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教材之序 落实“教好”之变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verywherecs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是语文教学之本,习惯的养成、兴趣的培养、方法的掌握、能力的提高是当下阅读教学的重点,应该从小学抓起。统编本教材提倡大量阅读、海量阅读,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吃透教材,才能更好地施教。
  一、读懂教材之序是“教好”阅读的前提
  1.教材之精神文化
  三年来,在研究统编本教材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这是一套书写中国儿童积极向上的教材。从教材中可以看到中国文化为学生树立的民族自信,如《神州谣》《传统节日》《“贝”的故事》《中国美食》等;可以看到童真童言为学生筑造的童趣家园,如《彩色的梦》《枫树上的喜鹊》《沙滩上的童话》《大象的耳朵》等;可以看到生活写真为学生展现的多彩世界,如《雾在哪里》《风》《雪孩子》等;可以看到榜样正气为学生传递的精神力量,如《雷锋叔叔,你在哪里》《邓小平爷爷植树》等;还可以看到哲学思辨引领学生通向未来之窗,如《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等。
  2.教材之核心元素
  统编本教材是一套从知识时代走向素养时代,并指向发展学生未来、提升语文素养、培养语文核心能力的优质教材。
  (1)思考教材编排,读懂教材之序。
  一读序列依次,科学渐进。我们发现一年级教材是在引导学生学会提取简单信息,并根据信息作出简单推断。到了二年级,学生的能力从推论向概括、说明上发展,可以读懂言外之意,评鉴能力也从低层次阅读思维向高层次阅读思维发展,我们清晰地读到教材不再只是教知识,而是在序列依次、科学渐进地培养学生的阅读思考能力,使其稳健发展。
  二读长线培养,重点突出。阅读能力的培养有重点地贯串于二年级教材的始终。比如朗读,以二年级下册为例,课文安排了多次有目标的朗读指导,分别是有语气朗读、有感情朗读、有兴趣朗读、分角色朗读等。积累运用,从动词、喻词、形容词、“得”的多样范式、有特点的句式、用词说句子等方面,其中动词的积累是二年级的重点。讲故事,在二年级教材的编排当中,编者有意识地安排了多次借助支架“讲故事”。对比“讲故事”的练习题,我们可以发现课后习题是把“讲故事”的支架都搭建好的。这些支架不管是句式还是词语,或是图画、表格、示意图都指向课文中的重要情节。借助支架“讲故事”的重要目标,不在于复述,而是引导学生在借助关键词讲故事的过程中对课文内容进行全面的、整体的感知,达到初步了解课文大意的目的。
  有的教师说讲故事就是复述,其实不是。讲故事与复述最重要的不同就是:复述可以生动,也可以平铺直叙,而讲故事时语言表达要生动,不一定有动作,但一定要绘声绘色,一定要把重点细节进行重点描摹。所以根据“讲故事”的教学目标,可以推想出三点:一是跟“朗读”相呼应,既然要學“讲故事”,之前就要先学会“读”,怎么读好语气;二是在阅读起步的初期,引导学生去关注课文中的重要情节,关注得越细致,才能讲得越好;三是积累运用,通过学“讲故事”,积累词句,丰富语言,实践运用。
  (2)思考单元要素,读懂教材之序。
  《青蛙卖泥塘》是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在通读课文、对比联结课后习题后,可以发现讲故事、推论和运用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而讲故事和运用就是本年级重点培养的目标。
  (3)思考课后习题,读懂教材之序。
  落实到《青蛙卖泥塘》这一课,三道课后习题的序列是侧重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本、侧重理解课文锻炼阅读思维、侧重学习表达积累迁移运用,分别指向的能力是朗读表演感知全文、检索信息联结推断、积累词句运用表达。这三项能力培养目标的前半部分,都是在为后半部分搭支架。于是,研读课后习题确定的终极目标是:表演、推论和运用。
  就这样,教师发现:要表演就要整体感知,要推论就要理解内容,要运用就要有积累。以前低年级的教学模模糊糊一大片,课文又很简短,无论什么课文都带着学生识字、组词、造句,把课文读得有感情就好。其实,教材要求既要关注全年级的能力长线,又要感知、推论、积累运用,当然识字学词也不能少,真是教好不容易。所以,读懂并落实当下的统编本教材,也就意味着教学应该要有所变化。
  二、落实“教好”之变是提高阅读效率的关键
