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军事思想的转变历程

来源 :人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gengwh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孙中山在上书李鸿章寻求政治改良失败后,认识到欲拯救中国必须进行武装革命。在之后三十多年的革命生涯中,孙中山的军事思想先后经历了四次大的转变,既联络会党、运动新军、依靠军阀、组建革命军,在不断失败和艰辛探索中找到了正确的道路。
  关键词:孙中山;军事思想;转变
  中图分类号:K2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0-0086-02
  二十世纪的中国历史是由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毛泽东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邓小平领导的改革开放牵引着前进的。孙中山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二千年帝制”,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1]。在孙中山决心以武装革命的方式拯救中国后,他的军事思想在不断失败和艰辛的探索中,先后经历了四次大的转变,逐步走向成熟。
  一、1894年-1908年,联络会党阶段
  孙中山眼见中国饱受帝国主义侵略压迫,激发了图强御辱的爱国主义精神。因为曾在檀香山和香港接受过系统的西方教育,孙中山主张效法西方、改造中国,于是在1894年上书李鸿章,希望清政府实施改革。然而上书失败使孙中山认识到,“和平之法无可复施。然望治之心愈坚,要求之念愈切,积渐而知和平之手段不得不稍易以强迫”[2]。1894年11月,孙中山创建了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革命纲领,踏上了武装革命的征途。
  孙中山的暴力革命思想具体来说就是用暴力手段反对满族贵族压迫,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因为这种暴力革命思想带有强烈的反满民族意识,所以面对强大敌人深感势单力薄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在革命实践中自然要依靠具有反清传统的会党。孙中山在武装革命初期主要依靠会党还有两个原因。一是在长期的反清斗争中,南方会党已经成长为一支强大的力量,孙中山可以依靠的现成的武装力量只有会党。在中国近代史上广东所发生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中,会党始终是一支重要力量。如第一次鸦片战争中的三元里抗英斗争就是由天地会领导的。孙中山力图借助这支具有反清传统,现成的武装力量开展斗争,并通过他们同“下层社会”建立联系,发展革命势力,是很现实的。二是孙中山早期结识的同学和同志有很多都是会党中人。1886年,孙中山在广州博济医院附属南华医学校求学时结识了郑士良,引为知己。郑士良是三合会成员且“为人豪侠尚义,广交游,所接纳多江湖之士,同学中无有类之者”[3],孙中山之后联络会党起事,得到郑士良很多帮助。在香港求学期间,孙中山和陈少白、尤列、杨鹤龄交游甚密,经常抨击清朝黑暗政治,倡言革命,因此被人们称为“四大寇”,其中尤列是洪门成员。
  1905年同盟会成立后,陆续派遣革命党人赴各省开展运动。1907至1908年,孙中山以会党为主力,在广东、广西、云南边境连续发动六次武装起义,不过这些起义都失败了。通过总结经验,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认识到了单纯依靠会党无法完成革命重任,会党难以克服其固有问题:虽然勇于斗争,但无法克服自由散漫;缺乏训练,文化水平低,战斗力较弱。这六次起义的失败,促使孙中山的军事思想发生了以会党为主力发动起义,到运动新军以新军为主力起义的转变。
  二、1908年-1912年,运动新军阶段
  新军是清朝在甲午战争失败后编练的新式陆军军队,完全使用西式的军制、训练及装备,是清朝最后一支有战斗力的正规军。孙中山的军事思想由联络会党转变到运动新军,除了会党的固有问题外,还因为以下三个原因。一是新军文化水平较高,更易于接受革命民主宣传。清朝对新军士兵的选拔标准较高,军官更要求军事学校出身,所以新军中有不少知识分子,这些人普遍接受过西方教育,思想容易受到感染而倾向革命。二是新军有较高的军事素质和组织纪律,战斗力比会党高出许多。新军的编制参照日本,更适应现代战争,装备、操练也是按照西法章程,这对于革命党来说,自然是提供了比会党更有战斗力的起义队伍。三是运动新军起义能给清王朝最沉重的打击。新军本来是清王朝倾力打造的维护其统治的强力工具,孙中山及革命党通过艰苦的工作,将这一反动统治的工具逐步转化为革命的工具,这对清王朝可以说是致命的打击。
  在确定了运动新军的思想后,孙中山派出许多革命党人打入新军内部做发动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于是孙中山以广州为起义地点,于1910、1911年发动了新军起义和黄花岗起义,这两次起义虽然都失败了,但是给清政府以重大打击,并且将革命的火种传播开来,“广州新军之失败,虽属不幸之事,然革命种子早已藉此而布满于南北军界。……一待时机成熟,当然倒戈相向,而为吾党效力。”[4]
