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10-000-02
摘 要 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问卷调查法,对河南省六所体校参与武术课学习的学生分别在新学期开始前和学期末进行问卷调查。通过调查学生对武术课的兴趣变化,以期找到提高学生武术课兴趣的办法。
关键词 体校学生 武术课 兴趣
武术是中国传统体育项目,也是体校开设公共体育课中的其中的一项。在体育学校开展的丰富多彩的体育课中,大部分学生最初的选择是根据自己的兴趣而选。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推动人们进行求知活动和学习的重要的心理因素,它能使人集中精力,积极愉快地从事某种活动。凡是符合自己的兴趣的活动,都容易提高人的积极性。

本研究以河南省六所体校(濮阳市体校、周口市体校、新乡市体校、安阳市体校、洛阳市体校和南阳市体校)的武术选项课学生和教练员为调查对象,随机发放问卷。
通过中国知网数据资源系统对武术课教学和学生武术课学习兴趣研究的相关信息进行检索。
依据研究目的和内容,遵循体育科研方法关于问卷设计的要求,参考了大量的社会调查及科研方法方面的书籍,做了充分的理论准备编制调查问卷。
利用统计软件spss15.0对回收问卷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项活动的意识倾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人们所熟知,体校学生体育选项课学生大部分是按照自己的兴趣取向进行选择的,但也不乏有其他因素诸如盲目随从、群体影响、校园主导文化、社会取向的影响。武术选项课开始前涉及学生对武术的兴趣的问题,由于选项课的学生分散,发放难度较大,在实际发放中是在武术课开展的第一、二周进行的,这对于问卷效果影响不大。首先看学生入校前对武术的认知程度分析,在调查问题关于学生对武术的了解的问题中,一点都不了解的大学生占了被调查者的42.6%,在习练武术的情况中有74.3%的学生从没有练过武术,处在这两个最低程度类别的学生人数较多。体校学生在入校前接受的是义务教育,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学习时间紧、课业繁忙是一大特点,也是阻碍学生从事喜爱运动项目的主要原因,进入体校后有机会选择自己喜爱的体育项目,这时的选择多是自己喜欢和向往的体育项目。了解情况和习练情况对学生兴趣的影响程度的关系则需要看下一问题的分析(见表1)。
表1涉及的问题是关于学生对武术兴趣的间接调查,前两项是对武术表示有兴趣的选项,后两项是没有兴趣的选项,从这一问题的数据统计中,可以看出有79%(48.2%+30.8%)的学生是基于对武术有兴趣才参加武术选项课的,反映出对是否习练过武术和了解武术的程度对参加武术选项课的兴趣影响不大,这也符合兴趣的概念“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项活动的意识倾向”。数据中还发现除了体校武术选项课前学生对武术、武术课表现出较高的兴趣水平,但是武术选项课学生大部分是没有基础的,因此武术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必须要精心考虑。
武术课教学中的调查方法采用了实地调查法。对武术选项课的学生、武术课任课教师进行了访谈。教学过程中学生兴趣反馈略低于选项课开始前的兴趣水平(79%),有一半的学生对武术选项课保有较高的兴趣,一半的学生则表现出兴趣水平低下的状态。
1.武术课结束后学生对武术兴趣变化的分析
关于武术课结束后学生对武术的兴趣水平,从数据统计显示出学生对武术本身的兴趣还是较为客观的,“非常喜欢”的程度相对选项课开始前的人数百分比有所下降,对武术比较感兴趣的“非常喜欢”+“喜欢”(26.1%+42.5%=68.6%)比之前的79%下降了11.4%。总体上看,体校学生在经过武术选项课之后对武术本身还是保有较高的兴趣水平的,但也有下降的趋势。
2.武术课结束后学生对武术课的兴趣分析
从数据统计中看出,武术选项课结束后学生对武术课的兴趣水平处在较低的状态,对武术课保持较高兴趣水平的学生仅占15.8%,比较感兴趣的(喜欢武术课)的占21.4%,兴趣一般(一般情况)的占30.6%,没有兴趣(不喜欢)的占32.2%,学生对武术课的兴趣不容乐观。
