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探索

来源 :新课程·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ny2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够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那么,在他们的眼里,数学将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而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数字游戏。这样,学生学起来自然感到亲切、真实,这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来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态度和意识。对于学生更好地认识数学,学好数学,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促进综合素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作为教师要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
  一、利用生活实际问题引入新知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生活现象引入新知,会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数学并不神秘。而且,也会激起学生探求新知的强烈愿望。
  比如,在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时,我利用多媒体引进一段动画:小明在操场上跑步,他跑了一圈的路程是指操场的什么?如果在操场中间铺上草坪,要求铺多大,又是指操场的什么呢?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要学习的“面积和面积单位”。这一动画片断来自于学生的生活,是他们喜闻乐见的导入形式,所以他们很快地就投入到迫切要求学习新知的情境中来。
  由此可见,教师通过借助这些有实际生活背景的问题引入新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学习新知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很强的学科,而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形象性为主,因此为了使他们能比较轻松地掌握数学规律,在课堂教学中,我力求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生活情境。把学生引入生活实际中来,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通过观察和实践来理解数学概念,掌握数学方法,逐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比较、分析和综合的能力。
  比如,在教学相遇问题时,存在着三种类型的题目:相向而行(或相对而行)、相背而行和同向而行。为了让学生能够搞清三者之间解题规律的联系和区别,我组织学生搞了一次小小的表演:同桌两人为一组,将相遇问题中的三种情况作演示,表演场地在教室内外自由寻找,过5分钟后集中交流表演情况。学生们兴致勃勃,个个洋溢着笑容开始了自己的演出。通过这次实际演练,学生加深了对相遇问题三种情况的理解。
  另外,对于一些教材中实践性较强的数学知识,我尽力为学生提供大自然的舞台,把课堂教学的主阵地——教室转移到室外,让学生处于实际环境中学习新知。比如,学习小数时,我带着学生到商店去了解各类商品的价格,观察商品的标签,了解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学习实际测量时,我带着学生拿着测量工具到操场上去测量两点之间的距离,并组织学生利用步测方法来计算操场面识;学习百分率时,我带着学生深入面粉厂、榨油厂和某些其他的工厂去了解出粉率、出油率及产品合格率等。
  经实践证明,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学习新知,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挖掘现实生活素材,巩固新知
  数学知识需要得以巩固,才能使学生牢固掌握并熟练应用。在教学中,如果能结合具体的生活实际问题进行练习或实践,可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将数学应用于实践的过程中,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逐步培养。
  比如,2000年我在教学分数应用题时,正好遇上第27届奥运会即将在悉尼举行,于是,我在课前准备了前两届奥运会中国队夺奖牌的情况,课上让学生自己编题,以巩固所学的新知识。学生兴趣盎然,编出了不少分数应用题,如“前两届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员夺得32枚金牌,其中女运动员夺得的金牌数占5/8,女运动员夺得金牌多少枚?”另外,我还组织学生进行预测:今年中国能夺得多少枚金牌?朱惠说:“16枚。”黄燕说:“比上届多3枚。”胡梦说:“能夺得本届金牌总数的1/15。”于是我就问:“要知道黄燕预测多少枚,需要知道什么条件呢?要知道胡梦预测多少枚,你认为需要知道什么条件呢?”这是一道学生感兴趣的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题目,使他们感觉到不是在解应用题,而是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不仅锻炼了学生捕捉信息的能力,而且还使学生受到了爱国主义的教育。
  四、深入学生现实生活,应用新知
  多年以来,我们的数学教学忽视了数学的实际应用,不注意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与应用能力,偏重于脱离实际的机械训练和题型教学。在学生的练习中存在大量的人为编造的离学生生活现实较远的题材,诸如:糊纸盒、装配机器等等。长期这样的训练导致思维僵化,不利于学生思维发展。而新的教学大纲指出,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在于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每学到一个新的知识,我就要鼓励和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实际,去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綜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把社会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学习数学的大课堂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他们学会用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作者单位 河南省濮阳市昆吾小学)
其他文献
质量是生存之本。教育教学质量是一个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前提,也是一个学校工作的中心。现就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浅谈我的看法:  一、培养优质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前提  培养一支优质的教师队伍就是要努力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提高教师的待遇,颂扬教师的高尚,以使教师热爱教育事业,并乐于为教育事业奉獻自己的力量。鼓励教师继续深造,提高自己的学历水平,增长文化知识,不断开阔视野。抓好校本培训,结合本校实
伟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对于一切来说,只有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必须十分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充分利用“开场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好“开场白”,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实践证明,“开场白”常常关系整个教学的成败优劣。然后在以后每章教学前,提出一至两个与教学内容有关的问题,激发学生求知的好奇心,增强其内在的学习动机。如在讲“电路”这章前讲
作为一名教师,师爱不是喊在嘴上的口号,而是唱在心底无声的歌,我们的教育应该让爱做主!  现在学生思想上的单纯和复杂的双面性给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困难。独生子女、社会整体变迁、多元化交融,对学校教育发起挑战:从学生身上反映出来的一种“自我文化”,盼望关注的心理欲求,张揚个性的发展愿望等等,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一、走进学生的心灵,即从“心”开始  班主任与学生沟通,首先要有一颗
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培养的是学生语言运用与文学审美的能力。如何在新文本、新理念、新形势下搞好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能力,成了教师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在这种新的挑战面前,做好中学语文的阅读教学,将有着重要意义。  一、新课程所体现出来的变化  新课程改革教学让我对新教材有了许多新的认识,新课程是在传统课程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更科学,更人性,更知识化,更生活化,更现代化。  1.教材形式  从教材的形式上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