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学理论界的一朵奇葩

来源 :档案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pl123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一本在档案学领域具有开创性意义的书。该书论述的“西方档案学支柱理论的发展研究”,不仅具有深刻的研究意义和创新价值,而且它的问世弥补了档案学理论研究中的一个空白点。不难看出,该书选题较为宏观,难度很大,然而作者不仅用大量详实的资料、清晰的思路、流畅的文笔为我们娓娓道出了西方档案学支柱理论的发展脉络,其间还处处闪现了独到的见解和创新,它的理论对国内乃至国际都有很深远的影响,因此笔者称之为档案学理论界的一朵奇葩。
  首先,该书提升了档案学的学科独立性。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不仅要有完整的学科体系,还要有独立的支柱性理论来支撑。所谓支柱理论。正如作者所说,“是对各学科起基础性支撑作用并被学界同仁广泛接受、能使该学科独立于学科之林的理论学说。”可以说产生并发展了四百余年的档案学理论已形成了独立、完整的体系,但是对档案学理论发展轨迹和规律的研究,及对档案学支柱理论的提炼,迄今却是无人触及的话题,笔者认为这是档案学学科不够醒目、独立,一直处在学科发展边缘的原因之一。而本书首开先例,挑战了这一课题。该书以充分的论据、严谨的逻辑论证了来源原则与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是西方档案学的两大支柱理论,有力地证明了档案学的独立性。作者说,“对于档案学而言,支柱理论应当是能够体现档案本质属性、支撑档案学独立于学科之林、鲜明体现档案专业独特性的理论学说。来源原则正是这样一种理论。”来源原则体现并维护了档案的本质属性,确立了档案专业的理论基础和方法原则,而“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科学地揭示了从文件到档案的运动过程和规律,使档案专业在更大范围内找到了自身的立足之本”。两大支柱理论的提出,令档案学更加掷地有声,大大提升了档案学的学科形象及地位。
  其次,本书塑造了档案学和档案专业的“专业之魂”——历史主义,为档案学及档案专业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任何专业、任何学科都有其不变的思想灵魂。专业实践和学科的内容虽然会不断变化发展,但其思想灵魂是永恒不变的。文中,作者不仅用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系统回顾了来源原则与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从19世纪中期至今的发展进程,深入挖掘了档案学支柱理论的发展规律,并赋予了历史主义专业的色彩。作者表明“历史主义是档案专业的理性之魂。”档案管理的基本方法只能是历史主义的方法。档案专业的宗旨是通过历史主义方法确保档案的原始记录性,从而维护历史事实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有机性。面对飞速发展和不断变化的社会现实,档案学支柱理论对历史主义思想的坚持将更加突出。只有坚守档案学不变的思想灵魂和宗旨——历史主义,灵活并且实事求是地把握具体情况和处理具体问题,档案专业的发展才不会迷失方向,走上歧途或异化之路。
  再次,本书的首创比比皆是。为档案学理论研究吹进了一股清新之风。较为精彩的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作者既首次将来源原则与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概括为西方两大支柱理论,又首次将两者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系统论述,并把它们作为划分档案学发展阶段的标志,其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二是作者以“立魂”(来源原则的确立)——“守魂”(来源原则与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并立)——“扬魂”(两大理论的完善)这一主线贯穿全书的始终,这一新概括、新提炼十分形象且意义深刻:三是在最大限度地继承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书通过翔实的资料、严谨的逻辑,对两大支柱理论的形成、确立、发展和完善的过程进行了系统地梳理,其中尤其对来源原则取代事由原则、来源原则遭到冲击和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产生与盛行、来源原则被“重新发现”与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笑对挑战”乃至两大支柱理论的深层联系和发展规律的阐述,不乏精彩之笔,颇具说服力,系全书的精华所在;四是对档案学两大理论在中外的发展进程进行了对比。