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欺凌:现实版的残酷青春

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sczsr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良家文艺青年以往多在电影里看到虚构的残酷青春,《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关于莉莉周的一切》《阳光灿烂的日子》……那些晃荡的人像,破碎的光影,似乎也像镜子一样照出自己的内心。
  一段时间以来,类似的影像频现网络,拍的却是生活中的真实。画面里一群少年或少女向一个受难者施暴,受难者任凭凌虐毫无反抗之意,看客发出哄笑并充当摄像师。这样毫无艺术感的青春影像见诸网端后,终于激起了人们的不适和不安。此时,距美国37个州颁布校园反欺凌法才过了7年。
  还是要先界定一下概念,当我们在谈论这些视频和事件的时候,我们谈论的重点不是简单的校园暴力,不是简单的攻击或戾气,而是欺凌。两个人打架,或两拨流氓打群架,都不是欺凌,而是较量。只有在实力悬殊,以绝对优势恃强凌弱,以多胜寡的时候才是欺凌。而欺凌,除了殴打以外,还包括敲诈勒索、语言暴力,不碰身体也可以欺凌。
  早在上世纪70年代,挪威心理学家就已经对校园欺凌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到了1983年,北欧有三名校园欺凌的受难者相继自杀,校园欺凌问题才开始成为心理、教育学界关注的重点,30年来热度不减,成为发展心理学里面经典的研究问题。
  校园欺凌的问题,不是中国现阶段发展中出现的特殊问题,它在所有的青春里一直显著存在着,只不过刚刚被我们看到、承认而已。当然,如果详细比照,中国现阶段的校园欺凌问题中,有哪些部分是反映了当下国情,应该也有很多研究空间。
  以西方的数据来看,85%的女孩和80%的男孩报告在学校受到过至少一次欺凌,10%~15%的学生曾经欺凌过他人。日本一年中所报告的校园欺凌事件有2万多件。校园欺凌如此普遍,在成为一个问题之前,也曾一度被人当作青春的一个部分,甚至一种成人礼。这一现象在不同的文化、时代里都存在,确有一定的生物和心理基础。它是一部分人格发展有潜在缺陷的青少年在获得了身体的力量之后,将人性中原本的脆弱和焦虑的部分表达出来而已。
  施暴者、受难者和旁观者是校园欺凌中的三方。从研究和干预的角度看,对每一方的观照都至关重要。
  看了视频的人都会认为受难者可怜,施暴者只有可恨可诛。严重的欺凌诚然能改变受难者的人生,将他们从此送入可怜人的行列,但在欺凌发生之前,真实的情况反倒可能是施暴者更可怜些。
  研究显示,有50%的施暴者来自有虐待行为的家庭。单纯的施暴者,指那些总是可以成功有效地运用攻击,同时从不被别的孩子欺凌的孩子,是成年后反社会人格的有力候选人。他们通常有严重的心理问题,最典型的特点是没有共情能力,不能感受别人的痛苦。在实验场景中,播放一个人手指被针刺的镜头,一般人会情不自禁的皱眉头,仿佛能感受到被刺人的痛苦;而没有共情能力的人就没有这种反应,好像一只破败的膝盖没有膝跳反射。没能发展出共情能力的孩子,通常在极早期的养育中经历过严重挫折,或者本身是家庭暴力的长期受害者,都是一些非常可怜的孩子。
  单纯的受难者,指那些只是被欺凌而从不欺凌别人的孩子。他们个性退缩、顺从,有一部分自身带有一些特点,如来自破碎的家庭或身体有瘦弱残疾等特异性。他们屡被欺凌后容易变成习得性无助,在明明有机会反抗或逃走时也选择坐以待毙,就像我们在视频看到的,几乎都没有一丝的反抗。对于受难者来说,被欺凌的经历大多数情况下不仅不是成人礼,反而是一种毁人礼。本来他们长大以后也许会是一个低调温和而有所成就的人,结果只能终生生活在自卑和习得性无助的烂泥潭里。
  在校园欺凌的情境中,还有一类角色,同时兼具了施暴者与受难者的双重特征。这个角色的心理问题一般要轻于单纯的施暴者,但重于单纯的受难者,而且在被欺凌了以后,比单纯的受难者自杀风险更高。他们的个性冲动,敏感,易激怒,容易对别人的行为作出敌意归因,而且反抗得毫无策略,他们先是做出过激又无效的攻击反应,然后反给自己招致欺凌。心理咨询有助于他们状况的改善,但是需要做很久,或许好几年。
  旁观者始终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他们又可以细分为欺凌的跟随者、欺凌的推动者、欺凌的遏制者和局外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江湖要混,旁观者的分流比较依赖于群体的动力。群体总是奖赏那些他们认为他或她应该做的行为,而惩罚那些与群体标准不符的行为,其中的个体只有望风而动。对校园欺凌的干预,从这个角色入手最容易显效。而对施暴者、受难者、施暴/受难者的心理拯救,亦是刻不容缓。
其他文献
杰西卡·阿尔芭 变身成功女企业家  近日,34岁的好莱坞女星杰西卡·阿尔芭以“白手起家最富有女人50强”身份登上福布斯杂志封面。2012年,阿尔芭与他人联合创立了一家母婴产品公司,成功变身女老板。如今该公司估值达10亿美元,而她本人持有约20%的股份。索菲娅·赫尔奎斯特 瑞典平民王妃  日前,瑞典王子卡尔·菲利普与相恋多年的索菲娅·赫尔奎斯特在首都斯德哥尔摩完婚。现年30岁的索菲娅出生和成长在瑞典
