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美操训练对中学生体适能影响的研究

来源 :体育时空·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zi8412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3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10-000-01
  摘 要 本文主要采用实验法、测试法、数理统计法、文献资料法对健美操运动改善人体健康体适能的现状进行研究。结论:1.健美操运动方案设计具有可操作性,内容新颖,学生兴趣高,符合运动健身的一般原则,运动负荷合理,具有有氧运动的特点,适合中学生的校园健身。2.健身操运动方案,能有效地提高中学生循环和呼吸系统机能水平,增强机体有氧代谢能力,对增强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3.健身操运动方案对提高中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明显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对力量、柔韧和耐力素质的健身效果非常显著,对平衡能力和反应速度发展也具有一定作用。
  关键词 健美操 体适能 健康 身体素质 中学生

一、研究对象


  以西安市第一中学、西安市八十一中学、西安市高新一中三所学校60名学生为实验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实地访谈法。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体适能概念
  体适能最早起源于欧美国家,学者们认为人们的身体除了必须具备的健康条件,还应该具备根据外界情况而不断地去适应的素质。而后WHO以全球权威的立场,针对体适能概念提出了相关定义:“除了应对日常工作之余,身体机能仍有额外的精力去应付各种可能发生的事情。”体适能又分为健康体适能和竞技体适能,健康体适能包括心肺耐力适能,肌力、肌耐力适能,柔韧适能,身体成分适能。竞技体适能则包括:灵敏,协调,平衡,速度,爆发力,反应时。
  1.体适能测试
  进行健康相关体适能测试前采取相应措施保证受试者安全和舒适。至少每个受试者要完成一份自我评估问卷,如体力活动调查问卷或AHA/ACSM健康/体适能测试参与前筛查问卷,测试指标包括以下:心肺耐力测试项目(安静时基础心率、最大摄养量、肺活量、肺通气量,台阶指数、50×8往返跑);肌肉力量适能测试(握力、背力、纵跳、立定跳远);肌肉耐力适能测试(仰卧起坐);柔韧适能测试(坐位体前屈);身体成分测试(身体成分测试仪测试)。运用相关测试仪器对实验对象50名学生进行以上项目的测试,记录下数据。
  2.实验设计
  实验分为对照组和运动组,每组各30名学生,对照组除了正常体育课之外不固定参加任何体育运动,实验组将进行10周每周3次,每次1h的健美操和体能训练运动干预,心率控制在130-155b/min。10周之后对对照组和运动组的体成分、柔韧、力量、耐力、心肺指标进行测试,利用数据统计,spss14.0统计软件对数据处理分析。
  (二)实验讨论分析
  1.健美操运动对有心肺的影响
  健美操主要是有氧运动,它的特点是活动时间比较长,强度适中,能有效控制体重,可以提高练习者各项身体素质。而中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身体的各项指标都呈上升的趋势,由测试结果可以看出,经过10周的训练发现实验组30名学生安静时脉搏呈显著性差异(P<0.05),肺活量最大摄养量、肺通气量、台阶指数、50×8往返跑有非常显著变化(P<0.01)。
  2.健美操训练对肌肉耐力的影响
  肌肉耐力是肌肉长时间在某一负荷下能保持收缩的能力,肌适能的训练就是对肌肉力量和肌肉耐力的训练。健美操中各种踢腿、跳跃、举腿动作提高了下肢的肌肉力量,较训练前有明显的显著(P<0.01),肌肉力量指标握力、背力、纵跳、立定跳远,大小腿肌群有了良好的锻炼效果,上肢力量变化不明显,这是由于健美操这项运动的特征决定的。立定跳远的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
  3.健美操训练对柔韧耐力的影响
  柔韧性是运动时各关节活动的最大幅度或最大活动范围。有两种柔韧的训练方法:一种是静力拉伸;一种是动力拉伸,而动静结合效果是最好的。10周的练习对实验组的学生坐位体前屈的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主要是由于在健身操中有很多的绕肩、伸展还有踢腿等动作,让上下肢的柔韧素质都得到了提高。

