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中学生的独立活动范围不断扩大,获得的各种信息也逐渐增多,所以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不满足教师单纯用传统的课堂讲解法进行授课,而要求其所学内容与中学生的生活、学习与应用紧密相连,并要求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到奋斗求索的过程与取得成功的喜悦,这对教师的授课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只有在教学中采用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并选用生动活泼的具体实例,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也才能使学生更有效地掌握好教学大纲所提出的要求,从而逐渐形成用一个相对全面而独立的历史知识框架,并能够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一、优化教学内容的必要性与合理性
按教材授课是历史教师的教学惯例,但很少有人考虑教材知识的组织形式是否便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理解和运用;课本知识如何区分主次;是不是所有知识都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核心知识等问题。教学实践表明,教学内容质量的高低对学习效果与学习质量影响极大,教给学生零散、孤立的知识与教给学生系统化、结构化的知识,教给学生一般的知识与教给学生学科的核心知识,单纯教给学生感性材料与同时教给学生理性知识,教学效果大不相同。机械地对照教材子目按部就班地讲授,效率低下。因此,优化教学内容并对其进行合理的删减与质的改造,迫在眉睫。
教学内容的优化应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删除枝节内容,保留主干部分,突出学科基础知识、核心知识、骨干知识;二是合理调整原有知识的组织形式,使之系统化、结构化、层次化。优化的本质就是提高学习内容的质量,就历史学科而言,因为其内容不像数学、物理般结构严谨、层次清晰,而是内容繁杂、头绪繁多,学科知识体系藏而不露,教学重点、难点难以确定,加之历史学科是社会科学的基础学科,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理论体系也多有变化,因此教学内容的优化更有必要。所以,要教好历史课,必须根据教学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结构化、集约化的梳理,并优化组合,以显现学科知识体系。而历史知识前后相连的因果性,左右交织的关联性,历史现象变化、发展的过程性,也为优化教材的内容提供了可能。
二、优化教学内容的具体目标
(一)主题化。每一节课都应有教学中心,即涵盖面广、聚合能力强的教学主题,要用这个主题把历史的教学内容串联起来,使之成为有迁移力量的知识群,以发挥群体效应和系统效应。
(二)集约化。布鲁纳认为学生学到的观念越是基本,则这些观念对新问题的适用性就越宽广,基本观念具有既广泛而又强有力的适用性。提出应把具有较高概括性、包摄性和强有力的解释效应的基本原理和概念放在教学中心。历史教师要把历史学科的基本结构和在学科知识体系中起普遍作用的核心知识作为教学内容的主体,使之成为学生识记、理解、运用的重点,并使之释放最大的教育能量。
(三)结构化。抓住若干历史基本主题,按照历史知识固有的内在联系,对历史知识作优化组合,使之序列化、系统化、整体化。这样学生学到的就不单单是孤单的历史现象,而是历史的过程、历史的走向、历史的本质、历史的规律,掌握的是历史学科知识体系。历史过程可从点、线、面三个角度去优化。从点上来说,单一历史现象产生、发展、消亡的过程要体现出来;从线上来说,复杂的历史概念体系要梳理出来;从面上来说,历史发展的整体趋势、发展走向要体现出来。
(四)层次化。历史知识本身是有层次的,学生对知识也是分层次理解和接受的。先认识历史表象再形成历史概念,先形成历史概念体系进而认识历史规律,这是学生认识和发展的客观过程。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这是人的认识规律。优化教学内容必须分清历史知识的层次。要按“是什么”、“为什么”、“还有什么”的逻辑关系组合历史材料;要按识记、理解、运用能力层次提出学习要求。
(五)方法化。传授历史思维方法是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教学内容的优化离不开分析、综合、归纳、概括、比较等思维方式,同样,优化的内容应该成为历史思维方法的载体。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应该渗透在历史教学方案中。一要体现一般思维方法,如如何分析、如何综合、如何比较、如何概括。二要体现历史学科独特的思维方法。
三、教师实施优化教学内容应树立的意识
(一)目标意识。教学目标是优化教学内容的依据,教学内容优化是为达成教学目标服务的。因此,要按照教学目标的要求优选内容,不能离开目标另搞一套。教学目标的制定要与教学内容相一致,教学目标明确、合理,按此目标要求优选内容,才能达到优化效果。因此,要把教学内容的优化与教学目标的优化统一起来。
(二)学情意识。制定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内容,一方面要研究学科教学与评估的要求,即大纲与考纲的要求,另一方面要照应到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和学生学习的现实需要,因为优化教学内容是为学生学习服务的。优化的内容要发挥其效应,必须遵循知识的内化规律。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认为:有意义的学习就是把新知识和原有知识联系起来,将新知识纳入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中。所以,优化内容必须联系学情、顺乎学情。