学生在武术选项课之前对武术的期望值较高,武术选项课结束后对武术课的兴趣水平较低。学生对武术与武术课的兴趣水平表现出相反的趋势(见图1),与“学生喜欢武术但不喜欢武术课”较为相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个体的学习具有非常大的推动作用,并进而培养学习动机,是个体学习过程中起积极因素的一个重要方面。
从统计数据来看,有67.4%的学生反映武术选项课时太少,不能满足学习的需要,没有人选择“课时太多”,认为课时适中的占20.9%,11.7%的学生认为课时较多,能满足学习需要。总体来看,课时太少成为影响学生武术学习的一大障碍,对武术学习影响不利,间接的影响学生对武术课的兴趣。
场地设施是体校体育课正常开展的重要硬件设施。室外运动受天气条件影响非常明显,特别是雨雪的影响,因此必要的室内场地能为体校武术课顺利进行提供保障。从调查得知,武术选项课学生对武术课教学场地的要求是比较高的,28.3%的学生希望在正规的室内武术馆上课,39.7%的学生认为只要在室内场地就可以,19.3%的学生认为室外场地能避阳就可以,12.7%的学生对场地是没有要求的,认为在哪都可以。学生对场地的期望值与现实的差异也是造成学生武术课兴趣减少的原因。
体校学生武术选项课学生兴趣水平呈下降趋势。初期大部分学生对武术表现出兴趣。武术选项课课时少不能满足学生学习需求。教学内容单一造成学生对武术课兴趣不高。场地设施等外部因素也是影响学生兴趣的原因。
加大宣传力度,加速武术文化传播。加强场地设施的建设,满足学生对场地的要求。学生自身应加强练习树立武术学习的自信心,激发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 周丽.传统武术在高校体育中开展的思考[J].湖北体育科技.2010.29(2):159-160.
[2] 林正兰.追加反馈在普通高校武术技能习得中的效应与实验研究[J].体育与科学.2009.30(5):90-95.
[3] 王红芳.影响普通高校武术课程模式改革的主导因素分析[J].搏击·武术科学.2010.7(3):59-60.
摘 要 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问卷调查法,对河南省六所体校参与武术课学习的学生分别在新学期开始前和学期末进行问卷调查。通过调查学生对武术课的兴趣变化,以期找到提高学生武术课兴趣的办法。
关键词 体校学生 武术课 兴趣
武术是中国传统体育项目,也是体校开设公共体育课中的其中的一项。在体育学校开展的丰富多彩的体育课中,大部分学生最初的选择是根据自己的兴趣而选。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推动人们进行求知活动和学习的重要的心理因素,它能使人集中精力,积极愉快地从事某种活动。凡是符合自己的兴趣的活动,都容易提高人的积极性。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河南省六所体校(濮阳市体校、周口市体校、新乡市体校、安阳市体校、洛阳市体校和南阳市体校)的武术选项课学生和教练员为调查对象,随机发放问卷。
二、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数据资源系统对武术课教学和学生武术课学习兴趣研究的相关信息进行检索。
(二)问卷调查法
依据研究目的和内容,遵循体育科研方法关于问卷设计的要求,参考了大量的社会调查及科研方法方面的书籍,做了充分的理论准备编制调查问卷。
(三)数理分析法
利用统计软件spss15.0对回收问卷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一)武术选项课开始前学生对武术及武术课兴趣的调查分析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项活动的意识倾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人们所熟知,体校学生体育选项课学生大部分是按照自己的兴趣取向进行选择的,但也不乏有其他因素诸如盲目随从、群体影响、校园主导文化、社会取向的影响。武术选项课开始前涉及学生对武术的兴趣的问题,由于选项课的学生分散,发放难度较大,在实际发放中是在武术课开展的第一、二周进行的,这对于问卷效果影响不大。首先看学生入校前对武术的认知程度分析,在调查问题关于学生对武术的了解的问题中,一点都不了解的大学生占了被调查者的42.6%,在习练武术的情况中有74.3%的学生从没有练过武术,处在这两个最低程度类别的学生人数较多。体校学生在入校前接受的是义务教育,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学习时间紧、课业繁忙是一大特点,也是阻碍学生从事喜爱运动项目的主要原因,进入体校后有机会选择自己喜爱的体育项目,这时的选择多是自己喜欢和向往的体育项目。了解情况和习练情况对学生兴趣的影响程度的关系则需要看下一问题的分析(见表1)。
