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课让学生抒真情

来源 :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flower3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直以来,写作倡导作者要注重真情实感,摒除“匠气”,彰显“灵气”。但应试写作的模式化、程式化要求,使得学生文章匠气十足。因此,作文训练陷入到一个怪圈:一方面主张要学生说“真”理,抒真情;另一方面又在应试作文的教学中加上各种条条框框,将一个本来充满无限自由、广阔的写作空间无限地浓缩到几种所谓的写作模式中。写作模式固然重要,是需要“师傅领进门”的,也是能够“入门”的,但评判一篇文章的首要标准还是文章的思想内容,思想内容与否是要靠学生个人的“修行”。
  “激扬文字”书写要点
  所谓“激扬文字”就是师生共同参与的材料作文的限时片段训练,给学生构建一个精神自由的写作平台。每周两位教师担当话题主持人,为学生整理思考的材料、话题,材料涵盖热点话题、传统观念、寓言故事、哲理故事、名言警句等,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对材料的评析,可议论、可抒情。一般情况下,25分钟完成300至350字左右的现场写作,竭力挖掘学生最鲜活的思想,让灵动的思想化作激扬的文字。教师快速评判,打印学生优秀语段,并附上主持人教师的“激扬文字”,刊发到每一位学生手中,让全年级共享师生思想的成果。如此短平快的写作、讲评、共享,激发了学生写作的激情,提升了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了写作的效率。
  例举如下: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主讲人:韩勇
  徐州的豆腐脑摊主邹大姐在摊位上捡到一个钱包,她每天在寒风里坚持延迟收摊,终于在第7天等来了失主黄先生。黄先生两次酬谢邹大姐被拒绝后,将钱包里的4100元现金都拿出来,发动他公司里80多名员工分批过来喝豆腐脑,用另一种方式感谢邹大姐……
  韩勇老师的评说:人们感动于摊主大姐的拾金不昧:面对金钱,即使生活清贫也不为所动;人们同样也感动于失主的知恩图报:面对好人,他的努力回报,既是对自己的一种交待,也是对别人的一种引导。就是这么两个平凡人,演绎了一段不平凡的故事,也生动诠释了两个字:“信”和“义”。“信”:人与言。也就是说,人的言行应当是诚实的。孔子说:“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五者”就是“恭、宽、信、敏、惠”,“信”是其中一德。豆腐脑摊主大姐的行为,正是“信”的一种表现,她的举动与近日发生的很多事情也形成了巨大反差。日前,四川达州三个孩子扶起一名摔倒的老太反被诬陷索赔引发热议。警方调查表明,受伤老太系自己摔倒,并非由三个小孩推倒。道德最忌虚伪,如果不把诚信作为基本,就可能由信伤诚,由善伤真,既可以欺人,也可以欺己。“义”——繁体“義”:羊与我。“我”是兵器,又表仪仗,而仪仗是一种信仰,“羊”表祭牲,也就是愿意为了信仰而做出牺牲之意。孟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那位失主在酬谢无果时,采取一种“照顾生意”的方式进行报答,这行为本身就是一种义,既是一种君子之义,更是一种社会道义。 大爱无言,上善若水。徐州街头“一碗豆腐脑”所引发的这一幕“信”与“义”,就是人们孜孜以求的和谐社会“主流价值观”。
  优秀评说集锦
  寒风中的默默等待,不为其他,只为心中对道德的坚守。等到了失主却拒绝了他的酬谢,本来只是想坚守内心的纯洁,又怎会让酬谢动摇坚守呢?纵使这个时代被人说成是最坏的时代,但内心静静坚守道德,鲜花便会一路盛开,那么这个时代便是最好的时代。
  感恩同施善一样讲究方式,黄先生最后的行为既照顾了邹大姐的尊严,又不以金钱的庸俗让感恩沾染上俗味,这就是一种平等。
  而陈光标的高调行善却忽略了平等,将自己的优越感凌驾于别人的尊严之上,自以为的“善”其实是另一种潜在的“恶”,恶在不平等,恶在太自我。
  因而普通人无论是帮助他人还是感激他人,都要发自内心,寻求最佳方式,以一种平等的意识贯穿始终,方能让“善”不朽,让爱与感动成为生命最终的存在。
  4100元对于邹大姐而言并非小数,但她用爱人之心将金钱拒之,7天的等待,也许并不长,但慈悲乐施等来了自己的福音。
  爱是互相的,并非交易,但却是需要“礼尚往来”的,而往来的方式不应用金钱衡量。张爱玲说:“因为懂得,所以慈悲”,然而你真的懂得了吗?懂得了用尊重他人去慈悲予人了吗?
