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时代”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革新的思考

来源 :现代教育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aj1990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立足“微时代”这一时代背景,在分析“微时代”背景给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各种影响的基础上,结合医学院校的特殊性,探讨了新时代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新情况、新要求及相应的突破点、革新面。[关键词]微时代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5-5843(2016)12-0085-04
  [DOI]1013980/jcnkixdjykx201612017
  随着网络电子设备走入千家万户,QQ、微博、微信等“微媒体”将信息时代推进一个新阶段。“微媒体”以其方便快捷、即时性好、交互功能强大等特点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习惯、价值观念,引发了一场极具意义的“微革命”,也把当今时代带入了“微时代”[1]。高校是大学生成长的摇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成长的思想启蒙。医学院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的同时肩负着医学人伦道德规范与社会规范的教育,医学生作为“准社会人”的同时兼备“准医生”的角色,如何将时代特征与专科特色结合,将普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医学教育相融合,需要我们在思考中找方法,在实践中找思路。
  一、“微时代”背景给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影响
  (一)“微时代”影响医学生思想政治观念的形成
  当前医学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存在教育形式枯燥单一、教学内容陈旧乏味等问题,不能充分调动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为医学专业的特点,医学生学习专业知识,课程满、时间紧,从而导致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医学生健康积极的思想政治观念中收效甚微。“微媒体”的碎片化时间利用、即时交互沟通交流、紧跟当下热点等特点恰好契合了医学生课余生活的需求。医学生可以通过“微媒体”进行即时交互沟通,进行自我表达;通过“微媒体”的碎片化信息积累,完善知识结构,拓宽视野;通过“微媒体”即时了解社会热点,了解其他人的言论从而自我调整对待事件的看法、态度。这说明“微时代”对医学生思想政治观念的形成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但“微媒体”在带来诸多便捷的同时也必然附带很多不确定的因素。时间碎片化、信息碎片化导致医学生对某些问题不求甚解;虚拟化交流导致他们的思维判断犹豫不决,充满怀疑。医学生本应是这个社会最具人情味、最具责任感的一群人,而长期虚拟化社交必然导致他们人伦道德观念的弱化;言论自由、平等交流导致价值观混乱,“微媒体”是“社会人”的集中营,而医学生长期浸淫于这样一种大杂烩式的教育氛围中,使人云亦云,逐渐丧失自我。
  (二)“微时代”影响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与内容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以教育者面对面的课堂教育为主要教育形式。教育者通过理论宣教、思想指导、 感化教育等方法进行常规的思想政治教育,崇尚的是言传身教,教育内容以经典理论、经验为主。随着时代节奏的加速,信息爆炸,这种“小农经济”式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教学需求,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达不到学生对于教育深度的期望了。“微时代”的到来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规律。“微媒体”的流行给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注入了新鲜血液。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再局限于课堂,而是随时随地都可以开展:视频教学、“微媒体”平台互动讨论、多媒体文档、视频分享传阅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也不再局限于经典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原理及教材教学,医学生可以及时关注党代会、人代会等各种时事要闻,并参与其中。传统教育方式在一定时期内仍然具有不可替代性。而 “微媒体”的“侵入”在带来新能量的同时也给传统教育带来了冲击,学生不再依赖课堂教育,课堂教育作用被忽视,学生不再将“经典理论”奉为经典,经典的力量被低估。
  (三)“微时代”影响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关系
  自古有“尊师重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之说,可见老师的权威性。教育者通过这种权威性与主导性而发挥凝聚力,达到促进教育的目的。但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大学生获得信息的来源更多,自我诉求的途径也更加多样化,使得以前师生之间较为牢固的主客体关系逐渐受到影响。“微媒体”的普及使高校教育中的垄断式、填鸭式教育成分大为缩减。学生不用再以“书”为标准,唯“老师”是从,是教育方面的一大突破。但“微媒体”的“观念自由”在削弱高校教育者主导地位的同时,使主流价值观的引导作用受损,也使大学教育变得浮躁混乱,大学教育所要培养的大学气质受到影响。现在关于任何一个社会事件,“微媒体”上几乎都有各种声音,人们言论自由、观念自由,大学生自然也不落人后,累积效应就是人人都是言论的主导者,而这种主导却又常常是不成熟的、浮躁混乱的。
  二、“微时代”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要求
  医学生作为高校学生群体中较为特殊一个群体,他们较普通高校学生所要面对的课业负担更重,学习内容更为严谨、严肃,未来要面临的工作对象更为复杂。因此,在“微时代”背景下对医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要因人施教。
  (一)将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般性与医学专业学科建设的特殊性相结合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科目主要有思想道德修养、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邓小平理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引导学生在接受高等专业教育的同时自觉思考“我是谁”、“为什么”、“世界是怎样的”等哲学问题,把思想导向渗透到专业学科教育的各个环节 [2]。善于将思想政治教育一般性与医学专业学科建设特殊性结合就是善于用更“医学”的方式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医学学科建设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因素。例如,在思想政治课上我们将近年来的“伤医事件”从医患角色、事件过程、医患关系发展等多个角度进行剖析,并结合“微媒体”平台上的言论、链接进行深入研究,以达到三观教育的目的。