表1涉及的问题是关于学生对武术兴趣的间接调查,前两项是对武术表示有兴趣的选项,后两项是没有兴趣的选项,从这一问题的数据统计中,可以看出有79%(48.2%+30.8%)的学生是基于对武术有兴趣才参加武术选项课的,反映出对是否习练过武术和了解武术的程度对参加武术选项课的兴趣影响不大,这也符合兴趣的概念“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项活动的意识倾向”。数据中还发现除了体校武术选项课前学生对武术、武术课表现出较高的兴趣水平,但是武术选项课学生大部分是没有基础的,因此武术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必须要精心考虑。
(二)选课前学生对武术和武术课兴趣调查
武术课教学中的调查方法采用了实地调查法。对武术选项课的学生、武术课任课教师进行了访谈。教学过程中学生兴趣反馈略低于选项课开始前的兴趣水平(79%),有一半的学生对武术选项课保有较高的兴趣,一半的学生则表现出兴趣水平低下的状态。
(三)学习结束后学生对武术及武术课兴趣的调查
1.武术课结束后学生对武术兴趣变化的分析
关于武术课结束后学生对武术的兴趣水平,从数据统计显示出学生对武术本身的兴趣还是较为客观的,“非常喜欢”的程度相对选项课开始前的人数百分比有所下降,对武术比较感兴趣的“非常喜欢”+“喜欢”(26.1%+42.5%=68.6%)比之前的79%下降了11.4%。总体上看,体校学生在经过武术选项课之后对武术本身还是保有较高的兴趣水平的,但也有下降的趋势。
2.武术课结束后学生对武术课的兴趣分析
从数据统计中看出,武术选项课结束后学生对武术课的兴趣水平处在较低的状态,对武术课保持较高兴趣水平的学生仅占15.8%,比较感兴趣的(喜欢武术课)的占21.4%,兴趣一般(一般情况)的占30.6%,没有兴趣(不喜欢)的占32.2%,学生对武术课的兴趣不容乐观。
(四)学生对武术课的兴趣走向分析
学生在武术选项课之前对武术的期望值较高,武术选项课结束后对武术课的兴趣水平较低。学生对武术与武术课的兴趣水平表现出相反的趋势(见图1),与“学生喜欢武术但不喜欢武术课”较为相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个体的学习具有非常大的推动作用,并进而培养学习动机,是个体学习过程中起积极因素的一个重要方面。
(五)武术选项课满足不了学生需求的原因分析
从统计数据来看,有67.4%的学生反映武术选项课时太少,不能满足学习的需要,没有人选择“课时太多”,认为课时适中的占20.9%,11.7%的学生认为课时较多,能满足学习需要。总体来看,课时太少成为影响学生武术学习的一大障碍,对武术学习影响不利,间接的影响学生对武术课的兴趣。
(六)场地设施方面的因素分析
场地设施是体校体育课正常开展的重要硬件设施。室外运动受天气条件影响非常明显,特别是雨雪的影响,因此必要的室内场地能为体校武术课顺利进行提供保障。从调查得知,武术选项课学生对武术课教学场地的要求是比较高的,28.3%的学生希望在正规的室内武术馆上课,39.7%的学生认为只要在室内场地就可以,19.3%的学生认为室外场地能避阳就可以,12.7%的学生对场地是没有要求的,认为在哪都可以。学生对场地的期望值与现实的差异也是造成学生武术课兴趣减少的原因。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体校学生武术选项课学生兴趣水平呈下降趋势。初期大部分学生对武术表现出兴趣。武术选项课课时少不能满足学生学习需求。教学内容单一造成学生对武术课兴趣不高。场地设施等外部因素也是影响学生兴趣的原因。
(二)建议
加大宣传力度,加速武术文化传播。加强场地设施的建设,满足学生对场地的要求。学生自身应加强练习树立武术学习的自信心,激发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 周丽.传统武术在高校体育中开展的思考[J].湖北体育科技.2010.29(2):159-160.
[2] 林正兰.追加反馈在普通高校武术技能习得中的效应与实验研究[J].体育与科学.2009.30(5):90-95.
[3] 王红芳.影响普通高校武术课程模式改革的主导因素分析[J].搏击·武术科学.2010.7(3):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