作者在对西方档案学两大支柱理论的发生发展规律研究分析的同时,用对比的眼光来审视两大理论在我国的发展进程,我国在新中国成立后接受了来源原则并加以丰富和发展,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全宗理论,后来也提出了与“新来源观”类似的结论。同时。我国早在民国时期就萌发了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火花,后来也提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因此,作者从中引出了来源原则与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是中外档案学共同支柱理论,同时有力说明了两大理论的世界通用性。
  最后,该书作者的创新视角和治学态度是值得学习借鉴的。该书作者黄霄羽是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的副教授。其多年来对外国档案事业的系统研究,以及良好的英文功底,为该书创作奠定了基础:而其敏锐的洞察力、独特的创新视角和敢于迎难而上的治学精神是该书获得成功的关键。探讨档案学理论的著作在国内外不乏闪光之作,从全宗角度来说的被誉为档案学《圣经》的《荷兰手册》到从历史视角来说的吴宝康老先生的《档案学理论与历史初探》,从管理学视角来说的胡鸿杰的《中国档案学理念与模式》到从文件运动规律来说的何嘉荪和傅荣校的《文件运动规律研究》,每一次新的视角诞生都让人眼前一亮并受益匪浅。黄霄羽博士的这本《魂系历史主义——西方档案学支柱理论发展研究》从对档案界人士并不新鲜的两大理论人手,经过深入研究,系统分析,层层深入,首创了两大理论是档案学支柱理论这一论断;其次,将一直以来就被认为是档案学和档案专业一以贯之的方法——历史主义。上升为档案界的“专业之魂”;再次,该书开创性地揭示了两大支柱理论之间的历史联系和专业联系以及对档案学科和档案专业发展的贡献,由此可见,理论创新不仅仅是新创某一理论或对已有理论的补充或纠正。将已有理论系统剖析、深入思考,横纵对比。总结规律,提升已有理论的价值也不失为创新的一种。在信息高速运转、理论纵横的今天,想要首创一种理论或是推翻一种理论都是极其困难的事情,而能够安下心来,不畏枯燥和烦琐,在纷繁的理论中探寻事物的联系,提炼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是进行科学研究应有的治学态度。黄霄羽博士就做到了这点,她选取了西方档案学支柱理论的发展轨迹和规律这一难度很大并且极富挑战性的课题,作者说“尽管如此,这一选题因其深邃的内容、深刻的研究价值及创新意义吸引着笔者坚定地踏上了这条困难重重却又充满生机和乐趣的研究之路。”当前,许多档案学人特别是档案学研究生们,对档案学研究浅尝辄止,恰恰缺乏黄霄羽博士的这种对学科的敏锐洞察力和敢于迎难而上的精神,这也是档案学一直处于弱势学科的症结之一吧。
  当然。该书也略有一二不足之细节,如对历史主义的阐释不明,对档案学支柱理论的发展趋势预测部分的论证和阐述略显薄弱等,但这些并不影响该书作为一部佳作。更值得一提的是,该书是作者博士期间的倾力之作,由作者的博士学位论文修改、补充而成。此篇论文先后被评为2003年度中国人民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和2004年度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得此殊荣,称其为档案学理论界的一朵奇葩应该受之无愧吧。但愿档案学界的人才和佳作不断涌现,期待着档案学科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春天到来。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详细分析了三种灾备中心建设模式。根据我国国情提出档案馆宜采用共建模式,并具体说明了共建的几种方式。  关键词:灾备中心 档案馆自建 共建 外包 建设模式  目前,灾难已经呈现多元化,除了相对概率较低的地震、台风、水灾等自然灾害;更为常见的则是网络病毒、设备设施损害、系统故障或人为破坏等无法预料的事故,而任何异常变故都可能威胁档案馆的数据安全,造成大量数据的丢失,影响档案馆的收集、传输、
