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pse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室性心律失常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心律失常,主要包括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心室扑动和心室颤动。室性心律失常不仅见于器质性心脏病病人,也可发生于非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如特发性右心室流出道室性心动过速和特发性左心室室性心动过速。近年来,一些遗传性室性心律失常如长QT综合征、短QT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和几茶酚胺敏感性多形室性心动过速等,越来越受到电生理学者的关注。

其他文献
心律失常的治疗原则是无论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和/或选择何种心电学治疗,医师必须认识到为患者治疗心律失常的过程,就是一个理性的、风险和效益的评估过程,而该评估则贯穿于治疗的全过程。
心律失常器械治疗指南于1984年首次发布,1991年、1998年和2002年分别进行了更新和修订。随着人们对心律失常认识的不断深化、器械治疗技术的长足发展以及循证医学证据的丰富和积累,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协会和美国心律学会(ACC/AHA/HRS)再次对2002年ACC/AHA/NASPE植人性心脏起搏器和抗心律失常器械指南进行了更新和修订,于2008年5月正式公布了《2008年心脏节律异常装
心尖肥厚性心肌病(apical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AHCM)是肥厚性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的一个亚型,中国人发生率较高,占肥厚性心肌病的2%~5%,其肥厚心肌局限于左心室乳头肌以下的心尖部。本文选择53例AHCM患者的心率震荡的检测,探讨AHCM患者的心率震荡的特征及对其预后的影响。
室性早搏(premature ventficular contraction,PVC)和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nonsustained ventficular tachycardia,NSVT)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发病人群广泛,包括健康人和各种心脏病患者。健康人中PVC的检出率为5%~50%,随年龄增长PVC的发病率逐步增加,但不同时期的PVC发病率具有明显的自发性差异。临床症状的有无或轻
目的检测内皮素-1(ET-1)及其受体(ET-A和ET-B)mRNA在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心房组织中的表达,探讨房颤患者心房电重构的分子机制。方法25例行心脏手术的患者分为3组,其中窦性心律组10例,持续性房颤组10例,阵发性房颤5例,于手术中获取右心耳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FQ-PCR)方法检测ET-1前体(Pro-ET-1)、ET-A、ET-B的mRNA表达。结果(1)与窦性心
患者男性,73岁,9h前突发晕厥,持续数秒,休息后缓解,R常活动无心力衰竭症状。门诊心电图检查三度房室阻滞,交界性逸搏心律;肌钙蛋白、心肌酶谱均为阴性,既往高血压病、Ⅱ型糖尿病史多年,1年前心电图检查为,完全性左束支阻滞,QRS时限为164ms。入院查体,意识清,脉搏40次/min,血压160/100mmHg(1mmHg=0.133kPa),两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千、湿哕音,心率40次/min,心律
心肌细胞的复极延长,可表现出QT间期延长,引发反复发作性的室性心律失常,临床上称为长QT综合征(LQTS)。在因这一综合征猝死的人群中,除了成人,还有未足1岁的婴儿称“婴儿猝死综合征”。目前研究认为,婴儿猝死综合征有5%-10%的病因是源于心脏离子通道疾病,尤其是导致复极延长的心脏离子通道疾病,本文对复极延长相关婴儿猝死综合征的可能分子机制及临床特点作一综述。
作者简介  赵俊,男,青年诗人,任上海雅众文化诗歌编辑,入选37届青春诗会,第40届鲁迅文学院中青年作家高研班。20世纪80年代出生于江南第一名山——莫干山,毕业于浙江传媒学院,现居深圳。1995年开始诗歌创作。曾在《诗刊》《花城》《星星》《天涯》《中国作家》《上海文学》《解放军文艺》《中西诗歌》等刊物重点栏目发表长诗、组诗及诗歌随笔。出版诗集《莫干少年,在南方》《天台种植园》。本篇系小说处女作。
期刊
心脏再同步治疗(CRT)慢性心力衰竭伴心室内传导延迟患者的临床效果已被国际上多中心临床试验充分证实,它不仅能明显改善这些患者的心功能和生活质量,而且可以降低病死率,目前已成为临床上治疗心力衰竭的一个重要手段,2005年已被AHA/ACC以及ESC列入治疗心力衰竭的I类适应证,
目的评价目前常规选择的标准监护Ⅱ导联和EASI12导联心电监测对于发现心肌缺血的有效性和敏感性。方法采用诊断试验的评价研究设计,将研究期间收住北京市宣武医院CCU病房的57例有ST段改变的病人作为病例组,43例无ST段改变的病人作为非病例组,选用标准12导联心电图为金标准,评价CCU标准监护Ⅱ导联和EASI12导联发现心肌缺血的有效性和敏感性。两组病人均同时描记标准12导联、EASI12导联和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