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不平衡产生的根本原因及其对策

来源 :科教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aj1990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美贸易的不平衡问题具有深刻的历史原因,特别是近年以来,愈加严重的美国对华贸易的逆差,对两国关系的正常运转造成不良影响。另外,在美中贸易中,人民币汇率问题一直是双方争论的焦点,本文将针对人民币汇率在中美贸易不平衡中所起作用,中美贸易不平衡产生的根本原因,以及解决问题的对策进行深入的剖析与探讨。
  关键词贸易不平衡人民币汇率 消费政策
  中图分类号:F752文献标识码:A
  
  1 中美贸易不平衡的现状
  
  自中美建交以来,两国的贸易往来一直呈现不平衡的状态,主要是两国的汇率政策以及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所致。特别是自1993 年以来,两国贸易总体上不断增长的同时,一直具有较长时期的顺差趋势, 如图1所示。以2007年为例,按照中国商务部统计数据, 2007年中美贸易顺差为1633.2 亿美元。而按照美方统计, 2007 年, 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达到2562.7亿美元。无论从中方统计的数据, 还是从美方统计的数据, 都可以看出中美贸易不平衡的长期存在, 并呈现出明显的扩大趋势。
  
  2 人民币汇率与中美贸易不平衡的关系
  
  从理论上分析,一方面,假如人民币升值,购买力将会增加, 将会促进对美国商品进口的增加,我国商品出口的减少,最终会促使双方贸易差额的减少。但是,出口在拉动中国经济增长中所起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 产品出口收入的增加与进口需求的增长是同步的。出口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在我国近几年的经济增长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人民币的升值首先不利于出口的增加,增加出口的货币成本。其次,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由出口减少引起的经济衰退会影响对国外产品的进口,从而引起对进口消费品需求的降低。而另一方面, 对美国而言, 人民币的升值并不会减少美国对中国商品的进口需求,因为很多中国商品在美国没有相应的生产企业,这只会进一步增加美国人民的消费压力,美国人民将不得不承担这笔巨大的社会成本。另外,影响中美贸易差额的重要因素还是出口,美国要求人民币升值的主要目的也是为了增加中国对美国的进口,同广场协议对日本造成通货紧缩一样,人民币的升值将会给中国造成巨大的通货紧缩压力。 更进一步分析, 人民币升值肯定会增加中国的进口, 但是不会大幅减少对美国的出口,因为中国出口美国的产品跟美国国内产品的竞争替代性不大, 人民币升值对中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影响是很小的。
  
  3 美中两国消费政策的不同是中美贸易不平衡产生的根本原因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凯恩斯主义在美国被大加追捧,美国政府就一直推行高消费的政策,鼓励信贷消费,超前消费。有关部门政府为了刺激职工消费,不仅用高工资、高福利政策,而且用消费信贷鼓励消费,为次级债危机的发生播下了有力的种子,增加了银行以及金融机构的非系统风险。与美国差异很大的是,低消费政策是我们一直贯彻的基本指针之一。所以我们认为,美中消费政策的差异是中美贸易逆差产生的根本原因。
  具体地说:(1)两国内部结构失衡导致中美贸易逆差消费在推动美国经济发展的进程中起到很关键的作用,这是毋庸质疑的。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来,美国经济的增长并非象中国一样依赖出口,美国依靠的是消费,美国人强烈的消费欲望主导美国经济的发展脉络。
  从经济增长率与投资率、储蓄率的互动关系我们可以比较明显地看出(图2),经济增长率的变动先于投资率与储蓄率的变动,而且变动的方向具有一致性,这种趋势从上世纪50年代早期至今一直没有得到根本转变。但是从本图上还可以看出,投资率一直领先于储蓄率,我国的经济增长率很大一部分是由投资率的增长拉动的。
  由上图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储蓄率总体上呈现波动上升态势。其中1978-1993年,储蓄率都维持在30%左右,但这一阶段储蓄率普遍低于投资率;而1993-2007年的多数年份,储蓄率更高达40%以上,这一阶段储蓄率大于投资率。2007年,储蓄率和投资率的差额已经扩大到8.9个百分点。中国不仅采用低消费政策进行高储蓄,而且采用低消费政策(因为低消费政策使得劳动力成本低)吸收了大量外资,2004年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已超过630 亿美元。中国的高储蓄和吸收的外资转化为投资:1985-1986 年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年均达30.8%,投资率平均38.3%;1992-1994 年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年均高达45%,投资率平均为40.7%;2008年,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占GDP 的44.2%,增长率为32%,位居世界之首,投资成了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量。而作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的投资一直以来都是推动我国经济稳定持续增长的重要工具,投资的大规模增长必然导致大规模的基本建设和以制造业为主的生产的支出,而生产出来的产品必然推动出口产品的大幅度增加,并主要出口到美国和欧洲,这是导致中美贸易逆差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2)两国劳动力成本差异导致中美贸易逆差。如果说高工资、高福利支撑了美国的高消费,那么必然的情况就是美国劳动力的稀缺性高于中国。而美国的跨国公司为降低生产本并提高竞争力,直接投资在所难免,特别是进口替代性的投资的增加,减少中国对美国的出口。这种情况另一方面又导致了中国对美国出口商品的增加,必然导致中美贸易逆差不断扩大的局面。和美国的情形相反,中国的低消费政策,再加上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工资水平较美国和亚洲一些低收入国家更低,从而劳动力成本也比较低廉。
  (3)两国生产和出口的商品价格差异导致中美贸易逆差。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美中两国不同的消费政策,导致不同的劳动力成本,进而产生中美生产和出口商品价格的差异,即中国的产品比美国及其他国家便宜。
  