从“基地”组织的美国“9·11”恐怖袭击,到IS的被称为法国“9·11”的巴黎恐怖袭击,从本质上来说,这是野蛮与文明间的战争与冲突,但“文明冲突”的话题再度被炒热。  尽管伊斯兰世界对IS加大了谴责与声讨的力度,巴林、约旦、沙特、卡塔尔和阿联酋等君主国亦参与了对IS的空袭,但在伊斯兰教去污名化的努力上仍显得无能为力。在IS的恐怖暴行和歪理邪说面前,“伊斯兰”这个阿拉伯语词汇所饱含的“和平”与“顺从
菏泽市委原统战部长刘贞坚受审,牵出了41起买官卖官案。  山东省人民检察院在发表的题为《公诉“卖官书记”刘贞坚案记实》一文中称,刘贞坚案“牵涉面太大、涉案人太多”,仅取证对象就超过100人,44本卷宗和41张同步录音录像光盘装满两辆小推车。  该案的公诉人之一、山东省检察院检察官徐翠兰每次与刘贞坚见面,刘都会说自己虽然收钱提拔他人,但所提拔的干部还是有能力的。言下之意,就是自己只收那些工作能力强、
采访过程中,陈传书不时纠正社会上对老龄化问题的一些片面看法,一边提醒记者多呼吁社会要关注老龄化对经济社会发展所带来的深刻影响。  “老龄化问题包括发展问题和养老问题,有时媒体把老龄化问题简单说成养老问题,这是不够全面的。”4月3日,全国老龄委办公室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陈传书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专访时纠正说。  陈传书长期在民政系统工作,2008年9月,陈传书被任命为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常务副
《地球之盐》的导演文德斯在拍摄现场。摄影/萨尔加多  看《地球之盐》,想起北野武的一段话。有次接受采访,谈到了他电影里暴力泛滥的问题。北野武反问,拍那么多爱情片温情片,我们的世界有变好吗?  世界没有变得更好,世界也没有变得更坏,这个世界,它一直就是那样。北野武还补充道,“教化是我最不想做的事情。”  《地球之盐》这部评价很高的关于著名摄影师萨尔加多的纪录片也有一些让人不那么舒服的画面。它抛出一个
首次以中央名义举行的中共统战工作会议,于5月20日在北京闭幕。留学人员、新媒体中的代表性人士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特别是年轻一代等,在这次会议上被确定为中共统战重点团结对象。  上述人群中,新媒体中的代表性人士首次出现在统战对象名单中。这也使得中共统战对象在经历多次扩容后,再次扩容。  评论认为,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以及国际形势的变化,中共统战工作也面临升级,此次扩容后,统战的范围前所未有的广泛。“大统
美国外交关系协会、美国进步中心国家安全与国际政策研究员与中国的“一带一路”不同,美国的“新丝绸之路”项目较少着眼于基础设施建设,更多集中在技术和监管上。美中两国的“丝路”计划在主旨和愿望上是互补的,如果二者能够合作而非竞争,则双方成功的可能性会更大,并将产生巨大的回报。  在2015年3月召开的博鳌亚洲论坛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将“一带一路”计划作为2015年经济发展议程的中心,旨在促进沿线国
前两天有位记者采访,题目是“唐宋之别”。其中问及唐宋经济发展与公民意識的关系。  我回答说:所谓“公民”“公民意识”对于中国来说都是近代的产物。公民是近代法律赋予自然人的一种资格。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公民”出现了51次,不仅仅“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更重要的是公民享有一定权利、并有相应的义务,因此宪法在“总纲”之后,第二章就标明“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和应
2014年,65岁的傅承求接受媒体采访达36次。  5年前的一次西方媒体“抹黑”报道,让傅承求和媒体打交道的方式有了很大改变。  2010年的七八月,离中远比雷埃夫斯集装箱码头公司正式接管希腊比雷埃夫斯港(以下简称“比港”)二号码头的管理权还不到两个月,一家美国报社的记者提出要采访该公司董事总经理傅承求。按照中远集团的内部规定,下属公司接受媒体采访需要申报。  几天后,没有等到傅承求答应采访的情况
曾任欧盟外交及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北约秘书长和西班牙外长。现任ESADE全球经济和地缘政治中心主席兼布鲁金斯学会特聘研究员  信息通信技术已经成为了世界人民日常生活的中心内容。它们甚至影响到了世界上最不发达、最偏远的地区,业已成为推动发展、刺激创新与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要素。  但是,目前我们所经历的,只是一次彻底变革的开端。在未来的几年里,诸如物联网、3D打印以及自动驾驶汽车等新技术将会给企业的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