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思想政治课堂,培育学生创新素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ppHap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提高创新能力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学,因此,为适应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需要,必须更新教学观念,改革课堂教学。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创造性思维;充分利用情感的感染和激励作用;鼓励求异,培养学生的独创精神;让多种活动走进课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对练习题进行变式训练;创造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
  关键词: 思想政治课堂 培育 创新素质
  
  思想政治课教学在培育学生创新素质方面肩负着重要任务,有着独特的优势。几年来,围绕培育学生创新素质这一主题,我对优化课堂教学进行了改革和实验,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一、实现明确学习目的、动机,形成创新意识
  
  创造意识的形成有两个前提:一是有强烈的创造欲望,使学生产生“我要创造”的要求,不固步自封,不墨守成规,不安于现状;二是要有创造信心,树立“我能创造”的信念。很多人在创造面前无所作为,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创造信心不足。其实,创造力人人皆有,无非是一个程度大小和创造力是否得到开发的问题。因此,一方面要使学生树立信心,另一方面要帮助学生开发这种蕴藏在每个人身上的最宝贵的资源。培养学生的创造欲望是培养创新精神的基础和前提。为此,我首先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通过专题教学,帮助学生树立起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这种专题教育,一般在开学伊始进行,占用一至二课时。其次是结合政治课教学的有关知识,强化学习目的教育,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挥
  
  提高创新能力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学,因此,为适应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需要,必须更新教学观念,改革课堂教学。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创造性思维。思维总是从问题开始,创造性思维也不例外。要充分运用启发教学,积极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积极、自觉的思维,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一个积极主动的探索过程。在教学中,我们精心设计提问,培养思维的系统性;变换角度提问,培养思维的灵活性、独创性;多方诱导,培养思维的广阔性;设“陷”提问,培养思维的批判性。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还注意提出发散性思维的问题,使学生产生尽可能多的、新的、独特的见解,以培养学生多方向、多角度认识事物、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习惯。
  2.充分利用情感的感染和激励作用。列宁曾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所以教师要高度重视并充分发挥情感在激发创造性思维中的作用。教学中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传递与相互感染会活跃学生的思维。教师用赞许、肯定的态度对待学生学习中表现出来的创造性,会更加激励他们的创造热情。当学生的思维活动偏离了教师所期望的轨道,或学生对教师、书本的讲解质疑时,不可粗暴打断或强行制止,而要耐心地让他讲出来并加以鼓励,要让学生不断体验到创造的乐趣和成功的满足,逐步形成学生创造的热情,激发其创造的积极性。
  3.鼓励求异,培养学生的独创精神。学生的天性是好奇、求异,凡事都喜欢问个究竟和另辟蹊径。对此,教师绝不能压抑而应引导和鼓励。正如《学记》中所说:“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只有做到“弗牵”、“弗达”、“弗抑”,才能“和易以思,可谓善喻也”。科学史表明,思维的求异往往是创造的开始。伽利略由于对“上帝用六天时间创造世界”这一修道院观点求异,才有了天文望远镜的诞生;富兰克林由于对“雷公用神斧打雷闪电”的故事求异,才有了避雷针的问世。教师在教学中要允许、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异想天开”,从而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造的独创精神。
  4.让多种活动走进课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场所,教师要给予学生参与的时间和权利,鼓励学生问难质疑,发表各种见解,形成师生间的交流。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选择多种方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例如,讲心理常识,可以设立“课堂诊所”;讲法律常识,可以布置“模拟法庭”;讲社会发展常识,可以设计“时光倒流演讲”;讲哲学常识,可以进行“哲理论辩”;讲政治常识,可举办“热点访谈”等。只要教师认真投入,精心策划,巧妙设计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方案,就一定能使学生在参与中闪出创新的火花。
  5.对练习题进行变式训练。做题是任何学科都不能缺少的环节,它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政治学科主要是采取一题多变和多题归一的方式进行知识的巩固和深化,提高解题技巧和分析能力,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和创新性的。一题多变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思维灵活性的有效方式,在一个知识点的基础上,改变问法,改变材料或改变因果关系,使之变为更多的有价值、有新意的新问题,可以使更多的知识得到应用,从而获得一题多练,一题多解的效果。多题归一则是培养学生聚合思维的有效方式,对问题进行归类分析,抓住其共同的本质特征,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6.创造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传统的教育强调“师道尊严”,给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阻碍。在教学过程中,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创新思维的激发器。只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有学生思想的转变和觉悟的提高,产生启迪心灵的效应和情感上的“共振”;学生才能将“疑”提出来讨论、争辩,做到“不唯师”、“不唯书”,学生才能展开创造思维的翅膀在广阔的天空中翱翔。
  
