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想要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要开展小学语文的教学活动。但是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不仅如此,与小学生的自身发展规律也是相违背的。因而必须对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活动进行科学有效的改革。音乐媒体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深度融合是改革的必经之路,其在某种程度上也彰显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融合。本文主要分析的就是如何更好的实现音乐媒体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深度融合。
关键词:音乐媒体;小学语文教学;深度融合;应用分析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媒体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已经越来越普及,同时在提高教学的效率上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基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背景下,不管是施教者还是受教者都在很大程度上收到了限制,具体的体现在教师整节课都在讲台上讲述,学生在下面盲目的听讲。这种呆板的教学模式不仅压抑了课堂的教学氛围,同时对于学生积极性的培养也是不利的。因而必须对当前的教学模式进行有效的改革[1]。音乐媒体的出现对于小学语文的教学改革是一个很大的契机,实现音乐媒体与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深度融合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及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举措。那么如何实现音乐媒体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深度融合?本文主要探讨的就是这个问题。
一、利用音乐创设问题情境
不同于成年人的认知水平,小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实践经验都是有限的,对于任何事物都存有强烈的好奇心。小学课文有很多都是比较适合配乐演唱的。因而教师可以利用音乐媒体的优势来为教学活动创设情境,进而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文章的主题,降低学生学习语文的难度。比如在学习小学语文三年级课文《秋天来了》,小学生直接读起来未免会感到一定的难度,这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首毛宁的《晚秋》来供学生欣赏,这样不仅可以刺激学生的感官,同时还能帮助学生更快的进入学习状态,进而拓宽学生的学习思路。
二、努力寻找音乐媒体与语文教学的切合点
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最终的目的就是促进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小学生的生理以及心理年龄都比较小,对于一篇文章的理解是有限的。音乐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的内容,因而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音乐与语文教学的深度融合是会降低语文教学的难度的[2]。有学者说过,音乐世界是充满人的心灵的,甚至是某些言辞无法达到的。因而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应用音乐媒体来创设教学情境,通过情境的创设来引发学生的思考,进而与文章产生一定的共鸣,最终实现语文教学的目的。在日常的教学中,一旦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感到一定的难度时,教师可以适当的引入音乐,进而来帮助学生提高思维想象力。比如在学习《荒岛日记》这篇课文时,文章的重点与难点就是让学生想象课文中描述的场景,进而让学生感悟在困境中如何磨砺自身的意志。這种精神的感悟一般是很难用词汇进行表达的,但是音乐有其独特的魅力,因而可以借助音乐来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文章的主旨。比如刘欢的《永不放弃》的旋律以及歌曲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都与这篇文章的主旨比较类似,因而可以在播放音乐的情境中学习《荒岛日记》这篇文章,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快的进入学习状态,同时还能活跃课堂的氛围,进而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水平。
三、情感教学
呆板的文字教学很难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只有在教学中融入适当的情感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音乐作为一种教学媒介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帮助学生顺利的开展语文教学活动。如何发挥音乐媒体的作用?还需要充分的调动学生的情感,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进而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在音乐欣赏中实现高效的学习[3]。比如在学习课文《贴春联》时,教师为了让学生感知过年的气氛,可以利用课前的三分钟时间引入音乐《喜洋洋》。《喜洋洋》极具民族风情,能够充分的彰显过年的气氛,是符合教学的需求的。在引入音乐教学时不仅在教学过程中融入了一定的情感,同时还能活跃课堂的气氛,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活动需要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模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当前现代化教学的需求,只有实现音乐媒体与语文教学的深度融合,才能有效的改善当前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如何实现二者的融合?首先要选对音乐媒体,在教学活动中音乐媒体的作用是辅助教学,是为了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4]。其次,教师要准确的理解音乐媒体,尽量选择感情基调比较统一的音乐媒体,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感知音乐美的前提下更好的开展对语文知识的学习。
参考文献:
[1]苏春景,高亚男.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现状及对策研究——以烟台市芝罘区部分小学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5(03):43-49.
[2]吴伟民,李婷.关于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2009(09):106-111.
