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内汽车技能大赛的开展,促进职业院校的课程建设。通过综述评价国内汽车技能大赛,从社会企事业单位和职业院校方面综合考虑,提出对汽车职业能力的思考及改善措施,从而推进行业进步和社会的发展。
汽车技能大赛职业能力改善引导一、汽车技能大赛举办特征
1.主办、承办单位机构相分离
对于职业院校汽修专业的学生来说,教育部是制定他们学习方向的主管部门,而交通运输部则是加强学生汽车维修技能的专业部委。而作为大赛承办方的专业行业协会——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担任大赛技术方案的确定工作,极具权威并为大赛的开展夯实基础,同时也是行业交通沟通的良好平台。
2.大赛项目依据国家标准,严格遵守操作规范
以国家的统一标准为基础,也就要求参加大赛的选手在日常的学习中,不仅要充分地掌握国家制定的标准制度,还必须要学会特定车型的汽修操作实际技能,并参照特定车系的保养规范。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而且也会提高学生的专业动手操作能力。
3.大赛裁定公平、公正、公开
裁判队伍都是长期工作在汽车行业的专家和代表,对赛事和操作标准了如指掌。具有高素质职业技能和专业能力的大赛裁判员队伍的建立,既加强了大赛的公平性与客观性,也对大赛的专业水准和职业技能有了一定的提升。
二、大赛的发展推动职业能力的完善
1.大赛的赛事水平逐渐提高
汽车大赛体系日趋完善,目前基本构建起了国赛、地方和行业大赛的比赛体系,已经形成了“人人都参与、专业大覆盖、层层有选拔”的局面。组织者的规模增大。大赛联办单位中,各联办单位、行业组织高度重视各赛项的组织工作,领导亲临现场,协调组织管理,在赛事结束以后对赛项今后的发展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2.比赛项目与时俱进,符合社会趋势
大赛的赛事由单一的动手实践能力考察,逐步演化成对实践和文化知识能力的双重考核,文化知识能力的考察比重也有上升的趋势。只有不断地贴合社会发展实际,迎合企业行业的人才需求,并以教育模式和地方经济发展为基础,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的高技能型人才。
3.裁判选定细化公正
大赛的多年筹备使其参与者日益增多,对裁判的选定和评定过程的制定,都提供了强有力的实践经验,对裁判员任职资格都认真挑选并推荐,具有较高的执行能力和水平,细化公正的评定过程在一定在程度上会显示比赛的神圣性,并且可以提高参赛者的重视度,以此提高参赛者的思维严谨性和细致度。
4.设施装备逐年更新,赛场布置日益合理
高质量的赛事和大规模的企事业参与,大赛的硬件设备逐年更新。比如,高像素的摄像机实时跟踪拍摄比赛现场,不仅有利于对现场操作进行合理公平的评价裁定,而且也为日后承办方和参与者的水平增进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
赛事场地的布置也日益合理完善。经过多年的比赛经验,大赛采用的场地和器械设备都是经过专业部门的检验之后才投入使用的,保证了每一位参赛者在竞技条件上的公平性,同时也减轻了裁判员评分的技术负担。
三、大赛的相关问题陈述
一是理论研究少。很多单位和机构将汽车技能大赛作为提高自己知名度的跳板,增大力度开办大赛,但很少根据实际大赛呈现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回溯多年大赛,可把技能大赛视为教育教学活动,从心理学角度进行研究;可把技能大赛的赛事联系社会的发展趋势进行细化阐述;可从大赛的开办组织和人员的调度安排,用社会学的知识体系进行理论说明等,综合而言,基于理论的研究比较缺乏。
二是定性不定量。在实际研究过程中,分析多个评价文献,大多从竞赛通知中的赛事项目、参赛人员要求等方面进行宏观比较,缺乏对特定赛事的细化比较。立足实际的调查研究较少,逻辑分析较多,实证研究较少。目前,进行的汽车技能大赛已经如数家珍,可以采用统计软件SPSS对大赛的结果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对比分析。
三是泛泛而谈。从多年的赛事结果总结,对赛项设计、组织架构等方面进行工作研究,继而分析大赛的开办对职业院校的影响,如何改善职业院校的课程设置,但从行业企业的角度对大赛进行研究是鲜少的,面向政府和部门,对大赛相关政策的制定情况、执行情况等进行研究也应该加强。
四、大赛对职业能力的影响及改善措施
1.从社会(企事业单位)方面考虑
(1)企业方面。针对赛事的情况,要进一步完善大赛体制机制,如行业合作制度、大赛奖励制度、大赛分层分级举办制度等,从而完成竞赛的阶段性向常态性的过渡。在统筹安排赛事的同时,实现省赛与国赛项目、地方赛与国赛、地方赛与行业赛等对接,要充分体现各地特色,要创新方式方法。
(2)社会方面。大赛的举行推动社会的发展,促进汽车行业的改革。行业的发展不能固步自封,要与时俱进,从大赛的结果会直接反馈当前行业的中坚力量的专业水平,这不仅增大了行业的竞争发展,而且也为其改革提供了方向。在制定行业发展规划时,依托国家的“十二五”规划要求从实际出发,实现飞跃式发展。