  (二)将加强教育工作者的媒体素养与开拓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相结合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关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系统的教育。教育者始终处于主导地位,起着舵手领航的作用。教育者在传承传统教育方式与教育理念的同时要善于把握时代精神,善于运用新的教育方法,开拓不同的教育途径,才能更好地将教育事业推进到新层次。教育者要加强“微媒体”的素养,在了解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基础上熟悉各种“微媒体”平台,即时关注“微媒体”上各种热点话题,熟悉大学生网络话语体系,自觉利用不同“微媒体”平台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同时,教育工作者要在繁杂的信息中保持甄别能力,在各种段子、吐槽、评论中坚守真善美的教育原则。当下“微媒体”已成为高校学生乃至全社会人所喜闻乐见的新媒体,教育工作者可以依托“微媒体”平台开展多途径思想政治教育。例如,开展班级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微媒体”“群聊”上自由发表意见,提供网络平台上可供参考的相关案例与经验,最后大家在“微媒体”上投票决定活动方案。教育工作者则可以通过“群聊”内容了解学生态度,通过与班干部“私聊”的方式了解活动进展情况,发现学生出现思想误区时也可以利用“微媒体”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三)将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性与育人本质性相结合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大学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育三观端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高素质人才。因此,一切教育途径、教育方法归根结底都要以人为本,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育就是好的教育,有助于学生发展的教育就是可取的教育。“微媒体”上各种信息复杂多变,参差不齐,各种政治观点、社会舆论、甚至谣言等都掺杂其中,给主流教育带来一定的挑战。这就要求教育者在借助“微媒体”手段进行教育的时候,要始终把握好“教书育人”的本质要求,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兼顾综合素质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基础。但除了思想政治教育外还有多个维度的教育,对于医学生来说,医学伦理学教育、医德规范教育、医事法制教育等都必不可少。教育者要能在教育这一复杂表象下抓住育人本质,利用多种途径、多种方法,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人的全面发展中。
  三、“微时代”背景下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革新与突破
  从“微时代”背景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各种影响来看,“微媒体”的快速发展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教育带来新能量的同时也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面对“微时代”背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新要求,结合医学院校特色与“微媒体”特点对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革新与突破,有助于促进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也有助于促进医学生全面发展。
  (一)打造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队伍
  1优化“微时代”教育者队伍结构。 目前多数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工作对于医学专业知识了解的不多,为此,在队伍结构建设中可以选聘既懂医学又具有一定思政理论基础、思政工作经验的人才,优先选用综合教育素养高的人才。
  2提高教育者的“微媒体”素养 。在信息快速更替和传播的“微时代”,很多学生知识面广博,对各种新事物有自己的看法,对于教育者提出的理念、见解往往持有质疑态度。面对学生的不信任,教育者应当积极学习、应用各种“微媒体”,参加网络课程培训,了解大学生“网络话语”,完善自我知识框架结构[3]提高自身教育素养,以获得学生认可。同时通过各种“微媒体”平台、“微时代”话语将传统思想政治内容加以润色,营造活跃课堂氛围。
  3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育人环境给大学生带来的思想政治教育,是看不见的力量。一所高校培养的学生是否具有踏实肯干的精神,是否具有勇于创新的态度,与高校氛围息息相关。高校要注重在全校范围内营造精医尚德、自强不息的医学态度,在平时的思想政治教育、医学伦理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中体现人文关怀。
  (二)树立全面的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理念
  1树立思想政治教育为教育基石的理念。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在于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积极健康的三观是一个人成长成才的基础。对于医务工作者,如果三观不正,他绝不能成为一名好医生。高校要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石,从课程安排、任课教师选聘到建立与其他课程间的联系等各个方面都要有所规划,不可懈怠。
  2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坚持以人为本,首先在教育过程中要坚持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坚持把促进学生发展作为工作重心;其次要教育医学生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培养医学生正确认识医生这一社会角色,医患关系中“人”的问题等等。
  3树立理论教学与实践结合的理念。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偏向于理论教育,但随着“微时代”的到来,各种教育手段也更加多样化,教育者要自觉利用外在条件将课堂教育形象化,自觉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各种实践活动中。
