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为例,也说“凤头”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jiangfashi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审清题,扣紧题,“凤头”有标准
  “凤头”的标准:
  1.扣话题:丝丝入扣,忌绕道远行不沾边儿。
  2.显主旨:画龙点睛,忌神龙见首不见尾。
  3.见思想:片言只语摄人心魄,忌绣花枕头。
  4.现真情:未成曲调先有情,忌板着面孔或面无表情。
  5.篇幅短:忌冗长,头重脚轻。
  6.语言明晰:忌语言晦涩,不知所云。
  7.有文采:先声夺人,让人一见钟情,忌平淡寡味,更忌面目可憎。
  二、抓关键,敏捕捉,“凤头”显神采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经典应该就象“孤寂的海上的灯塔挽救了许多船只的沉没,任何航行的船只都可以得到那灯光的指引”(巴金《灯》)。
  我们需要经典,是因为经典积淀了人类的智慧,可以不断启示人们对文化价值的理解。正因为经典能不断注入不同时代人们的阐释,所以能成为寄植民族精神的某种象征。
  没有自己经典的民族是可悲的,有了经典,人们才更感觉到文化的存在与分量。
  请以“我心目中的经典”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三、先对比,明差别,“凤头”始价值
  易 安 乱
  马元元
  一切都是行色匆匆,而香烟萦绕之下,她静静立在时光背后,轻轻念:“人悄悄,月依依,翠帘垂。”“更挪残蕊,更拈余香,更得些时。”
  初次遇见,她还年少,以为自己如一首歌,唱不尽美丽撩人。我极爱她柔情似水的表情,融化了幸福,露珠一般沉甸甸淌过岁月光华,刹时,绿茎红艳两相乱。
  解析:从材料“我们需要经典,是因为经典积淀了人类的智慧,可以不断启示人们对文化价值的理解。正因为经典能不断注入不同时代人们的阐释,所以能成为寄植民族精神的某种象征。有了经典,人们才更感觉到文化的存在与分量”中看,“经典”是作品,而非人物,因此《易安乱》偏离了题意。
  四、实例精,方法活,“凤头”精彩无限
  方法一:开门见山——直接入题,观点鲜明。
  成长中的经典
  张 垠
  如果我说我心目中的经典著作是《哈利波特》,请不要忙着说我幼稚肤浅,也不要说我异想天开,脱离现实。《哈利波特》之所以如此受全世界的人们喜爱,就是因为这个故事中虽然满载着魔法却贴近生活,充斥着浓浓的爱意与欢乐。
  方法二:古事切入——穿越时空隧道,再现历史场景。
  我心目中永恒的经典
  李琛昊
  你可曾为金戈铁马的战场痴狂,你可能怀着驰骋沙场的梦想。孔明草船借箭时,你可曾为他谈笑风声的气度所感染。关云长败走麦城时,你又可为这位不可一世的勇将所叹惋。
  爱《三国》,爱赵云、吕布、典韦、许诸的悍勇。
  爱《三国》,爱周、姜维、诸葛孔明的机智。
  方法三:引用切入——恰当的引用,显示深厚底蕴。
  一曲红楼万声叹息
  吴 彤
  舒芜先生在给《红楼梦》作者叶曾这样说道:“《红楼梦》的可贵不仅在于文学价值的高深,更是因为《金陵十二钗》唱出了封建末期女性的觉悟。”
  方法四:比喻切入——巧用古诗词的意象,如诗一般美。
  我心目中的经典
  肖瑾玉
  品味经典,如同感悟月的朦胧,星的灿烂,花的嫣然,泪的晶莹,落英的飘零,生命的美丽,绵长。
  开启经典,缕缕墨香如醇醇杨柳风,丝丝杏花雨在心田萦绕,心花悄然绽放。
  方法五:拟人切入——展现一个特写镜头,赋予经典以人的性灵。
  轻抚《了凡四训》
  李小可
  它封存在落满灰尘的角落里,静静的等待。它耐得住寂寞,忍得住冷落。因为它知道,总有一天,会有一双手轻轻拂去尘土,开启它的世界,就算只有一个人,它也会努力绽开每一朵油墨花,释放它的馥郁,它的芬芳。
  这便是经典,翻开《了凡四训》的那一刹那,我领略了经典的风采,懂得了经典的魅力。
  方法六:抒情切入——历史风云,古代情韵,因情感的激荡更显雄浑、悠长。
  青青子矜,悠悠我心
  孙 斌
  是谁曾无数次站在世纪的转角回眸?回眸那时间尘埃封不住的一阵王师。是谁曾无数次站在长亭里眺望?眺望那萋草长天挡不住的一裙罗裳。又是谁曾无数次站在原野里倾听,倾听那瑟瑟靡音遮不住的一曲号子。
  方法七:故事切入——以典故或故事引发联想,饶有兴味。
  《论语》的温度
  刘 靳
  宋太宗赵匡义问武将出生的丞相赵普是否真的只读过《论语》一部书时,赵普答:“臣这一辈,实只知此一部书,过去我用它的一半辅佐太祖安天下,现在打算用它的另一半辅佐陛下,以使天下太平。”从此“半部《论语》治天下”便传遍天下。
  方法八:类比切入——感悟自然,引出人事;倾听自然,找相似,找相通。
  人生得意须尽欢
  张天竹
  风从水面掠过,漾起粼粼波纹;阳光从云中穿过,流下丝丝温暖;岁月从树林中走过,刻下圈圈年轮。青年从经典走出,双眼清亮,满身光华。所以,手捧经典须尽欢,莫使佳文空对月。
  好的开头,能调动阅读的积极性。尤其是高考考场作文,如果头开得好,给阅卷老师耳目一新之感,就会使你的作文得个理想分数,让你旗开得胜。
  ★作者单位: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八中学。
其他文献