2.从职业院校方面考虑
(1)职业教育方面。将以往的注重理论知识教学向注重职业技能的教学转变,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模块结构塑造职业技能教学体系;将课堂教学向实践教学转变,加强院校与企业、行业协会之间的联系,构建出校企合作的新型教学模式;将以“教”为重心转向以“学”为重心,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打造一体化教学;还要将课堂的主体由教师向学生转变。
(2)学校硬件方面。技能大赛考察的重点是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所以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是远远不能适应的,要更加注重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训。在这一方面,学校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诸多的软件条件,更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硬件设施,使学生有足够的条件来完成对自我动手操作能力的提升。
(3)职业教师方面。第一,强化“重在应用”的教学原则,不断改进、调整和优化教学的内容,实现课堂教学的多样性。第二,提升学生对课程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兴趣进行教学,将目标、过程、考核一体化,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从而提升他们的思维创造力以及专业技能水平。针对上述影响,应主张建立技能提升工作室,加大对学生的职业技能培训;国家、政府要加强对政策资金赞助使用动向的监督,让实训基地建设、重点院校建设等项目与大赛的基地建设相统一;教育行政部门、职业院校、教师、学生之间也要形成密切的交流沟通,建立起一批具有较高综合素质水平的师资队伍。
(4)高职学生方面。大赛的主角是职业院校的学生,受益最大的是学生。因此,不断完善大赛以此来得到相关专业行业的认可,也可以增加職业院校学生的就业机会。
举办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已经成为我国职业院校的一项重要教育建设事业。它不仅成为职业院校教育成果和学生综合技能的展示平台,更成为企业与学校、学生之间的一个良好沟通桥梁。
汽车技能大赛职业能力改善引导一、汽车技能大赛举办特征
1.主办、承办单位机构相分离
对于职业院校汽修专业的学生来说,教育部是制定他们学习方向的主管部门,而交通运输部则是加强学生汽车维修技能的专业部委。而作为大赛承办方的专业行业协会——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担任大赛技术方案的确定工作,极具权威并为大赛的开展夯实基础,同时也是行业交通沟通的良好平台。
2.大赛项目依据国家标准,严格遵守操作规范
以国家的统一标准为基础,也就要求参加大赛的选手在日常的学习中,不仅要充分地掌握国家制定的标准制度,还必须要学会特定车型的汽修操作实际技能,并参照特定车系的保养规范。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而且也会提高学生的专业动手操作能力。
3.大赛裁定公平、公正、公开
裁判队伍都是长期工作在汽车行业的专家和代表,对赛事和操作标准了如指掌。具有高素质职业技能和专业能力的大赛裁判员队伍的建立,既加强了大赛的公平性与客观性,也对大赛的专业水准和职业技能有了一定的提升。
二、大赛的发展推动职业能力的完善
1.大赛的赛事水平逐渐提高
汽车大赛体系日趋完善,目前基本构建起了国赛、地方和行业大赛的比赛体系,已经形成了“人人都参与、专业大覆盖、层层有选拔”的局面。组织者的规模增大。大赛联办单位中,各联办单位、行业组织高度重视各赛项的组织工作,领导亲临现场,协调组织管理,在赛事结束以后对赛项今后的发展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2.比赛项目与时俱进,符合社会趋势
大赛的赛事由单一的动手实践能力考察,逐步演化成对实践和文化知识能力的双重考核,文化知识能力的考察比重也有上升的趋势。只有不断地贴合社会发展实际,迎合企业行业的人才需求,并以教育模式和地方经济发展为基础,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的高技能型人才。
3.裁判选定细化公正
大赛的多年筹备使其参与者日益增多,对裁判的选定和评定过程的制定,都提供了强有力的实践经验,对裁判员任职资格都认真挑选并推荐,具有较高的执行能力和水平,细化公正的评定过程在一定在程度上会显示比赛的神圣性,并且可以提高参赛者的重视度,以此提高参赛者的思维严谨性和细致度。
4.设施装备逐年更新,赛场布置日益合理
