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来源 :中国基础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x35722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因此,我们要更新教育观念,要向学生渗透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品质。
  【关键词】创新能力思维品质创造性思维
  数学是基础教育的主要内容,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发展创造力是时代对我们教育提出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要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和一条基本原则。那么如何在数学课堂上实施创新教育呢?
  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1.1优化创新心理, 激励创新意识。 创新过程并非纯粹的智力活动过程,它还需要以创新情感为动力,如远大理想、坚强的信念、诚挚的热情以及强烈的创新激情。此外,个性在创新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个性特点的差异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创新成就的不同,而创新个性的发挥既有主观因素,又与内在的心理状态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是主导,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多与学生沟通,营造和谐、宽松、乐学、民主、平等、互相信任、心情愉悦的学习氛围,优化他们的创新心理。
  创新意识是人在周围事物的作用下产生的一种要参与其中的强烈情绪冲动。这种情绪的冲动程度贯穿在每一个行为表现的过程之中,冲动的积累和连续性决定着创新行为的质量和成果。这里,意识是行为的指南,能力是行为的保证。人的创新意识从孩童时代开始发展到做大事、创大业的创新人才,是极为漫长和艰难的。在这个过程中,担负中学重要学科教学任务的数学教师,要在教学中积极启动创新思想,通过典型例题,引导学生推广探究;通过新知识,引导学生求新探究;通过快捷思维训练,引导学生直觉探究;通过一题多解,引导学生求异、求巧探究等途径,以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
  1.2
  重视提出问题, 扶持创新行为。实践证明,不能提出问题就不可能善于思考,就不可能用批判的眼光去观察世界,就不会有创造性行为。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其创新能力,就得重视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允许他们在一定范围内犯错误,改正错误,教师要学会正确地分析对待学生的“奇谈怪论和异常举止。”才能扶持他们的创新行为。
  2.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2.1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观察是信息输入的通道,是思维探索的大门。敏锐的观察力是创造思维的起步器。可以说,没有观察就没有发现,更不能有创造。在课堂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呢?首先,在观察之前,要给学生提出明确而又具体的目的、任务和要求。其次,要在观察中及时指导。比如要指导学生根据观察的对象有顺序地进行观察,要指导学生选择适当的观察方法,要指导学生及时地对观察的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等。第三,要科学地运用直观教具及现代教学技术,以支持学生对研究的问题做仔细、深入的观察。第四,要努力培养学生浓厚的观察兴趣。
  2.2注意培养想象力。想象是思维探索的翅膀。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可以包罗整个宇宙。”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想象,往往能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获得数学发现的机会,锻炼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首先要使学生学好有关的基础知识。其次,新知识的产生除去推理外,常常包含前人的想象因素,因此在教学中应根据教材潜在的因素,创设想象情境,提供想象材料,诱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另外,还应指导学生掌握一些想象的方法,像类比、归纳等。
  2.3注意培养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是指从同一来源材料探求不同答案的思维过程。它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创造性的特征。加强发散思维能力的训练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重要环节。根据现代心理学的观点,一个人创造能力的大小,一般来说与他的发散思维能力是成正比例的。在教学中,要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思等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2.4注意诱发学生的灵感。灵感是一种直觉思维,是由于长期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和知识而突然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思路,是认识上质的飞跃。灵感的发生往往伴随着突破和创新。在教学中,教师应及时捕捉和诱发学生学习中出现的灵感,对于学生别出心裁的想法,违反常规的解答,标新立异的构思,哪怕只有一点点的新意,都应及时给予肯定。同时,还应当应用数形结合、变换角度、类比等方法去诱导学生的数学直觉和灵感,促使学生能直接越过逻辑推理而寻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因此,在数学科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应用知识的能力和实践能力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这就要求我们要大胆抛弃 “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开展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模式,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情景,让学生轻轻松松地学习,以求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质,优良的思维品质,从而达到教育的最终目的——为社会培养每一个合格的人才!