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学困生有增多的趋势。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作为班主任,每天面对的,是几十双渴求知识的眼睛,每天接触的,是几十颗等待滋润的心灵。如何让这一双双眼睛充满智慧之光?怎样使这一颗颗心灵健康成长?这不仅需要班主任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更需要班主任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通过几年来的实践和摸索,我有些许心的体会。  一、真情投入,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  班集体,是学生
一、“微点生活·亮点作文”是基于语用观的作文教学研究  “微点生活·亮点作文”是笔者对当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研究思路和实践策略的一种集中概括。其核心有三:一是让作文教学走一条生活化道路,即把作文素材的选取建立在对生活的点滴认识(“微点生活”)之上,向生活搜集素材,写出有真情实感,能独抒性灵,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的作文;二是让学生的写作过程变成写作技能的训练过程,即学生在写
一、课堂教学片段回放  古之文人雅士,每当登高望远,必有所感。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范仲淹临洞庭而忧苍生。1300年前,夔州,长江边。大风凛冽,孤鸟盘旋。已经走到生命晚秋的杜甫登上高处,又想些什么呢?我们一起进入“品读,感受诗意之丰”这个环节。  1.前四句写登高所见,作者选了哪些景物?换成“天高猿啸哀,风急鸟飞回。无边落木下,不尽长江来”是否更简洁?  2.请发挥想象,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前四句的内
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课堂教学的细节也往往决定着教学效率与质量的高低。作为语文教学来说,我觉得注重细节常用的一种方式就是“咬文嚼字”,即对课文进行精读、品读、赏读。朱光潜先生曾说过: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感情上“推敲”。当前有好多中小学生常写错别字,念错别字,究其原因主要是我们老师很少引导他们去“咬文嚼字”。所以,语文老师一定要带领学生,在课堂上像品茶一样,怀着闲时的心境,超脱的心情品读
国家的未来在教育,特别是在基础教育,其任务就是为每个儿童将来的升学和就业打下坚实基础。美国联邦教育部于2007年5月颁布了《战略规划(2007-2012年)》(以下简称《规划》),目的是通过全面贯彻执行《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确保教育机会平等,提高教育质量,构建美国全面而有竞争力的教育体系,并为所有学生参与全球化竞争作好准备。文章主要探讨了《规划》中初等教育的发展目标、具体措施及初步成效。  一、
常常有人说上课“表演”是做秀,笔者对此不以为然。马卡连柯说:“做教师的决不能够没有表演,不善于表演的人,就不能做老师。”笔者认为如果一个语文老师能把每一堂课都“导演”“表演”得真实精彩、形神兼备,那么,这肯定是一位备受学生欢迎的成功的语文教师。  在语文课上,教师精心策划的“导”、绘声绘色的“演”是一种对语文教学的审美追求,给学生带来的是一种审美享受,它昭示着时代的新潮流。  一、“导演”的艺术 
摘 要:国家助学金、学业贷款和奖学金构成了德国高等教育资助的框架,在此框架下有着细致的分类。文章对该框架做了全面的说明,并介绍了《国家助学金法(第25修正案)》给德国国家助学金带来的变化,以及“德国奖学金”施行五年以来的成效和影响。  关键词:奖学金;助学金;助学贷款;高等教育资助;德国  德国政府不仅向学生提供优厚的国家助学金(BAf?觟G),同时有来自不同机构的、名目繁多的奖学金。德国教育与科
一、合理分层,因材施教  对学生语文程度个体差异和学习能力差别的了解程度,是分层教学实施成败的关键。作为语文教师,在制定各层次教学目标、要求、授课计划和教学方法之前,必须对学生的年龄、性别、心理素质、知识基础以及性格、爱好、个性特点等进行一番调查了解,以便为分层找寻依据,做到有章可循,从而有利于分层教学的顺利实施。  高一(上):分层次,同促进  教学要以学生“最近发展区”为基点,德国教育家第斯多
曾有人说:“小生意需‘小本’经营,大生意反而可‘无本’经营。”这句话用来形容上海社保案的始作俑者,福禧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下称福禧公司)董事长张荣坤甚为贴切。  33岁的张荣坤“拥有”49亿元资产,是《福布斯》2005年中国富豪榜第16名。曾经的光环让多少人艳羡,但随着上海社保案的曝光,人们发现,他所拥有的资产不过是挪用上海企业年金发展中心(下称上海年金中心)资金“借鸡生蛋”,他用这些钱投资于高速公
摘要: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为人处事最基本的道德素质。本文简述了感恩教育的由来及现状,分析了当前中学生感恩心缺乏的原因,探讨了积极开展感恩教育,建设和谐校园的具体途径。  关键词:感恩教育;学生成长;传统美德  中图分类号:G63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11-0063  一、“感恩”的由来及现状  在西方,“感恩”源自基督教,是一个带有浓郁宗教色彩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