  4 解决中美贸易不平衡的主要对策
  
  4.1 减少中美贸易逆差美国应采取的对策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美国高消费政策是中美贸易产生逆差的根本原因之一。高消费促使美国的支出大于生产,需求大于供给情况的产生,结果使物美价廉的中国产品大量流入,从而导致中美贸易逆差。高消费政策下的高工资、高福利政策,导致较高的动力成本,从而导致美国生产资本流向劳动力成本低的中国。劳动力成本过高还使美国生产的商品价格昂贵,于是物美价廉的中国商品大量流入美国,从而造成中美贸易逆差。不仅如此,高消费政策另一方面还对美国对外贸易调控造成负面影响。因此,笔者认为,美国必须对高消费政策予以调整,将高消费政策转向抑制高消费、促进储蓄、促进投资与供给的政策。具体地说即是:(1)政府要不断开创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开源节流,削减财政赤字,压缩政府开支,促进财政收支平衡;(2)要充分利用税收政策,增加财政收入,调整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使储蓄与投资能较快增长;(3)积极的促进本国一些生产性企业的建立与发展,满足本国人民对一些基本生活用品的需要,充分利用科技产业政策,刺激供给;(4)进一步抑制片面促进经济增长的通货膨胀政策,以鼓励储蓄和抑制消费。
  4.2 减少中美贸易逆差中应采取的对策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中国低消费政策也是中美贸易逆差产生的根本原因之一。因为低消费政策加剧中国产能过剩的现状,而一些产品的生产数量增加必然会导致生产大于其支出,供大于求,结果使中国“过剩”产品大量流向包括美国在内的高消费国家,从而导致中美贸易逆差。同时,由于存在低消费的政策,我国的低工资报酬不可避免,低廉的劳动力成本成为外资进入中国的必要条件,而且我国低价的商品推动出口规模的扩大,并主要出口到美欧等国,也会产生中美贸易逆差。不仅如此,中国低消费政策对中美贸易关系也产生不利的影响。最近,美国与中国的贸易摩擦不断升级,继上周四美国商务部决定对中国输美油井管征收最高99.14%的反倾销税,紧接着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又初步裁定,对中国输美铜版纸和焦磷酸钾、磷酸二氢钾和磷酸氢二钾等征收“双反”关税。所以,中国应彻底扭转低消费政策,转向扩大消费、减少储蓄的政策。
  具体地说即是:(1)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市场经济运作方式,使中国最终成为一个真正的市场经济体,增加消费。(2)改变中美两国相互依赖的不对称性,由外贸拉动向内需拉动过渡,必须增加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3)现阶段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需要加大技术开发的力度,提高本国的工业化水平,提高出口产品中熟练劳动和知识技术要素的密集程度,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增加工资性收入,进一步促进消费。(4)加快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增加居民的财产性收入,开辟更多的消费领域来促进居民消费;(5)改变我国人民特别是农民的消费观念,进一步促进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医疗保险制度的升级,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是当务之急。总之,改变我国的消费与储蓄的现状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协调各个经济主体的利益关系,保障弱势群体的利益,完善诸如社会保障、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甚至文化体制等,不能形成改革中的短板。
  