  (三)探索“微时代”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1探索开辟“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新形式。“微媒体”给思想政治教育注入了新活力,提供了各种音频、视频、聊天社交工具。微博名人、微信公众号等都有助于教育者实现课堂之外的各种教育。教育者要善于依托“微媒体”平台,开辟多种新的教育形式。
  2拓展“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不变的,但其教育内容可以是多样的、丰富的、与时俱进的。教育应当是融会贯通的艺术。教育者在进行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要注重将个人世界观形成与时代背景联系,注重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个人价值观的联系,注重将医德教育与个人人生观联系起来。
  3提升“微时代”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立足“微时代”背景优化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从小处着手,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灌输于学生日常生活、学习和临床实践态度中,在课堂及各种“微媒体”平台上的言论、态度上,都要体现正确的价值观念。要从大处着眼,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时代精神中,培养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让学生在当下的社会发展中正确认识自己所承担的社会责任,让思想政治教育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切实起到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华琼 微信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刍议[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13):63-65
  [2]牛奔 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模式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4
  [3]罗红伟 “微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析[J]. 技术与创新管理,2014(3):262-264
其他文献
[摘要]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改革可以借助系统论的基本理论去分析。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改革需要把握系统性、层次性和开放性三个原则及其之间的互动关系,构建“创新人才—创新团队—创新基地”的创新模式,促成第一、第二课堂互助互动态势并形成整体创新氛围,促进不同层次科研创新整合以及科研团队与产学研一体化,开放创新思维,最终形成高校特有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關键词]系统论;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中
[摘要]生命教育倡导追寻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对于减少校园伤害事件,缓解漠视生命、輕生等现象有一定成效。但不可否认,生命教育发展受到较多限制,面临着诸多窘境。从教育学视域分析,生命教育在教育目标上偏工具化,在课程实施上偏隐性化,在教学组织形式上偏单一化,教学师资队伍非专业化。要想化解生命教育的窘境,必须跳出生命教育的工具层面,平衡显性与隐性课程,培养专业师资队伍,进而深入到生命的本体层面,即生命的文化
[摘 要]自修课程辅导教师是大学开设自修课程的重要人力资源,并充当诸多重要角色,即课程内容的研究者、学习方法的指导者、学生问题的解惑者、学业成绩的评价者、学习过程的监控者、学生心理的调适者、和谐师生关系的塑造者以及学生需求的服务者。多重角色定位要求辅导教師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教育素质、学科素质、组织素质和必备的信息素质。与此同时,高校应从选聘、培训、待遇、评价以及交流等方面采取措施,加强自修课程辅
集安市凉水朝鲜族乡学校自2015年以来,在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发展的实践过程中以实验课题《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应用与研究》为载体,促进了学校的快速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发展对学生提供了新的要求。有教育研究者认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在课堂教学的双边关系中,学生积极主动学习
[摘要]2017年9月1日起施行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体现出中国特色高校学生管理的改革取向是:突出中国特色高等教育的根本要求、彰显中国特色公平正义的教育理念、构建中国特色学生创业的补偿机制、凸显中国特色学生管理的民主内涵、完善中国特色学生权利的保障制度与推动中国特色学生管理的法治进程。  [关键词]中国特色;高等学校;学生管理;改革取向  [中图分类号] G5255[文献标识码]
[摘要]虽然设置有别、价值导向相异,但教学对象的共同性和课程内容的相通性使得基于思政课来开发人文通识课程成为可能。高职院校基于思政课开发人文通识课程还存在如厘清高职院校人文通识课程建设理念、构建高职特色人文通识课程体系等深层原因。本文在阐明课程开发理念、原则和主要特征的基础上,从课程体系构建、课程内容设计和教育目标确立等人文通识课程开发核心问题上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思政课;人文通识课程;
[摘 要]高校专业核心课程是高校专业建设的基础,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我国大力推进“双一流”高校建设的进程中,高校专业核心课程建设面临着新的环境与要求。准确地把握学生对专业核心课程建设的需求、合理地推动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是新时期高校专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升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当前,我国高校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存在着一些问题,应积极地从完善课程内容、改革教学方式
[摘要]身体教育学复兴的标志性事件是三场另类的“哥白尼革命”,卢梭作为第一场另类“哥白尼革命”的发起者,在意识哲学向身体哲学的转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对卢梭而言,身体涵盖了科学意义上的物体论的身体主张,即“我有一个身体”,以及哲学意义上的本体论的身体的主张,即“我是我的身体”两个方面。卢梭的身体哲学启示我们教育要重视培养儿童身心全面发展,重视情境教学,重视知行合一。  [关键词]身体 身体哲学 情
本文阐述了文理结合的教育本质,分析了文理融合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提出了理工课程中人文训练的原则、模式、方法和途径,并以学生的人文训练实践说明该教学模式的效果,以便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