  朱光潜先生说:“写作如下棋,一种基本的训练是最紧要的,写作必须有话必说,无话不说,说须心口如一的地步。”“激扬文字”的写作训练就是要鼓励学生勇于打破思维的束缚,敢于说“真”理,而不是板起面孔、故作高深、装腔作势地空讲大道理;善于抒真情,而不是虚情假意、矫揉造作、无病呻吟地滥发情感。这样的“真”理,哪怕朴素如每天升起的太阳,只要是发自内心的真诚的理性思考,都会让人心悦诚服;这样的真情,哪怕平淡得像反复冲泡的茶水,只要是源于内心真实的感性体验,都会让人心领神会。
  孙绍振教授说:“高考中的材料作文,首先考查的就是学生自主确立主题的能力,就是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感悟的能力。要让学生回到“人”的状态,是“人”就是要有自己独立的思想。“而在材料和问题面前亮出自己独立的见解来,这是素质的主体性,创造性,也是竞争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高级中学)
其他文献
背景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是由于各种直接或间接的致伤因素导致的肺泡上皮细胞和肺血管内皮细胞受损,表现为肺的顺应性下降、顽固性的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呼
富有实效性的语文课堂,追求学生的发展、教学的高效,追求预设与生成的和谐统一,追求学生的终身幸福;富有实效性的语文课堂,能引发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心向等多方面的变化,能充分挖掘人文内涵,能将语言学习与人文性渗透得不露痕迹;富有实效性的语文课堂,是真实的课堂,是学生思维开放的课堂,彰显动态生成性,凸显灵动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富有实效性的语文课堂,鼓励教师为学生的成长而教,为学生一生的幸福而教,为教师
写作文令学生感到头疼,令教师感到痛苦不堪。如何改变陈旧的习作批改模式,教会学生自改、互改,让学生享受批阅作文的快乐,为教师减负?近年来,笔者做了习作批改的相关实验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了解学情,研究教材  为了突破传统的习作教学和评改方式带来的局限性,笔者根据新课程理念和习作评改的要求,为学生特别设计了练习稿纸。例如:  四年级上册习作3  班级 姓名 复评等第  书写( ) 错别字( )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olor Doppler Ultrasonography,CDUS)对比分析左肾静脉受压综合症(left renal vein entrapment syndrome ,LRVES)患者双肾血流动力学的意义。方法73
新课标提出,写作教学应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基于此,如何让小学生快乐作文显得尤为重要,如何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让他们愿意动笔去写呢?为此,笔者对提高学生写作进行了一些尝试,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兴趣,让他们从心底里乐于写作。如此,每个学生的创作思维才会像泉水一样不断涌出,才会爱上写作。  激发兴趣,体验作文的快乐  游戏串联写话 笔者小时候玩过一个游戏:老师在黑板上写“时间,地点,人物,干什么事”,
课程建设直接体现学校的教学水平,并将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因此,校本课程决定了一所学校的多元教育,也是笔者所在学校的办学特色。为了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在小学阶段收获一份精彩,教师们正在努力完善校本课程的建设与实施。  顶层设计决定课程导向  顶层设计关系到了一个学校的走向,因此完成顶层设计时必须慎之又慎。教师必须基于一个核心理念之上,力求通过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的相对整合,给学生构
教师在课堂中会发现,当学生全神贯注地听课时,握着笔的手会自然而然停下来,不再书写,有时呼吸也会变得轻微而缓慢。注意力集中时,学习效果就显著;否则,学习效果就会受到影响。这表明,人的注意力与学习效果存在着某种联系。无论是对事物的感知,还是记忆、思维,都与注意力有关。研究教学过程中的注意力培养,对提升教学效率具有启迪意义。  选择性注意的基本概念  注意的分类 传统分类通常把注意分为两类:无意识注意和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及其慢性并发症已经严重威胁到人们的健康。DM常并发血管及血栓性疾病。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之一的纤溶活性指标—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las
所谓生成性资源不是教师事先准备好的静态备用资源,而是在课堂教学情境中通过积极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与文本对话等活动,在共同思考与共同发展中激发的超出教师教案设计的新问题、新情况,即表现在言语、行为、情绪方式表达中出现的“节外生枝”的学习观点。它具有动态性,是稍纵即逝的。这种教学资源是学生真实体验的反映,是一种非常宝贵的教学资源。准确、及时地捕捉到这些生成性资源并对其加以合理利用,将使课堂教学变
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培养学生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而现实中,写作往往成了学生望而生畏的科目,成为语文教师的“心病”。教师常能发现学生面对作文的无奈:看到作文题目不知从何下笔,无话可说;即便是写出来,也是篇幅短小,内容空洞,言之无物,没有真情实感。究其原因,主要是作文教学形式单一,不能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随着多媒体技术深入课堂,作文教学的这种尴尬境遇开始有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