其他文献
摘要:文章通过对临沂市人口结构和区域经济的U-C值分析与近一年区县往来人口的大数据处理,得出大规模公众卫生事件对于临沂市人口流动影响的β值和衡量人口流动的I值,基于复杂整体性治理研究,创造性采用结构重组试探法探究农村产业结构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协同困境与创新途径。提出“两协一驱”战略,两个具有相同或者互补经济元素的区县形成经济区块域,使得该经济元素成为服务区块域发展的先驱动力,形成产业品牌从而
期刊
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民营企业总数已超过2500万户,对国家的税收贡献超过50%,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以及对外直接投资占比均超过60%,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超过70%,解决城镇就业超过80%,对新增就业贡献率达到90%。由于民营企业机制灵活、效率高、创新性强,已经成为提升经济效率、扩大对外开放、推进技术创新的生力军,成为解决民生就业、贡献税收、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的重
期刊
当今社会,“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理念深入人心。没有健康,就没有人的全面发展;没有健康,更谈不上人的生命质量。学校作为育人阵地,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场所,更应该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乐园。毋庸置疑,培育健康人才,是现代化学校发展的重要目标;创建“健康学校”,是现代化学校重要的价值取向。  为此,我校把创建“健康学校”纳入五年规划,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分工,通力合作,开展了系列
期刊
摘要:目前我国农村师资配置不均衡问题较为突出,解决问题需要借助互联网的技术优势。文章以衡阳为例分析乡村学校师资发展困局,强调在教育达到基本均衡并向优质均衡迈进的基础上充分把握“互联网+教育”的优势,破解乡村学校师资配置不均衡困境,为推进现阶段及未来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优质均衡;师资均衡配置   一、研究背景   人们都渴望受到优质平等的教育,尤其是在迈向
期刊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提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中国梦”,今年3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再次阐述了“中国梦”。他提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族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由此可见,“中国梦”教育是当今对学生
期刊
摘要:创新创业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动能,创业生态环境为潜在创业者激发创新活力,是双创政策的有力表现。文章基于2018/2019GEM报告的创业调查数据,深入研究中国的创业生态环境与美国的差距及其原因,提出完善创业教育体系,培养创新型人才;完善创新创业政策,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增加研发转化机会,推动产业创新发展,对于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创新发展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创新创业;创业生态
期刊
【摘要】汶川大地震已经过去四年多,地震中的许多孤残学生有的在读小学六年级,有的已升入初中,有的已读高中,有的已考入大学,应该说他们都完成了人生的一大跨越。作为一直在关注、研究他们的老师们发现他们有许多变化,最为突出的有两点,就是残健融合及感恩之心。  【关键词】残健融合感恩之心  都江堰友爱学校是全国唯一一所设施无障碍、残健融合、全纳式九年义务教育学校,全校32个班级中,融入了113名来自全省地震
期刊
【摘要】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使教学活动生动有趣地展开,使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一、树立“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二、激励、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三、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让其自觉成为学习的主体。  【关键词】学生主体教与学综合能力  多年来,许多教师已经习惯了运用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观来指导教学,而较
期刊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是我国近几年来优化农村教育资源配置,促进农村义务教育改革发展的一项重要政策,是深化农村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全国各地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对农村中小学布局进行了调整和撤并,改善了办学条件,优化了教师队伍配置,扩大了乡镇和县区所在地办学规模,提高了办学效益和质量。但同时,随着我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逐年增加,城镇学生人数逐年增多,导致城区学校班额过大,农村人口出生率持续降
期刊
煽情教育的探究:(1) 煽情理念解读。煽情:是我们学校文化的核心内容。学校倡导所有一线教师做一位充满教育激情的教师,把会“煽情”作为课堂教学的自觉追求,用自身的工作煽情点燃学生的学习激情,让学生全神贯注地投入到课堂中来,全身心参与课堂学习活动,使学生思维高度活跃集中,产生跃跃欲试的感觉,使课堂充满青春的激情与活力。(2)煽情是教师调动学生学习激情的基本教学要求。  任何事物,内因都起决定性作用。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