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遗传性多发性软骨瘤家系EXT1及EXT2基因的突变检测

来源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xun4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对两个遗传性多发性软骨瘤(hereditary multiple exostosis,HME)家系致病基因EXT1EXT2的编码区进行突变分析。

方法

应用二代测序(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NGS)对两名先证者进行检测,对疑似突变采用Sanger双向测序对其家系成员和200例健康对照进行验证,并应用qPCR定量或多重连接探针扩增(multiple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LPA)技术在其家系成员中进行缺失或重复验证。

结果

在两个家系中分别发现了EXT1EXT2基因的突变。家系1先证者及父亲均携带EXT2基因c.337_338insG突变,既往未见报道。在该家系的健康成员和200例健康对照中均未检测到上述突变。家系2先证者及母亲均携带EXT1基因的缺失,其父亲未携带相同的缺失。

结论

EXT1、EXT2基因的突变是两个家系的致病原因。NGS结合Sanger测序、qPCR定量分析以及MLPA可以快速准确地对HME进行基因诊断。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1例临床拟诊为Leigh综合征患儿的遗传学病因。方法对患儿的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对患儿家系成员进行线粒体基因Sanger测序和多重连接探针扩增(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LPA)检测,同时对线粒体结构和功能相关的核基因进行高通量测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结果患儿
目的明确1例发育落后、矮小合并多发先天异常患儿的遗传学病因,并分析基因型与临床表型的关系。方法应用常规染色体G显带技术分析患者的核型后,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微阵列芯片技术检测潜在的染色体微缺失或微重复,同时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技术验证芯片检测结果。结果
目的对1例疑为尼曼匹克病C型的患儿进行临床和遗传学分析。方法采用新一代测序技术对患儿进行基因变异分析,并对疑似致病性变异进行患儿及其父母的Sanger测序验证及生物信息学预测,用SIFT、PolyPhen-2和MutationTaste软件对新变异进行致病性分析。结果基因测序发现患儿NPC1基因存在c.2728G>A(p.G910S)和c.269C>G(p.P90R)复合杂合变异,分别遗传自其母亲
随着测序技术的日臻成熟及其在基因病诊断应用中的日益普及,测序数据的处理已成为临床基因诊断的一个重要环节。近年来,各类软件和数据库的开发,已使得对高通量测序数据的变异筛查流程变得更加完善、便捷。然而,将筛查到的变异与疾病表型进行关联,并对该变异可能的致病机理和分子机制进行进一步验证和阐述,仍是临床基因诊断所面临的重要挑战。本文将对测序数据处理的流程进行简要的介绍,并对常用的表型-基因型关联工具和方法
目的对1例未伴琥珀酰丙酮增高的酪氨酸血症I型患儿进行临床及基因突变分析。方法收集患儿的临床资料,用串联质谱法和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患儿的血液及尿样。提取患儿及其父母的外周血基因组DNA,进行基因突变分析。结果先证者为急性型,表现为肝脏肿大、黄疸、贫血、出血倾向,血串联质谱检测发现其酪氨酸(397.12 μmol/L)、甲硫氨酸(896.16 μmol/L)和苯丙氨酸(292.52 μmol/L)的
目的探讨中国人群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基因突变情况及其与靶向药物疗效的相关性。方法应用下一代测序(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方法检测102例NSCLC患者EGFR、ALK、KRAS等13个基因的突变情况,并分析其与肺癌临床特征、靶向药物治疗疗效间的相关性。结果共检测到42例EGFR突变(40.8%),3例ALK
目的探讨1例顽固性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患儿家系FANCA基因突变的特点。方法对患儿的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并对其家系行全外显子二代测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并用多重连接探针扩增(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LPA)筛查FANCA基因的大片段缺失。结果患儿多次血常规检查提示白细
目的探讨1例综合征型耳聋患者的分子机制。方法提取先证者的基因组DNA,用芯片富集127个遗传性耳聋的相关基因,通过二代测序检测其外显子区的致病位点,用qPCR法验证目的基因的大片段缺失。结果先证者为Waardenburg综合征2型患者,其SOX10基因第3外显子和第4外显子发生了杂合缺失。其胎儿亦携带上述杂合缺失,出生后表现为失聪、蓝眼。结论SOX10基因缺失突变所致的Waardenburg综合征
目的探讨miR-146a rs2910164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erphism, SNP)与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病情活动及临床表现的相关性。方法以高分辨率熔解(high-resolution melting, HRM)法对126例RA患者和102名正常对照进行miR-146a rs2910164位点的SNP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