  1.低年级课时划分——重内
  容感知
  在以往低年级阅读观摩教学中,教师几乎清一色地选择教第二课时。因为第一课时大多是教生字,扫清阅读障碍,没有出彩的部分。选择第二课时,可以专门教学阅读。可是,统编本教材出版之后,不少教师埋怨:一篇课文要求会认的字就有十六七个,要求会写的字也有十个左右,整节课训练识字写字也教不完,课文又那么长,一节课的时间怎么教得完?就算教得完,学生对这么长的课文又怎么会有整体的认知呢?其实,这就是让教师思考以往的课时划分是否合理。
  读书积字成句,积句成章。没有文字,阅读何以发生。因此,字词的学习,本该自然而然地融在阅读当中。而课时的划分应该以文本完整、独立的建构为基础,帮助学生有层次、有聚焦地了解课文的相关内容。如,《一匹出色的马》可以分成“赏风景,不愿回”和“不愿走,‘骑马’回”;《枫树上的喜鹊》可以分成“爱喜鹊,入童话”和“爱喜鹊,想对话”;《青蛙卖泥塘》可以分成“烂泥塘,卖泥塘”和“改泥塘,美水塘”;《大象的耳朵》可以分成“疑耳朵,辩耳朵”和“撑耳朵,做自己”;等等。这样教给学生阅读整篇课文的策略和方法,引导学生把长文读成短文,又能让学生在相对独立又有内在联系的文本中,清晰地了解课文内容,逐步建构自己对文本的认识与理解。
  2.低年级阅读策略——重能力渐进
  心理学研究表明,9岁前是阅读发展的关键期,在此之前是“学习阅读”,9岁之后则是“通过阅读来学习”。二年级的课后习题重点要素为朗读、积累、理解、运用、讲故事,正是指向9岁前培养学生“学会阅读”。
  如此说来,在统编本教材课后习题编写理念下的阅读课堂,教学策略就应该转变成:关注能力层级发展,实现“语文要素”高效落地。还是以《青蛙卖泥塘》为例,教师可以采取以下三个层级的渐进策略。   首先,字词积累与指导朗读结伴同行。如,教师指导朗读文中老牛的话:“这个水坑坑嘛,在里边打打滚倒挺舒服。不过,要是周围有些草就更好了。”抓住“水坑坑”,一是读准轻声;二是从老牛的视角读出这个“水坑坑”是小的,从而读出语言的色彩意思;三是从角色的身份出发,指导读出“老牛”的语气。其次,提取概括与质疑推论前后关联。如,教师抓住“缺”字概括出动物们不买泥塘的原因,推断出泥塘本身除了烂泥之外什么也没有,进而充分理解了什么叫“烂泥塘”,理解了青蛙要卖泥塘的原因,也为后文中一系列动物的建议以及青蛙对泥塘的改造做好铺垫。再次,联系经验与创造运用环环相扣。一是联系生活经验,创造运用。青蛙在文中有三次“吆喝”,教师执教时可先引导学生读准字音,之后改变标点引导学生“吆喝”,青蛙的叫卖声音要响亮,还要有延展,接着创设情境将句式引向生活中的“吆喝”,在对比中发现生活中的吆喝大都展示事物的优点,而青蛙的泥塘什么都沒有,只能“卖泥塘喽,卖泥塘!”。二是联系阅读经验,创造运用。如在读完老牛与野鸭的话后,对比语言,创演动物们的建议。
  以上三项能力发展的落实都是以本课要求会认的字(坑、缺、吆喝)作为发力点,将字词教学与阅读能力培养融为一体,都贯串分角色朗读的训练,为“分角色演一演”打下基础。
  因此,教师在备课时有必要将课后习题放在整册教材的能力培养坐标中,好好琢磨本节课的能力生长点是什么,做到关注能力协同发展,实现语文要素高效落地。
  3.低年级阅读体式——重语体文体
  统编本教材文体的丰富性是以往各版本教材都不能比拟的。这又给我们传递了怎样重要的信息呢?《文心雕龙·定势》中有言“夫情致异区,文变殊术,莫不因情立体,即体成势也”,这就是说情感确定文体,文体不同所成就的气势也就不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明确清晰的文体意识。
  统编本教材在二年级所采用的文体非常丰富:故事、儿歌、儿童诗、写人记事文、写景文、寓言故事、科普童话、抒情童话、喻理童话……语体决定文体,语体文体有别,教法则各异。
  如,二年级教材中童话文体占有较大比重,教学时教师要尊重童话本有的幻想性、角色性、情境性、趣味性,相关科学性的知识应当少教或不教。如《小蝌蚪找妈妈》中的教学重点不是研究小蝌蚪是如何变化成青蛙的,而是在重复式童话故事的表达中积累语言,学习分角色讲故事;《大象的耳朵》的教学重点不是研究耳朵的构造,而是通过关注重要情节的对比想象,帮助学生知道“人家是人家,我是我”;《蜘蛛开店》的教学重点不是简单地提取动物特性,而是基于语言范式,联系动物特性,展开想象续编故事。
  再如,二年级的教材编排已将儿歌篇目减少,将儿童诗篇目增加,这是很有科学道理的。儿歌的形式和节奏更加整齐,符合低学龄儿童心理上的秩序需求。儿童诗更富有诗意,拥有饱满的儿童情感、纯美的儿童情趣、天真的儿童构思、稚气的儿童意境。因此,《植物妈妈有办法》的教学重点不是着眼于讲解传播种子的办法,而是着眼于“妈妈”和“孩子”间的“有意思”,引导学生通过角色想象,发现种子传播的秘密,并留心身边知识;《彩色的梦》的重点不是教学画笔画了什么、画得怎样,而是留心诗歌神奇的想象,让学生边读边想象,积累语言创作诗歌。