[3]袁华莉,余胜泉.网络环境下语文深度阅读教学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0(07):13-22.
[4]陈小玲,何木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音乐选择[J].现代教育科学,2014(04):118-120.
关键词:音乐媒体;小学语文教学;深度融合;应用分析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媒体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已经越来越普及,同时在提高教学的效率上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基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背景下,不管是施教者还是受教者都在很大程度上收到了限制,具体的体现在教师整节课都在讲台上讲述,学生在下面盲目的听讲。这种呆板的教学模式不仅压抑了课堂的教学氛围,同时对于学生积极性的培养也是不利的。因而必须对当前的教学模式进行有效的改革[1]。音乐媒体的出现对于小学语文的教学改革是一个很大的契机,实现音乐媒体与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深度融合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及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举措。那么如何实现音乐媒体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深度融合?本文主要探讨的就是这个问题。
一、利用音乐创设问题情境
不同于成年人的认知水平,小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实践经验都是有限的,对于任何事物都存有强烈的好奇心。小学课文有很多都是比较适合配乐演唱的。因而教师可以利用音乐媒体的优势来为教学活动创设情境,进而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文章的主题,降低学生学习语文的难度。比如在学习小学语文三年级课文《秋天来了》,小学生直接读起来未免会感到一定的难度,这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首毛宁的《晚秋》来供学生欣赏,这样不仅可以刺激学生的感官,同时还能帮助学生更快的进入学习状态,进而拓宽学生的学习思路。
二、努力寻找音乐媒体与语文教学的切合点
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最终的目的就是促进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小学生的生理以及心理年龄都比较小,对于一篇文章的理解是有限的。音乐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的内容,因而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音乐与语文教学的深度融合是会降低语文教学的难度的[2]。有学者说过,音乐世界是充满人的心灵的,甚至是某些言辞无法达到的。因而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应用音乐媒体来创设教学情境,通过情境的创设来引发学生的思考,进而与文章产生一定的共鸣,最终实现语文教学的目的。在日常的教学中,一旦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感到一定的难度时,教师可以适当的引入音乐,进而来帮助学生提高思维想象力。比如在学习《荒岛日记》这篇课文时,文章的重点与难点就是让学生想象课文中描述的场景,进而让学生感悟在困境中如何磨砺自身的意志。這种精神的感悟一般是很难用词汇进行表达的,但是音乐有其独特的魅力,因而可以借助音乐来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文章的主旨。比如刘欢的《永不放弃》的旋律以及歌曲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都与这篇文章的主旨比较类似,因而可以在播放音乐的情境中学习《荒岛日记》这篇文章,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快的进入学习状态,同时还能活跃课堂的氛围,进而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水平。
三、情感教学
呆板的文字教学很难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只有在教学中融入适当的情感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音乐作为一种教学媒介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帮助学生顺利的开展语文教学活动。如何发挥音乐媒体的作用?还需要充分的调动学生的情感,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进而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在音乐欣赏中实现高效的学习[3]。比如在学习课文《贴春联》时,教师为了让学生感知过年的气氛,可以利用课前的三分钟时间引入音乐《喜洋洋》。《喜洋洋》极具民族风情,能够充分的彰显过年的气氛,是符合教学的需求的。在引入音乐教学时不仅在教学过程中融入了一定的情感,同时还能活跃课堂的气氛,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活动需要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模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当前现代化教学的需求,只有实现音乐媒体与语文教学的深度融合,才能有效的改善当前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如何实现二者的融合?首先要选对音乐媒体,在教学活动中音乐媒体的作用是辅助教学,是为了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4]。其次,教师要准确的理解音乐媒体,尽量选择感情基调比较统一的音乐媒体,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感知音乐美的前提下更好的开展对语文知识的学习。
参考文献:
[1]苏春景,高亚男.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现状及对策研究——以烟台市芝罘区部分小学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5(03):43-49.
[2]吴伟民,李婷.关于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2009(09):106-111.
[3]袁华莉,余胜泉.网络环境下语文深度阅读教学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0(07):13-22.
[4]陈小玲,何木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音乐选择[J].现代教育科学,2014(04):118-120.