四、结论


  (一)经过10周健美操的运动训练后,测试者安静心率回落(P<0.05)、最大摄氧量、肺通气量、50×8往返跑都呈现显著性的变化(P<0.05),这说明健美操这项运动能使中学生的心肺适能指标提高。
  (二)运动干预后肌肉力量和耐力适能握力、背力、纵跳、立定跳远、仰卧起坐,有显著性提高(P<0.05),说明健美操运动可以增强中学生的肌力,提高身体素质。
  (三)10周训练后实验组受试者坐位体前屈指标(P<0.05),而对照组的测试数据(P>0.05),表明健美操运动可以提高中学生的柔韧适能。
  (四)经过10周健美操运动实验组学生身高增加(P>0.05),BMI指数(P<0.05),WHR指数(P<0.05),说明健美操这项运动非常适合初中生进行锻炼,因为它可以改善学生的形态,实现学生追求美的心愿,增加学生的自信心,避免一些心理疾病。
  参考文献:
  [1] 黄晓丽.有氧健身操对肥胖型女大学生身体成分的影响[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3(12):130-132.
  [2] Harsh Detach body composition and childhood obesity[J]. Endocrinal metab chin N.Am. 1996(4):871-885.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82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10-000-01  摘 要 本文从现代短跑运动技术崇尚的核心问题——如何利用人体的自身运动技能来创造最大的专项运动速度来探讨短跑问题。  关键词 短跑运动 力量训练  短跑项目隶属于体能类项群,从动作结构看是周期性运动,其突出特征是创造最高速度。发展力量作为训练手段,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最高速度能力,现代短跑运动最核心的
中图分类号:G845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10-000-01  摘 要 本文研究的是多球训练在高校网球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和应用策略。文章首先从多球训练有助于学生动作形态的巩固和动作质量的提高、有助于学生网球学习兴趣的激发、有助于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等三个方面入手分析了多球训练在高校网球教学中的应用价值,然后又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提出了应注意多球训练方案的创新、注意
中图分类号:G886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10-000-02  摘 要 由于国际摔联对规则的不断修改,使平时训练和比赛中的对抗更加激烈,如果在前期准备活动中没有充分的活动开,在接下来高强度的训练和比赛中很容易受伤,合理的准备活动是预防伤病的主要环节,也是完成高质量训练和比赛的重要前提。本研究对河北古典式摔跤队准备活动前、后的肺活量,以及实战训练最高峰时的肺活量进行
中图分类号:G86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10-000-01  摘 要 随着高校教育的深入开展,高校课程更加多样化,游泳作为其中的重要项目,对教育教学质量有着更高的要求。在普通高校课余游泳训练队中,存在一定的不足,直接阻碍游泳教学效果,而间歇训练法是比较有效的训练方式,有利于增强游泳训练效果,因而值得高校教师积极采纳和借鉴。本文主要论述高校课余游泳训练中的不足,并
中图分类号:G80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10-000-02  摘 要 在高校体育教学训练中,学生往往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而造成运动损伤,本文重点介绍了运动损伤的特点、产生原因以及预防措施。  关键词 体育教学训练 运动损伤 预防一、引言  高校学生作为未来建设国家的主力军,不仅需要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而且需要具备健康的体格,只有实现全面发展,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目前
铅球项目是我国田径项目中的优势项目,在我国田径运动走向世界的进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竞技体育职业化进程加快,比赛更加频繁,竞争日趋紧张、激烈,运动员的运动负荷
中图分类号:G84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10-000-01  摘 要 篮球运动是一项极为普及的运动,也是学生比较喜欢的一项运动,本文对学生在篮球运动中产生损伤的易伤部位、致伤原因以及损伤性质的分析,提出预防篮球运动损伤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中小学 运动损伤 预防一、篮球运动损伤分析  篮球运动中常见损伤以膝关节、踝关节、腕关节、指间关节和肌肉拉伤的损伤比例最高
中图分类号:G87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10-000-01  摘 要 赛艇运动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动力系统,掌握赛艇运动的力学原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使得运动员节省体能,有效地掌握大赛,赢得比赛。本文就是从目前国内外对赛艇运动的力学原理及测试研究的现状以及赛艇运动的力学原理及测试系统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和探索的,对赛艇运动的比赛有着非常现实的指导意义和作用。  关键词 赛
中图分类号:G80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10-000-01  摘 要 本文综合使用文献查阅、分析等多种方法,依照既有的与交变负荷力量训练相关的实证分析对交变负荷力量训练的相关理论进行了综述;分析机体支承交变负荷的生理学以及神经科学前提,研究表明,有机体支承交变负荷的刺激能够造成中枢神经的功能增强、适应性改良,交变负荷使脑功能进行自组织调节,会对组织细胞组成及其代
中图分类号:G82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10-000-01  摘 要 田径投掷项目对技术的要求极为严格,是一项难度含量相对较高的田径项目。所以在投掷教学中,左侧支撑技术的针对性教导是尤为重要的。而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往往比较重视运动员的右侧锻炼,虽然右侧得到了有效的训练,并收到了较高的成效,但是其左侧能力却没有得到开发,这严重影响着学生左侧能力的运用及发展,使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