  三、拓宽教材之路是实现“教好”阅读任务的保证
  真实有效的课外阅读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还可以开发学生的思维。相反,无效的课外阅读不仅不能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还会造成学生时间和精力的浪费。作为教师,要博览群书,用心阅读儿童读物,做到给学生推荐优秀读物,以此来拓宽教材之路。小学生见识少、阅历浅,缺乏对课外读物的鉴赏和辨别能力。从某个层面上说,课外读物理解难度过高或者过低都不利于提升学生阅读能力,拓宽其阅读视野。教师如何帮助学生挑选合适的课外读物呢?这就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理解能力等因素建构课内课外阅读体系,将课内阅读方法有机渗透到课外。
  如二年级《村居》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乡村动人的春天美景,教完这首诗后可以推荐学生阅读杜甫的《绝句》(迟日江山丽)、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白居易的《忆江南》等以春天为题材的古诗,让学生领略不同诗人、不同着眼点所展示出来的不同的春天美景。教学《寒号鸟》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阅读方法自学《乌鸦兄弟》,比较寒号鸟和乌鸦兄弟有哪些异曲同工之处。教学完《亡羊补牢》《揠苗助长》后可以鼓励学生读《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伊索寓言》,感受寓言故事中蕴含的深刻道理。
  同时,统编本教材的新增板块“我爱阅读”和“快乐读书吧”也是对单元阅读课例的一个有效补充、延伸,它重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阅读技巧进行阅读尝试,是对整册课外阅读的一种引领、导向和召唤,因此它是拓宽教材阅读之路的重要手段。在教学时,教师就可以有意识地把“快乐读书吧”的内容带进去,并可结合“快乐读书吧”主题推荐更多的好书。如二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吧”——读读儿童故事,教师就可以设计如下几个环节:引读,激发兴趣;教读,看封皮、阅目录,并学会从目录里选择内容;自主读,做阅读笔记,小报之类;读书分享会,推荐延伸阅读。在整体设计上既要体现趣味性,也要指向长远性、拓展性,把“快乐读书吧”打造成一扇窗,一扇能看到更多风景的阅读之窗。
  读统编本教材,就若站在广袤之林中,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它的好,又确确实实地感受到要利用课堂有限的时间,将“教好”落实真不易。让我们思考每一节课如何“教好”,努力用好统编本教材,努力为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发展搭建支架。
  (作者单位:安徽宿州市灵璧县教育体育局教研室)
  责任编辑 刘 妍
其他文献
过去,语文课程的属性定位一直在“工具性”和“人文性”之间摇摆,也有主张语文课程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近年来,语文的“言语性”被提到一个重要的位置。根据属加种差的定义方式,福建師范大学潘新和教授认为,“语文的种差既非工具性,也非人文性,而是言语性”。因为只有“言语性”,才能将“工具性”和“人文性”完满和谐地融入。以表达为本位,应当成为语文课程的实践指向。  一、课程价值:以表达为本位的视角观照
词语是语言的基本单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但一直以来,词语教学始终依附于识字、阅读和写作教学之中,常常限定在识记、理解的机械层面,这种消极的认知体验常常导致词语教学的整体效益低下,这就需要走向积极的语用表达实践,促进学生言语能力的不断发展。  一、细读品味,在还原中让词语表达的形象更鲜明  汉语言是一种文字语言,很多词语,尤其是一些文学性语言,字词都有丰富的价值意蕴,开始时好像已经理解