  三、发挥理论作用,加大培养创新素质的力度
  
  1.全面深刻地把握基础知识,奠定创新的基础。创新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它的产生和发展必须有深厚的知识底蕴为基础。没有知识,人们的正确观点就难以形成,分析问题就缺乏依据。因此,在教学中首要的是要抓住让学生全面深刻地理解、把握基础知识这一环节。
  第一,准确理解基本概念。概念是思维的细胞,对概念的掌握程度直接反映基础知识的牢固程度。准确理解概念一般从三个方面入手,即剖析概念、比较概念和运用概念。第二,全面把握原理。①准确归纳原理内容;②明确原理在学科知识体系中的地位;③全面进行原理的迁移创新训练。
  2.优化认知结构,提高迁移创新能力。创新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依赖于知识的综合性和贯通性程度。也就是说,只有掌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才能对知识进行综合贯通,才能形成知识体系,才能使知识迁移。创新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知识的重新组织。为此,我们必须动手整理材料,构建知识体系,优化认知结构。
  教师在讲授知识的过程中,由于受到时间限制,只能分节讲授,这就有它的局限性。为此,教师每讲一段之后,就要让学生对知识内容进行整理,这样,不同学生对相同的知识可以整理出不同的知识图表来。这本身就包含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教师在指导学生整理知识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时,要注意给予适当的评价,对缺点及时指出,对创新及时鼓励,这样才能对学生起激励作用。
  3.结合教材有关理论知识,加大创新素质培养的力度。思想政治课教材中的许多理论本身就包含着创新的因素,因而在教学中,教师应利用这一优势,充分挖掘教材原理中的创新成分,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例如,在学习“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时,学生可以从哲学的角度了解什么是创新,为什么要创新,从而进一步形成创新意识及创新人格;又如,在讲授“国企改革”时,让学生认识到,国有企业的出路在于制度的创新,技术的创新,在于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从而进一步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创新动机和执著的创新情感。
  总之,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努力,使学生对政治课产生了浓厚兴趣,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求知欲,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使学生掌握知识,培养创新能力,提高思想觉悟。但是,我的研究还刚刚起步,在认识上还不够深入,还有待于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深化。
其他文献
s)、碱金属氢氧化物 M—OH(1)与硫醇 R-S-H(Ⅱ)反应生成 R-S-M(Ⅲ)。式中,M 为金属 Li(锂)、Na(钠)或 K(钾);R 为烯丙基、苄基或丁基。 s) and the reaction of alkali met
川金丝猴是我国的一级保护动物,数量稀少,被世界保护联盟列为濒危物种。有研究表明川金丝猴为季节性繁殖,每年9~12月为交配、怀孕的高峰期也被称为繁殖期,次年3~5月为分娩期
社会发展以人为本,人的综合素质决定未来社会的发展。学生体质的状况是一个国家潜在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体质的改善和增强是国家经济发展的结果,也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因此,增强学生体质不仅可为国家发展提供健康的人力资源,还可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国家社会和经济等方面的发展变化。分析我国学生体质测试的变化和发展历史情况,探寻我国学生体质研究指标体系的发展趋势,对于完善新一轮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指标体系,修订《学
摘 要: 当前休闲体育蓬勃发展,本文通过对休闲体育价值、意义的分析,揭示了休闲体育与体育教育结合的必然性,以及对体育教育的影响。  关键词: 休闲体育 体育教育 影响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们逐渐从繁重的劳作中解放出来,闲暇时间逐渐增多,追求身心愉悦与健康日益成为生活目的之一。在此背景下,休闲体育迅速兴起并蓬勃发展,并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本文从休闲体育的定义,价值,以及其
屎肠球菌是公认的益生乳酸菌,具有改善宿主肠道健康、促进生长、降低腹泻及免疫调节等作用。目前,有关屎肠球菌益生机理研究较少,尤其是其炎症调节机制。本论文通过体外试验,
本研究从培养好的PRRSV XJPRRSV1/03株提取总RNA,参考VR2332和CH-1α株基因序列,设计6对引物GP2-1/GP2-2、GP3-1/GP3-2、GP4-1/GP4-2、GP5-1/GP5-2、M1/M2、N1/N2,应用RT-PCR
摘 要: 在新课程的中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素质,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中学体育教学 素质教育 全面发展    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学要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学校体育,既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具有其它学科不可代替的作用。在新课程的中学体育教学中,教师怎样培养学生的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下面是我的几点心得。  1.
期刊
摘 要: 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必须重视师生的互动性,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建立真正的民主、平等、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应将体育教学与信息技术进行科学合理的整合,有效地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培养学生的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重要性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必须探索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机整合的有效途径。所谓整合就是强调信息技术要服务于课程、融入课程内容,强
期刊
摘 要: 本文以体育课程改革为立足点,论述了体育教师在适应课程改革及实施素质教育中,应具备正确的教育思想、高尚的道德品质、良好的心理素质、深厚的业务素质及教育科研能力多方素质,这样的体育课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 体育教学 学习兴趣 激发    学校体育的中心任务是体育教学,新课程对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扮演、工作方式、教学设计、教学机能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有:创设丰富的教
本文以煤矿生产实践中发生的顶板事故为依据,建立了完整顶板和断裂顶板的力学模型,从理论上说明了支架与顶板之间的力学关系,分析了几种顶板事故产生的力学原因。 In th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