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1956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主流意识形态的重构——基于意识形态政治社会化的分析

来源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zed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49—1956年,为了促进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由主导意识形态向主流意识形态的转化,党着力通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在观念化意识形态、科学化意识形态、制度化意识形态和社会化意识形态等层面进行了新构建。具体来说,就是创新和调适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基本理论与范畴,构建了新的观念化意识形态;确立和实现马克思主义的话语理性权威与由其为指导的基本研究范式,构建了新的科学化意识形态;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转化为引领、推动新社会变革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构建了新的制度化意识形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中国化最新成果规导民众社会行为的心理动因和行为准则,构建了新的社会化意识形态。这四个层面的新构建,从总体上达到了消解旧主流意识形态和塑造新主流意识形态这一"除旧布新"的目的。
其他文献
陶渊明是中国传统自然主义文学精神的代表,随着"自然"的价值与意义在中国文学思潮中的流变,陶渊明的文学地位也在随之变化。20世纪以来,在现代启蒙理性与革命政治理念的双重
中华人民共和国(以下简称共和国)美育的命运,是指共和国建立50多年以来学校美育发展的历程、趋势,有没有自己独立的地位,发展的道路是顺利还是曲折,取得了哪些成就,发展过程中存在
以己烯雌酚(DES)为研究对象,合成了半抗原己烯雌酚-单-羧基甲基-醚(DES-MCME)和己烯雌酚-单-羧基丙基-醚( DES-MCPE),采用活性酯法和混合酸酐法将DES-MCME和DES-MCPE分别与牛
本论文以物理课程理论为指导,从文献研究和科学调查的角度,以新课程标准为准绳,对将要大面积实行的四套高中物理新教材进行比较全面的对比和比较系统的分析。 21世纪的中国是
贝多芬《C大调钢琴奏鸣曲Op.53第一乐章》又称《黎明奏鸣曲》,是贝多芬中期的代表作之一,它体现着贝多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充满着积极向上的阳光性格.本文
针对高速行驶的车辆处于大转角、避障等紧急工况下容易出现侧翻的问题,本文中提出了采用差动制动与主动横向稳定杆联合对车辆进行侧翻控制策略。为提高对车辆侧翻的控制效果,
商业模式关系到企业的成败及利润的高低,与其他战略的匹配有利于企业持续获得竞争优势。本文以123家企业为研究样本,采用多元回归技术检验了商业模式匹配跨界搜索战略对企业
<正>第四届"全国世界史研究论坛"于2007年10月26日至28日在复旦大学举行。此次会议由中国史学会世界史工作委员会和复旦大学历史系共同主办,复旦大学亚洲研究中心协办,来自全
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是带有"范式"更换意义的深刻变化,它包括社会结构转换、机制转轨、利益调整和观念转变,并由此带来人们生活方式的明显变化。从意识形态的角度看,它带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