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体验式教学旨在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为此,教师要充分运用体验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到文本情感意蕴和内核中。  一、对比不同案例,思考体验式教学  以《天鹅的故事》教学为例:  【案例一】  1.学生自主阅读并交流第5、第6两个自然段的阅读感受。  2.聚焦核心词句,从“腾空而起”“像石头似的”“撞击”“颤动”等语句中感受老天鹅的坚韧不拔。  3.教
核心提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让教育造福人民。    近年来,中山市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迅猛,层次上升,令人眼前一亮,充满期待。在中山的采访中,与市教育局局长刘传沛的对话是必不可少的内容,而他总是日程满当,行色匆匆,一时难以确定。结果,在第一次采访已经结束的晚宴上,他开完市政府办公会议即急急赶来,带着一身疲劳、一点不适,就着酒楼专为他准备的一碗没有星点油味的面食,开始了与本刊执行主编的对话。    时间
文本作为学生学习语言、内化语言的核心,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能力和提升语文素养的重要资源。在教学中,教师应多元解读文本,寻找到教学中的“生长点”,充分运用好这些教学资源。  一、抓重点句,板块教学  阅读教学中抓住中心句,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把握文本的脉络,准确地理解整篇文本的内容。整节课不应该零碎地抓生硬的词语,而应在句子当中提炼词语,感悟词眼的表情达意;结合整个句子、整段话进一步深入品读,在读中悟
课标针对写话教学指出:“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所积累的语言词汇相对较少,而且思维能力以及认知水平有限,所以要想提升他们的写话水平,就需要教师对有限的文本进行灵活运用,借助文本中的好词好句组织学生展开有效的训练。  一、借助写作技巧,放飞学生想象  很多学生写话时,不知道该如何下笔、如何规范地表达,对此,应当首先给予这部分学生充分的鼓励,其次可以借鉴教材文本
多年来,多数教师心中没有课程观,只是带领学生按照《教师教学用书》及书后练习题去完成教学任务,课标、教材、《教师教学用书》在一线教师眼里犹如“尚方宝剑”,所有的教学设计都是围绕要求一步步落实,也从没对此产生怀疑。吴忠豪教授在“全国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联盟2016年年会”上的发言《语文教学改革如何走一条至易、至简的路》以及《语文课须围绕本体性教学内容组织教学》让一线教师受益匪浅,也帮助我厘清了语文课是“
嘉宾:  吴艳玲:广东省教育厅高中与中职教育处副处长  魏文国:博士、教授、教师青联主席  陈仕楷: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南粤优秀教育工作者  邓庆宁:中国职业教育杰出校长、全国教育科研杰出校   长、南粤杰出教师  詹红红:全国百杰校长、南粤优秀教育工作者    吕静锋:广东省人民政府督学、2010年全国中等职业学   校德育工作“先进个人”  龙卫平:2009年中国职业院校教学名师、2010年广
做好当前经济形势下就业工作    2月3日,国务院公布了《国务院关于做好当前经济形势下就业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发挥好政府投资和重大建设项目带动就业的作用;推进产业结构升级与扶持就业创业相协调。  《通知》明确要求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劳动者多渠道就业;切实做好重点人群的就业工作,强化公共就业服务;实施特别职业培训计划,帮助更多的劳动者提高职业技能。鼓励劳动者自谋职业、自主创业;鼓励企业
为了落实课标的写话要求,统编本二年级要求学生围绕一定的主题,按照不同的写话目的和要求来练习写话。然而大多数学生不知从何起笔,怎样让他们更好地写话呢?  一、创设写话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写话的兴趣,就能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让写话教学取得关键性的进展。而创设愉悦的写话情境,最容易激发学生的写话兴趣。  统编本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的写话内容是写自己喜爱的玩具,话题非常贴近学生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