  黄花岗起义后,全国革命形势发生了急剧变化,湘、鄂、粤、川四省出现保路风潮,长江流域洪水后的饥民暴动和抗捐斗争迅速发展,导致社会矛盾激化。1911年7月,宋教仁等成立了“中国同盟会中部总会”,制订了在长江流域发动起义的计划。湖北革命组织“共进会”和“文学社”在新军中的運动工作成效显著,武昌新军三分之一以上都成了革命党人。孙中山认为当时的革命形势是一地起义,各省必起而响应,“吾党无论由何省下手,一得立足之地,则各省望风归向矣。今日之事,已无难矣。”[5]
  革命形势的发展果如孙中山所料。1911年10月10日晚,新军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夺取楚望台军械所,辎重营、炮营由城外冲入,武昌全城为革命军所占。武昌起义胜利后,全国响应,短短两个月内,十五个省宣布独立。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1912年2月12日,清帝溥仪退位,统治中国数千年的封建帝制从此终结。
  三、1912年-1918年,依靠军阀阶段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最根本的任务是推翻清王朝,以共和统一全国。但在如何对待当时清政府最大的实力派袁世凯的问题上,孙中山受到了帝国主义和内部反革命蛀虫的联合夹攻,被迫与之议和。1912年4月1日,孙中山正式宣告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把政权交给了袁世凯。袁世凯当权后以军费开支过大为由,下令裁撤南方革命军,由于孙中山对掌握兵权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竟同意裁军,四十多万革命军仅剩十余万。在改变了北洋军和革命军的势力对比后,袁世凯立即撕下了和平的面具,于1913年3月20日暗杀了宋教仁。这个血的教训使孙中山看清了袁世凯的反动本质,也认识到了革命武装的重要性,议会和约法并不能保卫民国,“迫不得已以武力济法律之穷。”[6]   虽然认识到了必须以武力保卫民国,但是孙中山发动的二次革命却因为裁军造成的力量削弱而遭到失败。当时孙中山手中已经没有军队,辛亥革命组织起来的革命军,经过裁军和二次革命已经损失殆尽,武装讨袁斗争必须要依靠地方军阀。1916年袁世凯公然复辟帝制,护国战争爆发,在革命党和西南军阀的共同努力下,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并很快病死。但政权又落入在北洋军阀段祺瑞手中,继续执行独裁统治。1917年,孙中山在广州组织护法军政府,依靠与北洋军阀有矛盾的桂系军阀陆荣廷和滇系军阀唐继尧,进行护法运动。但两派军阀只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割据统治并非真心拥护共和,所以孙中山的命令不能出府门,实无一兵可用。
  因为滇桂两系军阀参加护法运动的动机不纯,所以在孙中山成立军政府之时就受到了排斥与打压。1918年5月,西南军阀操纵国会改组军政府,迫使孙中山辞去大元帅职,第一次护法运动宣告失败。这次深刻的教训终于使孙中山认识到“顾吾国之大弊,莫大于武人之争雄。南与北如一丘之貉”,[7]南方军阀“空言护法以图割据”。[8]孙中山关于军阀乃“中国之大患”的认识,使其军事思想发生了重大转变,此后,他放弃了依靠军阀反对军阀的思想,把自己创建的军队作为依靠力量。
  四、1918年以后,建设革命军阶段
  孙中山创建自己的军队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单纯建立一支精锐的武装,二是建立一支真正革命的革命军。而促使孙中山完成军事思想彻底转变和升华的就是陈炯明叛变革命。
  第一次护法运动时,因为受到南方军阀的排挤,孙中山有政府而无军,“无一军队以武力维持”[9]。严酷的现实使孙中山决心建立一支自己的军队,经过极大的努力,争得了原广东省长公署的二十个营的警卫部队,以陈炯明为总司令,建立了援闽粤军。但孙中山对援闽粤军既未解决政治思想革命化的问题,又未能从组织上牢牢掌握,这就使得后来陈炯明得以控制这支部队,成为背叛革命的军阀。1921年5月,孙中山依靠粤军打败了桂系,第二次在广州建立政权,随即计划北伐。正当北伐节节胜利时,1922年6月15日,陈炯明发动叛变,孙中山被迫前往上海。这是孙中山一生遭受到的最大打击、最惨重的失败,“文率同志为民国而奋斗垂三十年……顾失败之惨酷未有甚于此役者。”[10]
  自己亲手创建的军队竟然背叛了革命,这次惨痛的教训,引起了孙中山深深的反思。新生的苏俄给了他有力的启示,因为有了革命军作革命党的后盾,俄国迅速取得了革命胜利并巩固了政权。而中国革命“虽然有了十三年,但是所用的军队”,“没有一种是革命军”,所以“如果没有革命军,中国的革命永远还是要失败”。[11]对惨痛失败的反思,是孙中山获得了真理性的认识:必须有一支真正属于自己的、具有革命精神的军队,革命才能取得成功。
  1923年8月孙中山派出代表团考察学习苏联经验,考察成果使孙中山坚定了“以俄为师”,建立党军的决心。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召开,孙中山重新诠释三民主义,实行国共合作。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建立的黄埔军校,是孙中山军事思想真正成熟后最重要的产物。对于怎样建设革命军,孙中山明确提出了主义建军的宗旨,以三民主义武装军人,要求每个军人都树立“替主义去牺牲”的人生观。为了实行主义建军,孙中山在军队中建立了党代表和政治机关制度,建立起一整套政治工作制度。党代表和政治机关制度的建立,表明了孙中山已经找到了对军队领导的正确方法,在晚年,孙中山的军事思想终于真正成熟起来。
