,真正来了回图片故事DIY(自己动手做)!    课题:报道摄影与图片编辑  指导老师:李媚(鲁迅美术学院摄影系客座教授)  学生:鲁迅美术学院摄影系2000级学生    鲁迅美
期刊
如果把祖国的版图比作报晓的雄鸡,葫芦岛就是挂在雄鸡项下的一颗明珠,充满活力、充满魅力。她集山、海、城、泉、岛于一身,幽雅而不失繁华,古老又洋溢现代气息。这里的兴城古城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明代古城;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九门口水上长城是万里长城中最奇特的一段;这里的泉是被称为圣水的神奇温泉;这里的首山是国家级的森林公园;这里有风光无限的238公里的黄金海岸;香火缭绕的“北方佛岛——菊花岛”更是让游人流连忘返
期刊
编辑手记  花花草草以她们自然之美吸引着众多摄影爱好者。每到春暖花开,有花之处必有一群“好色”之徒。可是,也正是这些花草自身过于“养眼”,想拍出“花样”并不容易。  本期选择的这四位作者在拍摄上下了一番功夫,可谓是花样百出。    神奇的万花世界  梁建勇 文/图  我一直在想,用万花筒拍摄花会是什么样?它增强了我探索用新方式拍花的好奇心。我做了一个长边13厘米、高为45厘米的万花筒,去花店买了几
期刊
《战友》,是我一手握枪,一手拿相机,12年军旅生涯的影像讲述。  12年前,我带着父亲送我的尼康相机步入军营。十几个冬去春来,相机与我为伴,如影相随。  火热的部队生活锻炼着我,战友真挚的爱温暖着我。  我用心感受着军营生活,用镜头解读战友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热泪打湿的第一封家信;夜间紧急集合落伍者的狼狈相;打靶归来的喜悦;抗洪抢险中的勇士;“非典”疫情中的急救场面;送别退役战友的惜别之情……  
期刊
有的时候,我们常常有这样的困惑,端起相机,不知道镜头要对着哪里,不知道要拍些什么,感觉脑子里空空的,完全没有创作的灵感。这个时候,我们必须换个角度,找寻一些能使我们满意的东西。不是去寻找灵感,我觉得应该是去寻找我们拍摄的动机,什么是我们真正感兴趣的东西,什么东西真正吸引我们,什么东西你真的希望用相机拍摄下来,一旦你弄明白了以上的几点,你就不会不知道自己想拍什么了。  比如,如果是一个你朝思暮想的非
期刊
在上个世纪的的七十年代,我就在一本介绍外国照相机的小册子上见到过这种相机的身影,当时的型号叫ETR-S。这是一种精致小巧的120照相机, 这种相机由何而来,我便不知,但是在它之后的型号,我用过ETR-Si,这也是至今还在生产的勃朗尼卡单镜头反光形式的,而且是6×4.5cm底片尺寸的120照相机。据说从ETR-S到ETR-Si已经有了三十年的时间了,但凡一个照相机的品种在这三十年的时间里都会进行无数
期刊
前不久,案头多了几本书:《肉体与精神的痛》、《中国农民肖像》和《你好,孩子》。这几本书的推介词是:“当代最优秀的纪实摄影 普通中国人的真实生活”。刚好有一个“圈外”的朋友来,对这套书非常感兴趣,便拿去看了。当晚朋友打电话对我说这些照片拍得太好了,她在一边流泪一边看……  其实无论给纪实摄影做怎样的定义,毫无疑问它都是摄影家以此观照生命的一种方式。但是,对于纪实摄影,还有很多问题值得讨论。于是,我们
期刊
玛米亚(Mamiya)是摄影人非常熟知的相机品牌,它归属日本玛米亚相机股份公司门下。玛米亚公司生产的中画幅照相机,以产品丰富、附件齐全、涵盖面广和实用性强而著称,多年来深受专业摄影师和摄影爱好者的喜爱,由于功能实用、价格合理,因此也特别受到商业和影楼摄影师的青睐,并成为影楼用于拍摄人像的主流相机之一。不过对于中国的摄影消费者而言,对玛米亚最为熟悉的是它的6×7cm画幅的机型,如RB67、RZ67、
期刊
6月北京,在理光GX“完美演绎”专业级数码相机试用评测活动的评奖现场上,巧遇作为比赛评委的日本著名摄影家、相机评论家田中长德先生。他在日本的摄影界有着受人尊敬的崇高威望和地位,畅谈之余,我们邀请他为我们的读者开辟一个专栏,介绍他眼中的照相机,幸得欣然应允。除了感谢之余,也希望我们的读者透过他的双眼共同见证世界相机工业的发展。  《名机礼赞》是我在1991年出版的书,至今发行量已经达到10万册,是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