1 “泥腿子”局长    2004年仲夏某日,天下着大雨,夹着雷鸣闪电,通往山村的小路弯曲、泥泞、悠长。2名30岁开外的女同志,一手打着雨伞,一手搀扶着一位中年妇女,坚难地向前走着。中年妇女背着挎包,手掂着鞋,裤腿挽到膝盖,满腿都是泥,脸上汗水、雨水交织在一起,只见她微微一笑,把头发一捋,鼓励两个同事:“走,再坚持20分钟就是胜利”。这位中年妇女,就是舞钢市档案局长郭爱明,她是带着2名同事到尚店乡
[摘 要] 本文分析了传统蒙学经典教材的教育阶次,及其“由识入写”的教育理路;以《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为例,阐释了传统蒙学在文化知识、家庭伦理、社会交往及道德建设四大方面的教育内容与价值构成,并尝试探索了传统蒙学在“大语文观建构”“回归家庭伦理”“返回日常生活”诸方面对当代小学语文教育的启示。   [关键词] 传统蒙学;价值构成;教育理念  定型于明清时期的传统蒙学,秉承了数千年中华文化
[摘 要] 文章从重视影视资源的搜集处理和运用、注重影视资源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整合历史教学与影视资源,充实学生知识仓库、把握课程重点,实现探究活动的针对性等四个方面对新课改背景下影视资源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 影视作品;初中历史;新课改  传统的历史教学法强调结果,忽视过程带来的很大挑战。许多教师在进行历史知识解读时,已经为学生画出了重点部分,然后让学生理解和记忆。
Simon Davis著 章燕华 摘译  发动变革的引擎30多年前,澳大利亚国家档案馆(下简称国家馆)首次接收移交进馆关于石油开发勘测中海底爆破的数量庞大的计算机文件。1991年,Steve Stuckey所著的《The good oil for Australia:petroleum data》记录了国家档案馆早期管理石油开发文件的经历。推动国家馆对电子文件长期保存问题对策的发展有两个因素,除了
长大了干什么?每当作文里谈到人生理想话题时,别人说的当科学家、当医生、当解放军等高大上的梦想,似乎让一个农村孩子一时间找不到北,唯有那一个“看着眼前说眼前”的声音最为真实,那就是“长大了我要当老师。”  张家海老师说,如今回想起自己走过的历程,他依然有几分感动和幸福。模糊的泪眼里一张张恩师的音容笑貌,犹在眼前;一句句恩师的谆谆教诲,温暖如昨。他说,是恩师们那一盏盏灯塔照亮着他走上一条乡村教育寻光路
[摘 要] “德育”不可“忘本”。纵使千万人高呼着要跳出教育“雷池”,但德育的阵地,随时随地无时无刻我们都应当坚守。教育是一种大爱,它的使命是把我们心中的正能量通过一种管道输送到学生的心里去。最精彩的教育,应当为传递精神能量。这样的力量,正是德育的力量。德育不是重拳出击,而应娓娓而来。  [关键词] 德育;慧雅教育  一、慧雅德育——尊重生命,将心比心  1.生命相辅相生  “老师好”,“你好”等
编辑老师:  2003年10月。鹤壁市档案馆开展了三年一次的馆藏档案资料的普查工作。在这次普查中我们发现:在《鹤壁日报》社全宗档案中,缺少1958年至1961年的专业档案;而在馆藏中共鹤壁市委办公室的资料中却有1958年至1961年的《鹤壁日报》合订本。后经多方调查,最后确认这是鹤壁目前仅存的一套较为完整的早期《鹤壁日报》。于是我们就将这部分资料转化为馆藏《鹤壁日报》社全宗的专业档案。  2006
[摘 要] 已有关于《目送》情感的解读比较浅显。本文在常规解读的基础上,从角色轮回、时序重建、文化晕染的角度来解读文章,从中挖掘“我”释然的原因:换位体验,生命成长,文化影响。   [关键词] 亲情;角色轮回;时序重建;含蓄  龙应台的《目送》讲述了作者三次目送儿子,三次目送父亲的故事。面对儿子的成长和父亲的离世,作者的情感从难过、不舍到渐渐懂得、释然。  一、在故事细节中,感受动人亲情  文中
课堂环境与学生的学习成果之间具有一定的关系,学生的学习成果很大程度上受课堂环境的影响。课堂环境可以大致分为建构型、传统型以及这两者之间的中间型三种类型。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知识能力强弱取决于教师的课堂环境。在不同的课堂环境中学习相同的知识内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取向以及学习能力都是不一样的。建构型课堂环境会让学生在课堂中获取较好的学习成果,有助于学生自身的学习,而且因为有利于教师教学活动质量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