  参考文献
  [1] 卞亚军.试论美国贸易逆差的成因及其调整问题[J].世界经济研究,2003(7).
  [2] 王启云.中美贸易逆差产生的根本原因[J].社会科学,2007(2).
  [3] 宗毅君.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与未来对策[J].上海经济研究,2004(5).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从幸灾乐祸的定义出发,总结了近年来的相关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处于劣势的群体更容易产生该种情绪;嫉妒与愤怒对幸灾乐祸情绪的产生有不同的预测效果,愤恨比嫉妒更能预测幸灾乐祸;愤恨直接导致被试希望减少别人得到的成就,或导致幸灾乐祸;当观察对象与观察者的性别相同时嫉妒能预测幸灾乐祸,男性也更容易产生报复心理因此男性更容易产生幸灾乐祸;此外一些负面情感和利益关系都是影响幸灾乐祸的因素。  关键词幸灾乐
摘 要: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一般是按“兴趣——动机——探索——成功”的过程来实现的,并在成功的欣慰中产生新的兴趣和动机,从而不断地推动学习的成功。因此,兴趣教学的作用是巨大的。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对于中学生,特别是初中学生,教师更应通过理想培兴趣、激励增兴趣、教法促兴趣、实践找兴趣等方式,培养他们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初中语文 学习兴趣 培养  语文是各门功课的
为鼓励煤炭企业管理工作者和理论工作者,加强对煤炭工业管理科一学的研究,积极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煤炭企业管理系,了中国煤炭企协于8月24日至27日在山东肥
摘要 本文介绍了在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系统的维护中,利用Ghost软件、Windows优化大师和杀毒软件avast!的操作过程,以减轻工作量等方面的应用。  关键词 图书馆 电子阅览室 软件应用 维护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识码:A    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里,电子阅览室已成为高等院校图书馆数字化进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建设部分。电子阅览室作为图书馆的电子文献资源服务中心,能为不同类型的读者提
摘 要:政治作为初中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在现代化教育的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新课程改革对初中政治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身心发展规律,选择恰当合理的教学内容,积极倡导学生开放思维与自主探究,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初中政治教学的有效性。本文就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政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
中学考察语言能力的基本手段就是作文,作文不仅考察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考察学生对事物认识的深度,作文是名副其实的综合考试。  一、作文教学的核心与存在的问题  1.作文的核心在于语言和思想情感  作文教学虽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但对于如何搞好作文教学,认知并不一致:有认为源于大量写作的,亦有认为来自大量阅读的,还有认为写作就是写作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目前的作文教学模式也多种多样,基本形成“
北宋后期至南宋,从由唐宋以来追求大山大水全景式的“高远”写实山水画之风逐步转变为山水小景化、边角化.在山水小景化、边角化背后其实是美学思潮的转变:北宋文人画兴起,其
摘 要:众所周知,数学语言是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的重要工具,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学习能力的培养,都有赖于对数学语言的认知。卡尔纳普认为:“数学也是一门具备语形和语义的语言。”在数学发展中形成了数学语言,数学语言也在促进数学发展。学习数学和研究数学都需要数学语言。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数学语言的教学,加强教学语言的训练。  关键词:数学语言 特征 分类 应用  中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要培
摘要于2007年开始在美国全面爆发的“次贷危机”的影响已经扩大到全球,并随之产生严重的经济危机,对世界实体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这场危机中也深受其害,尤其是与国民经济息息相关的房地产业来说,更是损失巨大。房地产业本身又影响着众多社会领域的产业。如何应对这场危机,渡过难关,已经成为所有房地产人甚至普通居民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通过对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结合我国房地
中国金属学会采矿学会矿山运输学术委员会和冶金运输学会总图运输学术委员会,于1990年12月16日至19日在杭州闲林埠铅铁矿召开了二届二次学术讨论会。会议有41个单位60名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