(三)主体意识。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自我优化是实现教学内容优化效益的根本。教师要不断强化学生的自我优化意识,明确优化要求,教给学生优化方法,在预习、听课、复习各学习环节中指导学生的优化行为。
一、优化教学内容的必要性与合理性
按教材授课是历史教师的教学惯例,但很少有人考虑教材知识的组织形式是否便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理解和运用;课本知识如何区分主次;是不是所有知识都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核心知识等问题。教学实践表明,教学内容质量的高低对学习效果与学习质量影响极大,教给学生零散、孤立的知识与教给学生系统化、结构化的知识,教给学生一般的知识与教给学生学科的核心知识,单纯教给学生感性材料与同时教给学生理性知识,教学效果大不相同。机械地对照教材子目按部就班地讲授,效率低下。因此,优化教学内容并对其进行合理的删减与质的改造,迫在眉睫。
教学内容的优化应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删除枝节内容,保留主干部分,突出学科基础知识、核心知识、骨干知识;二是合理调整原有知识的组织形式,使之系统化、结构化、层次化。优化的本质就是提高学习内容的质量,就历史学科而言,因为其内容不像数学、物理般结构严谨、层次清晰,而是内容繁杂、头绪繁多,学科知识体系藏而不露,教学重点、难点难以确定,加之历史学科是社会科学的基础学科,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理论体系也多有变化,因此教学内容的优化更有必要。所以,要教好历史课,必须根据教学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结构化、集约化的梳理,并优化组合,以显现学科知识体系。而历史知识前后相连的因果性,左右交织的关联性,历史现象变化、发展的过程性,也为优化教材的内容提供了可能。
二、优化教学内容的具体目标
(一)主题化。每一节课都应有教学中心,即涵盖面广、聚合能力强的教学主题,要用这个主题把历史的教学内容串联起来,使之成为有迁移力量的知识群,以发挥群体效应和系统效应。
(二)集约化。布鲁纳认为学生学到的观念越是基本,则这些观念对新问题的适用性就越宽广,基本观念具有既广泛而又强有力的适用性。提出应把具有较高概括性、包摄性和强有力的解释效应的基本原理和概念放在教学中心。历史教师要把历史学科的基本结构和在学科知识体系中起普遍作用的核心知识作为教学内容的主体,使之成为学生识记、理解、运用的重点,并使之释放最大的教育能量。
(三)结构化。抓住若干历史基本主题,按照历史知识固有的内在联系,对历史知识作优化组合,使之序列化、系统化、整体化。这样学生学到的就不单单是孤单的历史现象,而是历史的过程、历史的走向、历史的本质、历史的规律,掌握的是历史学科知识体系。历史过程可从点、线、面三个角度去优化。从点上来说,单一历史现象产生、发展、消亡的过程要体现出来;从线上来说,复杂的历史概念体系要梳理出来;从面上来说,历史发展的整体趋势、发展走向要体现出来。
(四)层次化。历史知识本身是有层次的,学生对知识也是分层次理解和接受的。先认识历史表象再形成历史概念,先形成历史概念体系进而认识历史规律,这是学生认识和发展的客观过程。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这是人的认识规律。优化教学内容必须分清历史知识的层次。要按“是什么”、“为什么”、“还有什么”的逻辑关系组合历史材料;要按识记、理解、运用能力层次提出学习要求。
(五)方法化。传授历史思维方法是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教学内容的优化离不开分析、综合、归纳、概括、比较等思维方式,同样,优化的内容应该成为历史思维方法的载体。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应该渗透在历史教学方案中。一要体现一般思维方法,如如何分析、如何综合、如何比较、如何概括。二要体现历史学科独特的思维方法。
三、教师实施优化教学内容应树立的意识
(一)目标意识。教学目标是优化教学内容的依据,教学内容优化是为达成教学目标服务的。因此,要按照教学目标的要求优选内容,不能离开目标另搞一套。教学目标的制定要与教学内容相一致,教学目标明确、合理,按此目标要求优选内容,才能达到优化效果。因此,要把教学内容的优化与教学目标的优化统一起来。
(二)学情意识。制定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内容,一方面要研究学科教学与评估的要求,即大纲与考纲的要求,另一方面要照应到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和学生学习的现实需要,因为优化教学内容是为学生学习服务的。优化的内容要发挥其效应,必须遵循知识的内化规律。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认为:有意义的学习就是把新知识和原有知识联系起来,将新知识纳入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中。所以,优化内容必须联系学情、顺乎学情。
(三)主体意识。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自我优化是实现教学内容优化效益的根本。教师要不断强化学生的自我优化意识,明确优化要求,教给学生优化方法,在预习、听课、复习各学习环节中指导学生的优化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