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川金丝猴是我国的一级保护动物,数量稀少,被世界保护联盟列为濒危物种。有研究表明川金丝猴为季节性繁殖,每年9~12月为交配、怀孕的高峰期也被称为繁殖期,次年3~5月为分娩期即非繁殖期,每两年生一胎,另外川金丝猴的生活环境恶劣,新生个体的死亡率高,这些因素综合导致了川金丝猴数量的逐渐降低,因此急需有效的方法对此物种进行保护,并能有效的提高其繁殖率。但是,目前关于川金丝猴繁殖状况的研究较少,其详细的繁殖生理状况不清晰,因此本研究以神农架笼养雌性川金丝猴为研究对象,研究在不同的繁殖时期(即每年的3~5月和9~12月)雌性川金丝猴体内的雌二醇(Estradiol,E2)和孕酮(Progesterone,P4)水平变化,为提高其繁殖率提供帮助。由于川金丝猴为野生动物,保定、采血都会引起川金丝猴的应激反应,影响激素的分泌,不利于研究的开展,因此本研究采用非损伤性激素检测方法,即通过研究粪便和尿液中的激素含量来研究神农架雌性川金丝猴体内的激素含量变化,进而研究其生殖生理状况。但是由于目前关于川金丝猴激素检测的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分别对尿液中的激素检测方法和粪便中的激素提取方法进行研究,获得合适的检测方法再进行下一步的深入研究。1.本研究在2013年10~12月在神农架林区的人工繁育中心分别收集雌性川金丝猴尿液和粪便各15份。每份尿液样品平均分为三份,分别采用放射性免疫法(Radioimmunoassay,RIA)、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法(Chemiluminescent Microparticle Immunoassay,CMIA)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来检测尿液样本中的E2和P4的含量。研究结果表明RIA的检测结果与CMIA的结果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而这两者与ELISA的检测结果之间的差异显著(P<0.05),且RIA与CMIA检测结果的趋势相同,因此,综合各方面因素考虑本研究选择CMIA用于下一步实验。每份粪便样品平均分为两份,分别采用匀浆法和冷冻干燥法提取其中的激素,然后采用CMIA检测上清中的E2和P4的含量,研究结果表明匀浆法检测的检出率高于冷冻干燥法,两者差异显著(P<0.05),因此匀浆法更适合于提取粪便中的激素,这为下一步粪便激素的提取研究奠定基础。2.本研究分别在2013年10~12月,2014年3~5月和9~12月期间,在神农架林区的人工繁育中心收集了5只雌性川金丝猴(1#、2#、3#、4#、5#)的尿液样品1499份,采集时间一共为8个月。在样品采集期间,每个个体的月经出血时间被详细记录。采用CMIA检测尿液中的E2和P4含量,同时检测尿液中的肌酐(Creatinine,Cr)含量,尿液最终的激素浓度为检测的激素浓度除去肌酐含量所得的值。研究结果表明在繁殖季节,雌性川金丝猴的E2和P4水平明显高于非繁殖季节(P<0.05),且在繁殖季节的发情周期(21~27d)明显短于非繁殖季节的发情周期(41~46d)(P<0.01)。由月经出血推算雌性川金丝猴的发情周期与由激素检测得到的发情周期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在怀孕早期E2和P4的水平分别在受孕后的第14d和12d开始上升,且在此之后的整个怀孕期都保持较高的激素水平。由检测的哺乳期E2和P4的水平可知,在哺乳期雌性川金丝猴体内的E2和P4含量都维持在较低水平,且此较低水平的持续时间为7个月。3.本研究在2013年10~12月在神农架林区的人工繁育中心收集了雌性川金丝猴(1#、2#、3#、4#)的粪便样品93份,采用匀浆法处理粪便样品,提取粪便中的激素之后,采用CMIA检测上清中的E2和P4含量,研究结果表明在繁殖季节1#粪便中的E2含量具有周期性,而P4含量未呈现明显规律,2#、3#和4#粪便中的E2和P4的含量具有明显的变化,但是未发现周期性。同时本研究这4只雌性川金丝猴粪便与尿液中激素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雌性川金丝猴个体粪便和尿液中的激素含量具有相关性,但是不同个体的相关性强弱有差别。本研究采用非损伤性激素检测方法来检测神农架雌性川金丝猴的繁殖情况,研究结果很好地说明了神农架雌性川金丝猴在不同的繁殖季节、怀孕期以及哺乳期的体内的激素含量的变化趋势,以及粪便和尿液中激素含量的相关性,这为金丝猴的人工繁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丰富了我们对川金丝猴繁殖状况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