  在经历了无数次失败,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后,孙中山终于找到了建设革命军的正确道路。这些正确的军事思想给当时的中国共产党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来源,并最终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继承和发扬。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2]《孙中山选集》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19页。
  [3]《孙中山选集》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192页。
  [4]《孙中山全集》第七卷,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29页。
  [5]《孙中山全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227页。
  [6]《孙中山全集》第三卷,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67页。
  [7]《孙中山全集》第六卷,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379页。
  [8]《孙中山全集》第五卷,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43页。
  [9]《孙中山全集》第七卷,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285页。
  [10]《孫中山全集》第六卷,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555页。
  [11]《孙中山全集》第七卷,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623页。
  作者简介:李旭,男,1988年6月出生,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军事思想及军事历史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近现代军事思想。
其他文献
做一名学法、懂法、守法的高中生,是新时期对青少年的基本要求.作为一名高中生,作为要响应国家的依法治国的全面推进,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做合格公民.
独立学院学生英语水平较差,学习自主性不足,本文根据作者在阅读教学中的实际的情形,提出了自主提问的教学策略,并提出这一课堂教学策略时应注意的地方.
目的:探讨分析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患者采用双歧三联活菌进行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郸城县人民医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接收治疗的50例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患者作为临
摘要:本文通过当今诈骗犯罪泛滥现状,反思诈骗罪的性质,观察到诈骗去刑端倪,通过现状研究和理论分析,推敲诈骗去刑可行性。  关键字:诈骗罪;法益;功利主义;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D9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0-0085-01  一、引言①  2016年8月19日,山东省临沂市高考录取新生徐某某被不法分子诈骗9900元,报警后因心脏衰竭而亡。信息发布后,网民很多
论文是结合本人实际学习经验与工作经验,对我国现今的书法教育制度与民族文化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论述了中小学书法教育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起到的德育作用,与民族文化教
图书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顺应时代潮流的必然,创新是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应采取多种创新途径推动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 Library implementing the strategy of s
当代经济、文化及教育正朝向国际化、全球一体化的方向发展,走向国际化的重要手段和媒介之一就是外语.因此,大学外语教育不仅直接影响着全民素质的提高,而且还影响着我国教育
人才是推动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专业人才是文化事业单位人才队伍的核心力量.培养一支水平高、素质佳的专业人才队伍,对于繁荣文化事业发展、增强内部活力具有积极的作用.本文
图书馆人性化服务是世界图书馆界服务的方向。我国图书馆界要与国际图书馆接轨,必须实施人性化服务。 Library human services is the world library service direction. 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