高质量的赛事和大规模的企事业参与,大赛的硬件设备逐年更新。比如,高像素的摄像机实时跟踪拍摄比赛现场,不仅有利于对现场操作进行合理公平的评价裁定,而且也为日后承办方和参与者的水平增进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
赛事场地的布置也日益合理完善。经过多年的比赛经验,大赛采用的场地和器械设备都是经过专业部门的检验之后才投入使用的,保证了每一位参赛者在竞技条件上的公平性,同时也减轻了裁判员评分的技术负担。
三、大赛的相关问题陈述
一是理论研究少。很多单位和机构将汽车技能大赛作为提高自己知名度的跳板,增大力度开办大赛,但很少根据实际大赛呈现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回溯多年大赛,可把技能大赛视为教育教学活动,从心理学角度进行研究;可把技能大赛的赛事联系社会的发展趋势进行细化阐述;可从大赛的开办组织和人员的调度安排,用社会学的知识体系进行理论说明等,综合而言,基于理论的研究比较缺乏。
二是定性不定量。在实际研究过程中,分析多个评价文献,大多从竞赛通知中的赛事项目、参赛人员要求等方面进行宏观比较,缺乏对特定赛事的细化比较。立足实际的调查研究较少,逻辑分析较多,实证研究较少。目前,进行的汽车技能大赛已经如数家珍,可以采用统计软件SPSS对大赛的结果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对比分析。
三是泛泛而谈。从多年的赛事结果总结,对赛项设计、组织架构等方面进行工作研究,继而分析大赛的开办对职业院校的影响,如何改善职业院校的课程设置,但从行业企业的角度对大赛进行研究是鲜少的,面向政府和部门,对大赛相关政策的制定情况、执行情况等进行研究也应该加强。
四、大赛对职业能力的影响及改善措施
1.从社会(企事业单位)方面考虑
(1)企业方面。针对赛事的情况,要进一步完善大赛体制机制,如行业合作制度、大赛奖励制度、大赛分层分级举办制度等,从而完成竞赛的阶段性向常态性的过渡。在统筹安排赛事的同时,实现省赛与国赛项目、地方赛与国赛、地方赛与行业赛等对接,要充分体现各地特色,要创新方式方法。
(2)社会方面。大赛的举行推动社会的发展,促进汽车行业的改革。行业的发展不能固步自封,要与时俱进,从大赛的结果会直接反馈当前行业的中坚力量的专业水平,这不仅增大了行业的竞争发展,而且也为其改革提供了方向。在制定行业发展规划时,依托国家的“十二五”规划要求从实际出发,实现飞跃式发展。
2.从职业院校方面考虑
(1)职业教育方面。将以往的注重理论知识教学向注重职业技能的教学转变,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模块结构塑造职业技能教学体系;将课堂教学向实践教学转变,加强院校与企业、行业协会之间的联系,构建出校企合作的新型教学模式;将以“教”为重心转向以“学”为重心,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打造一体化教学;还要将课堂的主体由教师向学生转变。
(2)学校硬件方面。技能大赛考察的重点是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所以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是远远不能适应的,要更加注重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训。在这一方面,学校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诸多的软件条件,更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硬件设施,使学生有足够的条件来完成对自我动手操作能力的提升。
(3)职业教师方面。第一,强化“重在应用”的教学原则,不断改进、调整和优化教学的内容,实现课堂教学的多样性。第二,提升学生对课程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兴趣进行教学,将目标、过程、考核一体化,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从而提升他们的思维创造力以及专业技能水平。针对上述影响,应主张建立技能提升工作室,加大对学生的职业技能培训;国家、政府要加强对政策资金赞助使用动向的监督,让实训基地建设、重点院校建设等项目与大赛的基地建设相统一;教育行政部门、职业院校、教师、学生之间也要形成密切的交流沟通,建立起一批具有较高综合素质水平的师资队伍。
(4)高职学生方面。大赛的主角是职业院校的学生,受益最大的是学生。因此,不断完善大赛以此来得到相关专业行业的认可,也可以增加職业院校学生的就业机会。
举办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已经成为我国职业院校的一项重要教育建设事业。它不仅成为职业院校教育成果和学生综合技能的展示平台,更成为企业与学校、学生之间的一个良好沟通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